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不入十大行书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铎不入十大行书的原因
王铎书法不入“天下十大行书”之列的原因
清朝顺治年间的一个深夜,王铎故居中仍然有一盏灯火摇曳不灭。
年过半百的王铎奋笔疾书,一张张遒劲有力的书法在书案边诞生。
整整十几天,每个夜晚王铎书房内都会出现他忙碌的身影,一会儿伏案书写,一会儿翻阅书籍。
终于,在一天清晨,王铎叫来家中的仆从,将一张张书法收到一处,齐线装订成了一套十册书法——《拟山园帖》。
书帖装订完毕,王铎找来自己的次子王无咎,把书帖交给他,郑重其事说:“我一生别无所成,唯书法小有所获,今日,将家中墨宝传诸给你,你寻觅良工,将此书刻石,镶于墙壁,以济后世子孙。
”公元1651年,90块长67厘米、宽25厘米的大理石,被抬进了王铎家的后院。
5位能工巧匠便开始了雕凿……
现在,在王铎故居中,人们仍然能清楚地看到,自清朝流传至今
的这些碑刻。
从这些刻石上,不难看出,王铎书法的气势磅礴、动人心魄。
看,从石刻的第一字开始,笔画一路向下,贯穿每个字中,竟然没有一个字断笔!
王铎书法不入天下十大行书之列,皆因其是列入《贰臣传》的人物。
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实在是影响巨大,特别是对日本和当代中国书法界的影响甚至超过二王。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
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
明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
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
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
入清后,他降清,清授予他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
王铎由明朝旧臣变为清廷新贵,在以气节自持的明代遗民眼中是被鄙夷的贰臣,因此,他始终抑郁不乐。
入清之后,王铎做了8年的官,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
乾隆帝时,朝廷借敕编《四库全书》之际,查毁了王铎的全部书
刊,并将王铎列入《贰臣传》。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
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
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
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王铎的行草书特别是长条幅草书,以惊人的笔力,奇矫怪伟的体格,浑厚淋漓的笔墨,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他的书法线条形成是极富个人特色的。
他既不雷同于历史上各名家,也异于同时代各家。
他那霸悍雄强,扛山举鼎的笔力是数百年来无与抗行的。
明末书坛受董其昌书法的影响,追求所谓俊骨逸韵。
王铎等人反
其道而行之,以“敏而好古”为标帜,追求雄强、激烈的风格和对动荡的内心生活的表现。
王铎一直不断地从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中汲取,后受米芾影响,使之成为创造个人风格的有力支点。
其笔力雄键,苍老劲疾,尤长于布局,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
王铎一生,出入枢要,位尊爵类。
书法艺术格调堂皇,名重当代,有“神笔王铎”之美誉。
时人赞其字有锥沙印泥之妙、龙跃虎卧之致、松涛云影之幻、造化入神之奇。
独具纵中有敛(形质美)、草中有楷(性情美)、错落有致(节奏美)、今有有古(韵味美)四大特点,既继承发扬了宋晋书坛传统,又开创了明末清初时代新风,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王铎书法艺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追求古典的书法精神,不断推陈出新。
王铎在取法上,尊羲献、溯篆棣、取唐宋,各代书法精华无不纳入其师法之中。
二是对中国书法技法的完善和风格创新的贡献。
王铎的书法技法,是从二王、颜、柳、旭、素、米、黄诸家技
法提炬而成,并拓展和体富了书法的技法,其个性化风格渗入前人的多种风格,同时在用墨方面也突破了前人,成功地使用涨黑法,这就更增加了书法的作品的神采,而自成一家。
王铎在总结历代书家风格特征之后,创雄强力感的书风。
在雄强书法流派的不断完善和书风多样化方面,王铎为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以骨力洞达、流动多姿、变幻无穷而驾御书法的结构和用笔,使书法作品产生出强烈的运动力和行挚力,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字法造势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