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规划课程设计 变速箱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速箱厂总平面布置设计
课程名称: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专业班级: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日期:2014-6-27
摘要: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是工业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主干专业课,其目标是通过对工厂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的研究分析,进行合理的工厂布置,得到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获得最佳的经济和和会效益;系统布置设计(SLP)方法是一种以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的规划设计方法采用一套表达极强的图例符号和简明表格,通过一系列的设计程序进行工程布置设计。
一、引言
设施布置设计是物流系统设计分析的重要一环,它既受到生产物流系统其他设计环节的影响,也对生产物流系统的其他设计环节产生影响。
当前设施布置设计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摆样法:摆样法是指利用二维平面比例模拟方法,按一定比例制成的样片在同一比例的平面图上标示设施系统的组成、设施、机器或活动,通过相互关系的分析,调整样片位置可以得到较好的布置方案。
但这种方法适合于较简单的布局设计。
2、数学模型法:数学模型法是指利用系统工程、运筹学中的模型优化技术研究最优布局方案,以提高系统布置的精确性和效率。
此方案操作起来相对繁琐,周期长,不常利用。
3、图解法:图解法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有螺旋规划法、简单布置规划法及运输行程图等。
优点在于将摆样法与数学模型法结合起来,但实践上应用不广。
4、系统布置设计(SLP)法作为当前工厂布局设计的主要方法,它综合考虑了工厂布局的主要目标如工艺过程要求、空间占用、搬运费用、生产柔性、组织机构、工作环境等要求,以实现布局的科学化。
二、课程设计目的
1、能正确地运用工业工程基本原理及有关专业知识,给定生产系统进行详细工程布置设计。
2、通过对某工厂布置设计的事迹操作,熟悉系统布置设计方法中的各种图例符号和表格,掌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步骤和规范化的设计程序。
3、通过应用和掌握AutoCAD等相关软件,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为问题的能力,树立系统的设计思想。
4、通过课程设计,培养我们学会如何编写有关技术文件。
三、题目原始条件
(一)变速箱的结构及有关参数
题目中原始给定条件主要有工厂占地面积约 16000m2,厂区南北为 200m,东西宽 80m,该厂预计需要工人 300 人,计划建成年产 100000 套变速箱的生产厂。
同时对变速箱的有关结构参数如下:变速箱由 39 个零件构成,每个零件、组件的名称、材料、单件重量及年需求量均列于表3-1中。
表3-1 变速箱零件明细表
工厂名称:变速箱厂共1页
产品名称变速箱产品代号110 计划年产量100000
(套)
第1页
序号零件名称
零
件
代
号
自
制
外
购
材料
总计划
需求量
零
件
图
号
形状
尺寸
单件重
量(KG)
说
明
39 垫圈√65Mn 200000 0.004 38 螺母√Q235 200000 0.011
37 螺栓√Q235 300000 0.032 36 销√35 200000 0.022 35 防松√Q215 100000 0.010 34 垫片√Q235 100000 0.050 33 轴端√Q235 200000 0.020 32 盖圆√Q235 100000 0.030 31 螺栓√Q215 100000 0.050
30 垫片√橡胶
纸
100000 0.004
29 机盖√HT200 100000 2.500 28 垫圈√65Mn 600000 0.006 27 螺母√Q235 600000 0.016 26 螺栓√Q235 600000 0.103 25 机座√HT200 100000 3.000 24 轴承√200000 0.450 23 挡油圈√Q215 200000 0.004
