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通志》所见《全宋诗》佚作考(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丁溪
林应龙
水从鳌顶分丁派,人向蟾宫占甲科。

(卷四
六)
按,林应龙,宋代福建有三个同名之人,此
指任福建德化县知县者。

民国《德化县志》卷一
二云:“林应龙,字翔夫,端平乙未进士。

主余干
簿,改知德化。

丁大全闻其治行,欲处以要官,拒
不出。

后理宗擢用不附丁者,除监察御史。

在台
风力甚劲,或劝其婉言,应龙曰:‘言官可婉耶?’
累提刑江东,知绍兴府。

”[1]22右《全宋诗》无此人
作品,此诗亦载弘治《八闽通志》卷七[2]15右。

2.苍玉洞
郭祥正
片片冰崖裂,淙淙雪浪深。

举头看白鹭,相
伴洗尘心。

(卷四七)
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青山集》卷二六[3]721上、
弘治《八闽通志》卷八三[2]13左皆收此诗,《全宋
诗》据宋刻本《青山集》而漏收此诗。

诗题从《四
库全书》本《青山集》。

3.显应庙
李纲
不愁芒履长南谪,满愿灵旗助北征。

酹彻一
杯揩泪眼,烟云何处是三京。

(卷四七)
按,此诗亦载《明一统志》卷七七[4]473册,662下、
雍正《福建通志》卷六三[5]530册,280下,诗题今拟。

4.宝盖岩院
黄履
曲径山隈入重扉,木末平岩垂半空。

(卷四
七)
按,黄履为邵武人,曾仕宋哲、徽二朝,《宋
史》卷三二八有传[6]30册,10572。

弘治《八闽通志》卷
七八[2]26右亦收此残句,“末”作“杪”。

5.七台组诗
丘叔仁
台星台
《寰宇通志》所见《全宋诗》佚作考(二)
李林会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乐山614000)
摘要:《寰宇通志》乃明代所编现存最早的全国总志,与后来的《明一统志》相比,它保留了大量的诗文。

然而《全宋诗》编纂者在采撷时,竟忽略了此辑佚渊薮,遂使大量宋诗未被收录。

我们研究《寰宇通志》,将宋人佚诗辑出,以飨读者且补《全宋诗》之缺。

关键词:《寰宇通志》;《全宋诗》;佚作;辑补
中图分类号:G2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8666(2019)02-0051-14
收稿日期:2018-10-10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寰宇通志》辑补《全宋诗》”(201710649042),指导教师:王斌
作者简介:李林会(1996—),女,四川泸州人。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5级在读学生。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eshan Normal University
第34卷第02期
圆园19年02月
Vol.34熏No.02
Feb.熏2019 DOI:10.16069/ki.51-1610/g4.2019.02.008
等闲乘兴陟高台,踏破云根坐绿苔。

