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历史坐标上沉思课时分层作业1宋词二首鲁人版必修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1宋词二首
一、基础运用层
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故垒西边

B、一尊还酹江月

C、舞榭歌台

D、可堪回顾

【分析】D项,堪,忍耐。

垒:城堡
酹:洒酒祭月
榭:高土台上的房屋
堪:可以
【答案】
D
2、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不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大江东去
B、惊涛拍岸
....
C、千古江山
D、平常巷陌
....
【分析】A项,大江,今义,大的河流;古义,指长江。

【答案】 A
3、对以下句中使用的典故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千古江山,英豪无觅孙仲谋处。

(感叹江山仍旧,当年“坐断
东南战未休”的孙仲谋,已无处寻找了。

)
B、想当年,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如虎。

(赞誉当年北伐的英豪气
概。

)
C、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自比廉颇,伟绩显赫,壮心
不已。

)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博得仓促北顾。

(借元嘉年间宋文帝不
作充足准备,匆促北伐导致失败,警示南宋王朝统治者,表示自己抗金主张。

)
【分析】C项,以廉颇自比,非为显示伟绩,而是说自己固然
壮心不已,但无人重视,无人问津。

【答案】 C
4、以下各句的句式特色与例句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例句:英豪无觅孙仲谋处
A、故国神游
B、多情应笑我
C、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D、战火扬州路
【分析】A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B项,主谓倒装句。

C 项,被动句。

D项,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答案】 A
5、以下句子摆列次序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 )
①发思古之幽情②不谋而合地都把长江奔腾视为历史变化的
象征③永久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④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大的长江⑤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⑥分别咏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滔滔流”
的有名词句
A、①②④⑤③⑥
B、①④⑥②③⑤
C、④①⑥②③⑤
D、④⑥②①③⑤
【分析】④①⑥描述“苏轼”和“辛弃疾”吟词,②③⑤论述“河流”和“历史”的共同点。

【答案】 C
二、阅读提高层
(一)阅读下边这首词,达成6~7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

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
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

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
以不早走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①。

中年亲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
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②。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回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
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注】①安石:谢安,字安石,从前隐居,四十余方出仕,之
后仍不忘隐居,镇守新城时打算“经略初定,自江道东还”,后志不遂,病死京城。

从事:从政。

②沧洲:水滨,古代多借指隐士所居住
的地方。

6、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 )
A、“鬓惊秋”即“为鬓生鹤发而惊”,明写谢安出仕较晚,暗写
词人已届晚年的悲伤。

B、词人借写谢安“中年亲朋难别,丝竹缓离愁”,表现了他与
弟弟苏辙分别时的不舍。

C、“雅志”句说当官阻碍了谢安隐居志愿的实现,这隐含着词人
对迷恋功名者的批评。

D、结句引用“求田问舍”典,自比许汜,言自己已无忧国之心,
甘做求田问舍的庸人。

E、本词构造清楚,“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三句承前启后,
上片咏史,下片抒怀。

【分析】A项,“鬓惊秋”写的是谢安中年出仕的典故,他本
来隐居会稽,踏上宦途时鬓发已开始染上秋霜,令人惊讶。

这里用典
是词人以谢安作比,突出词人一直抱有的功遂身退的愿望,“一旦功
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

选项理解和剖析不正确。

D项,结句引用
“求田问舍”为反用典故,并不是真要趋同胸无弘愿的庸人,而不过强
调归隐愿望的坚韧不拔。

选项理解和剖析不正确。

【答案】AD
7、词序末两句说“要以谢安没能早走为戒,要以退隐后兄弟相
从的快乐作为宽慰”,请联合全词剖析这两句话在词中的详细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考察评论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看法态度的能力。

依照题干要求,应分别从“以
不早走为戒”和“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两个方面来答题。

上片词人主假如以谢安的经向来说明要“早走”。

下片想象“早走”以后,兄弟之间尽兴游乐、尽兴饮酒的“相从之乐”。

【答案】“以不早走为戒”:上片写谢安本抱有功遂身退的愿望,可结果倒是“扶病入西州”,进
而产生“退隐的雅志”困于“轩冕”的“遗恨”,而谢安的“遗恨”正是苏轼引认为“不早走”的鉴戒。

“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下片假想辞官归隐后的情形——在归家途中,每有“佳处”则可尽兴游乐。


