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思品八下第8课保护公平正义word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交流—古今中外体现正义的典型人物事例?(包拯、海瑞、梁山好汉;任长霞) 为匡扶正义,国家采取的制度、政策?(法律援助制度、打黑除恶、见义勇为奖)
(3)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点拨:维护公正义,是公民的社会责任。我们要树立正义感,自觉抵制非正义行为,应该做到: ①分辨是非,惩恶扬善。②奉献爱心,同情弱者。③维护正义,也必须遵守法律。 五、归纳小结与板书设计:
了社会的进步发展,维护了公共利益,他人的正当权益。顺势导入新课——《培养正义感》,并出
示学习目标,引领学生先学后教,进行自主、合作与拓展学习。
二、出示自学指导与预习提示:
自主预习:1、正义的维护离不开什么?
法律与正义的关系?(法律是如何维护正义的。)
2、如何树立正义感?做一个正义的人。(正义感的具体表现。)
八 年级 思品 科第 三 单元 (章)第 课时(总第 课时)
主备课教师: 胡耀斌
辅备教师:
课题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第 2 站《培养正义感》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正义与法律的关系,懂得维护正义,树立社会正义感。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义感,能够辨别是非善恶,对弱者富有同情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现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中,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强化学生的法律
意识,做一个负责任、有正义感的公民。
重点 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难点 正义与法律的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与内容
个性化调整
一、复习旧课、情境导入新课,揭题示标:
思想驿站 P88—89:识别正义。
想一想:上面图中,哪一种情况是正义的行为,为什么?
在学生对思想驿站问题讨论交流过程中,点拨:图一、二、三体现了正义。因为这些行为促进
3、2008 年全国见义勇为好司机——陈洪伟。曾五次协助公安机关抓捕犯人,两次参加抢险,被他
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
(1)陈洪伟的事迹,体现了什么?
(2)青少年向他学习,应注意做到哪些方面?
(3)你认为开展“见义勇为”评选活动,有什么意义? 作业 1、练习册:第八课第二站。 布置 2、预习: 第九课第一站。
课后 反思
合作释疑:(1)公平的社会需要
的支持。正义需要我们去
、
。
(2)我国社会主义的
体现着社会正义,是正义的化身。
是法律的核心。
(3)立法的目的在于
。
(4)
,是不正义的行为,
是社会的美德。维护正义,也必须遵守
。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生讲解或问答问题;教师点拨、更正和补充:
思考题 1:怎样维护正义?正义与法律的关系?
(2)怎样维护正义? (3)正义与法律的关系? 点拨:公平的社会离不开正义的支持。①正义需要我们每个人去争取、去维护。②正义离不开 法律等规则的捍卫。 法律与正义的关系—— ①公平正义是法律的基础,正义是法律的核心。②法律是正义的 化身,法律是维护正义的有力武器。因为,法律通过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制 裁,使整个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 思考题 2:如何树立正义感?做一个正义的人。 榜样引领:1993 年,战士徐洪刚在回家探亲的车上,见四个歹徒持刀抢劫车上乘客的财务。他 挺身而出,被歹徒身扎 14 刀,肠子流出体外 60 多公分,仍奋追歹徒,直至昏迷。 明辨是非:(1)徐洪刚的英雄壮举,体现了什么情感和精神?
案例导学:孙志刚大学毕业到广东找工作。因为没有暂住证,被当地巡防关押,并殴打致死。
其父知晓后,在律师的帮助下寻求法院诉讼。最终,法院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议一议:(1)孙志刚案,说明了社会上还存在什么现象? (非正义现象。) 列举身边非正义行为还有哪些?(恃强凌弱、见义不为、制售假、“钓鱼”执法) 并谈谈可能对社会产生怎样的潜在危害? (危害和谐稳定、公平、公民权益) 孙志刚案给我们的启示?
