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战魂”高志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军战魂”高志航
作者:马明骏
来源:《世纪风采》2018年第04期
一
高志航,原名高铭久,字子恒,1907 年5 月14 日生于辽宁省通化县(今属吉林省)三棵榆树村贫苦的一户农民家庭。
高志航9 岁入塾读书,因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无钱置买纸墨笔砚,他只得用草木灰写字。
1920 年,高志航考入奉天(沈阳)法国教会办的中法中学,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13 岁的高志航毅然投笔从戎,考入张作霖、张学良父子创办的炮科学校。
1922 年,奉系军阀为扩建空军,从炮科学校挑选一批学生去法国学习航空。
高志航因个头矮,身高还不足1.67 米,一开始就落选了,可他不走,就在走廊里哭。
哭罢,他当场用法文给少帅张学良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说把名字铭久改成“志航”,表明了献身航空救国的志向和决心。
张学良收信后,让中法学校的教师将信翻译成中文。
那个法国神父一看就说:“这是我最好的学生高铭久写的。
”少帅很受感动,高志航也就如愿以偿地得以赴法国木拉诺高等航空学校学习飞行,那年他才15 岁。
1926 年,高志航开始主修驱逐机专科,毕业后被授予军士衔又前往南锡的法国陆军航空队第二十三驱逐机团见习。
1927年1 月,20 岁的高志航以优异成绩学成归国,随后被张学良任命为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少校(陆军衔)驾驶员,后转任东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
二
高志航在东北军当飞行员时,对技术精益求精,每次飞机发生故障他都能排除,然而在一次试飞时却意想不到地折断了腿。
当时张学良从国外进口一架新型飞机,交由高志航驾驶试飞,不料飞机降落时操纵杆弹出,将其右腿打断。
在南满医院治疗时,替高志航接骨的那个日本医生很不负责,没有将碎骨清除净就将断骨接上。
腿看上去是治好了,但稍有弯曲,不久又开始肌肉萎缩,如不及时治疗,发展下去将不能驾机飞行。
妻子葛莉亚见情形不对,便赶紧跑到哈尔滨找到她所认识的一位著名的犹太医生,由这位医生给东北航空委员会写信,告知航委会,高志航的腿必须重新治疗。
于是东北航空委员会把高志航转到哈尔滨,由这位犹太医生将腿打断重接。
断腿再植,一般人都要打麻醉针,而高志航担心打麻醉针会影响到他的神经。
为了能继续驾驶银燕飞上蓝天,他咬咬牙让医生硬生生地将那条已接上骨的伤腿敲断重接。
在妻子葛莉亚的精心照料下,几个月后高志航终于伤愈,但右腿却比左腿短了一分,要靠穿厚底靴调剂。
高志航虽然伤愈,但因腿疾而未被获准驾机,他就去向张学良请求。
张学良批准他试飞。
试飞那天,天气极冷,当时的飞机很简陋,飞行员没有玻璃罩子,头都是露在外面。
他从飞机上下来时,冻得满脸都是血泡,张学良因此很佩服他的精神,同意他回到飞行队伍。
通过自身努力,高志航很快就在驾驶技术上比以前更有进步,但美中不足的是,在走路时明显有点儿跛,因此得了个“高瘸子”的綽号。
三
1931 年9 月18 日夜,驻扎在东北沈阳的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沟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突然袭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之夜,由于东北军留守沈阳的空军飞行员都在休假,来不及将飞机启动撤离或组织抵抗,致使东北军空军全军覆没,200架飞机全部落入敌手。
东北军接受张学良命令撤入关内,以待国联裁决,实行不抵抗政策。
高志航目睹日寇横行,残杀同胞,觉得耻于留在敌占区,便换上便装,带着两个弟弟,装扮成难民挤上火车,躲在火车厕所内,逃往关内,准备投靠山东军阀韩复榘,重整旗鼓,投身抗日。
后经国民党南京航空委员会一位留法的同学邢铲非介绍,得以到杭州笕桥中央航校高级级班接受短期培训。
结业后因其东北军身份受到排挤,只能做一名无单独飞行资格的空军见习少尉。
