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单独二胎政策实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第8
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人口政策不断完善。
本文对国家人口
政策的背景、现状进行分析,并以河北省为例,对二胎新生儿出生状况进行调研,旨在探讨全面开放二胎政策下的实施现状及意义。
【关键词】人口政策;二胎政策实施现状;二胎政策意义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
农村居民逐渐适应城市生活方式,生活观念也随之改变,
特别是生育观念的改变。
在独生子女政策实行期间,
孩子的教育成本和抚养成本直线上升,普遍成为众多家庭的主要家庭支出。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重视。
特别是作为当前的主要
“育龄群体”,80后、90后追求个性与自由,面对生活和职业的压力希望获得更多时间来实现自我的价值。
计划生育也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独生子女问题层出不穷。
低出生率一方面会使得我国社会总人口在未来出现下滑,据估计,我国社会总人口在2026年会出现增长拐点,另一方面会导致我国社会劳动人口大幅下降,据估计,2014年将是我国最后一个劳动人口增长年,之后便会迎来漫长
的人口缩减期。
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并呈现出“未老先富”的特点。
劳动力缺乏,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我国社会生产的发展。
一、河北省单独二胎政策实施现状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一些弊端的显现,学者们围绕
“二胎”政策主要提出以下三种不同的见解。
首先,有些学
者希望调整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放开二胎生育。
乔晓春、
任强认为在人们生育意愿不高的情况下放开生育政策,生
育水平也不会反弹。
丁金宏认为生育政策应以人口数量的
控制,人口质量的提高,人口结构的改善为调整方向,从而
实现生育政策的温和回归。
陈友华认为:中国生育率的下降
是以人口老龄化、
出生性别比失调等为代价的。
如果这种代价过于沉重,超过了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心理承
受能力,那么,政策的调整就是必须的。
他指出应该逐渐对
人口政策进行调整,第一步,在趋向农村的基础上,实现计
划生育政策的城乡一体化,与此同时夫妻双方有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应该被赋予生育二胎的权利。
第二步,全面放开二胎。
第三步,夫妇生育孩子的数量不再受到限制。
第四步,通过各种方式鼓励生育。
同时当前人们的生育观还在转变过程中,应该抓住时机实现城乡计划生育一体化。
其次,有些学者认为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应该继续推行或收紧。
程恩富,王新建认为我国还要执行严格的一胎政策,即城市和乡镇只允许生一胎,特殊情况下可以生二胎,不允许生三胎,奖励不生育者。
他们提出这一政策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实行严格的一胎政策可以在控制我国数量的同时,促进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从而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加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力。
要促进我国老年化问题的解决,就不能放开二胎,而应该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在今后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人口与资源的不协调现象仍然很突出,并且日益严重。
对于我们而言,计划生育的任务仍然很艰巨,非但不能放松,而且还应该予以加强。
翟振武认为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无论所在城市生育率是高还是低,我们都要稳定低生
育率,维持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最后,
还有些学者认为我国应该对现有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或者取消,不再限制生育。
易富贤认为我国应放开生育,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各种才能出现的机会也会增加。
邹至庄认为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只是针对某代人,因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目前我国人口问题是数量少而非数量多,人口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因此,基于当前特殊的人口形势,我们应对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改变。
二、“全面”二胎政策的出台并未引起“生育堆
积”现象
“全面”二胎政策的出台,是对我国根据社会发展对人口政策的不断完善。
政府及相关学者曾担心放开的生育政
策会引起
“生育堆积”现象,因此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之前,逐步推行“双独”、“单独”政策。
《中国人口发展报告2011/12: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的调整》曾预测:实施峰值生育率达到2.4,出生人口将达2600万;而全面放开二孩,头几年妇女总和生育率会超过4.4,每年出生4700多万人。
中国人民大学翟振武等人则认为:实行单独二孩政策后,可将生育率提升到1.8;而全面放开二孩,生育率
峰值将达到4.5左右,
出生人口将达到每年4995万。
北京大学乔晓春则预测:单独二孩政策后,第一年新增的出生人数会在326.2万到437.5万之间,总出生人数将超过2000万。
”但统计数据表明,“全面”二胎政策的出台并未引起
“生育堆积”现象。
北京、上海分别于2月21日、3月1日实行单独二孩政策。
北京符合单独两孩再生育条件的家庭有55万,但截至7月31日,只批准16741例。
上海目前符合“单独二孩”政策条件的育龄妇女约46万人;但截
至6月底,只批准7876例申请。
人口大省河南被认为是“喜欢生孩子”的省份,2011年在全国最后才实行“双独二
孩”政策,当时预计每年将多生1.8万人;但两年来,仅有600多个家庭生了二孩。
河南、山东分别于2014年5月
29日、30日实行单独二孩政策。
河南有单独夫妻100万对;但截至7月11日,只发放2472张生育证。
山东省29岁以下、符合二孩生育政策的就有127万人,但截至6月30日,只发放8121张生育证。
”河北作为人口大省也出现同样或类似的情况。
据2014年中国人口学会年会上相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截止到7月31日,全国申请单独二胎生育的批准量仅有47万人,到11月5日,全国仅有70
