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一 主题2 水与常见的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二水与常见的溶液
考点整合
命题点一水的组成
电解水实验
实验原理:2H
2O
通电
2H2↑+O2↑
实验现象两个电极表面都产生气泡,与电源正极、负极连接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实验结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注意事项
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向水中添加少量
的硫酸或氢氧化钠
误差分析实验中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可能的原因是:氧气在水中溶解性比氢气大;由于氧气具有强氧化性,部分氧气会与金属电极发生氧化反应而消耗
例1.(2018•云南昭通)我省大部分地区已连续四年遭受干旱.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下列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加强工业废水排放监控,坚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B.图中电解水的实验可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C.图a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D.水是一种化合物,也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
【解析】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减少水污染;电解水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b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氧气能够助燃,但不能燃烧;H2O 中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也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
【答案】C
命题点二水的净化
1.常用的净水方法:沉降、吸附、过滤、蒸馏。
2.硬水与软水
硬水软水概念
含有较多可溶性
钙和镁化合物的
水
不含或含有较少可
溶性钙和镁化合物
的水
鉴别方
法与现
象
加入肥皂水后搅
拌,泡沫较少或
没有泡沫,且水
中有浮渣
加入肥皂水后搅
拌,泡沫丰富,且
没有或很少有浮渣硬水软
化方法
(1)加热煮沸或蒸馏
(2)加入化学试剂,除去钙、镁离子例2.(2018•湖南邵阳)端午节期间,邵阳地区大雨不断,资江河水猛涨,河水浑浊,水质受到一定程序污染,人们的生活用水必需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才能使用。
(1)取资江水样,经静置、沉淀、等操作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浑水变清水.然后加入就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异味,再消毒杀菌得到生活用水。
(2)判断生活用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
进行检验.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请你指出一条保护资江河水的合理化建议:。
【解析】(1)取水样,经静置、沉淀、过滤等操作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浑水变清水;再加入活性炭,吸附除去异味,最后消毒杀菌得到生活用水。
(2)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多,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少,或不产生泡沫,而是产生一些浮渣,是硬水;加热煮沸水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3)禁止向江河水中排污水,保护水资源。
【答案】(1)过滤吸附(2)肥皂水煮沸(3)禁止向资江河水中排放污染物可以保护水资源
命题点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若物质的溶解度一定时,也可以判断溶液的温度。
2.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比较不同温度时同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3.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
4.判断某物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判断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
(1)采用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均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增加溶剂能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2)采用升温或降温方法取决于溶解度曲线的坡度。
①对曲线呈上升型的物质:升高温度可以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可以使接近饱和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②对曲线呈下降型的物质:降低温度可以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可以使接近饱和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5.判断如何通过改变温度,使溶质结晶析出。
(1)对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曲线为陡升型,析出较多量溶质;曲线为缓升型,析出少量溶质;曲线为下降型,无溶质析出。
(2)对饱和溶液,当温度升高时:曲线为陡升型,无溶质析出;曲线为缓升型,无溶质析出;曲线为下降型,有溶质析出。
6.确定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
(1)曲线为陡升型:如果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采用降温结晶法(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提纯甲。
(2)曲线为缓升型:如果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的甲物质,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例3.(2018•云南曲靖)图中M、N分别表示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质量M、N的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 l℃升高
到t2℃后,所得溶液质量N>M
B.M、N两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2℃降到t l℃时,析出的晶体N>M
C.t2℃时150gN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l℃,则析出晶体30g
D.同处A点的相同质量的M、N两种溶液,当温度从t2℃降到t l℃后,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解析】M、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等质量M、N的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 l℃升高到t2℃后,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质量N=M ,A错误。
B选项没有指明溶液质量的多少,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
t2℃时N物质的溶解度为50g, t l℃N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即t2℃时150gN的饱和溶液含有溶质为50g,降温至t l℃只能溶解30gN物质,所以析出晶体20g,故C错误。
t 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同处A点的相同质量的M、N两种溶液,当温度从t2℃降到t l℃后,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应相等,D正确。
【方法技巧】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对应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其对应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答案】 D
例4.(2018•湖北武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一所示: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
(2)将45g的甲物质分成三等份,分别加入各盛有100mL水的三只烧杯中,形成t1℃时的甲的不饱和溶液。
如上图二所示,再分别通过蒸发溶剂,增加溶质和降低温度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将它们都变成甲的饱和溶液。
此时烧杯②中溶液质量最大,烧杯③中溶液质量最小,则方法一是。
(3)若向烧杯②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乙物质,溶液质量(填“不变”“增大”或“无法确定”)。