绝顶去天才咫尺,夜深应可摘三台。

文殊台
台号文殊耸翠岑,天风挟我一登临。

人人自有虚灵性,要见文殊即见心。

普贤台
崪峍山光向远开,崎岖云路自萦回。

普贤化度无边际,犹自飞空到此台。

会仙台
盘石凄凉锁暮烟,曾于此地会群仙。

樵夫一见无消息,惟有棋枰尚宛然。

狮子台
翠岭香台秀色连,形如狮子接遥天。

我来试纵凭高兴,万里山川在眼前。

云台
悟彻真乘复厥初,远方绝顶结茅庐。

西归留得空台在,时有浮云自卷舒。

月台
千古灵台元不昧,惟应操舍未能平。

若人识得圆融处,一颗寒光夜夜明。

(卷四七)
按,此七首组诗乃宋人丘叔仁所作,诗人事迹不可考,诗亦不见他书。

6.九龙山
陈尧佐
人生五马贵,山有九龙游。

(卷四七)
按,此残句又见于《明一统志》卷七八[4]473册,647下、弘治《八闽通志》卷八[2]1左、《粤闽巡视纪略》卷四[7]1051下。

《全闽诗话》卷六则以为此句乃陈尧叟所作[8]252上,或误。

7.梁山
僧宝禅师
十二面峰腾虎豹,一双流水走龙蛇。

(卷四七)
按,此人事迹不可考,此残句亦不见他书有载,原无题,今拟诗题。

8.通印子鱼
郭祥正
仙鱼通印胜鸮炙,荔子丹艳疑蟠桃。

(卷四七)
按,《寰宇通志》只上句,据《方舆胜览》卷一三补下句[9]227。

9.赠贾似道
佚名
循州不似台州好,何不当初早入山。

(卷四七)
按,前有叙述文字云:“木棉庵,宋贾似道自建宁移谪循州,死于此,有人赠以诗曰:‘……。

’”作者不可考,今拟诗题,诗亦见弘治《八闽通志》卷七七[2]26左。

10.丹霞屿
林宗臣
笑凭诗句说丹霞,城郭人民数万家。

礼接紫阳风俗厚,学传东鲁道源赊。

龙归沧海珠还邑,鹤去空山木有瓜。

烨烨紫芝钟秀气,衣冠文物照天涯。

(卷四七)
按,《全宋诗》第47册第29125页、《明一统志》卷七八收前四句[4]473册,648上,据《寰宇通志》可补全诗。

11.六桂堂
陈瓘
公家丹桂六枝芳,冷笑燕山窦十郎。

(卷四九)
按,此残句又见于《明一统志》卷七七[4]473册,613下、弘治《八闽通志》卷七四[2]5右。

12.普照庵
袁深
磬声过鸟道,灯影落鱼船。

(卷四八)
按,《舆地纪胜》卷一三三亦收此诗[10]1002下。

13.凝翠阁
李纲
登临缥缈出尘寰,疑是神仙昼不关。

宴乐樽罍在天半,嬉游歌吹落人间。

棋枰万井东西郭,画轴千屏远近山。

贤尹风流占仙籍,青云随步稳跻攀。

(卷四九)
按,雍正《福建通志》卷六三仅收录前四句[5]530册,257上;《御定渊鉴类函》卷三三八则题作《拱秀楼》[11]991册,146上。

14.白鹿矶
王之瑞
当日休师白鹿矶,安身高处遽忘危。

若能早作赤城隐,成败后来谁得知。

(卷五〇)
按,此诗亦见《明一统志》卷五九[4]473册,202上,
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卷二[12]22左则署作者为王进瑞,未知孰是,作者事迹俟考。

15.寒溪
张舜民
传语寒溪莫惆怅,漫郎今已借舟还。

(卷五〇)
按,此残句又见《舆地纪胜》卷八一[10]696上。

16.至西山
钱叔献
闻说吴王避暑宫,满山六月绛纱红。

(卷五〇)
按,钱叔献,元丰时濠州人,见《舆地碑记目》卷二[13]45。

此诗亦载《舆地纪胜》卷八一[10]695下,今据之拟定诗题。

《明一统志》卷五九[4]473册,204下、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卷二[12]56右则题作者为宋人王伯虎。

17.吕公亭
黄公器
人间小史求无分。

(卷五〇)
按,此句暂未见他书有载。

作者事迹不详,据嘉靖《宁州志》卷三[14]5右,此人字安仁,南昌双井人,熙宁六年进士。

18.灵仙观
白玉蟾
一拳大石高且平,老仙爱此开五城。

山似画图湖似镜,万年占断湖山胜。

琼楼宝殿如广寒,清泉水滑苍龙蟠。

古树参天二千尺,半亭香叶停栖鸾。

苍茫不及空濛杳,蓬莱数点晴光小。

仙人骑鹤下瑶台,铁笛一声山月晓。

(卷五〇)按,此诗亦见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卷二[12]79右。

盖建民辑校之《白玉蟾诗集新编》失收此诗。

19.白云楼
孙珪
樵歌南习巴巫远,客棹西归沔水分。

乘暇东登终不厌,两州鸣角任相闻。

(卷五〇)
按,此诗亦见于《明一统志》卷五九[4]473册,220上、嘉靖《汉阳府志》卷三[15]24左。

孙珪,雍正《山东通志》卷一五之一[16]540册,11上,此人为山东北海人。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四[5]5200,此人在熙宁三年八月前任屯田郎中、权淮南转运副使;据同书卷二二五[17]5240,孙珪又在熙宁三年九月由开
封府推官任湖北转运使;据同书卷二三四[17]5683,孙珪在熙宁五年又任荆湖路转运副使;同书卷二五五[17]6325,孙珪在熙宁七年又任夔州路转运使;同书卷三〇八[17]7480,元丰三年孙珪又在江南东路转运使、太常少卿任上。

