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疑问代词“底”的分布与发展流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庭筠在以上几类用法中作宾语用法是自南北朝时期就有的而作名词定语以及修饰形容词的用法是唐代才出现的可见底在这段历史时期内也经历了一定的发展变化使用范围不断地扩大就它自身而言在当时还是相当富有生命力的新鲜词语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它也形成了56两类的固定结构这种结构在唐代底作疑问代词的所有用例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 。
问代词 的, 此时 的疑 问代词 “ 么” 口语 中已经 十分发达 , 什 在 据吴
福祥统 计 ( 白 引 冯春 田 ,00P 8)《 堂集》 已有 10 多例 20 , 12 ,祖 中 00
( : 作 什摩 、 甚摩 ) 。而且 在语法分布上 已经和后代相同了 , 以用 可 作 为宾语和定语 :
②有+底 ” “ +形 。
关键 词 : 代 疑 问词 “ ” 传 承 发 展 唐 底 中 图分 类 号 : 6 0 G 4 文献标识码 : C
壬力先生在《 汉语史稿 ・ 三十六节 》 第 中提 到 :从南北朝起 , “
史料中出现了一个 ‘ ’ , 底 字 它的意义和 ‘ ’ 何 字相 同。 “ 了唐代 , ”到 ‘ ’ 底 字用得更普遍 了。并举 了杜甫诗 中的例句为证 。并说“ ” 在唐 代其他 诗文 和宋 代 的诗 文 中, 底 ’ ‘ 字也是 常见 的 , 特别 是 ‘ 底事
最 后一例 中“ ” 什么 ” 底 与“ 同见 , 前者用作结构助词 , 而后者
才是疑 问代词 , 对比十分清晰 。 另一方面 , 这个时期 , 疑问代词 “ 也依然大量存在 于白话 何” 文体 中。我们考 察 了《 祖堂 集》 何 ” 中“ 的使用 , 虽然此 时多数 的
“ ” 何 已经局 限于一些 固定结构 , 比如“ 如何” “ 、何事” “ 、何处 ” “ 、何
No. 1
一 T皿 I
堕 E U A IN D C TO
J n a
唐代疑 问代词“ " 底 的分布 与发展流变
李 蕊
摘要 : 唐代作为 中古汉语 的主要形 成朝代 , 以其 文化 的开放性 而获得 了语 言使 用上的 包容性 , 广泛吸 纳了外国语和 少数 民族 而 在 语 的情 况下, 唐代古汉语 的语 义和语 法功能都表现 出了前所未有的“ 意和性” 。本文以唐代疑 问代词“ 作为切入 点, 究其在唐代 主 底” 研 要 文献中的语频和分布 , 并深入分析其 内在 的屈折性和语法分布 , 经过 专业的语法分析 , 探讨这一 古汉语疑 问代 词何 以消失的原 因
现在我们把 几个 有代表性 的唐 代诗 人诗作 中疑 问代 词“ ” 底
出现 的 数 据 统计 如下 李 白 杜 甫 寒 山 白居 易 杜 牧 李 商 隐
0 6
_
人” 等形式上 , 但还是使用得相 当频繁的。 梦觉觉非 , 觉有何事? ( 祖堂集 ・ ) ”《 五》 师云 :在_ “ 一寸上 , 何处有事在? (祖堂集 ・ ) ”《 六》
势, 从来也没有成 为一种 主流。到晚唐五代后 , 何” 大量保 当“ 还
存在 口语语料中时 , 已经几乎没有立 足之地 了。 它
与 后 起 的 “ 么 ” 比 ,底 ” 更加 显 得 毫 无 竞 争 力 了 。 什 相 “ 就
2 语 法分 布
只是一个 比较少见的疑问代词 , 而且几乎都 出现 在韵语 中。
” 在讨论这个 问题时 , 王力先生所举 的例子几乎全部来 自诗词 ,
和 尚在此间作什摩 ? (祖堂集 ・ ) ”《 六》
为 了比较全面地认 识这个作 疑问代词 的“ 字 的使用情况 , 底” 我们
对唐代 诗词 以及 当时可见 的其他 白话语料进 行了 比较全 面的考
察, 以追踪作 为疑问代词 的“ 在唐代 的发展线索以及它与其他 底”
3
6
2
3
