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NiCl2是化工合成中最重要的镍源,在实验室中模拟工业上以金属镍废料(含Fe、Al等杂质)为原料生产NiCl2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表列出了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氢氧化物Fe(OH)3Fe(OH)2Al(OH)3Ni(OH)2
开始沉淀的pH 2.1 6.5 3.77.1
沉淀完全的pH 3.39.7 4.79.2
(1)为了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加入H2O2时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调pH”时,控制溶液pH的范围为__________。

(4)“沉镍”过程中,若滤液A中c(Ni2+)=1.0mol/L,欲使100mL该滤液中的Ni2+沉淀完全[即溶液中c(Ni2+)≤1.0×10-5],则需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固体的质量至少为_____g。

(已知K sp(NiCO3)=6.5×10-6,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5)流程中由溶液得到NiCl2·6H2O的实验操作步骤依次为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将镍废料磨成粉末(或搅拌,或适当升高温度,或提高酸的浓度)
H2O2+2Fe2++2H+=2Fe3++2H2O 4.7≤pH<7.1或[4.7,7.1) 17.5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解析】
【分析】
根据流程:金属镍废料(含Fe、Al等杂质),加盐酸酸浸后的酸性溶液中主要含有H+、
Ni2+、Fe2+、Al3+,加入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离子,反应为:
H2O2+2Fe2++2H+=2Fe3++2H2O,加入Na2CO3溶液调节溶液的pH范围4.7≤pH<7.1,使Fe3+、Al3+全部沉淀,滤渣为Fe(OH)3、Al(OH)3,滤液主要含有Ni2+,加入Na2CO3溶液沉淀Ni2+,将得到的NiCO3沉淀用盐酸溶解得到二氧化碳和NiCl2溶液,将NiCl2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iCl2•6H2O,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1)为了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在“酸浸”时可采取的措施有将镍废料磨成粉末、搅拌、适当升高温度方法、提高溶液中酸的浓度,都可以提高镍元素的浸出率;
(2)H2O2具有氧化性,加入H2O2氧化Fe2+为Fe3+,离子方程式为:
H2O2+2Fe2++2H+=2Fe3++2H2O;
(3)“调pH”的目的是沉淀Fe3+、Al3+,但不沉淀Ni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应该控制溶液pH 的范围为4.7≤pH<7.1或[4.7,7.1);
(4)滤液A中c(Ni2+)=1.0mol/L,欲使100mL该滤液中含有n(Ni2+)=0.1mol,则生成NiCO3需要
CO32-为0.1mol,Ni2+刚好沉淀完全时,溶液中c(CO32-)=
6
5
6.510
1.010
-
-


=0.65mol/L,此时溶液中
CO32-为0.065mol,故至少需要Na2CO3固体0.1mol+0.065mol=0.165mol,其质量
m(Na2CO3)=0.165mol×106g/mol=17.49g≈17.5g;
(5)将NiCl2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NiCl2•6H2O。

2.利用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反应,既能净化尾气,又能获得应用广泛的Ca(NO2)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上述工艺中采用气液逆流接触吸收(尾气从吸收塔底部进入,石灰乳从吸收塔顶部喷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渣可循环利用,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该工艺需控制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接近1∶1。

若排放的尾气中NO含量升高,则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______;若产品Ca(NO2)2中Ca(NO3)3含量升高,则NO和NO2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

