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套试卷汇总}2019-2020上海市杨浦区中考物理模拟联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物体S在平面镜前,所成的像为S′。

若在镜后放一块不透明的塑料AB,则像S′
A.呈在塑料AB上
B.消失
C.不会消失,但会变暗
D.没有任何变化
【答案】D
【解析】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若在镜面的后面放任何东西,都不会影响镜面对光线的反射,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会在不透明的塑料AB上呈现,所以其成的像不会受影响,故D正确,ABC 错误。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电流变A2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A1的示数和电流表A2的示数同时变大
C.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
D.电压表的示数不变,电流表A2的示数变小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该电路为并联电路,电压表测量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电流表A2在干路中,测量的是干路的电流;电流表A1在支路中,测量的通过变阻器的电流;根据滑片位置的变化判定电阻的变化,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压规律判定各表示数的变化.
【详解】由图可知,R1、R2并联,电压表测量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电流表A2在干路中,测量的是干路的电流;电流表A1在支路中,测通过变阻器R2的电流;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接入
电路的电阻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通过变阻器的电流减小,即电流表A 1的示数变小;由于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所以通过它的电流不变;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则干路电流减小,即电流表A 2的示数变小;故AB 错误;
电压表测量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故C 错误,D 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变化问题,分析电路图得出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表的测量对象是本题的突破口,灵活运用并联电路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3.关于安全用电,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在通电的电线上晾晒衣服
B .及时更换老化的电线
C .用湿布擦拭通电的电视机
D .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
【答案】B
【解析】解:A .潮湿的衣服是导体,在通电的电线上晾晒衣服,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A 错误。

B .电线老化容易引发火灾,及时更换老化的电线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B 正确。

C .湿布是导体,用湿布擦拭通电的电视机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C 错误。

D .高压触电有两种情形:一是电弧触电,另一种是跨步电压触电。

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容易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安全用电原则,故D 错误。

答案为B 。

点睛: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4.如图,AB 和BC 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这两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及电流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U A
B >U B
C I AB =I BC
B .U AB <U B
C I AB =I BC
C .U AB >U BC I AB <I BC
D .U AB =U BC I AB <I BC
【答案】A
【解析】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根据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的特点,得:=AB BC I I ;
如图,AB 和BC 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AB 段细,而BC 段粗,所以AB BC R
R >,根据U IR =,得:AB BC U U >,即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高。