与 这 些 十 分 有 限 的数 据 相 比 ,何 ” “ 的用 例 数量 则 十 分 丰 富 ,
仅 就《 山诗 伞集》 寒 而言 , 中用“ 作 疑问代词 的例子就有 2 其 何” 2 个 , 底” 例 的7 。此 外 , 是“ 用 倍 就晚唐五代 词中 的用例也 可见一 斑 :底” “ 的比例为 : :3 “ 与 何” 2 6 。由此可见 , 王力先生对于 “ 字 底” 在唐代 “ 用得更普遍 ” 的论断 , 是有失偏颇 的。 底” “ 充其量在 当时
从 上面 的 数 据 可 见 , 用 “ ” 多 的 两 位 诗 人 是 杜 甫 和 自居 使 底 最
易( 这也是王 先生 所举 大多数例句 的来 源) 包括寒 山在 内 , , 他们
基本 上都是 盛唐到 中唐时期 源自诗 人 , 自晚唐到五代 , 诗词 中疑 问 代词“ ” 底 出现的频率就已经相 当低 了。 而在唐代的 白话体佛 家语 录中 ,底 ’ “ ’ 已经用作结 构助词 了:
从 上述 考察可 见 ,底 ” 为一个 疑问代词 主要 出现 于韵语 “ 作 中, 使用 的高峰也是在韵语材料 中 , 同时期 的 白话材料 已经 大量 使用“ 什么” 作疑 问代词 了。但 即使在这有限的材料 中, 它的生命 力也并 不是十 分旺盛 , 自晚唐 以后 就不 多见了 。与古 已有之 的 “ ” 比, 何 相 无论 在 E语 中 , 是在韵语 材料 中 , 同样都处 于劣 l 还 它
疑 问代词的分布关系 。 1 使用频率和分布情况 从 意义上说 ,底 ” “ 与古 已有 之的“ ” 同 , 何 相 两个 意义相同 的 词 语在 同一 个时代 的使用是一种什 么情 况呢?通过对《 全唐诗 》 的考察来看 ,底 ” “ 使用的频率远远 不及 “ 。 何”
汝 向什摩处著?(祖 堂集 ・ ) ”《 五》 如今为什摩不屈 自来? (祖 堂集 ・ ) ”《 五》 只如不喜见底人 , 到什摩 田地? 《 合 (祖堂集 ・ ) 七》
总的来说 , 代“ 作疑 问代 词 的语 法分 主要有 以下 几 唐 底”
种:
①作定语 , 修饰一般名词。 不报父母恩 , 方寸底模样? 寒山诗 全集 ) ( 云 山千万叠 , 底处上仙槎? 舟泛洞庭 ・ ( 杜甫 ) 主人头 白官仍冷 , 去后怜君是底人? ( 别周军事 ・ 白居易 ) 为吏非循吏 , 论书读底书? 春末题池州弄水亭 ・ ( 杜牧 )
’ 。
问代词 的, 此时 的疑 问代词 “ 么” 口语 中已经 十分发达 , 什 在 据吴
福祥统 计 ( 白 引 冯春 田 ,00P 8)《 堂集》 已有 10 多例 20 , 12 ,祖 中 00
( : 作 什摩 、 甚摩 ) 。而且 在语法分布上 已经和后代相同了 , 以用 可 作 为宾语和定语 :
②有+底 ” “ +形 。
关键 词 : 代 疑 问词 “ ” 传 承 发 展 唐 底 中 图分 类 号 : 6 0 G 4 文献标识码 : C
壬力先生在《 汉语史稿 ・ 三十六节 》 第 中提 到 :从南北朝起 , “
史料中出现了一个 ‘ ’ , 底 字 它的意义和 ‘ ’ 何 字相 同。 “ 了唐代 , ”到 ‘ ’ 底 字用得更普遍 了。并举 了杜甫诗 中的例句为证 。并说“ ” 在唐 代其他 诗文 和宋 代 的诗 文 中, 底 ’ ‘ 字也是 常见 的 , 特别 是 ‘ 底事
最 后一例 中“ ” 什么 ” 底 与“ 同见 , 前者用作结构助词 , 而后者
才是疑 问代词 , 对比十分清晰 。 另一方面 , 这个时期 , 疑问代词 “ 也依然大量存在 于白话 何” 文体 中。我们考 察 了《 祖堂 集》 何 ” 中“ 的使用 , 虽然此 时多数 的
“ ” 何 已经局 限于一些 固定结构 , 比如“ 如何” “ 、何事” “ 、何处 ” “ 、何
No. 1
一 T皿 I
堕 E U A IN D C TO
J n a
唐代疑 问代词“ " 底 的分布 与发展流变
李 蕊