(填写序号)
①=1∶1 ②>1∶1 ③<1∶1 ④无法判断
(3)生产中溶液需保持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Ca(NO2)2会发生分解,产物之一是NO,据此信息,某同学所写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O2-+2H+=NO2+NO↑+H2O,你同意吗?
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如不同意,请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尾气中NO、NO2被充分吸收 Ca(OH)2②③不同意二氧化氮能与水会发生反应,产物中不可能生成二氧化氮
【解析】
【分析】
由流程可知,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反应,生成Ca(NO2)2,过量的石灰乳以滤渣存在,碱性溶液中尾气处理较好;
(1)使尾气中NO、NO2与石灰乳充分接触;滤渣的主要成分是Ca(OH)2;
(2)若n(NO):n(NO2)>1:1,则一氧化氮过量,若<1:1,则二氧化氮过量;
(3)二氧化氮能与水会发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由流程可知,石灰乳和硝酸工业的尾气(含NO、NO2)反应,生成Ca(NO2)2,过量的石灰乳以滤渣存在,
(1)使尾气中NO、NO2与石灰乳充分接触,NO、NO2被充分吸收,滤渣主要成分是
Ca(OH)2;
(2)若n(NO):n(NO2)>1:1,则一氧化氮过量,排放气体中NO含量升高,若n(NO):n(NO2)<1:1,则二氧化氮过量,二氧化氮可与石灰乳反应生成Ca(NO3)2,产品中Ca(NO3)2含量升高;
(3)若离子方程式为2NO2-+2H+=NO2+NO↑+H2O,二氧化氮能与水会发生反应,产物中
不可能生成二氧化氮,则不同意该同学书写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硝酸铵常用作化肥和化工原料,工业上制备硝酸铵的简要流程如图:
(1)中和器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制备硝酸铵采用加压中和法还是常压中和法?同时说明原因___________
(3)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中和器中硝酸浓度与硝酸铵含量存在如图关系:
[不利用中和热及在不同情况下利用中和热时生产硝铵溶液中NH4NO3的含量1-HNO3和NH3(70℃);2-HNO3和NH3(50℃);3-HNO3(50℃)和NH3(20℃);4-HNO3和NH3(20℃)]
①按图中的数据分析,要使中和器中硝酸铵含量达到90%以上,原料最佳温度和硝酸最佳含量是__________
A.70℃;58%
B. HNO3(50℃),NH3(20℃);56%
C.50℃;56%
D. 20℃;58%
②中和器中产品检测时,工作人员发现N2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空气带入的N2浓度,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中和器中生成N2的最有可能的过程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③以下制备硝酸铵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硝酸铵制备中应利用反应的中和热用于预热原料和浓缩硝酸铵溶液。

B.采用真空蒸发器有利于获得较高浓度的硝酸铵溶液和较大颗粒的硝酸铵晶体析出。

C.已知NH3与HNO3的气相反应很不彻底,工艺中应尽量使反应在液相中进行,可将硝酸持续匀速地通入预先装有液氨的中和器中反应。

D.充分回收、重复利用蒸发器的蒸气和冷凝液中的产品,可以降低原料损耗。

【答案】NH3+HNO3=NH4NO3采用加压中和法。

原因是加压可以增大反应的速率和提高产率 A 4HNO3=4NO2+O2+2H2O 6NO2+8NH3=7N2+12H2O BC
【解析】
【分析】
(1)氨气属于碱性气体、硝酸具有酸性,所以碱性气体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
(2)压强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且增大压强可以提高产率;
(3)①要使中和器中硝酸铵含量达到90%以上,硝酸的含量越低越好;
②HNO3易分解生成NO2、O2、H2O,NO2、NH3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2。

【详解】
(1)氨气属于碱性气体、硝酸具有酸性,所以碱性气体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反应方程式为NH3+HNO3=NH4NO3;
(2)压强越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个数越多,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该反应前后气体计量数减小,则增大压强可以提高产率,所以采用加压中和法;
(3)①要使中和器中硝酸铵含量达到90%以上,硝酸的含量越低越好,根据图知,温度为70℃、硝酸含量为58%最好,答案选A;
②HNO3易分解生成NO2、O2、H2O,NO2、NH3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2,发生的反应为4HNO3=4NO2+O2+2H2O、6NO2+8NH3=7N2+12H2O;
③A、中和时放出的热量预热原料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浓缩溶液需要加热,所以硝酸铵制备中应利用反应的中和热用于预热原料和浓缩硝酸铵溶液,从而减少资源浪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结晶速率越慢得到的颗粒越大,采用真空蒸发器增大蒸发速率,虽然有利于获得较高浓度的硝酸铵溶液,但得到较小颗粒的硝酸铵晶体析出,B错误,符合题意;
C、将硝酸持续匀速地通入预先装有液氨的中和器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会使得液氨气化,会导致氨的转化率降低,不利于硝酸铵的制取,C错误,符合题意;
D、充分回收、重复利用蒸发器的蒸气和冷凝液中的产品,增大原料的利用,从而可以降低原料损耗,D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C。