【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中,蒸发溶剂使溶液质量减小,增加溶质使溶液质量增加,降低温度溶液质量不变。
由于烧杯②中溶液质量最大,所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质;烧杯③中溶液质量最小,所采用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则方法一应为降低温度。
(3)烧杯②是该温下甲饱和溶液,当加入少量的乙物质时,乙会溶解,所以溶液的质量增大。
【答案】(1)30 g 增大(2)降低温度(3)增大
【方法技巧】对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将接近饱和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增
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的方法。
蒸发溶剂法会使溶液的质量减小,增加溶质法会使溶液的质量增加,降低温度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液质量不变。
真题试练
一、选择题
1.(2018·湖南常德)下列调味品加入适量水后不能
..形成溶液的是( C )
A. 食盐
B. 蔗糖
C. 菜籽油
D. 味精
2.(2018·曲靖模拟)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3.(2018·广东揭阳)节约用水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不相符
...的是( B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冲厕所
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4.(2018·上海)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
A、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点拨】步骤Ⅰ沉降、过滤除去去难溶性杂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液氯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净化后的水含有可溶性杂质是混合物。
5.(2018•云南昆明)在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
分别取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析出A、B晶体的质量分别为mg和ng(A、B均不含结晶水)。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A.8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前者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比后者小
B.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大,则m一定小于n
C.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小,则m一定大于n
D.3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相比,后者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前者大
【点拨】A.虽然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由于不知道8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二者者所含溶质的质量的大小;B.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大,80℃时,物质A的溶解度比B小,说明B
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等质量的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m一定小于n;C .30℃时,若A的溶解度比B小,80℃时,物质A的溶解度也比B小,不能说明A、B物质的溶解度哪一个受温度影响较大,无法比较m、n的大小;D.由于30℃时A、B的溶解度大小不知道,无法比较30℃时A饱和溶液与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
6.(2018·云南大理八地)在20℃时,刘冰同学向100g水中依次加入NaCl固体,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B.图②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40g
D.图③和图④中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点拨】A、由图可知,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因此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B、图②中的溶液中100g水中溶解20g氯化钠,是不饱和溶液;C、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向100g水中加入40g氯化钠,最多溶解36g,图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为36g;D、图③和图④中NaCl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7.(2018·广东广州)将50g 98%的浓硫酸溶于4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 )
A.9.8% B.10.2% C.10.8% D.19.6%
【点拨】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50g×98%/(50g+450g)×100%=9.8%。
8.(2018·四川眉山)如图是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将3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5℃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B.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物质的小
C.3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
D.在15℃,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点拨】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3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5℃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物质的大;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此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30%;在15℃,A、B两种甲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9.(2018·江苏南京)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
C.t2℃时,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将等质量甲、乙的两种溶液分别由t3℃降温至t2℃,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点拨】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应指明温度,A错误。
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该温度下甲的饱和溶液中甲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20g∶(100g+20g)=1∶6,B错误。
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此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正确。
题中没有说明降温前两种物质的溶液均属于饱和溶液,无法比较,D不正确。
二、填空与简答题
10.(2018·浙江丽水)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
请回答: (1)图中“?”是指溶剂;
(2)将5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
你是如何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的? 烧杯底部观察不到食盐固体颗粒。
11.(2018·北京)水是生命之源。
(1)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
(2)生活中常用煮沸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电解水实验如下图所示,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O2↑。
(4)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需葡萄糖和水的质量分别为 50g、450g ;主要步骤有称量、量取、溶解。
15.(2018·黑龙江哈尔滨)2018年5月中旬一场暴雨过后,某城镇边的一条河中惊现红色河水,被称为“红色多瑙河”,原来是某印染厂将积存的印染度水趁大雨倒人河水中.造成水体污染。
(1)水体污染的后果是影响生产(生活);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危害人体健康(答一点合理即可) (答一点即可);