20.南纪楼
蔡纯臣
岷江浩浩接天浮,清汉东来遂合流。

(卷五〇)
按,此诗亦见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卷三[12]11左,据此书,蔡纯臣在宣和中知汉阳军。

21.清光亭
蔡纯臣
太白当年客沔州,郎官出使此迟留。

邦侯盛宴南湖上,因得佳名几换秋。

(卷五〇)
22.涵辉阁
佚名
霁云天在水,春色柳藏桥。

(卷五一)
按,前有叙述文字云:“苏轼居黄州,客有道其胜而诵其所赋涵辉阁诗,有‘……’之句,轼欣然为以态易色。


23.登爽亭
姚叔勉
登临安乐襟怀爽。

(卷五二)
按,姚叔勉事迹不详,据嘉靖《湖广图经志书》卷九《登爽亭记》[12]16右,姚氏在绍兴壬午年任竹山县令。

此句亦见《明一统志》卷六〇[4]473册,256上。

24.燕公楼
洪咨夔
燕公事业炳丹青,何藉楼居作重轻。

(卷五四)
按,此诗又见于《明一统志》卷六二[4]473册,312上。

25.范仲淹书室
张烨
山翁只作当年看,误认江声作诵声。

(卷五四)
按,张烨,今江苏常州人,咸淳《重修毘陵志》卷八云:“张烨,嘉定三年七月朝请大夫,五年七月除司农寺丞,寻改湖南提举,又改知章州。

”[18]11右此诗又载于《舆地纪胜》卷七〇[10]632下、《明一统志》卷六二[4]473册,312上。

26.登岳阳楼
吕蒙正
百尺危楼倚窅冥,凭栏回首不胜情。

风吹楚水光摇汉,浪飐君山翠入城。

远岫雨余群木冷,晓江波定片帆轻。

正嗟飘荡无归着,日暮桥边一笛横。

(卷五四)
按,此诗亦见嘉庆《湖南通志》卷一八〇等[19]16右,“波定”作“风定”。

27.白鹿山
杨亿
资江水急鱼行涩,白鹿峰高鸟度迟。

(卷五五)
按,此句亦见于《明一统志》卷六三[4]473册,324下,乾隆《湖南通志》卷七亦载[20]8右,唯“鸟”作“雁”。

28.临湘亭
潘畤
卷帘山色杯中绿,入座江风雨后凉。

(卷五五)
29.九真观
张尧佐
晋代为华薮,梁朝作九真。

宫门频改额,洞口不移春。

(卷五六)
按,此诗暂未见他书所收录,作者传略见《宋史·外戚列传上》[6]39册,13557。

30.都梁十咏
陈与义
云山清晓
崒嵂奇峰万叠横,山花开后暖风轻。

楚天曙色才分处,一带烟光画不成。

宣峰雪霁
楼过云随画拱飞,卷帘又应雪晴时。

千林冻解阴霾扫,放出青山分外奇。

法相洞天
石窦虚明路暗穿,尘襟过此觉修然。

洞门正在云深处,谁想人间别有天。

武陵春色
当日仙源路已迷,武攸何事又名题。

料应洞口春常在,流出桃花过此溪。

渠渡晴岚
胜地偏然景物饶,溪流清澈转山腰。

岚光旦暮藏钟鼓,仿佛灵祠对小桥。

龙潭夜雨
彻夜琳琳听雨声,寒潭顿觉碧波深。

蛰龙应想苏民望,少试神功为作霖。

古山瀑布
层层石壁跂云端,好景偏于静处安。

一派飞泉如白练,半空泻出碧光寒。

枫门落照
丹枫如染带烟光,幻出人间锦绣乡。

一段西山观不尽,归鸦数点送斜阳。

横江晚渡
江澄浪静涌寒沙,寂寞临流八九家。

断岸夕阳人渡少,小舟轻棹入芦花。

济川回舟
江横虹跨水中天,一簇人家隔市廛。

何处扁舟归棹晚,半帆风稳过前川。

(卷五六)
