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2级2009——2010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蝙.蝠(biān)冠.冕(guān) 脑髓.(suí) 亲戚.(qī) 衣.锦还乡(yī)
B.发髻.(jì) 睥睨.(nì) 憎.恶(zēng) 岑.寂(cén) 锱.铢必较(zī)
C.脊.背(jǐ) 给.予(gěi) 提.防(dī) 纨绔.(kù) 矫.揉造作(jiǎo)
D.炽.热(zhì) 内疚.(jiù) 痉.挛(jìng) 训诂.(gǔ) 草菅.人命(jiān)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蕴籍精练九霄云外迥然不同分庭抗理
B.蹩脚婵娟呕心沥血得鱼忘筌厉行节约
C.平添自诩步履维坚惩前毙后一愁莫展
D.差池磨砺指手划脚真知灼见形影相吊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就布满了含.
英咀华
...的花蕾。
B.老王总是心直口快,党同伐异
....,对有缺点的同志总是一针见血指出。
C.听爸爸讲,那个瓷瓶是祖上留传
..下来的,已经有几百年了。
D.他决定用最简洁
..的方法,解决这个令他头痛的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去年的大赛我们的工作得到好评,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我们又被指定参与活动全过程,一定要高度重视,不可疏忽。
C.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国家财力的增加为促进经济发展、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的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D.中国史学家在世纪之交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辨析能力,越来越显示出相当高的学术含量,从对外国史学的一般性介绍走向研究和判断的层面,从而为中外史学家的真正对话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现代生活使儿童易患“自然缺失综合症”
到安蒂奥基亚参观洞穴遗址的游客大部分有再来一次的欲望,但11岁的波哥大男孩埃内斯托似乎对这里的风光和动物并不感兴趣,他要求导游:“给我点儿事做吧,我好无聊。
在‘动物世界’和‘探索’栏目上我能看到更有趣的动物。
”就在当天晚上,一只不足一厘米大的蜘蛛钻进帐篷,把两个孩子吓坏了。
很多成人对于今天的孩子们如此远离大自然感到惊讶。
甚至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在一次远足活动中,老师问学生,牛奶从哪里来,孩子们回答:从超市里。
这就是美国儿童发育问题专家、记者理查德·洛夫所说的“自然缺失综合症”。
这种病症虽然没有出现在心理学刊物上,但洛夫在《森林中的最后一个孩童:保护我们的孩子远离自然缺失综合症》一书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作者认为,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人是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最后一代人。
从那以后,人与自然的距离就渐行渐远,如今只有一半的孩子还会参与户外活动。
洛夫指出,在与自然的联系受限的环境下成长会影响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与周遭环境之间缺乏联系是造成儿童抑郁、焦虑、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肥胖和缺乏好奇心的原因之一。
因此,他建议将回归自然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因为探索会激发创造力,提高与他人共处的技能。
认识到亲近自然的重要性之后,哥伦比亚生物学家们在1998年创建了教育和保护环境组织,在教育部的支持和各院校的合作下,让4-19岁的孩子回归自然,作为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
这一项目的负责人、生物学家塞尔希奥·利亚诺说,近10年来孩子们远离自然是城区发展带来社会和文化变革的结果。
以前的孩子们喜欢到户外玩,因为在家里没什么意思,但现在留在家里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可以上网、听音乐、玩游戏。
此外,电视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比直接接触更可信、更舒适的看世界的窗口,如今的孩子们能认出80种电器品牌,却叫不出5种树木的名称。
此外,父母的教育让孩子们对大自然产生恐惧心理,认为大自然是陌生的、危险的,从而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教师卡米洛·阿吉雷说,家长们常常这样说:“我女儿从来不玩土,她不喜欢,而且玩土还可能会生病。
”
这种情况对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出人意料的。
阿吉雷说:“孩子们对一切都很敏感,他们没有抵抗力,因为他们从来不接触细菌或病原体,因此他们一出门就会生病。
”
利亚诺指出,教育和环境保护组织的努力方向不是为儿童治病,而是帮助他们认识到,他们也是大自然的一分子。
他指出,同大自然进行过接触的年轻人一般很少会虐待动物和植物;或者说,他们很难去伤害自己认识的对象。
户外教育的目的还在于让来自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孩子们都去感受属于自然环境的颜色、气味和味道。
户外教育行动的口号是:“你告诉我,我可能会忘记;你让我看,我可能会记住;你让我参与,我就会理解。
”行动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阿吉雷说,之前还需要吸入法治疗的孩子,在看过蝴蝶破茧而出之后,甚至会暂时忘记了自己的哮喘病。
5.下列不属于“自然缺失综合症”现象的一项是()
A.波哥大男孩埃内斯托对自然风光和动物并不感兴趣,他觉得在“动物世界和“探索”栏目能看到更有趣的动物。