1932 年春,在航委会第一次检阅时,高志航的飞机虽在起飞时出现过小小的意外而引起长官不满,其在整个飞行过程中的娴熟技巧却给在场的所有观摩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结果非但未受到处分,反而被提升为当时中国空军装备最好的八中队中尉分队长。
此后,他通过刻苦自修,很快就掌握了在国际上堪称一流的夜间不打灯起飞、倒飞和弧形飞等飞行绝技,并在第二次检阅时名列第一。
随后,成为航校驱逐机班的上尉教官,半年后又晋升为空军教导总队少校。
中央航空总署航空总队长毛邦初亲自找高志航谈话。
毛邦初认为高志航是个不可多得的优秀飞行员,在跟高志航谈话时表示久仰高志航的飞行技术和训练水平,说:“中央航空署欢迎你。
”
四
1937 年7 月,卢沟桥事变爆发。
为防止日军突破连云港,沿陇海路西进,陷中原、下武汉,切断中国后方资源及退路,时为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的高志航,奉命率队于7 月中旬由原驻地江西南昌秘密进驻河南周家口机场昼夜待命,随时准备出击。
8 月13 日,淞沪会战爆发。
当晚,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驻浙江广德的空军第二大队和驻江苏扬州的空军第五大队,立即出击,分头轰炸侵沪日军和追击顺江东窜的敌舰。
同时命令驻河南周家口的空军第四大队紧急转场华东,以杭州笕桥机场为前进基地。
当时高志航正在南京参加紧急军事会议,领命后他立即给第四大队发出“十万火急”的电报,指定由二十一中队中队长李桂丹负责,限令他率全大队飞机必须于14 日下午飞抵笕桥,并令将他本人的座机派专人驾驶随同前往,而他本人则由南京径行赶赴笕桥。
7 月14 日下午,高志航由南京飞抵笕桥机场时,第四大队飞机因豫皖一带天气恶劣而未能到达。
高志航下机后尚未喘口气,机场就响起了空袭警报,敌木更津航空队大型轰炸机若干架正向笕桥方向而来。
很明显,敌机这是轰炸笕桥机场。
正在高志航焦急如焚之际,第二十一中队中队长李桂丹,遵照他的命令,率二十一、二十三两个中队的飞机先飞一步,经过冒雨、穿云,克服恶劣气象长途飞行后,全部“霍克III”式战斗机赶到了笕桥机场着陆。
当时,飞机上没有空对空和空对地无线电话通信设备,只能靠布板、旗语信号和空中的飞机动作作为相互联络和传达命令的信号。
领队机刚滑到停机线上,高志航就跑到李桂丹飞机前,大声命令李桂丹:
“不要关,大批敌机已飞到机场上空了,赶不上加油了,我们全大队立即升空作战!”随即,找到他本人的座机。
替高志航送来他座机的那个飞行员吃惊地大叫:“大队长,油不够了!”高志航回答到:“没关系,尽箱里的油飞。
油光了,就撞上去跟鬼子同归于尽!”高志航率队闪电般地冲上蓝天,一齐加大油门向敌机扑去。
高志航利用最后一点余油,紧紧咬着敌领队长机,利用自己娴熟的技术和高超的能力,先敌开火,一炮将其击落,首开中国空军战史上击落敌机的纪录,成为第一位击落日机的中国空军飞行员。
敌机群在长机被击毁后,顿时乱了阵脚。
我空军健儿乘机猛冲猛打,穿云破雾,穷追离队散飞的敌机,激战十多分钟,击落敌机6 架,若非油量所限,大批敌机是难以逃脱机毁人亡的命运。
第四大队的飞机凯旋着陆时,大都正好油尽停车,只有一架飞机因油尽无法返场而迫降在机场附近。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一四空战”,首创中国空军抗战中一次空战以6∶0 的光辉战绩。
劣势的中国空军临危不乱,英勇作战,首战告捷,打破了日本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表现了中国空军官兵英勇抗日的爱国精神,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灭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威风,蒋介石闻讯兴奋不已。
日本空军与中国空军首战失败后,于8 月15 日卷土重来,出动“三菱A5M”96 式舰载战斗机护送轰炸机共34 架空袭杭州,再次轰炸中国空军培训基地笕桥机场。
早在昨天晚上的战斗总结会上,高志航就预料到敌人肯定要进行大规模的报复。
为了出奇制胜,迎头痛击敌机,他针对敌机作战特点,精心地排兵布阵,将笕桥机场上空划分9 个作战区域,每个作战区域安排3 架飞机,然后对每个战斗小组都作了具体要求。
