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0-2021年度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C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2020-2021年度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一上·玄武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儒、道两体系确立的精神,均视“物”为精神升华之道的。

在道家体系中,老子庄子都是否定“物”的;而在儒家体系中,对于“物”,采取了一种警惕戒惧的态度,其代表性说法就是“玩物丧志”的命题。

把“恋物”与“失德”联系起来,“物害”之说是古代中国的一个的观念。

此观念不仅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实体物质,也影响到对艺术的态度。

明代的文人士大夫却挑战这种“物害”观念。

文震亨写成《长物志》。

“长物”之说,源自《老子》,“长物”即谓多余之物。

唐代颜真卿、白居易曾多次使用“长物”一词,佛经翻译也用“长物”指简朴生活需要之外之物。

文震亨为“长物”作“志”,一则以“长物”为生活"余物”,一则又以之为文人士大夫悦情逸性的之物。

明人沈春泽曾为《长物志》作序,()。

“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长物”的意义正在其“多余”的归属为玩赏者提供了和表现“真韵、真才与真情”的空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妨碍一以贯之必须寄予
B . 障碍始终如一必需寄托
C . 妨碍始终如一必须寄予
D . 障碍一以贯之必需寄托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不仅指出了晚明尚物赏物风气的意趣所在,而且也指出了文氏《长物志》的要旨。

B . 不仅指出了文氏《长物志》的要旨,而且也揭示了晚明尚物赏物风气的意趣所在。

C . 既指出了文氏《长物志》的要旨,又揭示了晚明尚物赏物风气的意趣所在。

D . 既揭示了晚明尚物赏物风气的意趣所在,又指出了文氏《长物志》的要旨。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此观念不仅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实体物质的态度,更影响到对艺术的方法。

B . 此观念不仅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艺术的态度,也影响到对实体物质的态度。

C . 此观念不仅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实体物质的态度,也影响到对艺术的态度。

D . 此观念只有左右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实体物质的态度,才影响到对艺术的态度。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2019·宝安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智能化时代大幕的开启,人工智能正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迎面而来,不仅冲击着各行各业,也改变着我们的认识和观念。

军事是对技术变化天生敏感的领域,人工智能在军事上的发展和应用正迅猛发展。

当前,信息技术、传感器、大数据和物联网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将在未来战场上贡献独特的“机器智慧与力量”。

恩格斯曾言,尖端科技的应用最早是从军事领域开始的。

新科技显著提升军事作战能力时,便促成军事变革的发生。

从军事变革史看,科学技术在历次变革中发挥着源头促发性、基础支撑性作用,谁具有技术变革的敏感性并首先实现技术上的突破,谁就能掌握新的战争规则。

对一支军队而言,不能正确预判军事科技突破方向、把握战争形态变化,不仅会导致“技术代差”,更会导致国家安全等危机。

美、俄等传统军事强国预见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都把人工智能视为“改变战争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认为未来的战争将是智能化战争,并已提前布局,希望抢占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先机,力求与潜在对手拉开“代差”。

几个月前,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沙纳汉正式发布关于成立“联合人工智能中心”的备忘录,这将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在美军军事项目上的应用力度。

俄罗斯也视人工智能为未来军事竞争的制高点,正加紧研制可以驾驶车辆的类人机器人。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可能成为人类迄今发生过的最好的事,也可能成为最糟糕的事。

”霍金对人工智能的这一评价,启示我们面对“来势汹汹”的人工智能军事应用要保持足够的审慎。

未来,随着大量智能化无人系统运用于战场,战争成本将大大降低,作战人员的“零伤亡”有望成为现实,这极易导致军事强国在武力使用上更加随意。

而在复杂战场环境下,高度智能化的无人作战系统极有可能出现识别错误、通信降级等问题,而诸如滥杀无辜、系统失控等潜在风险更会让智能武器成为人类的无穷隐忧。

由此可见,事关战争的重大问题决不能轻易交由机器做抉择。

即便是人工智能军事应用日益完善成熟,也不能放任智能武器的“野蛮生长”,需要警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安全、法律、伦理等诸多问题。

为应对这些问题,各国应加强社会安全监督管控,形成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治理模式;积极参与人工智能军备控制的讨论与谈判,贡献人类智慧;牢固确立人类是人机关系主导者的思想,实现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有效控制,让其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服务。

