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产业相契城市与乡村共生——呼伦贝尔市城郊型新镇区发展路径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言
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布局正在形成。
总体来看,一方面人口还在向城镇集中,另一方面郊区城镇化正在加速推进。
郊区城镇化是指城市由集聚式发展转变为扩散式发展,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服务业、办公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
[1]这些现象给城市郊区带来巨大的冲击,一方面郊区得以迅速发展与建设,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郊区原有农地被侵占、水资源污染等消极影响也不断产生。
其中,受郊区城镇化影响最大的是城郊型乡村。
“城郊型乡村”是在快速城镇化发展中产生的,地理空间上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带,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受到城市各种因素影响较大,如就业、消费、文化等方面,但同时又保留了一些农村的生活方式,可以说二元经济体制不仅造就了城市与农村的社会反差,还创造了一个充满利益对抗与冲突的地带。
[2]因此,在“城郊型乡村”的规划编制中,既要将其纳入城市的土地、人口、就业、产业、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等统筹体系之中,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又要尊重其原有的自然、生态和产业条件,展现城郊型乡村独有的乡村风貌,实现“记得住乡愁”的规划理念。
本文以编制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奋斗镇概念规划为契机,通过挖掘其作为城郊型新镇区具备的区位、产业、生态等优势,探索城乡二元文明相互契合、共生共荣的城郊型新镇区的发展路径。
奋斗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东南城郊地区,其北侧主干道连接机场高速,S202公路从基地东侧通过,交通便捷,具有良好的可达性。
因此,镇区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能够借力并依托主城区的基础设施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具备较好的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条件。
镇域面积为139.72 km2,新镇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50.7 hm2。
随着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奋斗镇6个行政村被征用为城市用地,部分土地和农业设施被征用,原村民的生产生活设施、就业机会不断减少,同时镇内生态资源用地急剧减少,很多无序建设陆续出现,给城市管理造成困难。
一直以来奋斗镇是海拉尔地区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其生产设施减少直接导致呼伦贝尔市的蔬菜供应急剧减少,给城市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规划并建设供村民们安居乐业的新镇区成为解决当前问题的突破口,而郊区型新镇区如何实现与呼伦贝尔市一体化发展,同时保有乡村风貌特色和村民归属感,成为新镇区规划的着力点。
二、产业与生态优势齐发
1.项目基地现有产业的优势与问题
奋斗镇历来是海拉尔地区重要的“菜篮子”基地,蔬菜种植历史悠久,奋斗镇以优势产业——蔬菜种植为中心,发展多种经济经营模式,形成了拉动镇域经济的5大主导产业,分别为蔬菜种植基地、马铃薯种植基
生态与产业相契城市与乡村共生
——呼伦贝尔市城郊型新镇区发展路径探索
THE CONSILIENCE WITH ECOLOGY AND INDUSTRY, THE SYMBIOSIS OF URBAN AND RURAL: EXPLORING ON SUBURBAN NEW TOWN DEVELOPMENT PATHS IN HULUN BUIR CITY
董慰戴锏谭卓琳季强| Dong Wei Dai Jian Tan Zhuolin Ji Qiang
哈尔滨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编号:2014RFQXJ135)
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编号:2015RQQXJ065)
“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编号:2013BAJ12B02)
摘要随着城市化发展进入中期阶段,城乡之间的关系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城乡
一体共同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推行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致目标。
城郊型农村因其区位优势与经济基础,具有“以城带乡”发展的良好
基础,在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特色小镇的规划实践中有着典型性和示范性。
本文以编制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奋斗镇概念规划为契机,通过深度
挖掘和充分利用奋斗镇作为城郊型新镇区具备的产业和生态优势,探索城乡产业功能互补、互惠共生,城乡二元文明相互契合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城郊型乡村城乡一体化产业生态奋斗镇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s entered a new development phase in the middle urbanization stage. The combination of city and countryside has become the consistent target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ey promote each other, share resources and market with each other and then serve the both sides. Because of its geographical advantage and economic base, suburban rural areas has a good foundation of "Rural Areas Driven by Urban Areas" policy, so it has the typical model and demonstration in the practice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program of Hulun Buir Fendou Town Concept Planning, the article explore the urban-rural development paths of industry function complementary, reciprocal symbiosis and urban-rural civilization conjunction, through deep-mining and utilizing the current suburban industry and ecological advantages in Fendou Town.
