2012年中级金融专业辅导笔记:我国地利率市场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级金融专业辅导笔记:我国的利率市场化
本文主要介绍201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第二章利率与金融资产定价第五节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的归纳笔记,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的全面了解2012年经济师考试的相关重点!
第五节我国的利率市场化
一、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掌握) :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其中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能体现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市场中的自主定价权,能充分反映客户对金融产品的选择权,也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需要。
早在2003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 。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其中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按照“先外币、后本币; 先贷款、后存款; 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
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一) 市场利率体系的建立
在国际货币市场上,比较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同业拆借利率有三种: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 、新加坡银行同业拆借利率(Sibor) 和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Hibor) 。
其中,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是浮动利率融资工具的发行依据和参照。
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是整个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的基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同业拆借利率为突破口。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6年建立了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将同业拆借交易纳入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网络进行监督管理。
基准利率是一国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并起主导作用的利率。
2007 年1月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 开始正式运行,Shibor 被称为中国的Libor ,是中国人民银行希望培育的基准利率体系,是由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是单利、无担保、批发性利率。
(二) 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至2004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在调整境内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同时,决定放开1年期以
上小额外币存款利率,商业银行拥有了更大的外币利率决定权,外币存贷款利率已完全放开。
中国人民银行在分步骤放开外币存贷款利率。
2003年之前,银行定价权浮动范围只限30%以内,2004 年贷款上浮范围扩大到基准利率
的1.7倍。
2004年10月,贷款上浮取消封顶;下浮的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但还没有完全放开。
与此同时,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都可以下浮,下不设底,逐渐扩大银行的贷款定价权和存款定价权。
随着各种票据、公司类债券的发展,特别是OTC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又称柜台交易市
场)和二级市场交易不断扩大使价格更为市场化,企业可以选择发行票据和企业债来进行融资,其价格已经完全不受贷款基准利率的限制了。
在企业债、金融债、商业票据方面以及货币市场交易中全部实行市场定价,对价格不再设任何限制。
2006年8月,浮动范围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85 倍;2008年10月,进一步提升了金融机构住房抵押贷款的自主定价权,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7倍。
同时,也在不断扩大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利率浮动范围。
(三)推动整个金融产品与服务价格体系的市场化
西方商业银行已经广泛运用的利率风险管理产品,如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和利率互换等,目前尚未在人民币市场广泛运用,限制了商业银行通过市场有效地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能力。
因此,管理利率风险的金融工具建设,也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2007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推出远期利率协议业务(I : orward Rate.Agreement)。
它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交换协议期间内一定名义本金基础上分别以合同利率和参考利率计算利息的金融合约。
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时间不长,在远期利率协议业务推出之前,只有债券远期、利率互换两个品种。
作为一种典型的利率衍生产品,远期利率协议业务的推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管理利率风险的能力,促进市场稳定,提高市场效率,而且有利于促进市场的价格发现,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提供参考,有利于整个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协调发展。
(一) 1993年提出利率市场化;2003 年16大报告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掌握)
1 、利率市场化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存款先大额、后小额。
2、利率市场化要正确处理的关系
(1)利率与利润率的关系
(2)资金供求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3)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关系
兼顾存款人、贷款人和银行三者的利益关系。
(4) 利率市场化和利率管理的关系
总要求:既能控制,又能灵活 ; 既有差别,又能协调 ; 既要相对稳定又能因势而变。
3、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 ( 自己看书 )
4、我国现行利率可分三类:
正在市场化的利率——银行的贷款利率和企业债券的发行利率 已经市场化的利率——除企业债券
发行市场之外的各类金融市场利率、银行同业拆 外币市场存贷利率。
[2006单选 ]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渐进模式,其步骤是
[2008多选 ]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A. 先外币、后本币
B. 先存款、后贷款
C. 先贷款、后存款
D. 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
E. 存款先大额短期、后小额长期 [2007 单选 ] 有效利率是指在按复利支付利息条件下的一种复合利率,当每年记息次数 一次以上时,有效利率与一般市场利率的关系是 ( B ) 。
A. 有效利率低于市场利率
B. 有效利率高于市场利率
C. 有效利率等于市场利率
D. 不能确定
解:有效利率是复利,若每年记息次数再多于一次,假设为二次,那前面
6个月产生的 利息收入会在后半年再算利息,所以总的收益当然就会高于市场利率水平了。
[2007多选 ] 以下因素中导致市场利率上升的有 (BCE ) 。
A. 扩张性货币政策
B. 紧缩性货币政策
C. 物价水平上升
D. 通货紧缩
E.股票市场收益增加
[2006 年单选 ] 有效利率是指在复利支付利息条件下的一种复合利率,若已知市场利率 是8%,复利(1) 被严格管制的利率——对居民和企业的存款利率
(2) (3) 借利
率、 A." 先外币,后本币 ; 先贷款, 后存款 "
B." 先本币,后外币 ; 先贷款, 后存款 "
C." 先外币,后本币 ; 先存款, 后贷款 "
D." 先本币,后外币 ; 先存款, 后贷款 "
(ACD)。
每半年支付一次,则此时有效利率为( B ) 。
A.8.08%
B. 8.16%
C. 8.24%
D. 8.32%
三、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其他改革都有关联,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培育以下条件:
第一,要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与利率管制相比较,利率市场化以后,在利率决定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市场。
利率市场化是在市场竞争中产生的,因此金融机构在正当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定价,有竞争和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才会产生合理的均衡价格。
第二,要推动整个金融产品与服务价格体系的市场化。
价格历来是一个体系,很多价格互相关联。
如果某些价格体系是固定的,而有些价格是市场化的,企业就难以真正进行市场化定价。
同样,如果利率名义上市场化了,而与中间业务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定价却不放开,则会出现新的扭曲。
可见,利率本身是涉及由多种价格构成的整体,涉及很多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利率市场化需要事前对这个相互关联的定价体系进行改革。
第三,需要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无论是在正常经济环境下,还是在危机时期,只有当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得到充分有效的传导时,政策意图作用于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的路径才会通畅,才能实现微观利益与宏观、整体利益的相互协调,社会效果才能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