今天,面对科技发展之“大变局”“大突破”,我国应站在设计战争、掌握制胜规则的高度,深刻把握人工智
能对战争形态演变的内在驱动性影响,切实夺取未来战争主动权;我们需要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搞好战略规划,密切跟踪前沿技术以积极主动的作为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摘编自《AI军事应用是一把双刃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工智能在军事应用中能够迅猛发展,是因为和其他领域相比较而言,军事领域更容易接纳新技术。

B . 当前,人工智能在军事应用方面虽已成熟,但要考虑其可能会带来的安全、伦理等问题,所以并不能放任智能武器的发展。

C . 美俄两国希望抢占人工智能军事应用先机,目的是提前布局,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这种颠覆性技术。

D . 人工智能应用在军事上可能会带来安全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确立“人类是人机关系主导者”的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主要从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影响、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条理清晰。

B . 第②段以美国和俄罗斯两国的做法为例,证明了人工智能是军事科技最佳的突破方向。

C . 第③段在论证过程中提出了人工智能在军事应用上的问题,也为解决问题给出了建议。

D . 文章引用恩格斯与霍金的言论,既支撑了作者对A军事应用的观点,也增强了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人工智能在军事运用上能否更好贡献“机器智慧与力量”,与当前信息技术、传感器、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方面发展相关。

B . 智能化无人系统在战场中的运用,将会大大降低战争成本和人员伤亡的风险,但是也增加军事强国随意使用武力的风险。

C . 正确预判军事科技突破方向、把握战争形态变化,就不会导致“技术代差”,从而使国家安全等危机得到有效地解除。

D . 随着科技进步,人工智能影响战争形态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为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我们应充分发展和利用好人工智能。

3.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斗士的风格
谢柏梁
窦娥敢于在法场上叱咤风云,骂地恨天: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这是对天地鬼神及现存的全部的社会秩序的怀疑,指责和否定,是对一切作为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的宗教,信仰的诅咒。

天地为什么分不清好人恶人?为什么欺软怕硬?为什么也顺水推船、落井下石?该不该取消你们这些天地、鬼神和日月的资格?此时的窦娥,哪里是一位含冤负屈、悲苦无告的弱女子,她分明是一位评点江山、指挥天地、浩然正气布满乾坤的“复仇女神”。

她要求半星热血不染尘,殷红的鲜血就只在旗枪素练上绽开红花;她命令六月天降大雪,那洁白的雪花便纷纷扬扬,包裹了她的尸骸;她要楚州地面亢旱三年,以证明她的盖世奇冤,楚州大地果然就乖乖地裂开了干渴的大口。

应该说,窦娥对天地的怀疑和指责,更多的是体现着关汉卿虽具有奇才大略却又悲苦郁闷,借题发挥的愤怒哲学,这和屈原的《离骚》《天问》的精神是相通的。

关汉卿又借窦娥之口,否定了作为国家机器重要组成部分的衙门:“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窦娥之冤,并不是偶然的,个别的现象,而只是历史冤河里的一朵浪花。

窦娥的愤怒不仅是对元代统治者政权的愤怒,而且是对古往今来一切黑暗无道的封建统治的控诉。

这就使得关汉卿的思想触到了剥削社会的本质部分。

而且关汉卿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提出问题,让观众们从精神上去评判和平反冤狱,更在于让剧中人自己为自己裁判,自己为自己雪冤。

过去常有人认为《窦娥冤》中最后出现的“清官断案”削弱了作品的战斗性,但其实窦娥只不过是借“清官”之手,说出自己要说的话,做出自己要做的事,她既是破解冤案的幕后指挥,又是幕前大打出手的中心人物。

她支配着包括父亲在内的全部出场人物,也支配着全体观众的心理。

没有窦天章,也会有张天章、李天章来实现她复仇的愿望。

在这里,关汉卿的意志、窦娥的意志与人民的意志以及窦天章们为实现这个意志而行动的过程都是一致的。

(节选自《戏剧宗师关汉卿》)
(1)下列对文中“这和屈原的《离骚》《天问》的精神是相通的”一句中“精神相通”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窦娥的愤怒不仅是对元代统治者政权的愤怒,而且是对古往今来一切黑暗无道的封建统治的控诉。

