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通俗·中国哲学精要《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至大于寰宇,小于微物之存。所故太虚之内,天地之方圆,以 谓无极之边,有极之沿。大千之奇哉!异哉。 ” 问曰: “以寻奇异当何?” 师曰: “从方圆者,乃规矩也。规矩之,天地方圆之界限矣。与 界限乃求虚实。 ”
太虚宇宙篇
第三
师曰: “万物所视,一元玄奥纵琛。先天气布太虚,质凝相聚‘宇 宙’ 。宇宙也?环宇琼气之玄质尔。 ” 问曰: “何谓宇宙乎?” 师曰: “气‘玄’以存曰‘宇’ ;宇之质存谓宙。 ‘宇’之‘宙’ 也,乃‘宇宙’之。宇之环其质,质之存之宙。 ‘宇宙’也,乃气环 之质矣。 ” 问曰: “宇宙当何?” 师曰: “宇於宙之气,宙於宇之布。 ‘宇宙’之气布,结凝而存乃 为体。 ‘宇’当‘宙’之存, ‘宙’乃宇之体。 ‘宇宙’其存也,乃亦 ‘球’也。球者,示有实之体,动变无形于气。故曰,宇宙之体乃‘球 体’ 。球体者,太虚以气聚,无极以合之。故其聚太极之坚质。所广 之无楞, 扩之无角, 缩之楞角皆备。 放之则无收止。 收止之亦有端尽。 出动变,乃示先后天之变化,化变之有动,无形其亦有形也。 ” 问曰: “结凝之体何得以球之?”
师曰: “博布於动变,有无之循环也故。环者传,传者玄,玄乃 圆也。所圆之玄也,亦太虚。 ” 问曰: “何谓太虚?” 师曰: “太虚也,至大之博于虚也。 ‘虚’也,不实之谓,亦‘空’ 也。太虚者,亦‘太空’也。太空之虚, ‘虚’于气。太空之实,实 于质也。虚空之实质,乃于宇宙也。宇宙也,太空之虚实也。 ‘宇’乃无极于气, ‘宙’乃结凝于体。所‘宇宙’也,乃有气之有 ‘球’ 。故,有虚之有实;有形之有体。无形括漫其实;有形其结其 体。无形之聚,有形结以实之。聚之以聚,物(质)聚合实体,体之 亦形矣。 ” 问曰: “所与万物也何?” 师曰: “万物初蒙浑玄,清浊无分,上下无辨,亦‘浑沌’尔。 ‘浑沌’于浊卵,静动而变,变而传,传其亦离乎。 离而动剧,动剧乃传。传其不舍,转传于变,相向及离乎。所分而合, 继合而分之。无分其气结,气凝而其合之。合合以复动变球之形也。 球之,内坚外实;坚实于内,弥散于外。所:外虚内实,内外有 分,清浊有辨,上下能判。内外分以虚实。实其内,趋内趋坚;虚其 外,趋外趋虚。清浊辨,清以外浮,浊以内潜。清以外,浊以内潜, 清外上浮,内潜下以实,举外虚为浮。故:坚以实,虚以软。 ” 问曰: “此,趋内趋外之亦何乎?” 师曰: “内聚质凝,外散体虚。趋其虚体空散,散收以乎坚止, 聚集以散收。所虚散乃漂,从漂当球之,漂其空实也。 ”
依吾亿万炎黄子孙自立大千之林当无愧于天下矣辛巳岁季冬于馆斋贻福堂笔郝连成目录传说?????????????????1导引按跷经经文?????????????7导引按跷经说文??????????????8师徒传承???????????????????10经文释密???????????????????18一元卷一有无论及篇第一?????????????30无极太极篇第二?????????????31太虚宇宙篇第三?????????????33气质变化篇第四?????????????35虚实动静篇第五?????????????37升降离及篇第六?????????????39天地阴阳篇第七?????????????41五行匹配篇第八?????????????46浑玄一气篇第九?????????????49一泰至括篇第十?????????????51同元一体卷二玄论三才篇第十一?????????????53随道来去篇第十二?????????????56精神灵魂篇第十三?????????????59天人合一篇第十四?????????????62至真气行卷三三六传始篇第十五??????????????65宗总化统篇第十六??????????????68气血转传篇第十七??????????????72经纬关锁篇第十八??????????????84府库支给篇第十九??????????????86出入门户篇第二十??????????????88济泌篇第二十一??????????????90泌济清浊篇第二十二??????????????93气玑隧道篇第二十三??????????????96隧道布散篇第二十四??????????????98图说篇第二十五??????????????102至要邪乱卷四真伪邪正篇第二十六??????????????104亢卑虚实篇第二十七??????????????107疾病急留篇第二十八??????????????111风候篇第二十九??????????????113风候潜积篇第三十??????????????116症瘕积聚篇第三十一??????????????118七情所伤篇第三十二??????????????121五脏篇第三十三??????????????124五脏相入篇第三十四??????????????132五行阐微篇第三十五??????????????138气止休亡篇第三十六?????????
