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一、胎教:
是指在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的胎教内容包括:
1、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
2、注意饮食卫生的影响
3、注意环境的影响
三、中国家庭学前教育的影响
1、道德教育
2、礼仪教育
3、生活能力教育
4、文化教育
其中道德教育是最重要的部分四、蒙养园教育的材料“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一、颜之推
他的《颜氏家训》是中国古代影响十分广泛的家庭教育名著。
二、王守仁
认为儿童教育的目的就是明人伦。
人伦是传统的儒家道德理论。
第三章:清末的学前教育思想一、1904年颁布实施《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的学制.内涵《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二、清末学前教育的实施
为了蒙养院。
官办的蒙养院以湖北的武昌蒙养院最为著名.
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一、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入和传播:福禄贝尔(恩物、作业)、蒙台梭利(儿童之家)、杜威的教育思想(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儿童中心论)
二、1922年“王戍学制”颁布,学制采用的是美国的“六三三”制.
三、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机构按办园模式分为:日本式幼稚园,宗教式幼儿园,普通式幼儿园。
四、民国时期幼稚师范教育的发展:1940年建立中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省幼
稚师范学校.
五、南京鼓楼幼稚园
1923年春,陈鹤琴在自己家客厅
办的。
后成为东南大学教育科的
幼儿教育实验基地。
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1927年张宗麟创办中国第一个
乡村幼儿园.
七、1932年《幼稚园课程标准》
颁布规定了幼稚园教育总目标、
课程范围、教学方法。
八、老解放区对保教人员的培
训,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专业
技术教育。
第五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
思想与实践
一、蔡元培无语并举的教育思
想:
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
育,德育教育、世界观教育、美
育.目标:培养幼儿完整的人格。
二、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以杜
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基础,
创建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
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别外,陶行知主张采用艺友制开
展师范师范教育
三、张学门提出“行为课程”理
论: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
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
就是行为课程.包括了,工作、游
戏、音乐、故事等材料。
四、陈鹤琴“活教育"理论:是
陈鹤琴教育思想的核心。
“活教
育”的理论体系包括:目的论,
课程论,方法论,教学原侧和训育
原侧。
五、张宗麟是中国第一位男性幼
儿教师。
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
学前教育
1949年建立新中国后全面进行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前教育。
1966年——1976年“十年动乱"
期间对幼教的破坏,全面扭曲教
育方针,破环幼儿园管理制度,
大量学前教育机构停办或撤销,
全面取消师资培训,优秀幼儿园
教师、园长被批判.
2012年颁布发行《3—-6岁儿童
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健康、社会、
语言、艺术、科学五个领域,描
述幼儿学习与发展。
扩两个部
分:一是:三个年龄段应达到的
发展水平提出期待,
二是:教育建议
第七章:古代东方国家及古希腊,
古罗马学前教育
一、古埃及的学前教育形式
皇族子弟入宫廷学校学习,官吏
子弟在家庭里由父母教育。
二、古希伯来的教育
早期是家庭教育,后期是会堂教
育。
三、古印度的学前教育
1、婆罗门教时期的学期教育(国
教时期,学前教育具有等级性)
2、佛教时期的学前教育(国教时
期,学前教育具有平等性)
四、斯巴达的学前教育的目的
是培养未来的军人,雅典是培养
和谐发展的人(军人、商人、政
治家)
五、古罗马的教育的目的,共和
时期是培养军人和农夫,帝国时
期是培养各级官吏和顺民(向外
扩张:军人、农夫)
六、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体
现在其名作《理想国》中。
主张
建立理想的国家,理想国家由三
部分人组成:执政者、军人农工
商。
这三部分人由于神灵在造就
他们的时候,分别注入了黄金,
白银,铜铁,所以使得他们具有
“爱智慧”“爱胜利”的心理特
点。
智慧者应成为国家的统治
者,勇敢者适合国家的保卫。
人
应该各就其位,各施其职。
教育
是实现理想国的手段,国家应全
面掌管教育,实施选拔人才的筛
选制度,构建一套从优生到成人
教育的完整体系,学前教育是其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亚里斯多德是柏拉图的学
生,继承了柏拉图的国家教育
论,把教育是为国家大事,要专
门制定法律,规定一定年龄的儿
童必须接受国家给予的教育。
这
是西方教育史上“教育立法”的
开端。
亚里斯多德提出:人的受教
育的年龄以7年为一个自然阶
段,0——7岁为学前教育时期,
7——14岁为初等教育时期,
14--21岁为高等教育时期.
八、昆体良的代表作是《雄辩术
原理》,提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
养雄辩家。
雄辩家的必备条件有:
一是,高尚的道德品质,二是,渊
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
三是,
朴实自然言简意赅,精彩动人的
演讲风格。
雄辩家的培养应从孩
子出生就开始,反对体罚。
第八章: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的学前教育
一、历史上把欧洲5世纪至14
世纪上半叶称为中世纪时代,在
此时间,欧洲处于封建势力割据
时代,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
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
们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
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早期在欧
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
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
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中世纪时代
的儿童观是性恶论和预成论。
性恶论:认为儿童是带着“原罪
"来到人间的,故生来性恶。
从
而必须经历磨难,不断赎罪,才能
净化灵魂。
儿童在教育中体罚是
合理的。
预成论:认为妇女在怀孕是时,
一个极小的成型的的人就被植
入精子或卵子中了,所以新生儿
与成人的区别仅仅是身体的大
小和知识多少的不同而已,基于
此在教育上,否认儿童与成人在
身心特点上的差异,否认儿童身
心发展的阶段性,趋向于用成人
的要求,要求孩子。
二、西欧中世纪处于基督教会
议和世俗封建主义的双重统治
之下,此时学前教育分两种:一
是: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目的
是培养虔诚的基督教徒。
二是:
世俗封建,建立的学前教育。
主
要有宫廷教育和骑士教育.