22 毡封油圈√羊毛
毡
100000 0.004
21 键√Q275 100000 0.080 20 定距环√Q235 100000 0.090 19 密封盖√Q235 100000 0.050
18 可穿透端
盖
√HT150 100000 0.040
17 调整垫片√08F 200000 0.004 16 螺塞√Q235 100000 0.032
15 垫片√橡胶
纸
100000 0.004
14 游标尺√100000 0.050
13 大齿轮√40 100000 1.000 12 键√Q275 100000 0.080 11 轴√Q275 100000 0.800 10 轴承√200000 0.450 9 螺栓√Q235 2400000 0.025 8 端盖√HT200 100000 0.050
7 毡封油圈√羊毛
毡
100000 0.004
6 齿轮轴√Q275 100000 1.400 5 键√Q275 100000 0.040 4 螺栓√Q235 1200000 0.014 3 密封盖√Q235 100000 0.020
2 可穿透端
盖
√HT200 100000 0.040
1 调整垫片√08F 200000 0.010 (二)作业单元划分
根据变速箱的结构及工艺特点,设立如表3-2所示的 11 个单位,分别承担原料储存、备料、热处理、加工与装配、产品性能试验、生产管理等各项生产任务。
表3-2 作业单元建筑汇总表
序号作业单位名称用途建筑面积/(m m) 备注
1 原材料库储存钢材,
铸锭
20×30 露天
2 铸造车间铸造12×24
3 热处理车间热处理12×12
4 机加工车间车、铣、钻12×36
5 精密车间精镗、磨销12×36
6 标准件、半成品库储存外购12×24
件、半成品
7 组装车间组装变速
箱
12×36
8 铸造车间铸造12×24
9 成品库成品储存12×12
10 办公、服务楼办公楼、食
堂等
80×60
11 设备维修车间机床维修12×24
(三)生产工艺过程
变速箱的零件较多,但是大多数零件为标准件。
假定标准件采用外购,总的工艺过程可分为:零件的制作与外购;半成品暂存、组装;性能测试与成品存储等阶段。
1、零件的制作与外购
变速箱上的标准件、异型件如塑料护盖、铝制标牌等都是采用外购、外协的方法获得,入厂后由半成品库保存,其他零件由本厂自制,其工艺过程分别见表3-3 至表3-8所示。
表中的利用率为加工后产品与加工前的比率。
表3-3 变速箱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
厂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质量/kg 计划年产量年产总质量机盖29 HT200 2.500 100000 250000 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
1 原材料库备料
2 铸造车间铸造80
3 机加工车间粗铣、镗、钻80
4 精密车间精铣、镗98
5 半成品库暂存
表3-4变速箱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
厂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质量/kg 计划年产量年产总质量机座25 HT200 3.000 100000 300000 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
1 原材料库备料
2 铸造车间铸造80
3 机加工车间粗铣、镗、钻80
4 精密车间精铣、镗98
5 半成品库暂存
表3-5变速箱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
厂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质量/kg 计划年产量年产总质量大齿轮13 40 1.000 100000 100000 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
1 原材料库备料
2 锻造车间锻造80
3 机加工车间粗铣、镗、钻80
4 热处理车间渗碳淬火
5 机加工车间磨98
6 半成品库暂存
表3-6变速箱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
厂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质量/kg 计划年产量年产总质量轴11 Q275 0.800 100000 80000 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
