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果酚醛缩胺铜聚合物的表征及其催化性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果酚醛缩胺铜聚合物的表征及其催化性能
刘小英
【摘要】由腰果酚、甲醛、二乙烯三胺与CuCl2反应制备了腰果酚醛缩胺铜聚合物(PCDCu);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元素分析仪(EA)和热分析仪(TG)等对PCDCu 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了PCDCu催化乙酸-正丁醇酯化反应的特性.结果表明,腰果酚醛缩二乙烯三胺(PRC)分子结构中-OH、-NH-和-NH2等功能基与Cu2+发生配位作用,形成含Cu-N、Cu-O配键的高分子配位聚合物:PCDCu中Cu2+易进一步接受电子成为活性中心,使得它具有催化合成乙酸丁酯的性能,其酯得率较高,且重复使用性能好.
【期刊名称】《三明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30)006
【总页数】5页(P62-66)
【关键词】腰果酚;腰果酚醛缩胺铜聚合物;配位;催化
【作者】刘小英
【作者单位】泉州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43.361
腰果壳液的主要成分腰果酚,由于其资源丰富、价格低廉获得广泛应用[1-3]。

近年来,为从可再生的天然产物制取高性能或功能性高分子材料,人们进行了大量研究[4-7]。

在关于腰果酚金属衍生物的研究中发现,腰果酚醛金属衍生物的理化性
能较腰果酚醛聚合物(PC)优异,尤其是耐热性、耐腐蚀性大为改善[8-10],而且具有特殊的功能[11]。

本文利用腰果酚醛缩二乙烯三胺(PCD)分子中-OH、-NH-、-NH2功能基[12]易与氯化铜配位反应,制备了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腰果酚醛缩胺铜聚合物(PCDCu),并对该高分子配位聚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研究其催化乙酸-正丁醇酯化反应的特性。

1.1 原料与试剂
腰果酚为市售品;二乙烯三胺、37%甲醛、氨水、CuCl2等为分析纯。

1.2 试样的制备
1.2.1 PCD的制备
参照文献[12]方法制备,简称PCD。

将产物涂布于玻片,110℃烘干2 h,备用。

1.2.2 PCDCu的制备
往装有搅拌器、冷凝管和温度计的三颈烧瓶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腰果酚、37%甲醛,在氨水催化剂作用下,于80~90℃下反应50 min后,再加入计量的二乙烯三胺,回流脱水1 h后,逐滴加适量的CuCl2溶液,继续升温至130~135℃反应至一定粘度,冷却,得到棕褐色粘状物(简称PCDCu)。

将产物涂布于玻片,室温晾干后110℃烘干2h,备用。

1.3 测试与仪器
1.3.1 红外光谱(FT-IR)
采用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Avatar-360),KBr压片法测试试样。

1.3.2 元素分析(EA)
采用德国Vario EL III型元素分析仪,测试试样的C、H、N元素。

1.3.3 热分析(TG)
采用德国NETZSCH-Geratebau Gmbh热分析系统仪,升温速率为10℃/min,N2气氛,流速25mL/min,样重4.5~6.0 mg。

2.1 表征
2.1.1 红外光谱分析
腰果酚醛缩胺(PCD)分子结构中含有-OH、-NH-和-NH2等功能基团,CuCl2溶
液滴加后,反应体系颜色逐渐加深,呈棕褐色;同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粘度也增加,反映产物的分子量在增大。

初步认为是PCD分子中功能基与CuCl2发生反应的结果。

PCDCu、PCD的主要特征吸收峰(表1)显示,PCD在3500~3200 cm-1范
围内出现υO-H、υN-H吸收峰,在PCDCu中向低波数移动且变宽,这是由于部分PCD分子中-OH、-NH-或-NH2上O、N原子的孤对电子部分转移至Cu2+的空轨道上,致使该O-H和N-H的共价键合力削弱的缘故;另外,1250~
1020cm-1处υC-N吸收峰[13]在PCDCu中减弱以及650~400 cm-1范围内还出现了Cu-N、Cu-O特征吸收峰[14],这些变化说明了PCD分子中部分功能基-OH、-NH-、-NH2与Cu2+发生配位作用并生成PCDCu配位聚合物。

此外,PCD中1650~1500 cm-1处的υ-C6H6吸收峰在PCDCu中减弱,表明PCD配位Cu2+后,PCD分子间进一步发生交联聚合,致使苯环的骨架伸缩振动吸收峰
发生了变化。

2.1.2 元素分析
PCDCu、PCD元素测试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PCDCu不仅含有C、H、N元素,还含有Cu元素,这说明PCD与Cu2+发生了配位反应形成高分子配位聚合物PCDCu。

由表2得知,PCD中胺基(或羟基)功能基含量分别为2.5 mmol/g(3.2 mmol/g),而PCDCu中Cu元素含量为0.81 mmol/g,这说明了PCD分子中约几个功能基(胺基或羟基)与每个Cu2+作用,显然,PCDCu是一种配位数不饱和
的配位聚合物,利用其分子中铜可进一步接受电子的能力,可作为一类高分子金属催化剂[15],用以试验乙酸-正丁醇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2.1.3 热分析
PCDCu、PCD的热重分析结果列于表3,测试结果表明PCD与CuCl2作用后,
由于Cu2+与PCD发生配位反应,并引起聚合物分子链间进一步交联,使得400℃以上PCDCu耐热性明显较PCD好。

从表3数据还可以看出,同一失重温度下,
随着Cu2+含量的增加(4.39%-6.05%-9.69%),PCDCu的热失重率越小,即PCDCu热稳定性越好,这说明随着Cu2+含量的增加,配位程度越高,PCDCu
含有Cu-N和Cu-O配键越多[16]。