Keywords suburban rural, city and countryside integration, industry, ecology, Fendou Town
124
125
地、花卉种植基地、仓储产业、养殖产业。
但从现状来看,奋斗镇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层次低、外向度不高、自我转型能力不强,产业结构的比例与丰富的资源优势不配套。
农业经济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弱小乏力,发展滞后,缺少产业现代化运营的理念和制度,未形成具备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条。
在面临农业用地及设施用地减少的情况下,农业产业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产业结构的提升。
为此,在奋斗镇建设了海拉尔农业发展园区,以打造“菜篮子”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特色养殖基地、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观光休闲农业基地为重点,集种植、养殖、仓储物流、出口加工、旅游观光于一体,在传统农业产业基础上积极发展旅游产业。
该园区已于2011年3月3日通过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认定。
目前,园区已成一定规模,主打绿色、有机农业产品,在区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
海拉尔农业发展园区为奋斗镇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发展商业、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该园区与规划的新镇区南北相邻,新镇区的产业规划如何与园区形成良好的匹配关系,是新镇区规划必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2.奋斗镇原有生态的优势与危机
奋斗镇域内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包括水体资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等。
河流水系主要有海拉尔河、伊敏河及六二六小河,海拉尔河与伊敏河在城区北部汇合,呈“T ”形分布,形成中心城区、河流水系骨架和重要的生态廊道。
海拉尔河、伊敏河流经地区形成宽度不等的河漫滩,河漫滩内生物丰富多样,具有重要生态保护价值。
此外还有河泡水面面积约266.7 hm 2。
同时,奋斗镇南部毗邻海拉尔农业产业园区、北侧和东侧均为城镇农田,具备很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在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整个镇域的生态基底基本保存完好,但其作为旅游资源的生态价值并未被充分挖掘。
随着呼伦贝尔市的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镇内生态资源用地急剧减少。
因此,在原有的生态基底上建设新镇区将面临着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任务。
可见,奋斗镇现有的生态基底和产业积累为新镇区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成为体现新镇区特色与竞争力的两把利剑。
因此,在现有良好的生态基底之上,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传承生态文化、改善人居环境,构建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成为新镇区建设的路径指向。
三、城市与乡村功能互促
当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了工业反哺城市、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时期。
尤其对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城郊型乡村来说,一方面应形成与城市互补共生的产业功能定位,实现城市和乡村之间在资源、要素和市场等方面的联系、协同、流动和共享;另一方面应主动成为城市与其他非城郊型乡村产业功能衔接的中介,不断提升在市域乃至区域层面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这就需要在城乡之间建立产业链,推行产业一体化,在强调以产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城市产业与农村产业的互惠共生。
基于对奋斗镇产业和生态优势的认知,充分发挥城郊型新镇区的区位优势,以及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建立“宜居、宜业、宜游”的城郊新型农村(图1)。
在产业方面,打破原有单一农业产业的界限,将农业产业与第三产业良好结合,通过大力发展加工业、手工业、商务展销、仓储等多元产业的形式来推动与经营农业,构建绿色产品研发、生产、消费、体验、销售的特色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产业品质。
1.提升传统农业,发展精品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