按,此组诗不见于中华书局本《陈与义集》,但亦载康熙《宝庆府志》卷三七[21]37-38。

31.善德山二首
周必大
闲来楚望看江山,水阔分流又一湾。

古刹经行修径里,孤峰环绕翠筠间。

昔人旧塔今虽在,道价高风不可攀。

因念丛林宛如旧,当年有愿几时还。

四望村深面面山,临流田舍满江湾。

僧居楼阁翠微外,人在烟波欸乃间。

露重天寒何太早,橙黄橘绿已堪攀。

风光无限吟难尽,他日重来且暂还。

(卷五七)
按,《寰宇通志》仅“孤峰环绕翠筠间”一句,此句又见《明一统志》卷六四[4]473册,362下。

其余则据嘉靖《常德府志》卷一九补全[22]61,不吝一愚之得也。

32.含晖阁
赵抃
晓川嘉树照双扉,披豁幽轩景尽归。

自喜吾怀已虚白,三嵎三邑更清辉。

(卷六一)
按,此诗亦见于《明一统志》卷六七[4]473册,420上。

33.清都观
任宗易
懒随六诏上丹阙,高卧一峰藏白云。

(卷六一)
按,此诗亦见《方舆胜览》卷五五[9]988、《舆地
纪胜》卷一五一等[10]1082下。

作者事迹不详,据《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政和六年十二月)十一日,诏任宗易、张调检踏建延宁军城地基前后异同。

”[23]99册,36左知此人大致生活在北宋末期。

34.西湖三首
程骧
饱听西湖似辋川,有怀无处问长年。

四山攒翠争为地,一水涵空为补天。

春风杨柳早藏鸦,秋水芙蓉晚着花。

细数一年湖上景,天涯行客忍思家。

鹭盟鸥社日追攀,识面龟鱼惯往还。

拄杖过桥时问讯,何人得似使君闲。

(卷六一)
按,据嘉靖《四川总志》卷八[24]165上,程骧乃富顺人,绍兴间知监事,与《全宋诗》已收之安徽人非一人。

第一首此诗亦载《明一统志》卷六九[4]473册,461下、嘉靖《四川总志》卷八[24]157上。

《寰宇通志》“攒”字漫漶,据《明一统志》《四川总志》补。

第二首亦见《蜀中广记》卷一五[25]591册,194下、《全蜀艺文志》卷八[26]190、《宋诗纪事》卷八二[27]2003,且《全蜀艺文志》《宋诗纪事》“芙蓉”作“芙蕖”、《蜀中广记》“早”作“晓”。

第三首暂未见他书有载。

35.温泉
丁谓
胜景游来久,烟岚迥出群。

水温何用火,山冷自多云。

客到留新句,人闲咏旧文。

裵徊吟绕处,松子落纷纷。

(卷六二)
按,雍正《四川通志》卷二三仅收录前四句[28]560册,345上,“久”作“地”。

《明一统志》卷六九亦仅收前四句[4]473册,471页下。

36.望鹤亭
吕游问
九转丹成人去后,千年树老鹤归迟。

(卷六三)
按,此诗亦载于《明一统志》卷六八[4]473册,443上、雍正《四川通志》卷二六[28]560册,461上。

《四川通志》误题作者为吕游。

吕游问,据《渭南文集》卷三作于癸未春的《上二府乞勿受庆云图札子》[29]1999,知此人1163年时任阆州知州,此诗当即作于任上。

又据周必大《文忠集》卷一〇〇《户部郎官、湖广总领吕游问除直显谟阁、知襄阳府填见阙,
所委点检阅军器不得灭裂,候事毕李安国到日方得前去之任,任满前来奏事》[30]1148册,83上,知其又曾任户部郎官、湖广总领等职。

