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地区影响紫花苜蓿安全越冬的主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兰察布地区影响紫花苜蓿安全越冬的主要因素
作者:叶录
来源:《科学种养》2015年第02期
苜蓿越冬是影响乌兰察布地区苜蓿建植和草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舍饲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乌兰察布地区种草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紫花苜蓿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安全越冬成为生产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不加以重视会带来很大损失。
为此,笔者在从事草原建设过程中,根据紫花苜蓿在种植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安全越冬应注意的几个主要因素,供参考。
1. 苜蓿品种的选择
不同的苜蓿品种,其抗寒性能差异很大。
生产实践中,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且高产、抗病虫害能力强和耐机械碾压的优质紫花苜蓿品种。
在乌兰察布地区,栽种紫花苜蓿重点要考虑其秋眠性和抗寒性。
秋眠性与安全越冬有直接关系,原因是苜蓿要通过休眠才能安全越冬。
在入冬过程中,随着气温的下降和光照的减弱,糖类等营养物质向根部储藏,当气温低于5℃时生长停滞,逐渐进入休眠,所以要选择休眠等级是1级或2级的苜蓿品种。
苜蓿的抗寒性能力与苜蓿根中的糖类含量也有直接关系,原因是苜蓿的抗寒性是对低温适应的一种遗传特性,在低温环境下,其体内原生质改变,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细胞浓度提高,冰点降低,保护体内原生质不致遇冷凝固,所以种植紫花苜蓿一定选择抗寒能力强的品种。
经多年试种,适合乌兰察布地区种植的品种主要有:中苜1号、驯鹿、巨人、草原3号、敖汉苜蓿、陇东苜蓿等。
2. 播种期
播种时间的早晚也会影响紫花苜蓿的安全越冬。
一般来说,乌兰察布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多采取春播或夏播。
春季土壤墒情好、风沙危害不大的地区多采用春播,如前山地区(察右前旗、凉城县、卓资山县、丰镇市、兴和县),春播苜蓿根部发达健壮,利于安全越冬。
春季土壤干旱、风沙危害大的地区多采取夏播,如后山地区(商都县、化德县、察右中旗、察右后旗、四子王旗)。
后山地区气候寒冷,苜蓿生长季节短,加之苜蓿当年生长缓慢,因此,夏播苜蓿宜早不宜晚,播种期最晚为7月中旬。
若7月中旬以后播种,苜蓿生长时间短,营养积累不够,不利于安全越冬。
3. 施肥
合理施肥是保证苜蓿安全越冬的重要因素,特别是磷肥和钾肥可以增强苜蓿的抗寒性。
磷肥不易移动,需要提前施入,最好在播种前或播种时一次性施足。
钾肥最好定期施用,苜蓿体
内的钾含量一定程度上反应植株抗寒性的强弱,钾含量高的植株抗寒性能力相对强。
在苜蓿生长发育期间,如果不能及时供给充足的磷、钾肥,不仅不利于苜蓿的安全越冬,而且还会影响紫花苜蓿的产量和质量。
4. 刈割时间和留茬高度
刈割也是影响苜蓿安全越冬的重要因素。
在乌兰察布较寒冷地区应注重苜蓿刈割的时间,特别是最后一次刈割对苜蓿越冬和返青后生长影响很大,苜蓿越冬前约需要6周的生长才能完成越冬准备,所以刈割时要考虑其营养再生和根部养分的积累,对苜蓿安全越冬非常有利。
实践证明,乌兰察布地区最后一次刈割的时间,应在早霜来临前30天左右,以利于根内糖类的积累和储藏,为苜蓿安全越冬创造条件。
紫花苜蓿越冬前要高茬收割,留茬高度在10厘米以上。
5. 灌溉
紫花苜蓿灌溉一般遵循“深灌少浇”的原则,灌封冻水是寒冷地区苜蓿安全越冬的关键性措施。
灌封冻水有利于地下和地表形成冻土层,增加土壤含水量,减轻地表温度变化的剧烈程度,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抵抗冻害的能力。
实践证明,在乌兰察布地区每年都要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给苜蓿地灌封冻水,能够有效地防止紫花苜蓿根系受冻,提高紫花苜蓿的越冬率。
如果冬灌后,气温没有马上降低,导致土壤地表变干,建议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在土壤上冻前及时补充灌溉,最终达到土壤地表和地下形成冻土的效果,以利于紫花苜蓿安全越冬。
(作者联系地址: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新区察哈尔西街农牧业局综合大楼707
室 ; ; 邮编:0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