以现有农业资源为依托,将设施农业向产业化方向转变。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技兴农战略,引进先进技术,加大科技投入,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设施农业和现代化农业,改善原有的生产耕作方式,提高单位面积的土地收益。
引入科研机构或与相关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培育、孵化高科技农业技术成果,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科技示范园,把生态农业与科技农业有机结合,发挥农业最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办优质蔬瓜种子种苗基地,开展优良品种杂交试种,并出口到俄罗斯等国家,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2.整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农业旅游产业及其旅游服务业以原有丰富的农林牧副渔业资源、乡村田园资源、乡村风景资源、乡村民俗文化资源为生态基底,打造城郊绿色休闲目的地,发展乡村体验式旅游,以补充城市休闲娱乐功能(图2)。
生态观光农业:以农业和农村为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
主要由4种类型组成:观光渔业、观光农园、观光畜牧、观光园艺。
主要开发形式:渔业捕捞垂钓、生态农业观赏、农业生产模拟、农业科学教育、畜牧养殖模拟、畜牧产业观赏、森林野营度假、野生植物观赏、休闲生态农业。
农业养生产业:借鉴采用相关的养生方法和技术并结合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形成新型的、具有循环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健康态的农业。
其表现形式是乡村养生文化、农耕文化主题旅游和养生创意农产品生产及提供参与体验、教育培训等服务。
养生创意农产品是以
图1 奋斗镇概念规划路径指向图2 产业功能定位与主题策划
宜居+宜游
营养食疗为主的保健型农业所生产的。
农业会展业:发展农业产品仓储和展销业,搭建城乡农业产品及技术的集散中心;依托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联系当地的风俗文化,从文化层面推动农业会展业的发展,例如昌平国际“草莓大会”、山东寿光国际菜博会、安徽和县蔬菜博览会、南京农业嘉年华等。
农夫集市:即自然农夫市集或有机农夫市集,是基于当地利益相关者的活动。
对生产农户进行评估,并建立在信任、社会网络和知识共享的基础之上。
其系统内,生产者与消费者有不同程度的直接接触,消费者可直接参与计划、生产、定价、分配、运输、推广等工作。
家庭农场:2013年中共中央在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并且将家庭农场作为新时期农业发展的重点之一给予鼓励和支持。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四、主要规划策略
为了实现生态资源与多元产业的结合,实现城市与乡村互惠共生,规划首先依托现有良好的生态基底进行新镇区整体生态基础设施规划,并将其与居住、游憩、休闲等功能结合规划。
1.以“中央生态谷”搭建镇区生态与产业主轴
基地南北向布置一条生态基础设施廊道,连接南侧农业发展园区与北侧农田,同时作为镇区的生态与生物通道,将其命名为“中央生态谷”。
在功能布置上,“中央生态谷”作为特色农业体验带,集农业、游憩、休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中央生态谷”尽量尊重原有地形,局部保护原有农田、果园、庭院、鱼塘、牧场等农田肌理作为农村风貌展示区,以农田、林地、草地、花卉、水塘多种形式呈现多种农业体验活动,形成“现代农业大观园”,并设置居民与游客可独立、可互动的多种类型活动场地,同时在中部地势的制高点规划农业主题公园,将农业设施与游戏设施结合,集合休闲、游乐、教育和体验等多种活动。
在“中央生态谷”南侧布置酒店、市场、展览、科研以及管理部门,作为镇区的核心区与公共服务区(图3,图4)。
2.以“居于田园、游于乡村”理念规划居住组团
以“中央生态谷”为主轴,东西两侧相对独立布置4个行政村。
在布局上,局部保存原有农田肌理作为居住组团的公共绿地和组团之间的绿化带,植物配置上采用农业种植形式,保留镇区主要经济作物,塑造居于田园的乡村居住环境。
住宅以独院联排式、合院式和花圃独栋式为主,满足居住功能的同时,部分住宅可以满足农民住宅、农家乐、农家饭庄等多种类型服务业和旅游业功能要求。
住宅布局延续北方农村地域文脉特征,采用传统街巷和合院两种布局形式,并通过绿道系统与“中央生态谷”衔接,组织镇区居民生产、生活、游客旅游体验活动,形成游于田间、游于乡村的环境意象与氛围。
3.创造生态健康的公共活动体系
以生态健康为原则,创造适用于多种生物和谐共存的景观环境与多种多层公共空间(图5)。
生态健康是指一种没有疾病、内部稳定、多样性和复杂性、有活力和增长空间、内部要素平衡、稳定性和恢复性统一的状态,生态系统健康测定包括系统恢复力、平衡能力、组织(多样性)和活力(新陈代谢)等内容。
[3]
核心绿化景观系统:依托基地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以“中心生态谷”为核心轴,集中构建生态基础设施、生态廊道、农业主题公园等大型开放式公共空间,并将农业设施与游憩设施相结合,集合休闲、游乐、教育、体验等多种活动,为新镇区主要的触媒项目。
游憩活动组织:将“中央生态谷”内的活动与周边区域中重要节点空间进行串联构建低碳慢行系统,在其中设置步行活动流线及自行车租赁、补给驿站。