培养 正义 感
正义与法律的关系 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六、堂堂清练习: 1、下列说法能体现法律与正义关系的是(D) ①法律是正义的化身②正义是法律的核心③法律是维护正义的有力武器④公平的社会需要正义的
支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判断:维护正义,是公民的责任。伸张正义时可以侵犯他人的权利。(×)
(3)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点拨:维护公正义,是公民的社会责任。我们要树立正义感,自觉抵制非正义行为,应该做到: ①分辨是非,惩恶扬善。②奉献爱心,同情弱者。③维护正义,也必须遵守法律。 五、归纳小结与板书设计:
了社会的进步发展,维护了公共利益,他人的正当权益。顺势导入新课——《培养正义感》,并出
示学习目标,引领学生先学后教,进行自主、合作与拓展学习。
二、出示自学指导与预习提示:
自主预习:1、正义的维护离不开什么?
法律与正义的关系?(法律是如何维护正义的。)
2、如何树立正义感?做一个正义的人。(正义感的具体表现。)
八 年级 思品 科第 三 单元 (章)第 课时(总第 课时)
主备课教师: 胡耀斌
辅备教师:
课题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第 2 站《培养正义感》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正义与法律的关系,懂得维护正义,树立社会正义感。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义感,能够辨别是非善恶,对弱者富有同情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实现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中,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强化学生的法律
意识,做一个负责任、有正义感的公民。
重点 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难点 正义与法律的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与内容
个性化调整
一、复习旧课、情境导入新课,揭题示标:
思想驿站 P88—89:识别正义。
想一想:上面图中,哪一种情况是正义的行为,为什么?
在学生对思想驿站问题讨论交流过程中,点拨:图一、二、三体现了正义。因为这些行为促进
3、2008 年全国见义勇为好司机——陈洪伟。曾五次协助公安机关抓捕犯人,两次参加抢险,被他
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
(1)陈洪伟的事迹,体现了什么?
(2)青少年向他学习,应注意做到哪些方面?
(3)你认为开展“见义勇为”评选活动,有什么意义? 作业 1、练习册:第八课第二站。 布置 2、预习: 第九课第一站。
课后 反思
合作释疑:(1)公平的社会需要
的支持。正义需要我们去
、
。
(2)我国社会主义的
体现着社会正义,是正义的化身。
是法律的核心。
(3)立法的目的在于
。
(4)
,是不正义的行为,
是社会的美德。维护正义,也必须遵守
。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生讲解或问答问题;教师点拨、更正和补充:
思考题 1:怎样维护正义?正义与法律的关系?
(2)怎样维护正义? (3)正义与法律的关系? 点拨:公平的社会离不开正义的支持。①正义需要我们每个人去争取、去维护。②正义离不开 法律等规则的捍卫。 法律与正义的关系—— ①公平正义是法律的基础,正义是法律的核心。②法律是正义的 化身,法律是维护正义的有力武器。因为,法律通过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制 裁,使整个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 思考题 2:如何树立正义感?做一个正义的人。 榜样引领:1993 年,战士徐洪刚在回家探亲的车上,见四个歹徒持刀抢劫车上乘客的财务。他 挺身而出,被歹徒身扎 14 刀,肠子流出体外 60 多公分,仍奋追歹徒,直至昏迷。 明辨是非:(1)徐洪刚的英雄壮举,体现了什么情感和精神?
案例导学:孙志刚大学毕业到广东找工作。因为没有暂住证,被当地巡防关押,并殴打致死。
其父知晓后,在律师的帮助下寻求法院诉讼。最终,法院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议一议:(1)孙志刚案,说明了社会上还存在什么现象? (非正义现象。) 列举身边非正义行为还有哪些?(恃强凌弱、见义不为、制售假、“钓鱼”执法) 并谈谈可能对社会产生怎样的潜在危害? (危害和谐稳定、公平、公民权益) 孙志刚案给我们的启示?
培养 正义 感
正义与法律的关系 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六、堂堂清练习: 1、下列说法能体现法律与正义关系的是(D) ①法律是正义的化身②正义是法律的核心③法律是维护正义的有力武器④公平的社会需要正义的
支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判断:维护正义,是公民的责任。伸张正义时可以侵犯他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