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牛饲养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备牛饲养规范
一、后备牛饲养阶段划分
后备牛按生理特点主要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表1)。
2-3月龄为断奶后过渡的关键阶段,8-12月龄是体高增长的重要阶段,13-15月龄为配种主要阶段。
表1 后备牛生长主要阶段
二、后备牛体高体重标准
1. 后备牛体高体重标准
表2 后备牛体高体重标准
2. 目标配种月龄14-15月龄时,应达到体重375kg,体高127cm;产犊前目标体重达到580-610kg,体况达到
3.75。
三、分阶段饲养
(一)犊牛的饲养管理
犊牛期饲养以降低死亡率、促进瘤胃早期发育为目标。
1. 犊牛的出生
犊牛出生后及时清理羊水和清除口鼻中的黏液。
呼吸正常后断脐带,立即用7%碘酒消毒脐带及脐带周围的腹部,连续3天消毒,并观察脐部是否感染,防止脐带炎的发生。
出生后1h内饲喂第一次初乳,称重,填写出生记录,转移至干燥清洁的犊牛笼饲养,饲喂第二次初乳。
2. 初乳的饲喂
初乳饲喂是犊牛饲养中的关键。
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是犊牛健康生长的基本保证,甚至和整个后备牛阶段的生长和成乳牛阶段的生产性能相关。
(1)初乳的检测:第一次挤的初乳使用初乳检测计确定初乳质量,绿色区域说明初乳质量优质,黄色区域说明初乳质量一般,红色区域初乳质量较差。
要求将第一次挤的优质初乳饲喂给刚出生的犊牛。
不立即使用的初乳,4℃冰箱保存(保存24h),多余的优质初乳冻存(可保存1年)。
(2)初乳的饲喂:犊牛出生后1小时内尽快饲喂优质初乳2kg,尽量多喂,使其尽早获得抗体,1-2小时后饲喂第二次(出生后4小时内),喂量2kg。
之后按工作时间饲喂,连续饲喂3至4天,每天3次,每次2kg,温度38℃。
初乳饲喂每头牛作标识卡记录。
(3)初乳的冻存:第一次挤的多余的优质初乳使用塑料瓶等容器按1-2kg 分装,在-20℃冰箱冻存,贴好标签,标记初乳质量、时间、牛号。
冰冻初乳避免反复冻存,降低免疫球蛋白活性。
无优质初乳时使用冻存初乳,使用时将冻存
初乳在4℃放入一段时间,然后在50℃温水中水浴融化,冷却至38℃时使用,避免直接加热煮沸!
3. 常乳和开食料的饲喂
初乳饲喂结束后开始饲喂常乳,断奶前饲喂总量控制在250kg。
饲喂计划分阶段如表3。
表3 牛奶饲喂计划
(1)根据牛奶饲喂计划,遵循定时、定量、定温(38℃)的原则进行饲喂,喂完奶后用毛巾擦净犊牛嘴。
喂奶瓶或桶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晾干。
(2)犊牛出生后1周可开始少量饲喂开食料,断奶前颗粒料确保自由采食,避免使用青贮饲料。
颗粒料每天清理,保持新鲜,避免发霉变质。
(3)保证足够的清洁饮水,水桶每天清洗。
(4)1周后分小群饲养(小于10头)。
4. 断角
犊牛1个月龄时用电烙铁法或烧碱法去角,1个月后确认去角效果。
5. 断奶
(1)断奶时间为出生后60天。
(2)56-60天时,牛奶饲喂次数减为1次,逐步过渡到完全采食固体饲料。
每天称量开食料的饲喂量和剩料量,确定颗粒料的采食量达到1-1.3kg,未达到要求的犊牛可继续饲喂至达到要求。
(3)断奶时犊牛称量体重,判定体重生长情况(断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2倍)。
6. 断奶后过渡期
为使犊牛断奶后适应新的日粮,2-3月龄犊牛单独分群作为过渡阶段,以精料为主,可使用50%的犊牛颗粒料,50% 的4-7月龄日粮。