B.到安蒂奥基亚参观洞穴遗址的游客中大部分人有再来一次的欲望。
C.在一次远足活动中,学生说牛奶是从超市里来的。
D.一只不足一厘米大的蜘蛛晚上钻进帐篷,两个孩子被吓坏了。
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父母的错误教育使得孩子们对大自然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加剧了一些孩子的“自然缺失综合症”。
B.造成儿童抑郁、焦虑、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肥胖和缺乏好奇心的原因就是没有与周边环境进行联系。
C.只要让4—19岁的孩子回归自然,亲近自然,就可以完全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
D.城区发展带来社会和文化变革的结果便是孩子们远离了自然。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与大自然有过接触的人不会虐待动植物,不会伤害自己认识的对象。
B.户外教育的目的,既是为儿童治病,又是增进儿童对大自然的认同感,还要让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们都能感受属于自然环境的颜色、气味和味道。
C.因为探索会激发创造力,提高与他人共处的技能,所以解决儿童“自然缺失综合症”的唯一途径就是“回归自然”。
D.在与自然的联系受限的环境下成长的人,其认知能力的发展会受到影响。
三.(15分,每小题3分)
8.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
B.与山僧饭讫.而去讫:完
C.岂急于富贵未假.度者耶假:借助
D.利泽.施于人泽:恩泽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戍卒叫,函谷举. B.人君当神器之重.
杀人如不能举.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C.卬其首负.之 D.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B.齐楚之精英
..
C.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
..不齐
D.虽曰爱之,其实
..害之
11.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拘于时,学于.余 B.作《师说》以.贻之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摇其木以.观其疏密
C.简能而.任之 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秀外而.惠中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12. 与“故不我若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吾又何能为哉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虽董之以严刑 D.其他未之见也
四.(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朱晖字文季,南阳宛人也。
晖早孤,年十三,王莽败,天下乱,与外氏家属从田间奔入宛城。
遭遇群贼,白刃劫诸妇女,略夺衣物。
昆弟宾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动。
晖拔剑前曰:“财物皆可取耳,诸母衣不可得。
今日朱晖死日也!”贼见其小,壮其志,笑曰:“童子内刀。
”遂舍之而去。
初,光武与晖父岑俱学长安,有旧故。
及即位,求问岑,时已卒,乃召晖拜.为郎。
晖寻以病去,卒业于太学。
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
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慕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
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后为郡吏,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及况卒,
晖乃厚赠送其家。
人或讥焉,晖曰:“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
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
”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正月朔旦,苍当入贺。
故
事,少府给璧。
是时阴就为府卿,贵骄,吏慠不奉法。
苍坐朝堂,漏且尽,而求璧不可得,
顾谓掾属①曰:“若之何?”晖望见少府主簿持璧,即往,绐之曰:“我数闻璧而未尝见,试请观之。
”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主簿大惊,遽以白.就。
就曰:“朱掾义士,勿复求。
”
苍既罢,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
再迁临淮太守。
数年,坐法免。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自去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
乡党讥其介。
建初中,南阳大饥,米石千余,晖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
皆归焉。
后迁为尚书令,以老病乞身。
(选自《后汉书·朱晖传》,有改动)
【注】①掾属:佐治的官吏。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召晖拜.为郎拜:授官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候:等候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爱:吝惜
D.遽以白.就白:告诉
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
①“诸母衣不可得。
今日朱晖死日也!”