1 原材料库备料
2 机加工车间粗车、磨、铣80
3 精密车间精车95
4 热处理车间渗碳淬火
5 机加工车间磨98
6 半成品库暂存
表3-7变速箱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
厂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质量/kg 计划年产量年产总质量齿轮轴 6 Q275 1.400 100000 140000 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
1 原材料库备料
2 机加工车间粗车、磨、铣80
3 精密车间精车95
4 热处理车间渗碳淬火
5 机加工车间磨98
6 半成品库暂存
表3-8变速箱零件加工工艺过程表
厂品名称件号材料单件质量/kg 计划年产量年产总质量端盖8 HT200 0.050 100000 5000
序号作业单位名称工序内容工序材料利用率(%)
1 原材料库备料
2 铸造车间铸造60
3 机加工车间精车80
2、标准件、外购件与半成品暂存
生产出的零、组件经检验合格后,送入半成品库暂存。
定期订购的标准件和外协件均存放在半成品库。
3、组装
所有零件、组件在组装车间集中组装成变速箱成品。
4、性能测试
所有组装出的变速箱均需进行性能试验,不合格的就在组装车间进行修复,合格后送入成品库,即不考虑成品组装不了的情况。
5、产品存储
所有合格变速箱存放在成品库等待出厂。
四、产品——产量分析
生产的产品品种的多少及每种产品产量的高低,决定了工厂的生产类型,进而影响着工厂设备的布置形式。
根据以上已知条件可知,待布置设计的变速箱厂的产品品种单一,产量较大,其年产量为 100000 台,属于大批量生产,适合按产品的原则布置,宜采用流水线的组织形式。
五、产品工艺过程分析
(一)计算物流量
通过对产品的加工、组装、检验等各种加工阶段以及各工艺过程路线的分析,计算每个工艺过程各工序加工前工件单位质量及产生的废料重量,并根据全年生产量计算全年物流量。
具体计算过程如表5-1所示。
表5-1 各零件物流量计算
产品名
称毛重/kg
废料/kg
铸造废料锻造废料机加工废料精加工废料全年总质量
机盖2.5/
(0.8*0.8*
0.9)=3.986
3.986*0.2
=0.7972
3.986*0.8*
0.2=0.6378
3.986*0.8*0.8*
0.02=0.051
1.486*100000
=148600
机座3/(0.8*0.8
*0.98)=4.7
832
4.7832*0.2
=0.9566
4.7832*0.8*
0.2=0.7653
4.7832*0.8*0.8
*0.02=0.0613
1.783*100000
=178310
大齿轮1/(
0.8*0.8*
0.98)=
1.5944
1.5944*0.2
=
0.3189
1.5944*0.8*
0.2+1.5944*
0.8*0.8*
0.02=0.0204
0.595*100000
=59440
轴0.8/(0.8*0
.95*0.98)
=1.0741
1.074*0.2+
1.074*0.8*
0.95*0.02
=0.2755
1.074*0.8*0.05
=0.0430
0.274*100000
=27410
1
2
3
4
7
原材料
4.7832
3.8265
3.0612
3.000
0.9566
废料
0.7653 废料 0.0613 废料
齿轮轴 1.4/(0.8*0
.95*0.98)
=1.8797
1.8797*0.2+
1.8797*0.8* 0.95*0.02= 0.4045
1.8797*0.8* 0.05=0.0752
0.4797*100000 =47970
端盖 0.05/(0.6*
0.8) =0.1042
0.10424*0.4=0.0417
0.10424*0.6*0.2=0.0125
0.0542*100000 =5420
(二) 绘制各零件的工艺过程图
根据各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与物流量,绘制各零件的工艺过程如图1——图6所示。
图中序号分别为:1—原材料库,2—铸造车间,3—机加工车间,4—精密车间,5-锻造车间,6—热处理车间,7-半成品库。
1
2
3
4
7
原材料
3.9860
3.1888
2.5010
2.500
0.7972
废料
0.6378
废料
0.0510 废料
机盖物流量
1方法
5
3
6
3
原材料
1.5944
1.2755
0.3189 废料
0.2551
废料
1.0204
1.0204 1方法
3
4
6
3
原材料
1.0741
0.8593
0.2148 废料
0.0430
废料
0.8163