B . 这是对天地鬼神及现存的全部社会秩序的怀疑、指责和否定,是对一切作为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的宗教、信仰的诅咒。

C . 关汉卿与屈原一样,其作品都体现出他们虽具有奇才大略却又悲苦郁闷,借题发挥的愤怒哲学。

D . 关汉卿、窦娥的意志与人民的意志以及窦天章们为实现这个意志而行动的过程都是一致的。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窦娥这位“复仇女神”,对天地鬼神及现存的社会秩序充满怀疑、指责和否定,对作为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的宗教,信仰进行了诅咒。

B . 古往今来黑暗无道的封建统治者造成的冤狱实在无法计算,窦娥的经历只是历史冤河里的一朵浪花,但具有典型性。

C . “让剧中人自己为自己裁判,自己为自己雪冤”是指让人物自己的性格自然而然地发展,说自己要说的话,做自己要做的事。

D . 关汉卿虽然借窦娥之口,否定了政府机构,触到了剥削社会的本质部分,但他和窦娥的意志其实是不相同的。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作者高度评价了关汉卿所塑造的窦娥这一形象,赞扬其无私无畏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B . “诗言志”,同样,戏剧也能反映作者的内在思想,关汉卿借窦娥鞭挞了他所憎恨的社会。

C . 司马迁说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关汉卿也是为了抒发内心的悲苦郁闷之情而著《窦娥冤》的。

D . “支配着全体观众的心理”意即窦娥的形象以及她的性格发展使观众在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共鸣。

4. (12分) (2019高一下·长沙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哨兵
成征勋
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

听村里人说,这中共南满省委机关报编辑部就藏在这牛毛大山的密营里,这份南满省委直属的机关报,除了发布最新的党的抗战指示,东北抗日联军在各地打击敌人的胜利消息外,还担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负责供给桓仁地区
抗联战士穿的鞋子,牛毛沟的张皮匠就是做軏鞡鞋的高手。

张皮匠做軏鞡鞋大多是用牛皮做,牛皮不够用时オ用马、猪皮等。

收来的皮张先要放到木头底子上用刀往下刮里子,然后把皮子放到装有石灰水的大缸里浸泡七天至半个月的时间,等把皮子上的毛泡掉了,再用清水池,去掉皮子上面的灰尘。

泡好的皮子是柔软的,将皮子拿出来,搁进皮罩子里,底下放入草点着,用烟熏皮子,这就是熟皮子。

熟好的皮子再用太阳晒,晒成老红色,然后再用铲子蹬,刮刀刮,将老红色蹬成杏黄色,裁成軏鞡坯子,将軏鞡坯子和軏鞡脸儿缝到一起,撤出鞋楦(xuàn)子就做出軏鞡鞋了。

軏鞡鞋缝出来是敞口的,上面有块布,叫軏軏鞡腰子,用铁梳子将苞米叶子梳成一绺一绺的,或者用山上的軏鞡草,塞进軏鞡鞋里,軏鞡鞋上有軏鞡耳朵,将绳子从中穿过,脚穿进鞋里后,将绳子一紧,一道一道地缠在軏鞡腰子上,既暖和又轻便。

东北地区冬天时天寒地冻,大雪插裆深,没有軏鞡鞋根本就出不了门。

张皮匠做的軏鞡鞋就是专门供应桓仁地区抗日联军的。

这次进山的讨伐队有一百多人,带头的日军队长叫东日文信。

一张驴脸戴着一副近视镜,藏在镜片背后的目光永远是闪烁不定的。

几次进山讨伐都是空手而归,他很是想不明白原因在哪里。

情报上明明说的报社地点在何处何处,为什么他们一进山,抗联的人就找不到了呢?若说有人偷着给抗联送情报,就更不可能了,每次进山讨伐前,他都会在各个进山的路上布下暗哨,从来就没有看到过有人进山。

