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6.4 周长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长的认识
教学目标:1. 感悟周长的含义,理解物体某个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买就是它们的周长。

2. 通过围、量、算等操作活动,主动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 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

制定依据:1.内
容分

这部分内容属于形概念类教学,教材把“周长的认识”放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之后,再进入对图形周长的研究,最
后再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这样的安排缺乏整体的结构意识,容易
把教学简单的落实在点状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

而且以往的教学通常是以生活
的实例引入,然后直接解释“周长”的概念,接下来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投入
到对周长的测量方法以及对周长公式的学习上,从而忽略了概念形成的聚类分
析的过程,造成学生单调的操练,也打乱了对图形周长计算从一般到特殊,简
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

因此,对教材进行适当重组,本课主要有四个内容:一是认识周长的含义,通
过对大量素材的聚类分析,理解物体某个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他们
的周长;二是掌握什么样的图形可以计算周长,通过对平面图形的分类,进一
步明确本学段图形周长的研究范围,初步感受到规则的直边图形可以精确的计
算周长;三是一般多边形的周长计算,通过自主探索明确周长就是围成一个图
形一周边长的总和;四是拓展延伸,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2.学
生分

在前期的学习与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经验,只是缺乏对周
长含义的科学性表述。

在学习方法层面上,学生在二年级已经经历了“长度”
概念的聚类分析过程,也具备了周长测量计算的相关技能,但这些认知都建立
在原始的点状认识的基础上,因此学生之间存在着概念的认识不同。

教学过程:
教学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常规口算练习口算练习独立完成常抓不懈,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口
算能力。

周长概念的形成1. 丰富感知
素材1:装饰班歌
纸,加一圈边,这
就是班歌纸一周的
长度。

素材2:树叶的页
面,圈一圈边,这
是树叶页面一周的
长度。

素材3:长方体盒
子,这是盒子上面
一周的长度,那么
侧面呢?你能说说
其他面一周的长度
吗?
2. 拓展思维
提问:生活中还有
很多物体,你能找
到它某个面一周的
长度吗?
3. 深入体验
我们还研究过许多
“平面图形”,你能
找到这里哪些平面
图形一周的长度
吗?有的话就用水
彩笔描一下。

提问:怎样的图形
我们能找到它们一
1. 形成规范的语言表

(强调物体某个面一周
的长度)
2. 学生模仿表达,找一
找,指一指,说一说。

3. 独立操作,便描边
说,找出图形一周的长
度。

完成后同桌互相指
一指,说一说图形一周
的长度。

明确:只要封闭的图形
才有围成一周的长度。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物进入,让
学生经历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
模型的过程,在获得直观经验的
同时发展了数学语言。

让学生在多样的参与活动中建立
周长的含义。

周的长度?
4. 聚类分析
提问:刚才我们举
了很多例子,如游
泳池、树叶叶面以
及封闭的平面图形
等等,这各种面形
状、大小各不相同,
但我们能找到它们
的一个共同之处
吗?
归纳:像这样围成
物体某个面或平面
图形一周的长度,
这就叫做图形的周
长。

4. 同桌互说
图形的分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研究封闭平面图形
的周长,你能把这
些图形分分类吗?
你是按什么来分
的?分成了哪些类
型?
那么哪些图形的周
长比较容易计算
呢?
小结:这学期我们
要重点研究“由直
独立分类,体验图形特
征,
可以分为规则图形与不
规则图形,且边线有直
线、曲线之分。

直边图形
通过对图形的分类,进一步强调
图形的特征,为后面选择相应的
方法计算周长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