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联合诊治方案
一、观点:
指胃肠道粘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发生的溃疡,好发于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在食管下段、小肠、胃肠符合口,以及异位的胃粘膜。
中医学诊疗为“胃脘痛、胃痞、反酸、噪杂”。
二、诊疗依照:参照《中医病证诊疗疗效标准》
1、胃脘部痛苦,常伴痞满、嗳气、泛酸、喧闹、恶心呕吐等症。
2、发病常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苦、受寒等要素相关。
3、上消化道钡餐 X 线检查、胃镜及组织病理活检等,可见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病变。
4、B 超、肝功有助于鉴识诊疗。
三、治疗:
(一)西医治疗:
1.防止致病外因:防止精神紧张,保持心情愉快,建立胜病信心;防止刺激性食品、烟、酒、咖啡、浓茶和非甾体抗炎药物。
2.改良机体内因:调理神经功能,进行精神心理治疗,针对患者实质情况,赐予冷静剂或抗抑郁药;调理胃肠功能,酌情分别赐予解痉剂、促动力剂、抗胆汁反流剂。
3.战胜攻击因子:抑酸、抗 -HP、加强胃黏膜屏障为主治疗。
抑酸为基本治疗,消除 HP可提升愈合质量,加强胃黏膜屏障为减少复发重要要素。
4.加强防守因子:应用粘膜保护剂如铋剂、硫糖铝、麦滋林等。
5.抗 Hp 治疗:三联治疗。
(二)中医分型及治疗
1.肝胃不睦证:
主要证候: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惋惜,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屡次,喧闹泛
酸,脉弦,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如兼有口苦、心烦、舌红、苔黄腻治则: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炒白芍、枳壳、川芎、香附、炙甘草、郁金、青皮、
川楝子),如兼肝胃郁热,可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焦栀、柴胡、白术、当归、茯苓、白芍、薄荷、黄连、吴萸)
2.脾虚气滞证
主要证候:胃脘隐痛或胀痛,嗳气,打膈,食纳差,脉弦细,舌质淡红,苔薄腻。
治则:益气健脾,理气和胃。
方药:理中丸加减(党参、干姜、白术、白芍、枳壳、厚朴、陈皮、川楝子), 3.脾胃衰弱证
主要证候: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肚痛重,得食痛减,泛吐清水,舌质胖,边有齿
痕,苔薄白。
治则: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方药:黄芪健中汤加味(黄芪、桂枝、白芍、高良姜、香附、木香、生姜、炙甘草、
大枣)
4.胃阴不足证
主要证候: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不欲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
少苔、无苔或剥苔
治则:益胃生津,理气和胃。
方药:益胃汤加减(沙参、麦冬、玉竹、石斛、当归、生地、川楝子、炒白芍、甘草、)
5.寒热夹杂证
主要证候:胃脘隐痛或胀痛,喜温按,口苦而淡,呕吐酸水,舌淡或淡红,体胖有齿
痕,苔黄白相间或苔黄腻。
治则:辛开苦降,寒热并用。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黄连、黄芩、党参、白芍、陈皮、佛手、丹参、公英、厚朴、生姜)
6.瘀血阻络证
主要证候:胃脘痛如针刺或如刀割,痛点不移,大便色黑,胃痛拒按,食后胃痛加重,
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或沉弦。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发笑散合丹参饮加减(蒲黄、五灵脂、丹参、延胡索、三七粉(冲服)、郁金、枳壳、川楝子)
加减: 1.痛苦显然者加元胡,三七粉(冲服);
2.反酸者加海螵蛸、瓦楞子;
3.大便干燥者加火麻仁、柏子仁;
4.药食损害:白芨、乌贼骨;
5.饮食积滞:焦三仙、鸡内金;
5瘀热者加赤勺、大黄。
四:其余疗效:艾灸、穴位注射
五、疗效评定:参照《中医病证诊疗疗效标准》
11.3.1 治愈:胃脘痛及其余症状消逝,X 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正常。
11.3.2 好转:胃痛缓解,发生次数减少,其余症状减少, X 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有好转。
11.3.3 未愈:症状无改良, X 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无变化。
六、难点在稳固疗效,防备复发
1.防止复发诱因:如精神紧张、刺激性饮食、过劳、受冻、喝酒、抽烟等
均应尽量防止。
2.完全解决并发病症:如并发Hp 感染者一定完全治疗消除之。
3.稳固治疗:溃疡治愈后应持续采用一种抑酸剂或粘膜保护剂低剂量持续
治疗三个月
以上。
4.依据中医辨证,以中药辨证论治联合西医西药治疗,以稳固治疗,预防
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