粗蛋白要求18%,能量要求1.8Mcal/kg,粗料10-15%。
7. 相关管理措施
(1)犊牛舍环境保持清洁、干燥、宽敞、通风。
(2)犊牛舍定期更换垫料,每天消毒。
(3)保证足够的清洁饮水。
(4)犊牛如果有副乳头,则在3-6周龄时剪除(用剪刀在副乳头基部剪去),作消毒处理。
(二)后备牛饲养管理
1. 分群
断奶过渡期后,后备牛主要按照生理阶段和繁殖工作进行分群,主要分为4-6月龄、7-12月龄、13-15月龄、16-18月龄、19-23月龄、24-25月龄,12月龄以上牛群根据牛舍颈架等实际情况细分或者合并分群饲养。
每月根据体尺测定数据调整牛群。
2. 日粮
断奶过渡期后,日粮主要分为4-6月龄日粮、7-12月龄日粮、12月龄以上日粮。
不同阶段日粮(表4)营养根据后备牛体高体重、体况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表4 后备牛日粮配比主要营养指标
(1)4-6月龄:开始增加粗料的供应,粗料比例40%左右。
主要营养指标:干物质采食量3-4kg(体重的2.7%),粗蛋白16.5-17.0%,能量1.65-1.75Mcal/kg。
如果牛群规模小,可按比例计算使用泌乳牛日粮和苜蓿草,满足营养需要。
(2)7-12月龄:是后备牛发育最快的阶段,足量粗蛋白的供应满足体高增长的需要,这个阶段后备牛体高和体重增长不足将延误配种及产犊时间。
主要营养指标:干物质采食量5-7kg(体重的 2.5%),粗蛋白14.0-15.0%,能量
1.40Mcal/kg,粗料占40-50%。
如果牛群规模小,可按比例计算使用泌乳牛日粮和12月龄以上后备牛的日粮,满足营养需要。
(3)12月龄以上:13月龄以上的后备牛瘤胃发育健全,饲喂以粗饲料为主的日粮。
主要营养指标:粗蛋白13.0%左右,能量1.30Mcal/kg,粗料占50-60%。
13-18月龄后备牛干物质采食量8-9kg(体重的2.3%),19月龄-围产期后备牛干物质采食量10-11kg(体重的2%)。
12月龄以上牛群日粮统一为一个,具体饲喂量根据分群情况和实际干物质采食量进行分配。
(4)分娩前21天:后备牛进入围产期后调整进入围产牛群饲养。
日粮使用围产牛日粮,逐步提高日粮营养浓度,增加精料用量,确保平稳过渡至产后的高精料日粮。
这个阶段的体况要求3.75分,但应避免产前过于肥胖,否则易发生难产或其它疾病。
3. 生长发育评估
后备牛的体格大小决定牛的性成熟、配种和正常分娩的时间,而不是其年龄,因此以24-25月龄为产犊月龄的目标时应该跟踪每个月的体增重情况,确保每个饲养阶段都达到要求的体重。
主要通过体尺测定方法评估后备牛生长发育情况。
(1)每月体测各月龄后备牛,每月龄体测牛只数不少于25%。
(2)体尺测定指标包括体高、胸围、体斜长,体重估测公式:体重(kg)=胸围2×体斜长×校正系数(小于6月龄98.7,大于6月龄87.5)。
(3)体测前观察牛群的体况。
体测工作要求3人操作,1人记录,1人作保护和配合,1人测量。
体测要点如下:
a 体高:耆甲(肩胛骨之间)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牛头抬起并平静后测量。
b 体斜长:肩端前缘至尻尖的直线长度。
c 胸围:肩胛后缘部位测量,注意紧挨肩胛骨部位,读数时拉紧卷尺。
如果上月某月龄牛群发育需进一步检测,则对需跟踪月龄牛群进行全部检测,并持续跟踪同一批牛群。
4. 相关管理措施
(1)自由放牧;
(2)牛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定期更换垫料和消毒;
(3)保证足够的清洁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