三、文艺复兴是14世纪———16世纪西欧发生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这场革命以人文主义为指导.
四、夸美纽斯的代表有《大教学论》、《世界图解》、《母育学校》,其中《母育学校》是世界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夸美纽斯反对”原罪伦”,认为儿童生来就是没有被玷污的纯洁的种子。
第九章:近现代西方各国学前教育实践
一、英国的教育家罗伯特。
欧文1816年在英国新拉纳克厂创办了新兰纳克幼儿学校,这是英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此校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形成合理的性格,又称此校为:“性格形成新学园”.
二、麦克米伦姐妹是英国保育学校的创办人,其学校的教育目标主要是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以增进其健康。
三、《巴特勒法案》把保育学校或保育班的设置规定为地方教育行政局不可推卸的任务。
四、1776年法国新政派牧师奥伯林创设“编织学校",这是法国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
编织学校在农忙季节招收3岁以上的幼儿。
五、1833年,法国颁布《初等教育法》规定公共教育部对托儿所给予财政上的补助,这是法国政府开始管理托儿所得开端。
六、德国的第一所保育所,是由巴乌利美侯爵夫人于1802年设立,是季节性的托儿所,招收1—-4岁半的农村孩子,巴乌利美托儿所得重点是保护孩子的健康。
教育放在附带和从属的位置.
七、1837年福禄贝尔在波兰根堡开办学龄前儿童教育机构,1840年更名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所”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所以称“福禄贝尔”为幼儿园之父.
八、俄国建立第一所教养院,主要是收容弃婴孤儿。
九、1959年,苏联公布《关于改
革学前教育制度的决定》,改革的
重点是把学前教育机构正式命
名为“托儿所",“幼儿园”。
十、美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是德国移民玛格丽特。
舒尔茨在
1855年创建,是一所专门为德国
移民创办的,德语幼儿园。
1860
年,美国妇女伊丽莎白.皮博迪在
波士顿开办,招收的孩子是美国
孩子,教学用的是英语,所以美
国认为皮博迪是美国学前教育
的真正奠基人。
十一、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
人造卫星,美国朝野震惊,决定
对教育进行改革,力图改变教育
与科技的落后状态。
1964年制定
的《经济机会法》提出“开端计
划",要求对处于困境者家庭的
子女进行补偿教育,已消除他们
与其他儿童在入学前形成的差
异为入小学做好准备。
十二、日本在1872年颁布的《学
制令》是日本的重要教育法令,
其中有条款规定要办幼稚学校,
对6岁以下儿童实施入学之前的
教育,这是日本有关学前教育机
构方面的最早法令。
十三、1876年。
日本创建了东京
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这是
日本第一所国立幼儿园,主要招
收富贵人家的子女。
十四、1899年,日本颁布《幼儿
园保育及设备规程》,这里日本
政府制定的第一个幼儿园教育
法令,他对幼儿园的设备、设施、
保教内容、保育时间等方面都进
行了明确规定,奠定了日本学前
教育体制的基础。
第十章:
一、卢梭的代表作《爱弥儿》。
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
是好的。
一到人的手里就变坏
了。
他提倡自然教育,强调教育
服从自然的永恒的目的就是培
养“自然人”,自然人的特点是
体态匀称、身心发达。
理智聪明,
品德善良、活泼可爱、天性发展.
卢梭主张把教育年龄分为四个
阶段:婴儿期主要任务是进行体
育教育。
儿童时期:主要任务是进
行感觉教育。
少年期:主要任务
是进行智力教育和劳动教育。
青
年期:主要进行道德教育.
二、恩物:有福禄贝尔设计的一
些不用书本而能加速教育进程
的游戏材料和设备,意为恩赐之
物。
三、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
与教育》《我的教育信条》。
杜威
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个体
社会生活的进程,提出“教育即生
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
的改造”教育是儿童现在的生活
过程。
而不是捡来生活的准备。
杜威提出“儿童主义"的儿童观。
四、蒙台梭利1907年在罗马创
建“幼儿之家”,这是她为正常
儿童所创建的第一所蒙台梭利
学校.代表作《蒙台梭利教育法》.
《高级蒙台梭利教育法》。
蒙台
梭利的教育观强调:儿童个性自
由,认为儿童的发展要顺其自然,
成人要为其提供一个适合身心
特点的环境和给予适当的指导.
蒙台梭利对于幼儿教育的内容
的看法认为包括:感官训练,初
步文化知识培养,日常生活练
习,肌肉训练.
五、皮亚杰认为:人的心理发展
与生理发展一样,从出生起就不
断的诞生,这种发展是一个持续
前进的平衡过程,从较低的平衡
状态向较高的平衡状态呈现,一
般可分为前后相连又各有特点
的四个阶段:(一)、感觉运动阶
段(0--2岁)。
此阶段儿童主要
通过感觉运动与外界相互作用,
并与之取得平衡,即通过动作去
征服他周围的世界。
(二)、前运
算阶段(2--7岁),此阶段儿童
通过表象来认识世界,思维具有
自我中心,不守恒等特点。
(三)、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此
阶段儿童思维接近成人,思维脱
离对具体事物的依赖,能以概念,
判断,推理来进行思维.
六、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
为智能,就是人类解决疑难问题
或创造产品过程中所需要的能
力。
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
在,而是以相对独立多元智能结
构方式存在。
智能包括的八种能
力: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
数学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视觉
空间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人际
关系智能、自然观察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