【点睛】
(3)③问中,结晶速率和晶体颗粒大小的关系,是易错点,要注意。

4.从本质入手看物质及其能量的变化,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的去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及外延应用。

对于《原电池》这部分知识也是如此,如图是原电池的基本构造模型:
(1)若a和b的电极材料为Al或Mg。

①若c为稀NaOH溶液时,则a的电极材料为__,该极电极方程式为___。

②若c为稀H2SO4时,则a的电极材料为___,该极电极方程式为__。

(2)对于原电池的应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

A.选择构成原电池两极材料时,必须选择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材料
B.构成原电池时,负极材料的活泼性一定比正极材料的强
C.构成原电池时,作为负极材料的金属受到保护
D.从能量转化角度去看,如图的氧化还原反应能量变化曲线,则不能够设计原电池
【答案】Al Al-3e-+4OH-=AlO2-+2H2O Mg Mg-2e-=Mg2+ D
【解析】
【分析】
(1)原电池中电极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所以a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详解】
(1)①若c为稀NaOH溶液时,电池总反应应为2Al+2H2O+2OH-=2AlO2-+3H2↑,Al被氧化做负极,即a的电极材料为Al,该电极方程式为Al-3e-+4OH-=AlO2-+2H2O;
②若c为稀H2SO4时,Mg比Al活泼,所以电池总反应式为Mg+2H+=Mg2++H2↑,Mg被氧化做负极,即a的电极材料为Mg,电极方程式为:Mg-2e-=Mg2+;
(2)A.构成原电池两极材料不一定选择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材料,可以是活泼性相同的Pt电极、也可以是非金属材料,如燃料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常选择石墨电极,故A错误;B.碱性原电池中,作为负极的材料的活泼性不一定比正极材料的强,如Al-Mg-NaOH原电池中,活泼金属Mg作正极,Al作负极,故B错误;
C.原电池中正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所以作为正极材料的金属受到保护,而负极材料的金属会加速腐蚀,故C错误;
D.原电池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会以电能的形式放出能量,所以一般为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图示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从能量转化角度看,一般不设计成原电池或不能够设计原电池,故D正确;
综上所述选D。

【点睛】
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中并不是较为活泼的金属一定就会做负极,要结合具体的环境去判断发生的总反应,再判断正负极。

5.如图是常见原电池装置,电流表A发生偏转。

(1)若两个电极分别是铁、铜,电解质溶液是浓硝酸,Cu极发生反应_______(填“氧化”
或“还原”),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若两个电极分别是镁、铝,电解质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Al电极是_____极(填“正”或“负”),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原电池的总反应是2FeCl3+Cu=2FeCl2+CuCl2,则可以作负极材料的是_______,正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氧化 Cu-2e-=Cu2+负 Al-3e-+4OH-=AlO2-+2H2O Cu(或铜) Fe3++e-=Fe2+
【解析】
【分析】
【详解】
(1)虽然铁比铜活泼,但是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所以该原电池中铜被氧化,即铜电极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方程式为Cu-2e-=Cu2+;
(2)镁虽然比铝活泼,但镁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所以该原电池中Al被氧化,即Al 为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方程式为:Al-3e-+4OH-=AlO2-+2H2O;
(3)根据总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可知Cu被氧化,Fe3+被还原,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负极材料为Cu;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Fe3++e-=Fe2+。

【点睛】
第1小题为易错点,虽然铁和铜都能被浓硝酸氧化,但要注意铁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所以该原电池中铜为负极。

6.请根据化学反应与热能的有关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在Ba(OH)2·8H2O和NH4Cl晶体反应的演示实验中:反应物混合后需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体现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的现象是烧杯变凉和________。

(2)下列过程中不一定释放能量的是____(请填编号)。

A.形成化学键 B.燃料燃烧 C.化合反应 D.葡萄糖在体内的氧化反应
E.酸碱中和
F.炸药爆炸
(3)已知:通常条件下,酸碱稀溶液中和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稀溶液中1 mol H2SO4和NaOH恰好反应时放出Q kJ热量,则其中和热为____kJ/mol。