多万人提出生育二胎的申请,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国家卫计
委部门和相关专家的过高预测。
三、二胎出生对女性就业产生消极影响据调查,河北省受到较好的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的首次生育年龄普遍推迟到30岁-32岁以后,如果再生育二胎,则多在34岁-36岁,这样,对职业女性来说,就会产生沉重的生育和养育子女的压力。
当她们生育的第二个小孩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她们的年龄大部分在40岁左右。
于是,她们有可能丧失最佳的就业机会。
但社会大环境仍期望女性在家庭中承担更多养育子女的责任,这样职业女性不得不面对生育与职业、家庭和事业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冲突。
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问题上一直存在着性别劣势:女性、特别是未婚女性在进入职场后不久便会结婚和生育,虽然国家设立了生育保险金以弥补用人单位由女性生育而引起的部分成本,但单位还是要承担其产假所带来的额外成本,因而,女性在寻找工作时将面临比以往更劣势的地位,女性求职的隐形劣势进一步扩大。
因此,政府仍需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来扭转单独二胎政策下女性在就业方面日益凸显的劣势,共同分担生育的社会成本,让女性能够在激烈竞争的职场上与男性处于平等地位。
四、二胎政策实施对后代的影响河北省作为人口大省,对计生育政策的实施成果显
著。
生育二胎会使大孩子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
现今社会,
独生子女心理脆弱而敏感,占有欲强。
生育二孩会使全家
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生儿身上,使大孩子产生心理落差。
生育二胎的成本是制约生育选择的重要因素。
随着生
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成本和抚养成本随之增长。
作为
主要育龄夫妇的80、
90后多为独生子女,对抚养孩子缺乏足够的耐心,致使二胎的教育问题堪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根据我国出生性别比六次普查数据,从总体上看出生性别比随着年份的增长而呈现出持续偏高和升高的态势,这与生育政策挤压下人们强烈的男孩性别偏好有着紧
密的关系。
而出生性别比长期偏离正常水平的后果,
就是未来婚姻挤压和就业挤压现象的出现。
而开放二胎政策,有利于抑制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态势,降低出生性别比。
由于我国实施的是城乡有别的计划生育政策,大多数农村
地区实行的是
“一孩半”政策,其结果是农村的独生子女数量远少于城市,因此,“单独二胎”政策影响的主要是城镇育龄夫妻,这在相当程度上有助于缩小我国不合理的
城乡二元生育政策差距。
以河北省为例,
近年来,省城镇地区特别是镇级地区由于实施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在“男孩偏好”和现实生育政策的挤压下进行了性别选择,导致出生性别比升高且偏高现象的出现。
而“单独二胎”政策的实行,再加上之前推行的“双独二胎”政策以及农村的“一孩半政策”,将会使全国范围内符合生育二胎的家庭增多,这将有利于缓解他们因政策限制而愈发强烈的男孩偏好,从而使整体出生性别比相应降低。
五、二胎政策顺应民意,增强家庭的稳定性及风
险抵御能力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针对不同地域和群体生育意愿
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王军、王广州(2013年)综合利用《201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和《2012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原始数据,对我国育龄人群目前的生育我国单独二胎人口政策实施的意义、现状与问题125意愿进行分析发现,
2012年全国每个家庭平均意愿子女数为1.86个,农村和城镇的平均意愿子女数分别为1.91个和1.79
个。
这说明“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更符合人们的生育愿
望,有利于提高河北省人民的主观幸福感。
实施“单独二胎”
政策,“可以避免出现大量政策约束下的非意愿性独生子女家庭,因而能够极大地减少政策导致的独生子女生育给家庭发展带来的风险与脆弱性”,有利于增强家庭的抗风险能力。
我国独生子女总量已达1.4亿,独生子女户已经超过全国家庭户总户数的1/3,独生子女规模还在以每年约
500万的速度增加。
若保持计划生育政策不变,那么,我国
的独生子女群体规模将会持续扩大;而独生子女家庭本质
上是高风险家庭,面临着
“失独”的风险。
根据原国家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我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全国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已经超过100万个,而据此推算,我国“失独”的老人每年新增15.2万人,“失独”老人的总量则已超过200万人。
二胎政策的放开,有效的避免了大量非意愿性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相应地减小“失独家庭”出现的概率,增强家庭的稳定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强化家庭养老的功能。
【参考文献】[1]谭雪萍,成本-效用视角下的单独二胎生育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徐州市单独家庭的调查[J]南方人口2015(2).[2]李博涵,单独二胎的政策出台对我国人口规模及结构的影响研究[J]管理纵横2014(2)[3]荆乐,工商业发达村二胎生育政策实施情况研究———以翼城县A村为例,山西师范大学学位论文
[4]乔晓春,任强.中国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J].市场与人口分
析,2006(3):1
[5]丁金宏.回归温和,温和回归[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
(1):1.
[6]陈友华.关于生育政策调整的若干问题[J].人口与发展,2008(1):24-25.课题项目:
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保定市二胎新生情况调查研究(课题编号:2016058);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河北省二胎新生情况调查研究(课题编号:201610075085)。
河北省单独二胎政策实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王玉1杨淑惠2安娜1
(1.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河北保定071000)
管理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