37.包泉
张縯
更挹严泉分茗碗,旧游仿佛记孤山。

(卷六五)
按,此诗亦见于《明一统志》卷七〇[4]473册,485上、雍正《四川通志》卷二四[28]560册,384上。

38.鹅溪
文同
待将一片鹅溪绢,扫取寒稍万丈长。

(卷六六)
按,《文同全集编年校注》未收此诗。

《明一统志》卷七一[4]473册,501上、雍正《四川通志》卷三八之六收录此句,《四川通志》“万丈长”作“万尺长”[28]561册,249上。

39.遂宁好十首之一(仿《望江南》)
马咸
遂宁好,胜地产糖霜。

不待千年成琥珀,直疑六月冻琼浆。

(卷六六)
按,《寰宇通志》仅载后两句,前两句据《舆地纪胜》卷一五五补齐[10]1112下。

马咸,《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三云:“(绍兴三年二月甲寅)直秘阁、提举江州太平观马咸召对,请申严鞫狱于本状外别求他罪之禁,颁之中外。

上纳其言,遂以咸试大理卿。

”[31]1076
40.孝义台
程元佐
戢戢苍芽为母生,泪痕落处两三茎。

(卷六六)
按,此句亦见《舆地纪胜》卷一五五[10]1110上、《明一统志》卷七一等[4]473册,502上。

程元佐,据《舆地纪胜》知其为蓬溪县县令。

又据《宋会要辑稿》,曾任荆湖南路转运副使[23]99册,36右。

41.蟆颐山
计敏夫
蟆颐人日山微露,蟆颐渡口朝阳稀。

长天送鹄古人尽,小槛落尘青春归。

(卷六七)
42.玻璃江
师浑甫
蟆颐江水旧无声,呜咽如今为子鸣。

怒臂拾遗宜不免,从来天子是门生。

(卷六七)
43.石笋
李壁
孤根表奇峭,云气邈上干。

故可激懦愉,见之发冲冠。

韩子强披腹,偎欲陈琅玕。

相垒赋琼屑,但可供朝餐。

坚贞孰渝此,影正表自端。

凛若铁御史,鹗立高殿寒。

一尘讵轻染,万目皆仰看。

摩挲陋铜狄,赠报嗤玉盘。

隐然更增重,得侪大夫官。

君看笑顽丑,而乃荐长安。

(卷六七)
44.远景楼
李新
今古无穷意,凭阑度日闲。

心游寥廓外,目断有无间。

烟抹谁家树,云归何处山。

远人无信息,新月又弯弯。

(卷六七)
45.范镇读书台
范镇
穷幽访盘石,细径入荒凉。

踏叶屦履湿,触花衣袂香。

(卷六七)
按,此诗亦载于《方舆胜览》卷五三[9]948、《蜀中广记》卷一二[25]591册,170上、《明一统志》卷七一[4]473册,511上、雍正《四川通志》卷二七等[28]560册,503上。