(4)已知H2和O2反应放热,且断开1 mol H-H、1 mol O=O、 1 mol O-H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Q1、Q2、Q3 kJ,由此可以推知下列关正确的是___(填编号)。

A.Q1+Q2>Q3 B.Q1+Q2>2Q3 C.2Q1+Q2<4Q3 D.2Q1+Q2<2Q3
【答案】搅拌,使反应物充分接触促进反应玻璃片上水结冰而与烧杯粘在一起 C Q 2
C
【解析】
【分析】
(1)通过玻璃棒的搅拌可使混合物充分接触而促进反应进行;烧杯和玻璃片之间的水结冰会将二者粘在一起;
(2)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燃烧放热、有些化合反应是吸热反应,如碳和二氧化碳反应制一
氧化碳,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氧化反应、酸碱中和、炸药爆炸都是放热反应;
(3)依据中和热的概念是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 mol 水和可溶性盐放出的热量进行分析;
(4)根据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减去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的差值即为反应热,结合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分析解答。

【详解】
(1)固体参加的反应,搅拌可使反应混合物充分接触而促进反应进行,通过玻璃片上水结冰而与烧杯粘在一起,知道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之间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2)形成化学键、燃料的燃烧、葡萄糖在体内的氧化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炸药的爆炸过程都属于放热反应,而化合反应不一定为放热反应,如CO 2与C 在高温下反应产生CO 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所以不一定释放能量的为化合反应,故合理选项是C ;
(3)在稀溶液中1 mol H 2SO 4与NaOH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2 mol H 2O ,放出Q kJ 热量,而中和热是指强酸、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1 mol 水时放出的热量,故H 2SO 4与NaOH 反应的中和热为: 2Q kJ/mol ; (4)1 mol H 2O 中含2 mol H-O 键,断开1 mol H-H 、1 mol O=O 、1 mol O-H 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Q 1、Q 2、Q 3 kJ ,则形成1 mol O-H 键放出Q 3 kJ 热量,对于反应H 2(g)+
12O 2(g)=H 2O(g),断开1 mol H-H 键和12 mol O=O 键所吸收的能量(Q 1+12
Q 2) kJ ,生成2 mol H-O 新键释放的能量2Q 3 kJ ,由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2Q 3-(Q 1+
12Q 2)>0,2Q 1+Q 2<4Q 3,故合理选项是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注意掌握中和热的概念,反应热为断裂反应物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与形成生成物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的差,(4)1 mol H 2O 中含2 mol H-O 键为解答易错点。

7.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该电池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 2FeO 4+8H 2O 3Zn(OH)2+2Fe(OH)3+4KOH 。

(1)高铁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

(2)放电时,正极发生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

(3)放电时,__(填“正”或“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答案】Zn 还原 Zn-2e -+2OH -=Zn(OH)2 正
【解析】
【分析】
放电时该装置相当于原电池,根据原电池有关原理进行解答。

【详解】
(1)电池的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由高铁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方程
式可知,负极材料应为Zn 。

答案为:Zn 。

(2)原电池放电时,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材料为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由总反应可知溶液为碱性,所以负极反应式为:Zn-2e -+2OH -=Zn(OH)2。

答案为:还原;Zn-2e -+2OH -=Zn(OH)2。

(3)放电时K 2FeO 4中的Fe 的化合价由+6价变为+3价,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O 42-+4H 2O+3e -=Fe(OH)3+5OH -,正极上生成氢氧根离子导致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碱性增强。

答案为:正。

8.1100℃时,在体积固定且为5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24222Na SO s 4H g Na S s 4H O g Q Q>0++-ƒ并达到平衡。

(1)平衡后,向容器中充入1mol 2H ,平衡向___________(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重新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相比,逆反应速率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填“能”或“不能”)______判断该反应达已经到平衡状态。

若初始时加入的24Na SO 为2.84g ,10分钟后达到平衡时24Na SO 的转化率(参加反应的碳酸钠占加入硫酸钠总质量的百分比)为45%,()2v H =________。

