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海南省海口市海南枫叶国际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海口市海南枫叶国际学校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 在用豌豆做杂交实验时,下列操作错误是()
A. 对父本去雄
B. 对母本授以父本的花粉的
C. 对母本去雄
D. 人工授粉后阻断其他花粉
『答案』A
『解析』豌豆为雌雄同株,为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植物,自然状态下都是自交,豌豆杂交
实验的一般步骤: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详解』A、在开花前,要对母本去雄,A错误;
B、雌蕊成熟后,对母本授以父本的花粉后再套袋,B正确;
C、在开花前,要对母本去雄,C正确;
D、人工授粉后要进行套袋,阻断其它花粉,D正确。
故选A。
2. 人的i、I A、I B基因可以控制血型。
在一般情况下,基因型ii为O型血,I A I A或I A i为A
型血,I B I B或I B i为B型血,I A I B为AB型血。
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双亲之一为AB型血时,不能生出O型血的孩子
B. 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至少有一方是A型血
C. 子女之一为B型血时,双亲之一有可能为A型血
D. 双亲之一为O型血时,不能生出AB型血的孩子
『答案』B
『解析』人的i、I A、I B基因可以控制血型。
在一般情况下,基因型ii为O型血,I A I A或I A i
为A型血,I B I B或I B i为B型血,I A I B为AB型血。
『详解』A、双亲之一为AB型(基因型为I A I B)血时,不能生出O型血的孩子,A正确;
B、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的血型可以是AB型血(基因型为I A I B)和O型血(基因型为
ii),B错误;
C、子女之一为B型血(基因型为I B I B或I B i)时,双亲是I B I B和I A i(A型血),得到子女B
型血(基因型为I B i),所以双亲之一有可能为A型血,C正确;
D、双亲之一为O型血(基因型为ii)时,不能生出AB型血的孩子,D正确。
故选:B。
3. 某种蝴蝶紫翅(P)对黄翅(p)是显性,绿眼(G)对白眼(g)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
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生物小组同学用紫翅绿眼和紫翅白眼的蝴蝶进行杂交,F1出现的
性状类型及比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亲本的基因型是PpGg×PPgg
B. F1中纯合子占一半
C. F1紫翅白眼个体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占1/2
D. F1紫翅白眼自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间交配),F2中纯合子占2/3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紫翅:黄翅=3:1,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Pp×Pp;绿眼:白眼=2:2,说明绿眼的基因型为Gg;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PpGg×Ppgg。
F1紫翅白眼基因型为Ppgg或PPgg,比例为2:1,即Ppgg占2/3;Ppgg 自交后代杂合体的比例为1/2;PPgg自交后代全部是纯合子;则杂合体的比例即为2/3×1/2=1/3;则纯合体也就是1-1/3=2/3。
『详解』A、根据分析,亲本基因型为PpGg×Ppgg,故A错误;
B、F1中纯合子概率为1/2×1/2=1/4,故B错误;
C、F1紫翅白眼基因型为P_gg,与亲本基因相同的概率为2/3,故C错误;
D、F1紫翅白眼自交,即PPgg自交和Ppgg自交,F2中纯合子概率为1/3+2/3×1/2=2/3,故D 正确。
故选D。
4. 某种植株种子的颜色受独立遗传的三对基因A/a、B/b、C/c控制。
A、B和C决定红色,每个基因对粒色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a、b和c决定白色。
将粒色最浅和最深的植株杂交得到F1。
F1的自交后代中,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A. 6 / 64 B. 6 / 64 C. 20 / 64 D. 15 / 64『答案』D
『解析』据题可知,F1为AaBbCc,F1自交可以拆分为三个分离定律来计算。
『详解』与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相同的,即含2个显性基因,有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共占比
11111115
3+3=
⨯⨯⨯⨯⨯⨯,故选D。
44442264
5. 用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全部是黄色圆粒,F1自交的F2,在F2
中杂合的绿色圆粒有4000个,推测纯合的黄色皱粒有
A. 8000个
B. 4000个
C. 6000个
D. 2000个『答案』D
『解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
不干扰的。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用纯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1全是黄色圆粒,可知黄色、圆粒为显性性状,绿色、皱粒为隐性性状;故亲本基因型为:黄色圆粒豌豆YYRR、绿色皱粒豌豆yyrr,F1黄色圆粒YyRr。
F1YyRr自交,F2中杂合的绿色圆粒的基因型是yyRr,在F2中所占的比例是1/4×1/2=1/8。
已知在F2中杂合的绿色圆粒有4000个,所以F2总量为4000÷1/8=32000(个)。
又因为F2中纯合黄色皱粒YYrr占总数的1/4×1/4=1/16,所以F2中纯合黄色皱粒的个数是32000×1/16=2000(个)。
故选D。
6. 下图是某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由④细胞可推测该动物是雄性动物
B. 存在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只有②③
C. 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①②③④
D. ①②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含量均不同
『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图①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
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对称排列在赤道版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