“屦履”,《蜀中广记》《方舆览胜》作“履屦”;《四川通志》作“屐履”。

46.老翁井
李焘
前代重瞳子,今时四目翁。

高明达人观,涵泳出泉蒙。

(卷六七)
47.盘石寺
李壁
盘石江边寺,生平始一游。

残僧深避客,破屋几经秋。

诘曲莓苔径,萧骚芦苇洲。

德人终不见,五字蜀公留。

(卷六七)
48.清凉寺
范镇
老龙盘山脚,江水泳不流。

藤萝千尺长,僧舍居上头。

林峦互亏蔽,好鸟鸣钩辀。

客知僧不知,始悟处所幽。

(卷六七)
49.张远霄宅
李石
野草闲花不记年,亭亭双桧欲参天。

读书却
得骑鲸老,买药来寻跨鹤仙。

(卷六七)
按,此诗亦见于《蜀中广记》卷七四[25]592册,234上、《明一统志》卷七一[4]473册,512上。

50.小峨山
赵抃
蜀山天下奇,三峨压岷右。

谁谓孤剑外,石出嵩华后。

(卷六八)
按,此诗亦载于《明一统志》卷七二[4]473册,520上,“石”作“名”。

51.平云亭
范镇
磴道虽云险,肩舆亦可行。

坐来知日永,立处与云平。

(卷六八)
按,作者原署范纯仁,误,据《方舆胜览》卷五六[9]996、《蜀中广记》卷一三改[25]591册,177上。

52.诸葛武侯庙
刘光祖
蜀人所至祠遗像,蛮徼犹知问旧碑。

(卷六八)
按,此句亦见于《明一统志》卷七二[4]473冊,527下、《蜀中广记》卷一六[25]591册,200下。

53.独孤山
吕本中
凄凉单马经行处,况是此山名独孤。

(卷七三)
按,此二句亦见《明一统志》卷二三[4]472册,534上。

54.过静乐县
张商英
州昔废为邑,邑今兴作州。

废兴随所见,今昔自悠悠。

涌岸夺河势,交川当郡楼。

边民乐耕牧,一曲意休休。

村童擢香白芷茎吹之,谓之意休休,意休即休也。

(卷七八)
按,成化《山西通志》卷一六亦收此诗[32]2左,“河”作“沙”。

注文亦据《山西通志》补。

55.马燧庙
司马光
唐相灵祠古到今,庭前槐柏绿成阴。

昔时图像虽通妙,难状筹谋为国心。

(卷八〇)
按,此诗亦见于成化《山西通志》卷一六[32]89右,且成化《山西通志》题作《马侍中祠》。

56.桑落
刘敞
四海栖栖一旅人,绝粮桑落死生邻。

自是天心劳木铎,岂关陈国有愚臣。

(卷八三)
按,此诗亦见《明一统志》卷二六[4]472册,640上,《记纂渊海》卷一九仅收录后两句[33]446上。

57.澄澜堂
刘敞
昔公憩棠阴,恨我初未陪。

览诗感时异,阅川使心哀。

(卷八五)
按,此诗亦见亦见《明一统志》卷二九[4]472册,731下、嘉靖《河南通志》卷二一[34]38右。

58.田千秋园
范镇
自古桃林汉相园,至今有舍号田村。

苍山绿水依然是,不独青编事业存。

(卷八五)
按,此诗亦见《明一统志》卷二九[4]472册,736上、嘉靖《河南通志》卷二一[34]39右。

“汉”原作“韩”,据《明一统志》《河南通志》改。

59、安乐窝
佚名
春风秋月嬉游处,冷落行窝十二家。

(卷八五)
按,此乃宋人邵雍卒后其乡人所作挽诗,作者不详。

此句又见于《邵氏闻见录》卷二〇[35]223。

60.杏亭
盛度
弋阳信夷旷,深在乱山中。

惟此仙人杏,特盛苍臣功。

(卷八七)
按,此诗亦见《明一统志》卷三一[4]472册,784下、嘉靖《河南通志》卷二一[34]52右。

61.西阳池
刘敞
出郭无所诣,入门少佳趣。

空有西阳池,犹为赏心具。

(卷八七)
按,此诗亦见《明一统志》卷三一[4]472册,783下、嘉靖《河南通志》卷二一[34]53右。

62.李斯墓
刘敞
二世三公何足论,忆牵黄犬出东门。

天人忌满由来事,枉恃沙丘旧有恩。

(卷八七)
按,此诗亦见《明一统志》卷三一[4]472册,786上、
嘉靖《河南通志》卷一九[34]35右。

“旧有”,二书皆作“有旧”。

63.翟方进墓
刘敞