他知道,今天进山了也抓不到抗联,但密探有情报,又不能不去。

东日文信想偷个懒,让副队长带队进山找抗联,自己领着几个日本兵和伪军走进了张皮匠的家,他对中国人脚上穿的軏鞡鞋很感兴趣,想看看制作的工艺流程。

张皮匠此时正在熏皮子,蒿子草冒出的黑烟经过烟囱“咕嘟咕嘟”地在牛毛沟的上空飘荡着。

屋子里充满了沤皮子的臭味。

东日文信实在受不了这个味道,让伪军把张皮匠拉到了制作间,他要亲眼看看一双軏鞡鞋是怎么做成的。

张皮匠很有耐心,把一张皮子如何做成軏鞡鞋的制作过程详细地讲解了一遍,然后又缝制了一双鞋,把自己脚上穿着的鞋脱下来,演示如何往鞋里絮草,怎么穿。

把个小鬼子看得心痒,非要用新做的軏鞡鞋自己试一下,穿上后蹦了两下高,觉得这鞋比自己穿的军靴好,一是保暖,二是轻快,军靴太沉。

黄昏时,进山讨伐的日伪军陆续回来了,结果还是扑了个空。

东日文信很不高兴,撅着驴嘴,穿着这双軏鞡鞋,也没有给钱就走了。

张皮匠看他们走远了,熏皮子时就用苫房草了,望着牛毛沟上空飘荡的一缕缕轻柔的白烟,再看看峰峦起伏的大山深处,他露出了开心的笑。

由于屡次讨伐不利,关东军要把东日文信送上军事法庭,东日文信不堪受辱,剖腹自杀了,他到死也没有弄明白,是谁、用什么办法给抗联报的信!
(选自《五女山》2016年1期,有改动)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地方特色浓郁,写軏鞡鞋的制作工艺:泡皮、熏皮、晒皮、蹬皮、刮皮……不厌其烦,重在表现作者对东北地区这一特产的偏爱。

B . 小说开头只一句,“伪满洲国的讨伐队又要进山了”,语言简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敌军的行动,营造出紧张的气氛。

C . 小说张弛有度,第二段到第五段按下敌军不表,而是介绍张皮匠的身份及张皮匠制作軏鞡鞋的工艺,让读者松了一口气。

D . 小说叙述不动声色,善于设置悬念,而结尾处东日文信“到死也没有弄明白”的疑惑会使读者从头重读,回味无穷。

(2)小说中的张皮匠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小说中画横线的句子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人物、情节、主题、语言等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9高一上·屯溪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昱,字元晷。