摘要 : 唐代作为 中古汉语 的主要形 成朝代 , 以其 文化 的开放性 而获得 了语 言使 用上的 包容性 , 广泛吸 纳了外国语和 少数 民族 而 在 语 的情 况下, 唐代古汉语 的语 义和语 法功能都表现 出了前所未有的“ 意和性” 。本文以唐代疑 问代词“ 作为切入 点, 究其在唐代 主 底” 研 要 文献中的语频和分布 , 并深入分析其 内在 的屈折性和语法分布 , 经过 专业的语法分析 , 探讨这一 古汉语疑 问代 词何 以消失的原 因
现在我们把 几个 有代表性 的唐 代诗 人诗作 中疑 问代 词“ ” 底
出现 的 数 据 统计 如下 李 白 杜 甫 寒 山 白居 易 杜 牧 李 商 隐
0 6
_
人” 等形式上 , 但还是使用得相 当频繁的。 梦觉觉非 , 觉有何事? ( 祖堂集 ・ ) ”《 五》 师云 :在_ “ 一寸上 , 何处有事在? (祖堂集 ・ ) ”《 六》
势, 从来也没有成 为一种 主流。到晚唐五代后 , 何” 大量保 当“ 还
存在 口语语料中时 , 已经几乎没有立 足之地 了。 它
与 后 起 的 “ 么 ” 比 ,底 ” 更加 显 得 毫 无 竞 争 力 了 。 什 相 “ 就
2 语 法分 布
只是一个 比较少见的疑问代词 , 而且几乎都 出现 在韵语 中。
” 在讨论这个 问题时 , 王力先生所举 的例子几乎全部来 自诗词 ,
和 尚在此间作什摩 ? (祖堂集 ・ ) ”《 六》
为 了比较全面地认 识这个作 疑问代词 的“ 字 的使用情况 , 底” 我们
对唐代 诗词 以及 当时可见 的其他 白话语料进 行了 比较全 面的考
察, 以追踪作 为疑问代词 的“ 在唐代 的发展线索以及它与其他 底”
3
6
2
3
与 这 些 十 分 有 限 的数 据 相 比 ,何 ” “ 的用 例 数量 则 十 分 丰 富 ,
仅 就《 山诗 伞集》 寒 而言 , 中用“ 作 疑问代词 的例子就有 2 其 何” 2 个 , 底” 例 的7 。此 外 , 是“ 用 倍 就晚唐五代 词中 的用例也 可见一 斑 :底” “ 的比例为 : :3 “ 与 何” 2 6 。由此可见 , 王力先生对于 “ 字 底” 在唐代 “ 用得更普遍 ” 的论断 , 是有失偏颇 的。 底” “ 充其量在 当时
从 上面 的 数 据 可 见 , 用 “ ” 多 的 两 位 诗 人 是 杜 甫 和 自居 使 底 最
易( 这也是王 先生 所举 大多数例句 的来 源) 包括寒 山在 内 , , 他们
基本 上都是 盛唐到 中唐时期 源自诗 人 , 自晚唐到五代 , 诗词 中疑 问 代词“ ” 底 出现的频率就已经相 当低 了。 而在唐代的 白话体佛 家语 录中 ,底 ’ “ ’ 已经用作结 构助词 了:
从 上述 考察可 见 ,底 ” 为一个 疑问代词 主要 出现 于韵语 “ 作 中, 使用 的高峰也是在韵语材料 中 , 同时期 的 白话材料 已经 大量 使用“ 什么” 作疑 问代词 了。但 即使在这有限的材料 中, 它的生命 力也并 不是十 分旺盛 , 自晚唐 以后 就不 多见了 。与古 已有之 的 “ ” 比, 何 相 无论 在 E语 中 , 是在韵语 材料 中 , 同样都处 于劣 l 还 它
疑 问代词的分布关系 。 1 使用频率和分布情况 从 意义上说 ,底 ” “ 与古 已有 之的“ ” 同 , 何 相 两个 意义相同 的 词 语在 同一 个时代 的使用是一种什 么情 况呢?通过对《 全唐诗 》 的考察来看 ,底 ” “ 使用的频率远远 不及 “ 。 何”
汝 向什摩处著?(祖 堂集 ・ ) ”《 五》 如今为什摩不屈 自来? (祖 堂集 ・ ) ”《 五》 只如不喜见底人 , 到什摩 田地? 《 合 (祖堂集 ・ ) 七》
总的来说 , 代“ 作疑 问代 词 的语 法分 主要有 以下 几 唐 底”
种:
①作定语 , 修饰一般名词。 不报父母恩 , 方寸底模样? 寒山诗 全集 ) ( 云 山千万叠 , 底处上仙槎? 舟泛洞庭 ・ ( 杜甫 ) 主人头 白官仍冷 , 去后怜君是底人? ( 别周军事 ・ 白居易 ) 为吏非循吏 , 论书读底书? 春末题池州弄水亭 ・ ( 杜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