时假想兄弟相聚,可尽兴饮酒唱歌,自由自在,而这些“相从之乐”正是对归隐的最大宽慰。

(二)阅读下边这首词,达成8~9题。

西江月①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约层霄。

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
草。

惋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
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破晓,见乱山攒拥,
流水淙淙,犹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障泥:马鞯,垂于马腹两
侧以挡泥土。

8、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两句写词人临溪流,即从
立刻下来,等不及卸掉马鞯,就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述出月下溪景
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欢乐心情。

B、“惋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两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琼瑶,原来指美玉,这里指月色;水月交辉,犹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这一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两句用“解鞍欹枕”这一
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任意豪迈,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
闹和活力,让人读后如临其境。

D、诗人于破晓被杜鹃鸟吵醒,见“犹如仙境”的美景,便书此
词,却未写此景,只用“杜宇一声”概之,此处运用的是留白的手法,
让人联想无穷。

E、本词用语凝练优美,写景突出,作者珍爱一溪风月,不让马
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绘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
观豪迈的诗人形象。

【分析】C项,“杜鹃春晓”写出了空山春晨的静谧;D项,留
白说法错误。

【答案】CD
9、“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约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要点考察炼句的能力。

此句写景,可剖析写景的技巧,景情关系,以及诗句中运用的表现手法。

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

春夜,词人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回去,经过一座溪桥。

因为明月当空,因此才能看见清溪辽阔的荒野流过。

说云层朦朦胧胧如有若无之间,更映托了月色的洁白。

此两句暗写月光,属于侧面描绘;写出了作者对此景的喜欢之情。

【答案】①侧面描绘(或侧面衬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
空中云朵隐约,侧面衬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②借景抒怀,经过写
景创造出清爽明媚的境界,突显诗人欢乐之情。

③叠词,“弥弥”“隐
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乐律和睦,朗朗上口,声声动听。

④对
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约”,“浅浪”对“层霄”,
对仗工整,富于
音韵之美。

(三)阅读下边这
首词,达成10~11
题。


声声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
辛弃疾
征埃成阵,行客相遇,都道幻出层楼。

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

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②、千骑临秋。

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
州。

千古怀嵩③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④。

看取弓刀,陌上车马
如流。

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

华胥梦⑤,愿年年、人似
旧游。

【注】①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年),辛弃疾时年33岁,
知滁州任上。

李清宇,作者在滁州新结纳的朋友。

②长淮:淮河为当
时宋金的交界限。

③怀嵩:怀嵩楼,唐李德裕贬滁州,建此楼,取怀
嵩洛之意,后终回故乡嵩山。

④楚尾吴头: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
故称。

⑤华胥梦:《列子·黄帝篇》: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

那边
国无君长,民无贪欲,全部安稳自得。

10、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 )
A、上阕前五句以来往行人的口吻,描述了奠枕楼拔地而起、高
耸入云的气概。

B、登楼远眺,神州东南和西北都表现出吉祥之气,表达了词人
对国家平定的赞叹。

C、借用李德裕在滁州建怀嵩楼而最后回到故乡的典故,表达自
己定能重返故乡的信心。

D、道旁巡卒不停,路上门庭若市,一派平定繁华情形,让词人
没法克制欢乐的心情。

E、这首词豪迈宏伟,有条有理,步步深入,表现出作者胸襟天
下的情怀。

【分析】B项,“神州东南和西北都表现出吉祥之气,表达了
词人对国家平定的赞叹”错;C项,“表达自己定能重返故乡的信心”
错,表达自己故乡难回的旅居之愁。

【答案】BC
11、这首词“抒怀赋志,跌荡起伏”,请联合全词简要剖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此题考察评论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要抓住
题干中的“情”“志”“起伏”等要点词,联合详细的诗句剖析作者
的宽慰、沉痛和欢乐等不一样的感情变化。

【答案】这首词豪迈宏伟,感情起伏跌荡,表现出作者胸襟天
下的情怀。

①宽慰之情。

今年太平万里,金兵没有来扰乱,老百姓获
得了一个平定丰产的好年成。

②沉痛之情。

西北神州,依旧堕落对手,国家南北分裂,中原堕落,自己故乡难回,沉痛悲伤。

③欢乐(自信)
之情。

看着楼下人来人往的繁华情形,词人转悲为喜,又有了信心,
相信自己必定可以让滁州百姓的生活像黄帝梦中华胥国那样安静和
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