变则乃有化之乃无。故曰:今则有明之无,昨之无乃今之有也,其有 其无,亦之生存其长,非之砍伐乃易其形矣。当此,消长于生亡尔。 ”
帝问曰: “既言消长生亡,从有无何断?” 师曰: “有无之论,眼见为实,非见乃虚。可见之有,非见之无。 其见其有,非见其无,亦虚实也,虚实之有无,乃待其数也。 ”
无极太极篇
虚实动静篇
第五
师曰: “一气之中,非无既有;所有其无,其无既有。所有之乎? 有乃实,虚其无。 ”
问曰: “究虚之其无乎?” 师曰: “究虚无之无乎?虚无之无,乃实有。实有化虚无。此乃 虚虚实实,实实虚虚也。 ” 问曰: “虚虚实实当何?” 师曰: “虚实之动变由生、由消、由灭、由亡也。所曰生消,乃 虚实动静之起止。虚则动,动则变,其动其变,其静其止。静则实动 以虚,虚乃实,实乃止。故,变中有动,动中生变。静中存化,化中 存灭,灭亦亡,复亡以生矣。 ” 问曰: “当亡者何乎?” 师曰: “亡乎?亦消止。所静中存变,变中有化,化中有生,生 中消。消之乎?消于止。止乎之?止乎之‘气’矣,气之消亡,亡生 变于质。生之变之于行之。 ” 问曰: “所行之何乎?” 师曰: “久动谓之行,行返而复,来而去之,动复以无终端,故 曰‘转’ 。转之乎?转者,去而返,转返于复传也。 ” 问曰: “转传以何?” 师曰: “转传无止于动,环行以运也。运者,乃运转也。运转之, 去而复还之。故‘生死以抵,生为死变,死乃生还。所生死为敌,死 以生复’ 。生死于复,乃虚实之动静化变。动静,静动之变虚、变实, 化实化虚, 实化虚, 虚为实。 所虚实动静之化变, 生死乃无限循环也。 ” 问曰: “从循环也何?”
·晨读资料·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卷一原文读诵)
有无论及篇
第一
歧伯在侧,帝与幸臣同游仙苑尽览奇珍。 帝曰: “廖廖坤哉,其廓肇元。天地之大,其无不有,有众生繁 荣之茂。万籁究其至至之何乎?其从何来,来之始末之有无乎?” 师曰: “天地其无至为有,天地之有始于无。其无有,其有无。有无, 无有实之是也。无非无,有非有,无中有,有中无,有无乃为乾坤万 物矣。 所曰今之有,其明之无。现之无,其远之有。远之有,今之亦无 也。故谓:其无其有,其有其无者,一也。其所曰之无者,无之何? 乃无形无体,无于其见,无寻其处,所无其用也。 其所曰之有者, 乃有其形俱,有其体存。有者,有其用也,有其处也,有其物也,有 其质在。故曰:物之形,形其质,质之体,体之物也。 ” 帝问曰: “何谓物乎?何谓其体也,质之何?其多寡之何乎?” 师答曰: “形实有俱谓物,物之形俱乃谓体,体乃有形见实存,实存 精微之聚乃为质。 质存多寡乃为量也。 故曰: 质量者, 乃质存其数也。
所观形乃环。大千世界,其化变之实质,本于气。后天于变,其变其 质。故,一‘气’之万物,万物归一气统佑佐玄矣。 气变物,无形为有形。质化气之,形物以散解。形散合於物,物 聚以其质。物形合聚散於质,质散分其物。所故,聚散以曰:盈亏尔。 盈亏其多寡,多寡乃互济,互济以消长之。故有无变化之多寡,盈以 济亏,亏其多寡。所寡居有亏,亏乃消损。无中以盈长,盈亏消长之。 久行之来,常恒矣!动变之,质化以盈亏,形散离合,离合乃变化矣。 气居之质,质存于气。气质存其化变。散之气,聚之质。质凝之 物,聚集乃体。散聚之聚散,相聚相集,相集相聚,共合也一体。