【答案】正反应方向 增大 能 7.2×10-4mol/(L·
min) 【解析】
【分析】
增大反应物浓度,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最终达到新平衡时,整体浓度都是增大的,逆反应速率较原平衡也是增大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为ρ=m V
,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发生改变,气体总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发生改变,当到达化学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根据v=
c t
V V 计算。

【详解】 (1)平衡后,向容器中充入1mol H 2,增大反应物浓度,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最终达到新平衡时,整体浓度都是增大的,逆反应速率较原平衡也是增大的,故答案为:正反应方向;增大;
(2)混合气体的密度为ρ=m V
,反应前后气体总质量发生改变,气体总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发生改变,当到达化学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所以根据混合气体的密度可以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初始时加入的Na 2SO 4为2.84g ,10分钟后达到平衡时
Na 2SO 4的转化率为45%,则反应消耗n (Na 2SO 4)=45%1422.8/4g g mol
⨯=0.009mol ,根据反应方
程式,则消耗n (H 2)=4n (Na 2SO 4)=0.036mol ,所以v (H 2)=c t V V =n V t V V =0.036510min
mol L =7.2×10-4mol/(L•min ),故答案为:能;7.2×10-4mol/(L•min )。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原理部分知识,运用化学平衡移动的知识分析问题,根据方程式计算化学反应速率。

9.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Al 2(SO 4)3溶液显酸性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SO 4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g-Al-NaOH 溶液组成的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H 3OH-O 2燃料电池,KOH 溶液作电解质,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惰性电极电解CuSO 4溶液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Na 2C 2O 4溶液的物料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Fe 3+的基态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N 2H 4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l 3++3H 2O ⇌Al(OH)3+3H + Cu 2++4NH 3•H 2O=[Cu(NH 3)4]2++4H 2O Al-3e -+4OH -═AlO 2-+2H 2O CH 3OH+8OH --6e -=CO 32-+6H 2O 2CuSO 4+2H 2O
电解2Cu+2H 2SO 4+O 2↑ c(Na +)=2[c(C 2O 42-)+c(HC 2O 4-)+c(H 2C 2O 4)] [Ar]3d 5
【解析】
【详解】
(1)Al 2(SO 4)3溶液中存在铝离子的水解,所以溶液显酸性,故答案为:
Al 3++3H 2O ⇌Al(OH)3+3H +;
(2)CuSO 4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会生成铜氨络离子,故答案为:
Cu 2++4NH 3•H 2O=[Cu(NH 3)4]2++4H 2O ;
(3)Mg-Al-NaOH 溶液组成的原电池,总反应为Al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的反应,Al 失电子被氧化做负极,故答案为:Al-3e -+4OH -═AlO 2-+2H 2O ;
(4)CH 3OH-O 2燃料电池,KOH 溶液作电解质,负极甲醇失去电子生成二氧化碳,由于电解质为氢氧化钾溶液,所以反应生成了碳酸根离子,发生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 3OH+8OH --6e -=CO 32-+6H 2O ;
(5)电解硫酸铜溶液生成铜单质、氧气和硫酸,故答案为:
2CuSO 4+2H 2O 电解2Cu+2H 2SO 4+O 2↑;
(6)Na 2C 2O 4溶液中钠离子的浓度等于含碳原子微粒的浓度之和的二倍,故答案为:c(Na +)=2[c(C 2O 42-)+c(HC 2O 4-)+c(H 2C 2O 4)];;
(7)Fe 元素为26号元素,失去最外层三个电子生成Fe 3+,故基态电子排布式为:[Ar]3d 5;
(8) N 2H 4是共价化合物,氮原子和氢原子形成共价键,氮原子和氮原子间也形成共价键,结
构式为:。

10.(1)将Al片和Cu片用导线连接,一组插入浓硝酸中,一组插入稀NaOH溶液中,分别形成原电池。

写出插入稀NaOH溶液中形成原电池的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

写出插入浓硝酸中形成原电池的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

(2)铅蓄电池是最常见的二次电池,由于其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价格低廉,所以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写出铅蓄电池放电时的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电时的阴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Al - 6e− +8OH− =2AlO2-+4H2O 4H++ 2e− +2NO3− =2NO2↑+2H2O 4H++ 2e− +SO42−
+PbO2=PbSO4+2H2O PbSO4+2e−=Pb+SO42−
【解析】
【分析】
(1) Al片和Cu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稀NaOH溶液中,只有Al能与NaOH溶液反应,形成原电池,负极为Al失电子,在碱性溶液中,Al转化为AlO2-。