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版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图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因此无法判断该动物的性别,A错误;据图分析,图中②③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B正确;图中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图中①②细胞中含有的核DNA数都是8,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弄清楚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物质的规律性变化,进而判断图中四个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
7. 对下列细胞分裂的相关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
A. b、c细胞四分体数均为二
B. a、b细胞染色体数不同,染色单体数相同
C. b、d细胞可出现于同一器官中
D. c、d细胞染色体数相同,DNA数目相同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则b细胞含有2个四分体,c细胞为有丝分裂,没有形成四分体,A错误;
B、a细胞染色体数为8条,DNA数为8个,不含染色单体;b细胞染色体数为4条,DNA 数为8个,染色单体8条,故a、b细胞染色体数和染色单体数都不同,B错误;
C、性腺中原始生殖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所以图中4个细胞均可出现在同一个生殖性腺中,C正确;
D、c细胞染色体数为4条,DNA数为8个;d细胞染色体数为4条,DNA数为4个,所以c、d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DNA分子数不相同,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能正确识别细胞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形态和数量变化规律,确定其分裂方式和时期。
8. 一个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则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依次是()
A. 4、8、8
B. 2、4、8
C. 8、16、16
D. 8、0、8『答案』A
『解析』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再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
『详解』1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1个四分体,该动物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四个四分体,故该动物有4对同源染色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减数第二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中期染色体数目为4,染色单体为8,每条染色体含2个DNA,所以DNA数为8。
综上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 如图是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数的变化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E段表示有丝分裂,FL段表示减数分裂
B. CD段和GH段染色体数目都相等
C. GH段都存在染色单体
D. 最后形成的精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曲线变化可知,AE段表示有丝分裂,FL段表示减数分裂。
『详解』A、分析曲线变化可知,AE段核DNA分子数一次加倍一次减半,应表示有丝分裂;FL段核DNA分子数一次加倍,连续两次减半,应表示减数分裂,A正确;
BC、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中、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量为8条或16条,GH段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8条,存在染色单体,B错误,C正确;
D、精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均减半,都是体细胞的一半,D正确。
故选B。
『点睛』DNA加倍的原因是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10. 关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 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C.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
D. 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 『答案』C
『解析』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错误。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C正确。
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也是DNA,D错误。
11. S型细菌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细菌则不具有。
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已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用W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W经过酯酶处理,则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B. 若W经过DNA酶处理,则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C. 若W经过RNA酶处理,则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D. 若W经过蛋白酶处理,则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答案』B
『解析』S菌的DNA可将R菌转化为S菌。
『详解』A、酯酶无法水解DNA,转化可正常进行,A错误;
B、DNA酶可以水解DNA,转化无法正常进行,B正确;
C、RNA酶无法水解DNA,转化可正常进行,C错误;
D、蛋白酶无法水解DNA,转化可正常进行,D错误;故选B。
12. 如果用14C、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 可在外壳中找到14C、15N、35S
B. 可在DNA中找到32P、15N、14C
C. 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5S、32P
D. 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答案』B
『解析』1、DNA中含有14C、15N、32P,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能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检测到14C、15N、32P放射性。