持法虽深上不疑,萧疏何事触刑机。

主恩未改天心改,使者空乘白马归。

(卷八七)
按,此诗亦见《明一统志》卷三一[4]472册,786上、嘉靖《河南通志》卷一九[34]35左。

64.春风阁
范仲淹
春风堂下红香满。

(卷八七)
按,此残句又见于《明一统志》卷三〇[4]472册,761上、嘉靖《河南通志》卷二一[34]46右。

65.板桥
黄庭坚
解鞍板桥头,春风困柳腰。

(卷八八)
按,《黄庭坚全集》未载,但亦见《明一统志》卷三〇[4]472册,761下。

66.龙泉
苏轼
我欲龙泉观夜月,崆峒烟雨阻人行。

(卷八八)
按,此诗亦见于《记纂渊海》卷一九[33]447下、《明一统志》卷三一[4]472册,798下。

《寰宇通志》原不署作者,《记纂渊海》以为此诗乃东坡所作,今从之。

67.光武庙
梅尧臣
大盗歼除汉祚还,中兴功业际高天。

故都第见祠宫设,今俗何知庙貌传。

(卷八八)
按,此诗未见他书有录,《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亦不载。

68.题西禅院碧鲜亭
苏易简
静入寒林玩此君,森然节操秀凌云。

回头自觉形容俗,如揖三千俊彦群。

(卷八八)
69.寄韩维
范镇
汝海新承帝泽深,弟兄来往日相临。

江山赏适故人喜,月旦题评多士心。

(卷八八)
70.题二苏墓
苑中
人知两苏文中龙,不知道配义与忠。

名言历历诋时政,要观瘴海蛟螭宫。

归来万里一捧腹,鬓发愈黑气愈充。

死生贵贱皆外物,喜攻之辈将安同。

平生雨夜对床约,霜风吹落行飞鸿。

天涯流落两丘土,玉树并揜佳城中。

举杯三酹不忍去,万木飒飒声秋空。

(卷八八)
按,《寰宇通志》前有叙述文字云“宋苑中诗‘……’”,据前后行文体例,此“宋”当指朝代而非姓氏,可知此诗为宋诗,惜作者信息不详。

正德《汝州志》卷七亦载此诗[36]17右,但署作者为“宋苑中”,则以为姓宋,而不知其时代也。

《汝州志》中,“名”作“危”;“攻”作“功”;“行”作“孤”;“流落”作“海角”;“揜”作“掩”;“酹”作“酬”;“木飒飒”作“叶索索”。

《明一统志》卷三一则仅引末四句[4]472册,800下。

71.窦氏园
王岩叟
李郭名园窦氏邻,傅林花竹远相亲。

(卷八九)
按,此诗亦见《明一统志》卷二八[4]472册,716下、嘉靖《河南通志》卷二一[34]30左。

72.迎风楼
王岩叟
千峰南向四时碧,一水东流万古寒。

(卷八九)
按,此诗亦见《明一统志》卷二八[4]472册,713下、嘉靖《河南通志》卷二一[34]29左。

73.化成寺
杨景谟
山寒日射千峰翠,正见白云归洞来。

(卷八九)
按,乾隆《济源县志》卷一六题作《裴休洞》,作者为文彦博,全诗为:“讲着终年户不开,庭无人迹少尘埃。

山寒月射千峰翠,正见白云归洞来。

”[37]25左亦见于乾隆《怀庆府志》卷二八[38]15右,与《济源县志》同,存疑俟考。

杨景谟,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〇四[17]9847,此人元祐二年时知开封县。

74.延庆寺
王岩叟
龙影幽潭事已空,惟余翠竹混青松。

路穷西北无他景,只有青山一万重。

(卷八九)
按,《全宋诗》第16册第10714页仅收前三句,“幽”作“函”,可据此处改、补。

此诗又载《明一统志》卷二八[4]472册,714下、嘉靖《河南通志》卷一九等[34]17右。

75.灵都宫
文彦博
再到灵都访旧游,青山依旧白云秋。

烧丹帝子名犹在,憩鹤仙人迹尚留。

万轴玄科瑶笈重,满庭凉露木樨稠。

千年物外栖真地,肯许风烟占一丘。

(卷八九)
按,《寰宇通志》仅收“烧丹帝子名犹在,憩鹤仙人迹尚留”两句,今据《两宋名贤小集》卷七[39]1362册,419下及嘉靖《河南通志》卷一九补齐[34]19左。