(2)为防治水污染,工业上应采取的措施是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消除)污染物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答一点合理即可) (答一点即可)。
12.(2018·黑龙江哈尔滨)2018年5月中旬一场暴雨过后,某城镇边的一条河中惊现红色河水,被称为“红色多瑙河”,原来是某印染厂将积存的印染污水趁大雨排入河水中,造成水体污染。
(1)水体污染的后果是影响生产(生活);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危害人体健康(合理均可) (答一点即可)。
(2)为防治水污染,工业上应采取的措施是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消除)污染物产生;同时对污水作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合理均可) (答一点即可)。
13.(2018·四川南充)根据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
....的顺序是 B>A>C (填物质序号)。
(2)t2℃时,30gA物质投入到50g水中所得到溶液是质量为 75 g。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B>A>C (填序号)。
14.(2018·云南曲靖模拟)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要使饱和的甲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升温(只填一种)。
(3)在20℃时,把甲、乙各10g固体分别加入到两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甲溶液为
不饱和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升高到30℃,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10℃时,向12%的100g甲溶液中加水60g,可得到甲溶 160 g,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5 %。
【点拨】(3)由于在20℃时,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大于20 g,即把甲、乙各10g固体分别加入到两个盛有5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等,由于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将温度都升高到30℃时,两溶液都还是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没发生变化。
(4)由于是向溶液中加水稀释,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得到的稀溶液的质量应为浓溶液的质量加上水的质量,所以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0g+60g=160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g×12%/(100g+60g)×100%=7.5%.
15.(2018•山东泰安)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出KNO 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A (填“A”或“B”)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KNO3和Na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则温度的范围是20℃~30℃;
(3)某兴趣小组做了一下实验:
上述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①③④(填数字序号),将⑤继续冷却至10℃,过滤,共可回收得到KNO3固体 59.1 g;
(4)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降温结晶(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三、实验与探究
16.(2018·湖南衡阳)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 药匙 ,b 烧杯 。
(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试剂瓶塞正放 ;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速溶解。
(3)小刚同学要配制90g 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 9 g ,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 81 mL (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 3
)。
(4)称量氯化钠时,若将氯化钠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并且在称量过程中使用了游码,则会使称取的质量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配制溶液所需的质量.在量取水的体积时,小刚同学俯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偏大 (填“偏大” “偏小”或“不变”)。
四、分析与计算
17.(2018·浙江湖州)电解水实验中,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
(1)实验过程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
(2)某次实验中,将10 g 10.8%的稀硫酸倒入盛有98g 水的烧杯中混合均匀得A 溶液,则A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 。
(3)将A 溶液全部倒入电解水装置,当通电反应到所剩溶液中含水量为98%,可制得多少克氢气? (3)解:设被分解的水的质量为x ,制得氢气的质量为y 10g ⨯10.8%=(10g+98g-x )⨯(1-98%) x=54g 2H 2O
2H 2↑+O 2↑
36 4 54g y
y
4
g 5436= y=6g 【点拨】(1)电解水“正氧负氢”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是氧气。
(2)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10098
10%
8.10g 10⨯+⨯=1%
(3)当通电反应到所剩溶液中含水量为98%,则溶质的质量分数2%,根据溶质的质量不变,计算消耗水的质量,
即
1010.80001002001098g g g x
⨯⨯=+- ,再由水的质量计算氢气的质量
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央视《是真的吗?》栏目播出了电脑浸在液体中也能正常工作的新鲜亊.其实这种液体是被称作“绝缘液”的液态一氟二氯乙烷,其化学式为(CC12FCH3),下列对一氟二氯乙烷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一氟二氯乙烷是有机物
B.一氟二氯乙烷由四种元素组成
C.一氟二氯乙烷由2个碳原子、2个氯原子、1个氟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D.一氟二氯乙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1
2.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 B.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5:2
C.丙的化学式是CH3Cl D.生成物丁能用于除铁锈
3.根据如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测甲为( )
A.一氧化碳 B.铜
C.硫酸铜D.氧化铜
4.下列化学符号中,“2”与所表述含义相符的是
A.--碳酸根的化合价为
B.--两个氨分子
C.--硫化氢分子含2个氢原子
D.--镁元素带2个单位正电荷
5.盐场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 MgCl2、KCl 和 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B.t2℃时,200g 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100g MgCl2
C.将 t1℃时 KCl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2℃,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D.t1℃时,等质量的KCl 和 MgSO4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6.“神舟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变化。
该过程中NiFe2O4是()
A.生成物B.反应物C.催化剂D.氧化剂
7.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时,可得到的乙溶液
D.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8.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9.(题文)在化学反应:2Cu(NO3)22CuO+O2↑+4X↑,X的化学式是
A.N2O3 B.NO2 C.NH3 D.NO
10.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某同学设计的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
A.B.