②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
③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
④太守阮况尝欲市晖婢,晖不从。
⑤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⑥主簿以授晖,晖顾召令史奉之。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②④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朱晖路遇群盗抢劫,为使长辈不受羞辱,他挺身而出,群盗被其胆识感动,放过了朱晖及与他同行的人。
B.朱晖一再违背阴就的意志,甚至让阴就难堪,而阴就之所以没有打击报复,是因为他也佩服朱晖的人格。
C.朱晖以智慧和勇气将璧拿到手,挫败了阴就的图谋,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皇帝
听说后,也很赞许朱晖。
D.朱晖重义轻财,在南阳发生饥荒、米价飞涨之时,他尽力救助宗族中的贫穷体弱者,由此获得乡亲信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5分)
五.(13分)
16.把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
(4分)
(2)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
再迁临淮太守。
数年,坐法免。
(4分)
17. 默写。
(5分)
(1),却匈奴七百余里。
(贾谊《过秦论》)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王羲之《兰亭集序》)(3),抚孤松而盘桓。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5)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杜牧《阿房宫赋》)
六.(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1)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
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
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
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
(2)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3)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么?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4)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5)唯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的充当了生命的量尺。
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欢呼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的丧失了。
(6)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
(7)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利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恣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
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8)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
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
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只要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
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
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
那时,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反而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9)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
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
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
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
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10)一时一事的得失,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
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
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
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
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给出最完美的答案。
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
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
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11)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
(有改动)
18.从全文来看,关于生命,作者有哪些思索?请概括回答。
(6分)
19.按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6分)
(1)文章第一段中对“秋虫”与“钟声”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2)作者思考生命时,多次运用到对比手法,请举出一例作简要赏析。
(4分)
20.理解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6分)
(1)“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在文中说:“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
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
”对此,你会给出怎样的回答。
(4分)
七.(10分)
22. 根据下列文字信息,给“计算机网络”下一定义(个别词语可增删)。
(4分)
多台计算机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按照一定几何拓扑结构把它们连接在一起,这些自主的计算机通过传输介质就组成一个计算机系统,就可相互传递、共享信息。
答:
23. 对“琴声吸引了许多路人驻足倾听”一句进行扩展,使其生动、具体,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字数在80字左右。
(6分)
八.(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百分”是现实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语。
在学校中,它是对学习者的最高评价;此外,它还是对人、对事物的完美评价。
有的人为了获得“一百分”而夙兴夜寐,有的人却视“一百分”为草芥。
有时,“一百分”可以成就一个人;有时,它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真可谓,一个“一百分”,人生百味在其中。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生活中与“一百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一百分”的看法。
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2级2009—2010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答题卷
五.(13分)
16.(8分)
(1)前阮府君有求于我,所以不敢闻命,诚恐污君令名。
(4分)
译文:
(2)帝闻壮之,以晖为卫士令。
再迁临淮太守。
数年,坐法免。
(4分)
译文:
17. (5分)
(1)。
却匈奴七百余里。
(贾谊《过秦论》)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王羲之《兰亭集序》)(3)。
抚孤松而盘桓。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5)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杜牧《阿房宫赋》)
六.(22分)
18.
(6分)19.
(1)
(2分)(2)
(4分)20.(1)
(3分)(2)
(3分)21.