Al片和Cu片用导线连接,插入浓硝酸中,形成原电池,由于Al发生钝化,所以Cu作负极,Al作正极,正极为溶液中的NO3-获得电子,生成NO2气体。

(2)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PbO2得电子,生成PbSO4等;充电时的阴极反应为PbSO4获得电子转化为Pb。

【详解】
(1) Al片和Cu片用导线连接,插入稀NaOH溶液中,只有Al能与NaOH溶液,在碱性溶液中,负极Al失电子转化为AlO2-,电极反应式为2Al - 6e− +8OH− =2AlO2-+4H2O。

Al片和Cu片用导线连接,插入浓硝酸中,形成原电池,由于Al发生钝化,所以Cu作负极,Al作正极,正极反应为溶液中的NO3-获得电子,生成NO2气体,电极反应式为4H++ 2e− +2NO3− =2NO2↑+2H2O。

答案:2Al - 6e− +8OH− =2AlO2-+4H2O;4H++ 2e− +2NO3− =2NO2↑+2H2O;(2)铅蓄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PbO2得电子,生成PbSO4等,电极反应式为4H++ 2e−
+SO42− +PbO2=PbSO4+2H2O;充电时阴极为PbSO4获得电子转化为Pb,电极反应式为PbSO4+2e−=Pb+SO42−。

答案为:4H++ 2e− +SO42− +PbO2=PbSO4+2H2O;PbSO4+2e−=Pb+SO42−。

【点睛】
判断原电池的电极时,首先看电极材料,若只有一个电极材料能与电解质反应,该电极为负极;若两个电极材料都能与电解质发生反应,相对活泼的金属电极作负极。

在书写电极反应式时,需要判断电极产物。

电极产物与电解质必须能共存,如Al电极,若先考虑生成Al3+,则在酸性电解质中,能稳定存在,Al3+为最终的电极产物;若在碱性电解质中,Al3+不能稳定存在,最终应转化为AlO2-。

11.如图所示,A、B、C三个装置中的烧杯分别盛有足量的CuCl2溶液。

(1)A、B、C三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___(填标号)。

(2)A池中Zn是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A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3)B池中总反应的方程式为___。

(4)C池中Zn是___极,发生___反应,电极反应式为___;反应过程中,CuCl2溶液浓度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A 负 Zn-2e-=Zn2+ Zn+Cu2+=Zn2++Cu CuCl2Cu+Cl2↑阴还原 Cu2+
+2e-=Cu 不变
【解析】
【分析】
(1)A、B、C三个装置中,没有外接电源的属于原电池。

(2)A池中,相对活泼的金属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金属失电子生成金属离子;A中总反应为负极金属与电解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B池中总反应为电解氯化铜。

(4)C池中,与正极相连的电极为阳极,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通过分析两电极反应,可确定反应过程中,CuCl2溶液浓度变化情况。

【详解】
(1)A、B、C三个装置中,没有外接电源的属于原电池,则原电池是A。

答案为:A;(2)A池中,相对活泼的金属是Zn,Zn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A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Cu2+=Zn2++Cu。

答案为:负;Zn-2e-=Zn2+;Zn+Cu2+=Zn2++Cu;(3)B池中总反应,就是电解氯化铜的反应,方程式为CuCl2Cu+Cl2↑。

答案为:
CuCl2Cu+Cl2↑;
(4)C池中,与负极相连的电极为阴极,Zn与电源负极相连,是阴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反应过程中,阳极Cu-2e-=Cu2+,生成的Cu2+与阴极消耗的Cu2+物质的量相等,则CuCl2溶液浓度不变。

答案为:阴;还原;Cu2++2e-=Cu;不变。

【点睛】
不管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解题的切入点都是电极的判断。

通常,原电池的负极金属材料都会失电子生成阳离子;而电解池的阳极材料是否失电子,则要看其是否为活性电极。

若阳极为活性电极,则在电解时阳极材料失电子;若为惰性电极,则阳极发生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的反应。