在整个系统的重要节点位置设置多类型、多层次的旅游节点及游线。
散点式开放空间:结合“中央生态谷”及重要的游憩路线,在周边居住区内设置散点式的小型开放空间,以中小型活动广场、组团绿地及庭院绿化为主,为镇区内村民与外来游客提供便捷可达的小型公共活动空间
,图3 奋斗镇概念规划总平面图
300
100500 m 0社区服务综合站
幼儿园
小学
社区服务综合站
幼儿园
餐饮娱乐中心
小吃餐饮店
邮局
文化活动站
银行
商业店铺
百货中心
小吃餐饮店
社区服务综合站
敬老院
商业店铺
商业店铺
超市
幼儿园
饭店
酒店
镇政府
特色商业
公安
法院
旅游展示
综合服务中心
公园与小商业
鱼米荷塘景区
拼贴农场景区
玻璃裁员
影剧院
影剧院
文化活动中心
健身活动场地
蒙古包特色店铺群
中心医院
运动场地
垂钓园
客运站
集贸市场
精品店
科研中心
幼儿园
社区服务综合站
小学
商业店铺
幼儿园
社区服务综合站
医疗诊所
摩天轮
农业主题公园
幼儿园
社区服务综合站
商业店铺
商业店铺
文化活动站
娱乐活动中心
小吃餐饮店
健身活动场地
花圃
室外展场
会展
市政服务
消防站
126
127
有利于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和富于特色的游乐空间。
4.“低冲击”建设生态基础设施
项目引入低冲击开发的理念进行多种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将开发项目对当地原生态环境破坏性影响降至最低。
“低冲击开发”是由一种基于微观尺度景观控制措施发展而来的雨水管理技术,其初始原理是通过分散的、均匀分布的、小规模的雨水源头控制机制,用渗透、过滤、存储、蒸发,以及在接近源头的地方截取径流等设计技术,来实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缓解或修复开发造成的难以避免的水文扰动,减少开发行为活动对场地水文状况的冲击。
[4]新镇区主要建设的生态基础设施内容体现在以下方面。
公共设施处理:通过有效的水文设计,综合采用入渗、过滤、蒸发和蓄流等方式减少径流排水量。
充分利用非常规水源,一方面利用屋顶和路面渗水性设计回收雨期雨水,用于绿化、居民冲厕等,另一方面把冲厕水和普通生活废水分离,处理后分别用于生产沼气和开放水景。
构建资源循环系统:采用清洁能源,并对生产、生活垃圾的收集、分类、回收和利用进行严格管理。
构建生态循环系统:以不同种植、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为基础,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建立综合无公害生态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五、结语
在新的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不再是对农村进行“剥削”,而是进行“反哺”与“回馈”,城市与乡村形成一种“再生型循环关系”,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城乡一体共同发展。
城郊型乡村是城乡互惠共生的第一站,依托于城市又服务于城市,承接了城市部分功能和作用,具有一般农村无法比拟的区位优势、政策倾向优势及市场与客源优势[3]。
因此讨论城郊型乡村地区的发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项目在充分认识和发挥奋斗镇在生态和产业方面优势的基础上,在产业功能上积极与城市形成互补关系,将现有的生态资源和产
作者简介:董 慰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黑龙江省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戴 锏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黑龙江省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谭卓琳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季 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收稿日期:2017-04-05
参考文献
[1] 张文新.中国城市郊区化研究的评价与展望[J].城市规划汇刊,2003
(1):55-58.
[2] 刘孟达.“城郊型”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初探[J].探索与争鸣,2008
(6):47-51.
[3] 吴涛.基于遥感技术的河口三角洲湿地景观生态健康评价[D].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0.
[4] 张园,于冰沁,车生泉.绿色基础设施和低冲击开发的比较及融合
[J].中国园林,2014(3):49-53.
业资源合理转化为农民致富的新动力,将生态文明与科技文明结合,尝试为奋斗镇的未来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具有竞争力的发展路径。
■
图4 农业特色旅游系统规划示意图5 公共活动体系示意
镇区主要景观节点
核心生态谷主要景观节点自行车租赁驿站自行车游览路线公园绿地公共绿地防护绿地水域
独院式农家乐合院式农家乐农业主题乐园特色商品集市花圃式农家乐农业会议展览中央绿带景点旅游接待点
(自行车租赁点)中央绿带(生态谷)农业博览区旅游服务区主要游览路线
至河东新区
至规划机场
至河东新区
至河东新区
至红花尔基
至北部新城区
规划s 202省
道
300100500 m
030010050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