起家广平王怀左常侍。

怀好武事数出游猎昱每规谏正始中以广平王国臣多有纵恣公行属请于是诏御史中尉崔亮穷治之唯昱以忠谏得免后除太学博士。

初,尚书令王肃除扬州刺史,出顿于洛阳东亭,朝贵毕集,诏令诸王送别,昱伯父播同在饯席。

酒酣之后,广阳王嘉、北海王详等与播论议竞理,播不为之屈。

北海顾谓昱曰:“尊伯性刚,不伏理,大不如尊使君也。

”昱前对曰:“昱父道隆则从其隆,道洿则从其洿;伯父刚则不吐,柔亦不茹。

”一坐叹其能言。

延昌三年,以本官带詹事丞。

于时,肃宗在怀抱之中,至于出入,左右乳母而已,不令宫僚闻知。

昱谏曰:“陛下不以臣等凡浅,备位宫臣,太子动止,宜令翼从。

然自此以来,轻尔出入,非所谓示民轨仪,著君臣之义。

陛下若召太子,必降手敕,令臣下咸知,为后世法。

”诏从其言。

久之,转太尉掾,兼中书舍人。

灵太后尝从容谓昱曰:“今帝年幼,朕亲万机,然自薄德化,不能感亲姻,在外不称人心,卿有所闻,慎勿讳隐。

”昱于是奏扬州刺史李崇五车载货,恒州刺史杨钧造银食器十具,并饷领军元乂。

灵太后召乂夫妻,泣而责之。

乂深
恨之。

后贼围豳州,诏昱兼侍中,持节催西北道大都督、北海王颢。

豳州围解。

雍州贼姜神达知州内空虚,谋欲攻掩,刺史元修义惧而请援,一日一夜,书移九通。

都督李叔仁迟疑不赴。

昱曰:“长安,关中基本。

今大军顿在泾豳,与贼相对,若使长安不守,大军自然瓦散,此军虽往,有何益也!”遂与叔仁等俱进,于陈斩神达及诸贼四百许人,余悉奔散。

太山太守羊侃据郡南叛。

侃兄深,时为徐州行台,府州咸欲禁深。

昱曰:“昔叔向不以鲋也见废,《春秋》贵之。

奈何以侃罪深也?宜听朝旨。

”不许群议。

(选自《魏书·杨昱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怀好武事/数出游猎/昱每规谏/正始中/以广平王国臣多/有纵恣公行属请/于是诏御史中尉崔亮穷治之/唯显以忠谏得免/
B . 怀好武事/数出游猎/昱每规谏/正始中/以广平王国臣多/有纵恣公行/属请于是诏御史中尉崔亮穷治之/唯昱以忠谏得免/
C . 怀好武事/数出游猎/昱每规谏/正始中/以广平王国臣多有纵恣/公行属请/于是诏御史中尉崔亮穷治之/唯昱以忠谏得免/
D . 怀好武事/数出游猎/昱每规谏/正始中/以广平王国臣多有纵恣/公行属请于是/诏御史中尉崔亮穷治之/唯昱以忠谏得免/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起家:指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

如《晋书·杜预传》载:杜预“起家拜尚书郎”。

B . 太学:我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

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云:“今诸生学于太学。

C . 持节: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云:“持节云中。


D . 关中:指嘉峪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与《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的“关中”同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杨昱善于言辞,受到称赞。

在尚书令王肃的饯行宴席上,北海王元详称其伯父不如其父,他十分得体地评价了两人的不同性格,在座之人都为之叹服。

B . 杨昱忠于职守,勇于进谏。

延昌三年,肃宗尚幼,出入时身边只有乳母,东宫僚属并不知闻,他建议皇帝召见太子必须下手令,并将此作为后代法则。

C . 杨昱直言不讳,遭到忌恨。

灵太后担心亲戚行为不端,希望他有所隐瞒,他却揭发元乂收受李崇和杨钩的贿赂,元乂受到太后责备,因此十分怨恨他。

D . 杨昱虑事深远,当机立断。

雍州贼姜神达图谋袭击长安,刺史元修义连发九通文书求援,都督李叔仁迟疑不决;杨昱分析形势,力主出兵,打败敌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陛下不以臣等凡浅,备位宫臣,太子动止,宜令翼从。

②昔叔向不以弟鲋见废,《春秋》贵之。

奈何以侃罪深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2020·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早秋
【明】袁凯
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更参差
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
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
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犹多宋玉悲。

【注】此诗作于丙申年(公元1356年),袁凯时年四十岁。

宋玉,战国时诗人,曾因悲秋而作《九辩》,有“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等语。

(1)概括诗中抒情主人公“悲”的具体内容。

(2)全诗是怎样一步步表达“悲”的情感的?试作赏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
7. (4分) (2017高一下·平罗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雨霖铃》一词中刻画分别时痛苦的细节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梧桐”“细雨”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李清照《声声慢》中就借此抒发愁情,如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战场上,周瑜从容娴雅,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风度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8. (5分) (2020高二上·长春期末) 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近日,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报告称,中国在融入世界经济的历程中取得长足发展,并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贸易大国,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有所上升。

研究显示,2000年—2017年,世界对中国经济的综合依存度指数从0.4逐步增长到1.2。

中国贡献了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35%,贡献了31%的全球家庭消费增长额。

另外,在汽车、酒类、手机等许多品类中,中国都是全球第一大市场,消费额约占全球消费总额的30%。

中国在2015年—2017年间是世界第二大FDI目的地国和来源国,其中地理位置邻近中国、资源贸易占比较高,并且参与跨境资本流动的国家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最高。

由于中国经济体量极为庞大,全球几乎所有行业都在一定程度上依存于中国,在被考察的20个行业中,中国有17个行业的消费份额在全球总消费中占比超过20%。

9. (5分) (2019高二上·惠东月考) 下面是某校团委的一则通知,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得体。

请指出并作修改。

通知
全体老师、同学们:
我校将从10月2日开始进行课本剧大赛,现万事俱备,急需母校老师、同学们找一找大赛开幕式和闭幕式的背景音乐,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请于明天下年2:00-5:00交到团委办公室,其他时间恕不接待。

校团委
2018年10月20日
七、话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8高一下·铜仁开学考)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