(4分)七.(10分)
22.(4分)
___________ __ _ 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 __ 23.(6分)
成都石室中学高2012级2009——2010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答案
1.B (A脑髓.suǐ C给.予gǐ D炽.热chì)
2.A (A蕴藉分庭抗礼 B全对 C步履维艰惩前毖后一筹莫展 D指手画脚)
3.C(A含英咀华: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
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B 党同伐异:和自己同派的就拉拢或偏袒,不一派的就排挤或攻击。
伐:讨伐,攻击。
指结帮分派,偏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D简洁:说话、作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捷:直截了当。
)
4.C (A“受……等因素的影响”和“是由……造成的”两种句式杂糅,可改为“很大程度上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造成的”B语序不当,应该是“命题、海选、决赛到颁奖”D主谓搭配不当,显示学术含量的应该是“其史学研究”一类的主语。
)
5.B (B中所说的游客对自然很感兴趣,不属于“自然缺失综合症”)
6.A (B原文第五自然段指出,“与周遭环境之间缺乏联系是造成儿童抑郁、焦虑、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肥胖和缺乏好奇心的原因之一”。
C说法绝对,“只要……就……”、“完全”等措辞不当。
D不合逻辑,城区发展有正面结果和负面影响,孩子们远离自然只是其负面影响之一)
7.D (A说法绝对。
缺少“一般很少”、“很难”这些限制词,参见原文倒数第三段的内容。
B“为儿童治病”的说法与文意矛盾。
哥伦比亚教育和保护环境组织负责人利亚诺指出,“教育和环境保护组织的努力方向不是为儿童治病……”。
C“唯一途径”错。
原文说,理杳德·洛夫“建议将回归自然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
8.C (C假:通假字,通“暇”,空闲)
9.D (D均为“宠幸”的意思;A①拔,攻占;②尽。
B①形容词作名词,重权;②形容词,与“轻”相对。
C①动词,背负;②名词,负担。
)
10.A(A与现代汉语意思一致,不屑一提。
B古义:精品,宝物。
今义:出类拔萃的人。
C 古义:天气。
今义:一定地区内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D古义:为两个词,“其”为代词“他”,“实”为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今义:为一个词,意思为“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
11.B (B①②均为连词,“来”。
A①介词,“向”;②介词,“被”。
C①连词,表承接关系;②连词,表并列关系。
D①连词,“就”②连词,表转折)
12.C(ABD均为宾语前置句;C为状语后置句。
)
13.B(B.候,拜访。
前面有动词“往”,明显看出“候”作“等候”不恰当。
)
14.D(①②④⑥句都是“不惧权势”的直接体现。
③句是阴就的赞颂之辞,⑤句是骠骑将军对他的器重;都不是直接表现的。
)
15. C(C项涉及的相关句子为“苍既罢,……为卫士令。
”是苍问朱晖能否和蔺相如相比,而不是“人们因此比之为蔺相如”。
)
16.(1)以前阮大人有求于我,我不接受他要求的原因,确实是怕玷辱了大人的美好名声。
(4分,“所以”“诚”“令”各1分,大意1分。
“所以”意思为“……的原因”,“诫”意思为“确实,的确”,“令”意思为“美好”,)
(2)显宗帝听说了,认为朱晖勇敢,任命朱晖做了卫士令。
后来又封为临淮太守。