0.8163
1方
法
3
4
6
3
原材料 1.8797
1.5038
0.3759 废料
0.0752 废料
1.4286
1.4286 0.0500
1方法
2
3
7
原材料
0.1042
0.0625
0.0417 废料
0.0125 废料
端盖物流量
(三)绘制产品总工艺过程图
变速箱总的生产过程可分为零件的加工阶段——总装阶段——性能实验阶段,所有零件,组件在组装车间集中组装。
将变速箱所有工艺过程汇总在一张图上,得到变速箱总工艺过程该图清楚的表示出变速器生产的全过程以及各工序单位之间的物流情况,为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物流分析奠定了基础。
总工艺过程图见附件一
(四) 绘制产品初始工艺过程表
为了研究各零件、组建生产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总工艺过程图中的产品排列于产品工艺过程表中,得到变速箱初始工艺过程表如下表5-2所示。
表5-2
作业单位机盖机座齿轮轴大齿轮轴端盖
序号流
程Djk 流
程
Djk 流
程
Djk 流
程
Djk 流
程
Djk 流
程
Djk
1 2 5 6 7 4 3 原材料库
铸造
机加工
精加工
半成品库
热处理
锻造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2
2
2
2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2
2
2
2
① 1
②2 ⑤ 1
③1
⑥
④-2
① 1
③1⑤1
⑥
④-2
② -2
① 1
②2 ⑤ 1
③1
⑥
④ -2
①
②
③
④
2
2
1
∑DjkWjk 2445200 2934000 485900 -97600 277600 38400 W 6083500
(五)绘制产品较佳工艺过程图
由初始产品工艺过程表可知,按照现行的工艺顺序,存在物流倒流的情况,为了使物流顺流强度W达到最大,可对某些作业单位的顺序进行交换。
通过交换调整,得到调整后的较佳产品工艺过程,如表5-3所示。
表5-3
作业单位机盖机座齿轮轴大齿轮轴端盖
序号流
程Djk 流
程
Dj
k
流
程
Djk 流
程
Djk 流
程
Dj
k
流
程
Dj
k
1 2 3 4 5 6 7 原材料库
铸造
锻造
热处理
机加工
精加工
半成品库
①
↓
②
③
↓
④
↓
⑤
2
1
2
2
①
↓
②
③
↓
④
↓
⑤
2
1
2
2
① 1
④2
②2 ⑤1
③-2
⑥
① 1
② 1
④ 2
③-1 ⑤1
⑥
① 1
④ 2
② 2 ⑤ 1
③ -2
⑥
①
②
③
④
2
2
1
∑DjkWjk 2126300 2551400 628800 488900 359200 32100
W 6186700
六、物流分析
(一)绘制从至表
根据变速箱较佳工艺过程表,绘制出变速箱工艺过程物流从至表,见附件二
(二)绘制物流强度汇总表
根据产品的工艺过程和物流从至表,统计各单位之间的物流强度,并将物强度汇总到物流强度汇总表中。
表6-1物流强度汇总表
(三)划分物流强度等级
将各作业单位对的物流强度按大小排序,自从达填入物流强度分析表中,根据物流强度分别划分物流强度等级。
作业单位对或称为物流路线的物流强度等级,应按物流路线比例或承担的物流量比例来去确定。
针对变速箱的工艺过程图,利用表6-1中统计的物流量,按由小到大的顺序绘制物流强度分析表6-2,表6-1中未出现的作业单位之间不存在固定的物流,因此,物流强度等级为U 级。
表6-2物流强度分析表
序号 作业单位对(路
线) 物流强度/t 序号 作业单位对(路
线) 物流强度/t 1 1—2 887.36 7 5—6 797.45 2 1—3 195.30 8 5—7 324.98 3 1—5 295.30 9 6—7 549.99 4 2—5 707.76 10 7—8 1450.96 5 3—5 156.24 11 8—9 1450.96
6
4—5
349.42
12
其他
序号
作业单
位对(路
线)
物流强度(单位:t)
100 250 400 550 700 850 1000 1150 1300 1450
物
流
强
度
等
级
1 7—8 A
2 8—9 A
3 1—2 E
4 5—6 E
5 2—5 E
6 6—
7 I
7 4—5 I
8 5—7 I
9 1—5 O
10 1—3 O
11 3—5 O (四)绘制作业单位物流相关图
根据以上分析,绘制作业单位物流相关图,如下图6-1所示
图6-1
七、作业单位非物流相互关系分析
针对变速箱生产特点,制定各作业单位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理由如表所示。