昨天是仓促上阵,打的是遭遇战,而今天可是做了充分准备的。
高志航懷着必胜的信心率队升空迎敌,沉着指挥。
他凭着大无畏的精神和高超的技术,很快就击落了一架敌机,尔后又咬住一架。
他决定活捉敌机飞行员,便机智地逼近敌机右后方与其平行飞行,并打手势令敌飞行员迫降投降。
敌飞行员岂肯就范?举起手枪打伤了高志航的左臂。
他强忍伤痛,瞄准敌机猛烈开炮,将其打得凌空开花。
这次空战,第四大队飞行员按照高志航的部署,精诚团结,相互间密切配合,以击落敌机6架的战绩获胜,进一步打出了中国空军的威风。
在这次空战中,高志航虽然击落日机两架,但其左臂中弹住院。
杭州各界得知后,纷纷派出代表前往广慈医院慰问。
蒋介石闻讯,特汇来1 万大洋,并致专电褒奖,责令空军负责人将其送到相对安全的汉口治疗。
伤愈出院后,高志航被晋升为空军驱逐机上校司令官,并兼任第四航空大队大队长,指挥第三、四、五3 个航空大队,专事南京防空任务。
五
从8 月23 日开始,日军国内增援部队陆续开到淞沪战场,发起杭州湾登陆战,兵力已超过10 万,坦克200 余辆,军舰70余艘,飞机300 余架,并使用陆上飞行基地。
至9 月中旬,中国空军歼击机的精锐部队———高志航的第四大队的飞机基本上损失殆尽,其他使用“霍克III 型”的部队大都也只能在消耗中整编,轻轰炸机部队无力出击,只有“马丁”轰炸机6 架尚可夜间出动。
遗憾的是,中国能战斗的飞机太少了,致使空中优势易手,形势对我方很不利。
10 月6 日午后,敌“三菱式A5M”96 式歼击机数架窜入南京上空,分头寻觅中国的“霍克III 型”飞机,妄图消灭剩余的中国歼击部队有生力量。
高志航率机迎战,首先击落日机一架。
他的得意门生刘粹刚中队长在市区水西门上空与敌机鏖战。
在交战中,刘粹刚险被敌机咬着机尾,他凭着过硬的特技飞行本领和歼敌报国的坚定信念,大角度向下俯冲,敌机害怕触地,
慌忙地放弃向下追逐。
当敌机拉起向上转弯时,刘粹刚猛拉了一个侧上升急转弯,正好咬着敌机的尾巴,刹那间就将敌机击落在水西门外。
空战时,当我机处于被动时,仰望空中的南京人,都屏息翘首,提心吊胆,市面上一片异常的沉寂,只闻飞机狂吼尖叫,在千钧一发之际,刘粹刚不失战机,一串清脆的机枪声奏响凯歌,敌机在空中粉身碎骨。
此次空中惊心动魄的激战场面,被成千上万的南京人目击了全过程,当敌机在空中着火时,南京市一片欢腾。
这次空战,高志航指挥中国空军在南京上空击落日机17架,他本人击落日机两架,中国空军也损失飞机两架。
当时,世界各地都报道了中国“空军战魂”高志航的消息。
六
1937 年11 月,高志航奉命偕中央航校洛阳分校主任王勋(即王叔铭)同往兰州接收苏联援华的战机,将这批飞机接回南京,用以保卫南京。
此时,中国军队已开始从淞沪战场撤守,南京危急。
高志航知道,每天将会有成千上万的中国军民死在日机狂轰滥炸中。
所以他从兰州接收了苏联II-16 型单翼歼击机(速度比日军96 式机快)后,便一刻不停地率队飞返南京。
飞行途中,在河南遇到恶劣天气,南京也在下雨。
根据上级命令,高志航率机队在周家口机场加油待命。
11 月21 日拂晓,空袭警报响了,有11 架日机已飞至机场上空,高志航立即下令作战。
然而,由于是新换的苏式飞机,机务人员尚未能熟练地掌握飞机的性能。
面对已向机场俯冲投弹的敌机,高志航的领队机两次起飞竟未成功,可他坚决要起飞迎战而不下机躲避,结果在第三次起飞时,被日军投下的炸弹炸中而殉国,时年30 岁。
牺牲时,高志航的双手还紧紧握着飞机的操纵杆。
一代天骄高志航的一腔热血未洒长空,却在日军偷袭中殒命,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高志航殉国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汉口商务会大礼堂举行追悼会,蒋介石亲自主持,并献花圈致哀,上书“高志航英雄殉国,死之伟大,生之有威,永垂千古”。
国民政府特追授高志航少将军衔。
空军航空第四大队被命名为“志航大队”。
周恩来也参加了追悼会,称赞高志航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为抗日牺牲的,为民族牺牲的”。
1939 年9 月,国民政府下令将每年的8 月14 日定为中国空军节。
1946 年8 月14 日,中共方面在延安举行了纪念“八一四空战”大捷座谈会,以纪念高志航及其战友的英勇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