14C、15N、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将外壳留在细菌外,所以在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检测不到35S放射性。
2、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模板: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详解』用14C、15N、32P、35S共同标记噬菌体,其中14C、15N标记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32P标记了噬菌体的DNA,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面,DNA进入细菌内部,在细菌中以噬菌体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又由于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所以在子代噬菌体中能找到14C、15N和32P标记的DNA,不能找到35S标记的蛋白质。
故选B。
13. 下列图表示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配对及连接,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DNA分子是由2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对之间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配对原则。
『详解』A、该图中的DNA片段的两条链不是反向,是同向的,A错误;
B、该DNA片段的两条链是反向的,且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配对原则,B正确;
C、该DNA分子中碱基对出现了A、U碱基对,DNA中没有碱基U,C错误;
D、该图右链中磷酸在五碳糖上链接位置错误,D错误。
『点睛』熟悉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图是分析判断的关键。
14. 某段DNA片段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中腺嘌呤(A)占碱基总数的10%,尿嘧啶(U)占碱基总数的30%,则转录出该mRNA的DNA片段中,腺嘌呤(A)所占的比例为()
A. 40%
B. 30%
C. 20%
D. 10%『答案』C
『解析』在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而互补配对的碱基两两相等,所以A=T,C=G,则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进一步推导出: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详解』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而来的,已知某mRNA中,A占10%,U 占30%,即A+U占40%,则转录该mRNA的模板链中T1+A1占4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整个DNA分子中A+T占双链碱基总数的比例等于每条单链中A+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所以该DNA分子A+T也占40%,又因为双链DNA中A=T,所以指导合成该mRNA 的基因中,A占40%÷2=20%.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DNA分子结构中的相关计算公式,了解mRNA中A+U的比例和DNA两条单链以及这个DNA中A+T的比例相等,而双链DNA中A与T相等。
15. 利用大肠杆菌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实验的培养条件与方法是:(1)在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使DNA均被15N标记,离心结果如下图的甲;(2)转至14N的培养基培养,每20分钟繁殖一代;(3)取出每代大肠杆菌的DNA样本,离心。
下图的乙、丙、丁是某学生画的结果示意图。
下列有关推论,正确的是()
A. 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一代的结果
B. 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两代的结果
C. 出现丁的结果需要60分钟
D. 不论繁殖几代都不会出现乙图的结果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甲图中DNA双链均为15N,为亲代DNA分子,离心的结果DNA分子都在重带;乙中DNA分子一半为杂合链(在中带),一半双链均为15N(在重带),亲本DNA 分子无论繁殖多少代都不会出现该结果;丙中DNA均为杂合链(在中带),为子一代;丁中DNA一半为杂合链(在中带),一半双链均为14N(在轻带),为子二代。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DNA分子无论繁殖多少代,都不会出现乙图的结果,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丙中DNA分子为子一代,是亲代DNA分子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一代的结果,B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丁中DNA分子为子二代,即繁殖了两代,因此出现该结果需要经
过20×2=40分钟,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DNA分子无论繁殖多少代,都不会出现乙图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点睛』已知DNA的复制次数,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或所占的比例: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 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
16. 假设某大肠杆菌含14N 的DN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若将其长期培养在含15N 的培养基中便得到含15N的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含15N的DNA大肠杆菌再培养到14N 的培养基中,子二代DNA 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
A. (a+b)/2
B. (3a+b)/4
C. (a+b)/4
D. (a+3b)/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DNA的复制,考查DNA半保留复制的有关计算。
明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将含15N的DNA大肠杆菌再培养到14N的培养基中,复制两代后得到子二代DNA,共得到4个DNA分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4个DNA分子中有两个DNA分子只含有14N,有两个DNA分子一条链含有15N,一条链含有14N,4个子二代DNA分子相当于一个亲代DNA分子和3个只含有14N的DNA分子,所以子二代DNA 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为(3a+b)/4。