可见,PCDCu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可作为
乙酸-正丁醇酯化反应的高分子金属催化剂。

2.2 催化性能
酯类化合物是医药、化工等的重要原料,也是染料、香料等的重要中间体。

PCDCu不溶于乙酸、正丁醇以及乙酸丁酯等有机溶剂,且耐热性能好。

本实验采用PCDCu为催化剂,考察催化剂用量、醇酸摩尔比、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对乙酸-
正丁醇酯化反应[11]的影响。

2.2.1 催化剂用量对酯得率的影响
取6.6 mL(0.11 mol)乙酸、9.2 mL(0.10 mol)正丁醇,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时,
改变PCDCu的用量,回流4 h,结果如表4所示。

可以看出,PCDCu具有明显
的催化效果,聚合物中Cu2+摩尔含量为0.08%时,酯得率大大提高。

随着PCDCu用量的增加,酯得率先增加后减少,这是PCDCu用量较大(即Cu2+摩
尔含量超过0.32%)时,可能由于PCDCu对产品的吸附作用[11],致使酯得率反而降低。

显然,PCDCu中Cu2+能进一步接受电子成为活性中心而表现出较好的
催化性能。

2.2.2 反应时间对酯得率的影响
以2.00 g PCDCu为催化剂、其余条件不变,考察反应对酯得率的影响,结果见
表5。

由表5得知,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有利于反应物分子之间接触和碰撞,反应程度随之增加,故酯得率增大。

当反应时间超过4 h时,可能由于副反应的进行,
酯得率反而略有下降。

可见,PCDCu催化酯化反应的反应时间为4 h,其酯化效果较好。

2.2.3 反应温度对酯得率的影响
反应温度对酯得率的影响如表6所示。

由表6可见,反应温度若低于回流温度,酯得率较低;若达到回流温度以上时,酯得率不再增加。

因此,酯化反应控制112~122℃为宜。

2.2.4 酸醇摩尔比对酯得率的影响
乙酸与正丁醇的摩尔比对酯得率的影响如表7。

表7数据表明,乙酸或正丁醇适当过量可促进体系反应程度的提高,使得酯得率有所增加。

若乙酸过量太多,可能酸性条件下酯部分发生水解,则酯得率反而减少;过量的醇虽有利于促进酯化反应,但同时使得溶解于醇中的酯量相应增加,因此,酯化反应的酸醇摩尔比控制
1.1∶1为宜。

2.2.5 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
PCDCu作为高分子金属催化剂,再生是催化剂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

将回收的PCDCu催化剂用酒精冼涤至中性后,烘箱中110℃下烘烤2 h。

采用最佳的反应条件,考察催化剂重复使用的性能,结果见表8。

由表8可知,随重复使用次数增加,催化活性有所降低,但并不明显。

由此可见,PCDCu催化乙酸-正丁醇的酯化反应,酯得率较高,且重复使用性能好。

以碱为催化剂,由腰果酚、甲醛、二乙烯三胺与CuCl2反应所制得的腰果酚醛缩胺铜聚合物(PCDCu)是一类含Cu-N、Cu-O的高分子配位聚合物。

PCDCu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可作为高分子金属催化剂,用以催化合成乙酸丁酯。

当PCDCu用量为2.00 g,酸醇摩尔比1.1∶1,反应条件112~122℃和4 h时,酯得率可达82.1%,且易于回收、可重复使用。

【相关文献】
[1]LITY ALEN VARGHESE,EBY THOMAS THACHIL.Effect of composition on adhesive blends consisting of neoprene and phenol-cardanol-formaldehyde copolymer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ymeric Materials,2007,56(1):79-91.
[2]Z FANHUI,L MING,J QI BIN,et al.Application of cardanol epoxy hardener in anti-corrosion coatings for locomotive car[J].Paint and Coatings Industry,2008,38(5):37-39.
[3]AKINHANMI T F,ATASIE V N,AKINTOKUN P O.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ashew nut oil and cashew nut shell liquid[J].Journal of Agricultural,Food,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8,2(1):1-10.
[4]潘国金,林金火.腰果酚-苯甲醛缩聚物的合成与特性[J].中国生漆,2001,20(1):8-10. [5]LIN JIN HUO,HU BING HUAN.Study on the cardanol-aldehyde condensation polymer containing boron-nitrogen coordinate bond[J].Chinese J Polym Sci,1998,(3):16-19.
[6]邓丰,白卫斌,林金火.有机硅改性腰果酚醛聚合物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8,24(6):56-60.
[7]林金火,刘小英.腰果酚醛铁聚合物的特性与表征[J].材料导报,2004,18(10):100-102.
[8]胡应模,郭明高.环氧树脂改性腰果酚醛清漆[J].中国生漆,1995,14:28-33.
[9]林金火,胡炳环.由腰果壳液合成黑推光漆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9,11(1):52-56.
[10]陈玉,林金火.含铜-氮配键腰果酚醛缩聚物的特性及表征[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3,23(3):61-64.
[11]刘小英.腰果酚醛铁聚合物催化乙酸丁酯的研究[J].泉州师范学报,2006,24(2):29-31.
[12]刘小英,郑燕玉.腰果酚醛胺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1):63-67.
[13]胡皆汉,郑学仿.实用红外光谱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81.
[14]林金火,陈文定.含硼-氮配键漆酚高分子铜(II)配合物的特性及其表征[J].功能高分子学报,1997,(10):571-575.
[15]刘小英,林金火,许淼清,李国清.氨基腰果酚铜(II)配合物的表征及其催化性能[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4,24(1):53-55.
[16]刘小英,林金火.腰果酚醛铁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表征[J].中国生漆,2002(1):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