76.韦曲
刘杞
韦氏清芬奕世传,至今高隐冠樊川。

招邀野客通三径,保守先畴过一廛。

春暖园林花烂熳,夜深庭院月婵娟。

浊醪满榼书盈架,坐对南山日晏然。

(卷九三)
按,刘杞事迹不详,宋人胡宿《文恭集》卷一五有《劉杞可都官員外郎制》[40]745下,未知即此人否。

77.笄头山
游师雄
笄头旧传名,关塞曾控扼。

(卷九五)
按,此诗亦见《明一统志》卷三五[4]472册,872上。

78.崆峒山
游师雄
崆峒一何高,崛起乾坤辟。

峻极倚杳冥,峥嵘亘今昔。

势将玉绳齐,位据金野窄。

(卷九五)按,此诗亦见《明一统志》卷三五[4]472册,872上、嘉靖《陕西通志》卷三[41]27右。

79.翠屏山
游师雄
最高翠屏风,举手星可摘。

珠石信团圝,群峰森剑戟。

(卷九五)
按,此诗亦载《明一统志》卷三五[4]472册,872上、嘉靖《陕西通志》卷三[41]27左,“风”作“山”。

我们怀疑“风”应是“峰”字音同而误。

80.大统山
游师雄
大统失崔嵬,望家渐岝峉。

(卷九五)
按,此诗亦见《明一统志》卷三五[4]472册,872上。

81.皂鹤洞
游师雄
皂鹤有时出,振迅击天翮。

(卷九五)
按,此句又见《明一统志》卷三五[4]472册,872下、嘉靖《陕西通志》卷三[41]27左。

82.青龙洞
游师雄
相传雷雨收,片片云归白。

(卷九五)
按,此诗又见《明一统志》卷三五[4]472册,872下、《御定渊鉴类函》卷三三七[11]991册,117上。

“云归”,两书均作“归云”。

83.金佛峡
王素
来观金佛峡,如入玉门关。

风吹筝韵响,律吕相往还。

(卷九五)
按,《明一统志》卷三五仅收前两句[4]472册,872下。

84.会景亭
游师雄
此去陟参云,危栈愈踧踖。

会景亦可喜,周顾忘倦斁。

(卷九五)
按,此诗亦见于《明一统志》卷三五[4]472册,874下、嘉靖《陕西通志》卷一三[41]12左。

85.琉璃泉
游师雄
阳麓涌飞泉
甘液。

(卷九五)
按,《明一统志》卷三五收录此句[4]472册,873下,“飞泉”作“泉飞”。

86.西岩泉
游师雄
西岩水泓澄,沮洳缘罅隙。

携炉就煮茗,爽彻涤肝膈。

(卷九五)
按,此诗又见《明一统志》卷三五[4]472册,873下。

87.广成子洞
游师雄
复闻广成子,不为外虑役。

轩后屈至尊,稽颡请所益。

至今洞犹存,峭壁宛遗迹。

(卷九五)按,此诗亦见《明一统志》卷三五[4]472册,872下。

88.王母宫
陈贯
仙驭当年降紫宸,青鸾西去见无因。

五云消息迷归路,八骏光阴绝后尘。

黄竹不能留万世,碧桃何处问千春。

茂陵拱木魂如在,犹向回山俟玉真。

(卷九五)
按,陈贯事迹见《全宋文》第13册小传[42]259。

89.临川阁
蒋之奇
陕右号名郡,庆阳乃雄镇。

临积多时才,结构甚闳峻。

城端耸华阁,千里归一瞬。

不窋灵庙存,其傍接烽烬。

人家住深崦,檐瓦俯可认。

陶穴尚遗风,前书自传信。

俯窥鹅池泉,窈黑深万仞。

黄流缭如带,漱激以湍迅。

地险诚在兹,贼骑安可近。

欹危架小杓,过者恐颠偾。

抱瓮何累累,远汲就深浚。

负担入城闉,来往亦劳吝。

去年谷不熟,往往见道殣。

念此尤系怀,其敢忘贷赈。

比来春雨足,稍觉山田润。

东原兢犁耕,远望疑寸进。

我愿惜民兵,勿使戍边郡。

庶无农时妨,永使地力尽。

伫观富边储,且复宽漕运。

(卷九六)按,《明一统志》卷三六仅收录此诗“陕右号名郡……贼骑安可近”[4]472册,909下,且“积”作“拊”、“灵”作“陵”。

90.承天观
张若愚
开元天子梦群仙,遣使旁求遍普天。

白兔不因归穴底,玉真安得遍罗川。

才迁都内无多日,却返山台弄七弦。

灵迹俨然时世变,唯余宫柳似当年。

(卷九六)
按,张若愚小传见《全宋文》第92册[42]450,此诗暂未见他书有载。

91.八景楼
游师雄
行尽秦川路,谁如此一州。

半湖无尽藏,八景最高楼。

(卷九七)
按,此诗亦见《明一统志》卷三五[4]472册,888下、嘉靖《陕西通志》卷一三[41]18右。

92.八景楼
张舜民
八景更从何处觅,一湖唯有此楼高。

(卷九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