故选B。
17. 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4%,其中一条链中鸟嘌呤、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则另一条链中鸟嘌呤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 22%
B. 23%
C. 24%
D. 26%『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在DNA分子中,两个互补碱基之和占DNA的比例与占每一条链的比例相同。
即在DNA分子中,A+T=54%,则G+C=46%。
一条链G占22%,则该链上的C占24%(46%-22%),等于互补链上的G,故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8. 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
图中a~d表示相关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真核细胞中,过程a、b、c发生的场所完全相同
B. d过程中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
C. c过程中不存在碱基互补配对
D. 逆转录病毒HIV侵染淋巴细胞后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途径为d→a→b→c
『答案』D
『解析』图中a表示DNA复制,b表示转录,c表示翻译,d表示逆转录,e表示RNA复制。
『详解』A、真核细胞中,过程a、b发生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c发生的场所是核糖体,A 错误;
B、d过程为逆转录,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B错误;
C、c过程为翻译,存在碱基互补配对,A和U配对,G和C配对,C错误;
D、逆转录病毒HIV侵染淋巴细胞后,先发生逆转录,合成DNA,整合到淋巴细胞的DNA 上,随淋巴细胞的DNA一起复制、转录和翻译,所以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途径为
d→a→b→c,D正确。
故选D。
19. 若细胞质中tRNA1(反密码子为AUU)可转运氨基酸a,tRNA2(反密码子为ACG)可转运氨基酸b,tRNA3(反密码子为UAC)可携带氨基酸c,以DNA 链……—T—G—C—A—T— G—T —……的互补链为模板合成蛋白质,则该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的排列顺序可能是
A. b—c—a
B. c—b—a
C. a—b—c
D. b—a—c
『答案』A
『解析』1、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而翻译是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2、密码子是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3、反密码子位于tRNA上,是tRNA顶端环状结构外露的三个碱基,能和相应的密码子互补配对。
『详解』翻译的直接模板是mRNA,而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
DNA 链…T-G-C-A-T-G-T…的互补链为…A-C-G-T-A-C-A-…,因此以该互补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mRNA的碱基序列为…U-G-C-A-U-G-U-…,其中第一密码子(UGC)对应的反密码子为ACG,编码的氨基酸为b;第二个密码子(AUG)对应的反密码子为UAC,编码的氨基酸为c;则最后一个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为a。
所以该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的排列可能是b-c-a。
故选A。
20. 如图为真核细胞中分泌蛋白(丙)的合成与加工过程,甲、乙为单链核酸。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密码子存在于甲和乙上,最多有64种
B. a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多种RNA的作用
C. b过程所需要的酶分布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
D. 图示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基因→mRNA→蛋白质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a过程为转录,b过程为翻译,甲、乙均为基因转录时的DNA模板链,丙是分泌蛋白。
『详解』A、甲、乙均为转录时的DNA模板链,密码子存在于mRNA,最多有64种,A错误;
B、a过程为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b过程为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多种RNA 的作用,B错误;
C、b过程为在核糖体中进行的翻译过程,所需要的酶不是分布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C 错误;
D、综上分析,图示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基因→mRNA→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判断图中字母代表的过程的名称,以及甲、乙为基因转录时的DNA模板链。
21. 黄色小鼠(AA)与黑色小鼠(aa)杂交,产生的F1(Aa)不同个体出现了不同体色。
研究表明,不同体色的小鼠A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但A基因上二核苷酸(CpG)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如图)现象出现,甲基化不影响DNA的复制。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F1个体体色的差异与A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
B. 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
C. 碱基的甲基化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过程
D. 发生甲基化后遗传信息无法传递给子代细胞
『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和题图分析,基因型都为Aa的小鼠毛色不同,关键原因是A基因中二核苷酸(CpG)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甲基化不影响基因DNA复制,但影响该基因的表达,所以会影响小鼠的毛色出现差异。
『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子一代基因型都为Aa,但是体色不同,其原因是A基因中二核苷酸(CpG)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A正确;