12.合成氨反应N2 ( g ) +3H2 ( g ) = 2NH3 ( g ) ,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N2 ( g )
与 H 2( g )反应生成 17 gNH 3(g),放出46. 1kJ 的热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通常用铁作催化剂,加催化剂会使图中E_____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E 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2)图中△H=________kJ·mol -1。

(3)起始充入2mol·L -1N 2和5.5mol·L -1H 2,经过50min ,NH 3的浓度为1mol·L -1,则v (N 2)=______mol·L -1·min -1,c(H 2)=_____mol·L -1
(4)已知NH 3(g)=NH 3(l) △H=-QkJ·mol -1,则N 2 ( g ) +3H 2 ( g ) = 2NH 3 ( l )的△H=_______kJ·mol -1
【答案】变小 无 ΔH 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差 -92.2 0.01 4 -(92.2+2Q )
【解析】
【分析】
(1)依据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分析;反应热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变化,活化能和反应热无关;
(2)结合已知N 2(g)与H 2(g)反应生成17g NH 3(g),放出46.1kJ 的热量,分析图象是合成氨反应N 2(g)+3H 2(g)=2NH 3(g),计算得到;
(3)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
(4)结合(2)计算的焓变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依据盖斯定律计算所需让化学方程式。

【详解】
(1)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改变平衡,反应热不变,E 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无影响,反应热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差,故答案为:变小;无;△H 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差;
(2)已知N 2(g)与H 2(g)反应生成17g NH 3(g),放出46.1kJ 的热量,图象是表示的是反应N 2(g)+3H 2(g)=2NH 3(g)能量变化,所以生成34g 氨气放热92.2kJ ,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 2(g)=2NH 3(g),△H=-92.2kJ/mol ,故答案为:-92.2;
(3)起始充入2mol•L -1N 2和5.5mol•L -1H 2,经过50min ,NH 3的浓度为1mol•L -1,则依据所给数据建立如下三段式:
()()()
223N g 3H +2 5.500.5 1.51
1.54g 2NH g 1
ƒ开始变化平衡 由三段式可得v(N 2)=0.5mol/L 50min
=0.01mol/(L•min),c(H 2)=4mol/L ,故答案为:0.01;4; (4)由热化学方程式①N 2(g)+3H 2(g)=2NH 3(g)△H=-92.2kJ/mol ,②NH 3(g)═NH 3(l)△H=-QkJ•mol -
1,依据盖斯定律①+②×2得到N2(g)+3H2(g)═2NH3 (l)△H=-(92.2+2Q)kJ•mol-1,故答案为:-(92.2+2Q)。

13.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

如图为氢氧燃料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请回答:
(1)氢氧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主要形式是___,在导线中电子流动方向为___(用a、b表示)。

(2)负极反应式为___,正极反应式为___。

(3)用该燃料电池作电源,用Pt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
①写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___。

②写出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③当阳极产生7.1gCl2时,燃料电池中消耗标况下H2___L。

【答案】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由a到b 2H2-4e-+4OH-=4H2O O2+4e-+2H2O=4OH-
2H2O+2e-=H2↑ +2O H-或2H+ +2e-=H2↑ Cl-+2H2O H2↑+2OH-+Cl2↑ 2.24
【解析】
【分析】
(1)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放电时,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2)负极上燃料失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
(3)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上氯离子放电,阴极上氢离子放电;
根据转移电子守恒计算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
【详解】
(1)该装置是把化学物质中的能量转化为电能,所以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在原电池中,负极上失电子,正极上得电子,电子的流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所以是由a到b,
故答案为: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由a到b;
(2)碱性环境中,该反应中负极上氢气失电子生成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2H2-4e-+4OH-
=4H2O,正极上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故答案为:2H2-4e-+4OH-=4H2O;O2+4e-+2H2O=4OH-;
(3)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 +2OH-或2H+ +2e-=H2↑,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所以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l-+
2H2O H2↑+2OH-+Cl2↑ ,根据转移电子守恒计算消耗氢气的物质的量,电解时,阳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