根据下表建立变速箱“基准相互关系”,在此基准上建立非物流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图。
表7-1变速箱各作业单位关系密切程度理由
字母 一对作业单位
密切程度的理由
A
原料库与铸造(1-2) 组装车间与成品库(8-9) 搬运数量、次数 工作流程连续性 E 铸造与机加工车间(2-5) 维修与精密车间(11-5) 搬运数量和形式 服务频繁和紧急程度 I
原料库与锻造(1-3)
搬运数量
编号 理由 编号 理由 1 工作流程的连续性
5 安全及污染 2 生产服务
6 振动,噪声,烟尘
3 物料搬运 7 人员联系
4 管理方便
8
信息传递
半成品库和组装车间(7-8)维修与机加工车间(11-4)
办公楼与成品库(9-10)
办公楼与半成品库(10-7)
办公楼与原材料库(10-1)
搬运数量和形式
方便设备的维修服务
报表清单及管理方便
报表清单及管理方便
报表清单及管理方便
O 办公楼与其他加工车间管理方便
U 其余部门之间接触不多、不常联系
X
办公楼与锻造车间(10-3)
办公楼与铸造车间(10-2)
热处理与精加工车间(4-6)
噪声
烟尘、振动
振动
八、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分析
综上可知,本设计变速箱厂作业单位物流相互关系关与非物流相互关系不一致。
为了确定各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系密切程度,需要将两表合作后再进行
分析判断。
其合并过程如下:
(一)选取加权值
加权值的大小反映工厂布置时考虑因素的侧重点,对于变速箱厂来说,物流因素(m)影响并不明显大于其它非物流因素(n)的影响,因此,取加权值m:n=1:1 (二)综合相互关系的计算
根据该厂各作业单位对之间物流与非物流关系等级的高低进行量化,并加权求和,求出综合相互关系如表8-1所示。
当作业单位数目为11时,总作业单位对数为:N=11*(11-1)/2=55,式中,N 为作业单位对数。
因此,表8-1中将有55各作业单位对,即将有55个相互关系。
表8-1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系计算表
作业单位
对
关系密切
综合关系
物流关系加权值:1 非物流关系加权值:1
分数等级分数等级分数等级
1—2 4 A 4 A 8 A 1—3 0 U 2 I 2 O 1—4 1 O 0 U 1 U 1—5 0 U 0 U 0 U 1—6 0 U 0 U 0 U 1—7 0 U 0 U 0 U 1—8 1 O 2 I 3 O 1—9 0 U 0 U 0 U 1—10 0 U 2 I 2 O 1—11 0 U 0 U 0 U 2—3 0 U 0 U 0 U 2—4 3 E 0 U 3 O 2—5 0 U 3 E 3 O
2—6 0 U 0 U 0 U 2—7 0 U 0 U 0 U 2—8 0 U 0 U 0 U 2—9 0 U 0 U 0 U 2—10 0 U -1 X -1 X 2—11 0 U O U 0 U 3—4 2 I 2 I 4 I 3—5 1 O 0 U 1 U 3—6 0 U 0 U 0 U 3—7 0 U 0 U 0 U 3—8 0 U 0 U 0 U 3—9 0 U 0 U 0 U 3—10 0 U -1 X -1 X 3—11 0 U 1 O 1 U 4—5 3 E 3 E 6 E 4—6 2 I 2 I 4 I 4—7 0 U 0 U 0 U 4—8 1 O 0 U 1 U 4—9 0 U 0 U 0 U 4—10 0 U 0 U 0 U 4—11 0 U 1 O 1 U 5—6 2 I 2 I 4 I 5—7 0 U 0 U 0 U 5—8 0 U 0 U 0 U 5—9 0 U 0 U 0 U 5—10 0 U 1 O 1 O 5—11 0 U 3 E 3 O
6—7 4 A 4 U 8 A 6—8 0 U 0 U 0 U 6—9 0 U 0 U 0 U 6—10 0 U 1 O 1 U 6—11 0 U 0 U 1 U 7—8 0 U 2 I 2 O 7—9 4 A 2 I 6 E 7—10 0 U 2 I 2 O 7—11 0 U 1 U 1 U 8—9 0 U 4 A 4 I 8—10 0 U 1 O 1 U 8—11 0 U 0 U 0 U 9—10 0 U 2 I 2 O 9—11 0 U 0 U 0 U 10—11 0 U 1 O 1 U (三)划分关系密级
在表8-1中,综合关系分数取值范围为 -1—8,按分数排列得出各分数段所占比例如表8-2所示,在此基础上与表8-3中推荐的综合相互关系密级程度划分比例进行对比,若各等级相差太大,则需要对表8-1中作业单位对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作适当的调整,使各等级比例与表8- 中推荐的比例尽量接近。