聚 之合,分之散,无断之化变、变化矣。任其变化皆‘气’也, ‘气’ 之 动变哉!所故,天下无理外之‘气’ ,亦无气外之理。无极于气,有 极于质。气变质,质化气,气质质气乃一也。一之变化之往复尔。 气质, 质气, 动变多寡於盈亏, 盈亏以衍生万物, 此乃无独有偶。 故曰:气乃万物之母基,肇元之坤始。 散之气,聚其质。凝之物,结于体。散结结散,聚凝凝聚,合以 为体。其聚其合,其分其散,分散乃化变,化变复聚质。变化乃‘气’ 与‘质’也,暨气质矣。 ”
师曰: “静存动,动存变,变存化,化于静以动化也。动静之亦变 之化,化之变也。化变之,形生复消之亡也。所故,生亡以动静。动 以生,静以亡。动亡生止,生亡之动止。所谓动静也,生亡之动静, 乃生死之存亡也。 观参天之树,外虽静,实内动。内动以生,生以长;此外静内动。 阅山石不见损,寒、暑、风蚀于剥脱,则日有所减。树不见长,石不 见损,皆动静也。动静之,可观乃不得观之也。从观乃上下内外。 视风摇参树, 枝动根不动, 此上动下静。 火燔其石, 外不损内损; 水击其石,内不损之外损。此外静内动,内动外静。此乃损随从动。 所故,动动尤动也。从动之,动静以生消其之然也。 ” 问曰: “当动静始末之何?” 师曰: “动之始,始无极。静于止,乃止于极。所曰:行运于返, 复返由去乃无极也。 故曰: 静之止, 为有极之化变, 化变行运以无极。 ” 问曰: “无极行运,化变以何?” 师曰: “无极行运化变,以示阴阳。所曰阴阳也,乃虚实之动静 也。动静之化变,化变之转传。无形从转而成阴阳,有形变化以成阳 阴。阴阳也,转变当化,形虚实於动静之生亡尔。 ” 问曰: “生亡者何?” 师曰: “生亡动静虚实。生之动,亡以虚;静以实,动乃虚。故 此以动静生亡之虚实也。静实乃观,动虚以无视。虚实动静之迟速, 可观之非观也, 观迟不观速, 观实不观虚矣。 故此之阴阳动静虚实之。 ”
气质变化篇
第四
师曰: “气变形,形质气。形化质,质解气。气变形其物,形变 聚其质。质变形可聚,聚质可变形。故:质化气,其形乃散;气变质, 其形乃聚。气变质易形,质散形亦散,质聚形合集。此乃,气质之互 动尔。 所故,形散之形聚,乃一盈亏。盈亏消长之多寡,多寡乃济消长 于盈亏。所故:有无盈亏,消长动变于故。故,动变形散实离而故化 之。化,随变之也。 故曰,千变万变,观以形变。形变以质变,质变形变,形质互变, 互变之变,乃一‘化’也。化也,实化形质变。 问曰: “于化当何?” 师曰:‘化’易质以形变,形变质之质。形质变固之故变,变故 ” 之固变也。 此乃千变万变无止乃循。 然循化变, 归乎分之散解之合聚, 合聚之结化。故曰:千变万变,乃质之变;千化万化,乃一气化也。 嗟乎!气变,以化万物。先天之原,万物之变,无形以复,暂告终止。 先天者气,气之变;后天于物,物从变。故,一气化万物,万物一气 括。 所故,千变之质,万化其量。变化之质量矣。曰之‘化’乎,无 不循从以气之。此乃,一气统万物,一气生万物。万物之变化,至气 乃告终止。先天之源,后天之本。於源本,非可观之观,非所现乃现,