过了几年,朱晖因为犯了法而被免职。
(4分,“壮”“以为”“坐”各1分,大意1分。
“壮”意思为
“认为……勇敢”;“以为”意思为“任用……作为”;“坐”意思为“因犯……罪”)
【附文言文翻译】
朱晖字文季,南阳郡宛城人。
朱晖幼年丧父,朱晖13岁时,王莽政变失败,天下大乱,朱晖和母亲及其亲属从乡间逃入宛城。
路上碰到一群强盗,强盗们拿着刀挟持众多妇人,掠夺她们的衣服等财物。
朱晖的兄弟及随从们都惊慌害怕,伏在地上不敢动。
朱晖拔出剑走上去说:“财物可以拿走,妇女们的衣服不能拿走。
(如要拿),我朱晖就和你们拼命!”强盗们看他年幼,佩服他的胆略,笑着说:“小孩子收回刀吧。
”于是放弃了掠夺离开了。
当初,光武帝与朱晖的父亲朱岑一起在长安求学,有故交之情。
等到光武帝即位,寻问朱岑的时候,朱岑已死,于是就召来朱晖授予他郎中职位。
不久朱晖因病离开官位,在太学府完成学业。
朱晖性情端庄严肃,行为举止讲究礼仪,各位儒生都称赞他有高尚品德。
永平初年,显宗帝的舅舅新阳候阴就羡慕朱晖的贤能,亲自去拜访他,朱晖躲避不见;阴就又派家臣带着礼物去求见,朱晖躲在家里不接纳他们。
家臣回去禀报,阴就叹息说:“真是志士啊,我们不要辱没了他的气节。
”后来朱晖在郡里任职,太守阮况曾经想买下朱晖的奴婢,朱晖不答应,等到阮况死后,朱晖就厚赠给了他家。
有人为此讥讽朱晖,朱晖说:“以前阮大人有求于我,我之所以不接受他的要求,是告戒自己,不要玷辱了大人的美好名声。
现在送奴婢给他家,是要表明自己当初那样做,并不是因为自己吝啬。
”骠骑将军东平王苍听说了朱晖的事迹,就想征召他,平时对他非常恭敬有礼。
正月初一的早晨,苍去朱晖家庆贺新年。
旧例,少府要给予出行官宝璧。
当时阴就做府卿,显贵骄纵,他手下小吏们也傲慢不守法。
苍坐在朝堂上,更漏快要燃尽,可还没得到宝璧,回头对佐治官吏说:“这件事怎么办?”朱晖看见少府的主簿拿着璧,就走上去;骗他说:“我经常听说宝璧但未曾看到过,请让我看看。
”主簿就把它交给了朱晖,朱晖回头招来令史拿走了璧。
主簿大惊,马上把这件事告诉给了阴就。
阴就说:“朱先生是义士,不要再找那璧了。
”苍也就罢手了,召来朱晖对他说:“你是个属官,你和蔺相如比怎么样?”显宗帝佩服朱晖的胆略,任命朱晖做了卫士令。
后来又封为临淮太守。
过了几年,朱晖因为犯了法而被免职。
朱晖做官吏的时候刚正不阿,常被上面官员嫉恨,担任官职时大多被人弹劾。
自从去了临淮,闭门居于乡间,穿粗布衣服,吃粗杂粮食,不与乡里人来往,乡里人讥讽他耿介。
建初年间,南阳发生饥荒,米价飞涨,朱晖把家中财物拿来分给同宗亲友、故旧之交和贫穷老弱的人,乡里人都心向着他了。
后来朱晖被任命为尚书令,在年老体病的时候离职回家了。
17.(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景翳翳以将入
(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18.①生命要显示其存在和价值。
(珍惜生命,追求价值)②生命交织着痛苦与欢乐。
③生命有渺小的时候,也有伟大的时候。
④为了维护生命的神圣,必要时应不惜牺牲生命。
⑤生命的价值要靠历史来检验。
⑥人要认识自己,要找到实现生命价值的转化方式。
(每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
19.(1)秋虫唧唧和钟声的悠长形象地显现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流失(1分),引出话题,为展开对生命的思索作铺垫(1分)。
(2)参考示例:第3段(或3-5段)通过昼夜而鸣的秋虫与昏睡人的对比,提醒人们应该显示生命的存在和价值。
对比的运用增强了作者论述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强化了文章的表达效果,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找出对比点1分,能具体阐述对比的作用得1分,阐述表达效果得2分)
附:文中的重要对比:①第6-7段通过生命中痛苦与快乐、渺小与伟大的两面性对比,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