表8-2综合相互关系密级等级划分
总分关系等级作业单位对数百分比(%)
8 A 2 3.6
6—7 E 2 3.6
4—5 I 4 7.4
2—3 O 9 16.4
0—1 U 36 65.4
-1 X 2 3.6
表8-3综合相互关系密级与划分比例
关系等级符号作业单位对数比例(%)绝对必要靠近 A 1—3
特别重要靠近 E 2—5
重要I 3—8
一般O 5—15
不重要U 20—85 不希望靠近X 0—10
(四)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表
将图8-1中的综合相互关系总分转化为关系密级等级,绘制成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图,如图8-1所示。
图8-1作业单位综合相关关系图
九、工厂总平面布置
(一)综合接近程度
由于变速箱厂作业单位之间相互关系数目较多,为绘图方便,先计算各作业单位的综合接近程度,如表所示。
综合接近程度分数越高,说明该作业单位越靠近布置图中心;分数越低,说明该作业单位越该靠近布置的边缘。
因此,布置设计应该按综合分析程度高低顺序进行,即按综合接近程度分数高低来布置作业单位顺序。
见表9-1。
表9-1综合接近程度排序表
作业单位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代号 1
4A 0U 0U 0U 0U 0U 2I 0U 1O 0U 2 4A
U 3E 0
U 0
U 0
U 0
U 0
U 1
-X 0
U 3 0U 0U
1
O 0U 0U 0U 0U 0U 0U 0U 4 0U 3E 1O
2
I 1O 0U 0U 0U 0U 1O 5 0U 0U 0U 2I
1
O 0U 0U 0U 0U 2I 6 0
U 0
U 0
U 1O 1O
3
E 0
U 0U 1O 0
U 7 0U 0U 0U 0U 0U 3
E
0U 4
A 0U 0U 8 2I 0U 0U 0U 0U 0U 0U
U 1-X 0U 9 0U 0U 0U 0U 0U 0U 4A 0U
1
O 0U 10 1O 1
-X 0
U 0U 0
U 1O 0
U 1
-X 1O
U 11 0
U 0U 0U 1
O 2I 0
U 0U 0
U 0
U 0
U
综合 接近 程度 7
6
1
8
5
6
7
1
5
1
3
排序 2
4
9
1
6
5
3
11
7
10
8
根据表9-1综合接近程度分数高低排序表得各作业单位布置顺序依次为1-机加工车间,2-组装车间,3-原料库车间,4-铸造车间,5-半成品库,6-精密车间7-成品库,8-设备维修车间,9-热处理车间,10-办公服务楼,11-锻造车间。
(二)作业单位位置相互图
依据SLP思想,由A、E、I、O、U、X、XX七种相互关系级别,分别作出单位1-11的位置相对关系,图中采用号码表示作业单位,用标识符号来表示作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和功能,单位对之间的各关系级别的相隔距离分别为1单位、2单位、3单位、4单位,线条数如图8-1所示。
表9-2为关系密级表示法。
表9-2 关系密级表示法
符号系数值线条数密切度等级
A 4 4条直线绝对必要
E 3 3条直线特别重要
I 2 2条直线重要
O 1 1条直线一般
U 0 不重要
X -1 1虚线不希望
XX -2 2虚线极不希望
(三)面积相关图
图9-2变速箱厂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根据变速箱厂的特点,考虑相关规定以及各方面的限制条件,得到变速箱平面布置方案三个,见附件三、四、五。
(1:1000)
十、方案评价
运用加权因素法对变速箱厂进行评价,其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如下表所示:
A B C
相对权重
等级 得分 等级 得分 等级 得分 物流效率与方便性 A 4 I 2 E 3 10 空间利用率 E 3 I 2 E 3 9 辅助服务部门综合效
率
E 3 E 3 E 3 8 工作环境安全与舒适 O 1 E 3 I 2 5 管理的方便性 I 2 I 2 O 1 8 布置方案的可扩展性
O 1 I 2 E 3 5 产品质量 E 3 E 3 E 3 8 外观 E 3 E 3 E 3 5 环境保护 I 2 A 3 I 2 5 其他相关因素 I 2
O 1
O 1
4 综合得分 174 166 167 综合排序
A
C
3
由综合排序可选A 方案为最佳方案,因此A 方案为变速箱厂的总体布置方案。
方案
评价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