变化之化变,以论其有无也。 此喻曰: ‘今师几案,授徒为用。其明日,明明日有否?’曰: ‘终日之无存也。无之乎?此乃无得目视。 ’此之何也?此乃,终当 其朽也,朽乎?其烂腐为沫散之无乎。…… 终当之无乎否?曰:非也。非之何?此有哉!有之何?有从无之 化变尔。化变之实有,亦其无也。 所曰:有无之极,极于变止。几案之谓有无乎?有之有乎?无之 无乎。其有之何也?曰:有木之朽,有朽于烂木沫,烂木之有何?育 幼达材,材至沫烂无木尔。……无木之有否?有复其始也。 复始之何乎?其如:几案之有,从何来?曰:伐木匠做。匠做取 之其材。材之何来乎?此来高木,高木之树乎。树之何来?乃幼苗所 长。幼之乎?籽种升发也。高乎!树乎哉。树木之匠做,以成之桌也。 桌之化变,复复之返;返之源乎。源乎?乃种。种乎?代代之传也。 其传始初何?无疑精微演变。 一言以敝之, 精微之末, 剖见实于 ‘气’ 乎,乃气变物乎。 曰:无极之太极,太极之有极。有极极内外。内外极于‘气’ , 外极极其‘质’ ;内极极其变。此:可视之非视也。非视之内外,气 亦变质,质化气。此,可观之,非观也。可观体,非观气。观之之非 也,何乎?曰:观乃极限矣。极限之可观非观也。 此观乎?气之‘质’ ,质于‘气’矣。气质之质气,乃为有无于 极以论哉。所曰:无极为有极之母;有极也,无极于基。内极,极有 极;外极,极无极。所曰内外之极,以极之收止之纵放矣。
第二
师曰: “无中有,有中无,其无其有乃至数,故可谓之‘极’也。 极者何?极,乃至其终端始末也。有无之,至末之广,广于极。极也, 极之难乎哉!难之如环。如环之,则无终端始末。故曰:无极。无极 之本,本太极。太极者,乃至大之博。太极之极,乃无极;无极之本, 本太极。太极之博,乃天地上下一元之内外矣。 其无之极,极太极。太极之有极,限其极也。限者,当环之截止。 截之,当有端尽。收之,亦有终始。故,有极之纵,纵无极;无极之 收止,其亦有极。曰无极,乃为有极之本,有极本始源无极。 ” 问曰: “初始当何?” 师曰: “初始之,初始于无尽之展,与展源太极矣。 ” 帝问曰: “太极之本乎?” 师曰: “太极之本,本乎气。所曰:无极为太极之本,太极乃无 极之伸。所曰:太极之本,本于无形之气矣。一气之所化变,变化之,
所曰有物、有形、有体、有其质之量也!此有中有。其无中有者,无 非无也,此乃无中亦有哉!所有者,质中质,有亦有,有乃从无中来。 其如: 莹玉无垢久存尘积, 日扫日积, 此乃无中有尘, 尘扫其无于扫, 无之又有新尘之积。 无乎,无者其何?乃无形见,无其体存,此亦空也。空者乎?不 实之谓。 所曰: 虚也。 空虚之。 空虚者, 乃空无其实也。 空虚之无乎? ‘空虚’之无,实之有也。有之何?有其气也。空于气也,曰: ‘空 气’也。 气之乎?气者,乃宇宙太虚,天地上下,曰其可查未可见之无形 之体也。 曰: 无形之体, 何谓其有乎?气者, 虽无其形见乃查之可得, 搜之可求,究之实存,探之亦在,正此乃无中之有也。 搜之、探之,其质存之。存乎?乃存气之质也。故曰:气质也。 气质当万物从生之始乎!此其有者,乃从无中来也。 无乎?无者,乃先天万物之无存之有。有气变之万物,万物之化 变,后天之其有之。有哉后天矣。 ” 帝问师曰: “有之何存?” 师答曰: “有乃先天所存,于空中其无,实亦有之,有乎其气也。 气之目无所见。故曰:其无尔。此无,亦无处不到,无孔不入,无所 不是。虽无其见,无形其后化变有存。 化变之变,后天存之可见。所‘有’者,有之有也。有之其‘有’ 放之则无终端,收之乃有终止。 其如, 一木之变为千万所用。 故曰: 变之乃化也, 化变于其有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