C.D.
11.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其中正确的是
A.B.
C.D.
12.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A.溶液:加入过量碳酸钙粉末并过滤
B.NaOH溶液:加入
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C.: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溶液:向溶液中加入稍过量铁粉并过滤
13.现有合金与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产生
氢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金为Fe、Al B.合金为A1、Zn C.合金为生铁D.合金为Fe、Zn
14.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牛奶变酸、水利发电 B.干冰升华、钢铁生锈
C.酒精挥发、蜡烛熔化 D.光合作用、木炭燃烧
15.C60的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由C60构成
B.C60这种物质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C.C60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
二、填空题
1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图乙是t1℃时各25克溶解在100克水中搅拌后得现象。
(1)烧杯①中的溶质是_____(填“a”、“b”或“c”)
(2)烧杯③升温至t2℃后现象如图丙所示,丙中溶液的总质量_____g,所得丙溶液是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三只烧杯同时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用字母表示)。
17.七水硫酸镁(Mg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48.1℃以下的潮湿空气中稳定,在温热干燥空气中易失去结晶水。
工业上将白云石(主要成分为MgCO3、CaCO3)煅烧成粉,用于制取MgSO4·7H2O,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煅烧过程中,MgCO3转化为MgO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MgO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4)将分离后的母液循环利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干燥得成品时,需要控制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1)写出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
(2)已知反应2Mg+CO22MgO+C,该反应属于___(填基本反应类
型).你通过该反应可以得出:燃烧___(填“一定”或“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三、简答题
1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__________℃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保持在t1℃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3)t2℃时,将25g甲放入100g水中,发现固体先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晶体析出,请你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②t2℃时,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溶液大;
③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分别加水配成饱和溶液,甲溶液质量比乙溶液质量小;
④将t1℃甲乙的溶液升温至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20.油锅中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墙内开花在墙外可闻到香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1.铜锈蚀时氧气和水一定参与了反应,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是否能参与了反应,需要进行的实验是
A.甲和乙B.乙和丁C.甲和丁D.丙和丁
五、流程题
22.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多功能无机化合物,通常有两种制备方法。
已知:温度过高过氧化物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
方法1:由Ca(OH)2为原料最终反应制得,其制备流程如下图:
方法2:由鸡蛋壳(含CaCO3高达90%)为原料最终反应制得,其制备流程如下图:
(1)方法1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请将搅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CaCl2+H2O2+
2NH3•H2O+6________=CaO2•8H2O↓+2NH4Cl,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若要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浄,可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___________。
方法1制备过程中除水外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方法2中煅烧后的反应是化合反应,也能生成CaO2•8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该反应需控制温度在0~2℃,可将反应器放置在_____________中,获得的CaO2产品中主要含有的固体杂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这两种制法均要求在低温下进行(除煅烧外),温度不宜过高除了防止氨水挥发外,还能______________。
六、计算题
23.取某铁合金样品17g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3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与硫酸发生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316.4g。
试计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4.为测定某Cu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化学小组的同学取CuSO4溶液100g,向其中滴加某一定质量分数的NaOH 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得到滤液175.1g和滤渣4.9g。
请计算:
(1) 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 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七、探究题
25.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要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