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能摸到红球吗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定能摸到红球吗》
重庆一中付黎
一、教材说明
1.说课内容:北师大新世纪版七年级上册第七章《可能性》第一节《一定能摸到红球吗》第1课时
2.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所学习的可能性问题实质上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它是概率论与数据统计的基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初中阶段唯一培养学生从不确定(或统计)的角度来观察世界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了解可能性是普遍的,有助于他们理解社会、适应社会,而本课时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首先以游戏为背景,引出不确定事件与确定事件,让学生通过实验与分析,初步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定性认识,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初一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

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初一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区分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体会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做“数学实验”,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重视数学素养的培养。

5.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2)教学难点: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的区别与联系,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选择“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索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共同在游戏、观察、猜测、验证与交流中真正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学法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学习法”,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小组活动,动手实践,以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究。

本节课以实物教具和多媒体课件为辅,通过实物操作以及动感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而自主地获取新知,人而感受教学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设计
四、板书设计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因而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以问题为载体,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猜测、试验、探索、交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得以主体发展。

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授课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大胆地做了一个尝试,
将教材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教学程序设计了六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师生互动,探索新知——合作交流,巩固新知——发散思维,拓展新知——反思小结,回味新知——课后演练,强化新知。

其中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

另外,情境的设计注意联系实际,渗透数学意识,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内容的设计富有弹性,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六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发现——理解——应用——创新”的学习过程,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网络。

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1.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学习
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以“生活即数学,生活即教材”的新理念为指导,从生活情景引入,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的道理。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兴趣中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无疑是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最佳方法。

而本节课设计了生活化、情趣化的“课题引入情境”,直观化、过程化的“概念形成情境”,实验化、开放化的“知识应用情境”,一次又一次地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数学的美。

3.开放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学习
学生的“数学活动”是本节课的教学主线,本课所设计的“摸红球”游戏以及“想一想”、“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数学活动的机会。

多层面的活动促进了学生多种多样的相互交流,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充满激情的互动教学中享受数学的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