B、RNA聚合酶与A基因的结合属于基因表达的关键环节,而A基因甲基化会影响其表达过程,因此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已知碱基的甲基化不影响DNA复制过程,而DNA复制过程有碱基互补配对过程,因此碱基的甲基化应该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过程,C正确;
D、根据题干信息已知碱基的甲基化不影响DNA复制过程,因此发生甲基化后遗传信息可以传递给子代细胞,D错误。
故选D。
22. 下图是真核生物信使RNA合成过程图,请根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R所示的节段①正处于解旋状态,形成这种状态需要氢键断裂
B. 图中②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
C. 如果图中③表示酶分子,则它的名称是DNA聚合酶
D. 图中的②合成后,作为模板,一定能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真核生物信使RNA合成过程图,其中①表示解旋DNA分子;②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信使RNA分子;③表示RNA 聚合酶,能催化转录过程;④表示DNA分子。
『详解』A、R所示的节段①双链打开,氢键断裂,处于解旋状态,A正确;
B、②是新合成的mRNA,合成RNA需要的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B错误;
C、②是RNA,合成RNA时需要RNA聚合酶,C错误;
D、转录形成的RNA有可能是mRNA、tRNA、rRNA,不一定都作为模板,翻译出相应的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23. 脊髓灰质炎病毒含有一种单股正链RNA,该RNA能作为mRNA翻译早期蛋白质,如RNA 聚合酶等。
下列有关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病毒的生命活动所需酶均由宿主细胞提供
B. 该病毒为RNA病毒,其遗传物质中含有密码子
C. 该病毒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多肽链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
D. 该病毒的mRNA在翻译过程中存在T与A配对
『答案』B
『解析』A、结合题意可知,脊髄灰质炎病毒所需的RNA聚合酶就是由自身RNA作为mRNA 翻译成的早期蛋白质,不完全是由宿主细胞提供,A错误;
B、结合题意中,脊髄灰质炎病毒的自身RNA作为mRNA,而mRNA上就含有密码子,B 正确;
C、RNA聚合酶是催化转录过程的酶,不是翻译过程需要的酶,C错误;
D、该病毒的mRNA在翻译过程中不存在T与A配对,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信息“脊髓灰质炎病毒含有一种单股正链RNA”、“该RNA 能作为mRNA翻译早期蛋白质,如RNA聚合酶等”。
24. 如下图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链的碱基A与②链的碱基T互补配对
B. ②是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
C. 如果③表示酶分子,则它的名称是DNA聚合酶
D. 转录完成后,②需通过两层生物膜才能与核糖体结合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真核生物细胞核内转录过程,图中①为DNA 模板链;②为转录形成的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③为RNA聚合酶,该过程需要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此外还需要能量。
『详解』由于转录时以①链为模板形成mRNA,所以①链的碱基A与②链的碱基U互补配对,A错误;②为转录形成的mRNA,所以是以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B正确;如果③表示酶分子,则它的名称是RNA聚合酶,催化RNA的合成,C错误;转录完成后,
②mRNA需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无需穿膜运输,D错误。
25. 下列有关基因的表达及调控,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 A TP合成酶基因在各种细胞中均表达,不受调控
C. DNA发生甲基化修饰可使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受到抑制
D. 环境的变化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均不可遗传
『答案』A
『解析』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是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
B、ATP合成酶基因在各种细胞中均表达,表达的时间、数量等受调控,B错误;
C、DNA发生甲基化修饰可使基因表达的转录过程受到抑制,DNA不参与翻译过程,翻译不受抑制,C错误;
D、当环境变化会引起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就可以遗传,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26. 下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表示噬菌体DNA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过程。
蛋白质外壳是以________为原料合成的。
(3)图中D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注入细菌体内的物质是_______。
(4)该实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和离心的方法来判断进入细菌体内的是哪种物质。
具体是用32P、35S分别标记_________________。
(5)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如果用同位素32P和35S作如下标记:
______。
『答案』BDAEC 细菌体内的氨基酸(噬菌体)DNA DNA和蛋白质31P、32P 『解析』分析图中可知,A为合成子代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B为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C为释放子代噬菌体,D为噬菌体注入遗传物质,E为组装子代噬菌体。
『详解』(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步骤是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顺序为BDAEC;(2)合成的蛋白质外壳需要细菌提供原料,为细菌体内的氨基酸;
(3)D表示噬菌体注入遗传物质,为噬菌体DNA;
(4)DNA含有P元素,而蛋白质不含有,32P标记的是DNA,蛋白质含有S元素,而DNA 没有,35S标记的是蛋白质;
(5)子代噬菌体的DNA,有一部分单链来自亲代DNA,含有32P,其他新和成的单链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