故A 符合题意。

5.关于电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
B.可以通过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C.将电源的正、负极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的电路称为短路
D.用电器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答案】D
【解析】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6.电动汽车越来越多地进入普通家庭,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是电动机,下面图中能正确反映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
A.B.C.D.
【答案】D
【解析】A.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奥斯特实验,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故B不符合题意;
C.实验是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是根据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当闭合开关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是电动机的原理,故D符合题意.
【点睛】
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发电机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7.连通器在生活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事例中,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过路涵洞
B.拦河大坝
C.下水管中“存水弯”
D.船闸
【答案】B
【解析】连通器的特点: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详解】A.壶嘴和壶身构成了连通器;
B.拦河大坝是根据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特点修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不属于连通器;
C.下水管成U形,水不流动时,U形管里的水相平,可以防止下水道里的气味散发出来,属于连通器;D.船闸上端开口,底部相连,构成了一个连通器;
8.小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静止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小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高速行驶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
C.小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车轮不受摩擦力作用
D.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为了减小惯性
【答案】B
【解析】(1)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3)小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所受牵引力与摩擦力平衡;
(4)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有与质量有关.
【详解】A、汽车静止在路面上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二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因此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小汽车高速行驶时,小汽车上方空气流动大于下方的空气流动,因此小汽车在竖直方向上受支持力和空气向上的托力的作用,因此小汽车对路面的压力小于汽车的重力,故B正确;
C、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可知,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只是所受牵引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惯性只有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使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不是为了减小惯性,而是为了减小由于惯性带来的危害,故D错误.
故选B.
9.有两个额定电压相同的电热水壶甲和乙,甲的额定功率为1 500 W,乙的额定功率为1 200 W.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电热水壶电阻大
B.正常工作时,电流通过甲电热水壶做功较快
C.正常工作时,通过两个电热水壶的电流相等D.正常工作时,甲电热壶做功比乙电热壶做功多【答案】B
【解析】A.根据P=UI,I=U
R
,得R=
2
U
P
,两电热水壶的额定电压相同,甲的额定功率大于乙的额定功率,
所以甲的电阻小于乙的电阻,故A错误;
B.甲的额定功率大于乙的额定功率,且都正常工作,根据电功率的物理意义可知,电流通过甲电热水壶做功较快,故B正确;
C.两个电热水壶都正常工作时,甲的额定功率大,根据P=UI可知,通过甲的电流大,故C错误;D.两个电热水壶都正常工作,根据W=Pt可知,由于甲、乙的通电时间不能确定,所以甲、乙的做功多少不确定,故D错误.
10.2019年1月6日天空出现了日偏食(如图),下列现象中与日偏食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字”
B.从岸上看到水中的“鱼”
C.路灯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D.在平面镜前看到镜中的“自己”
【答案】C
【解析】月球遮住太阳的一部分形成的日食叫日偏食,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A、通过放大镜看到的“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A不符合题意;
B、从岸上看到水中的“鱼”,是鱼儿反射的光线通过水和空气折射进入人的眼睛,因此看到鱼儿在水中游动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故B不符合题意;
C、路灯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在平面镜前看到镜中的“自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二、填空题
11.上学前,小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5m处整理着装,看到的“镜中人”是她的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m;这时听到门外小玲来喊她一起上学,小美是根据声音的______辨别出是小玲的.
【答案】虚,3 ,音色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体是等大的,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像是虚像;所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5m,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1.5m+1.5m=3m;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
质与特色,我们在电话中听到熟人说话可辨别对方是谁,是靠辨别对方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所以小美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出是小玲的.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音色
12.如图所示是奥斯特实验的示意图.接通电路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由此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如果移走小磁针,该结论_____ (选填“成立”或“不成立”).
【答案】小磁针偏转;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成立;
【解析】解:当将通电导体放在小磁针上方时,小磁针会发生偏转,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该磁场与小磁针的有无无关,故移走小磁针后,该结论仍成立;
故答案为小磁针偏转;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成立;
【点评】本题考查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的现象及结论,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13.中国海军在水上演习过程中,海军舰艇采用前后编队形式,而不采用并排航行,这是因为并排航行时,左、右舰艇之间的水流增大,压强_____;舰艇浸入水中的深度为3m 时,舰艇底部受到水对它的压强为_____Pa (ρ水=1.0×103kg/m 3,g =10N/kg )。

【答案】减小3.0×104
【解析】舰艇并排行驶时,舰艇带动其周围的水随船向前运动,结果使舰艇内侧之间的水流速度大于舰艇外侧的水流速度,因为水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水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所以舰艇内外测的水存在压强差,水的压强差使舰艇靠近,进而发生碰撞,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不采用“并排”护航;舰艇下浸入水中的深度为3m 时受到水的压强:3341.010kg/m 10N/kg 3m 3.010Pa 水p gh ρ==⨯⨯⨯=⨯. 14.2017年,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在轨测试任务,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洲际量子保密通信.“墨子号”卫星实现星地量子通信是通过_____传递信息的.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成_____能的装置.
[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192.168.0.10:8086/QBM/2019/5/24/2210448305225728/2211336040366080/STEM/7a09297820de426694f93e795f5cfdb2.png]
【答案】电磁波 电
【解析】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太空不可以用声波传递信息,卫星实现星地量子通信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太阳能电池板,消耗太阳能,产生电能,所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1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阻R 1:R 2=1:1.如果甲、乙两表均为电压表,当开关S 闭合时,R l 与R 2的
连接方式是_联,此时,两表的示数之比U甲:U乙=______如果甲、乙两表均为电流表,当开关S断开时,两表的示数之比I甲:I乙=_________
【答案】串联1:4 4: 1
【解析】①如果甲、乙两表均为电压表,电压表内阻很大,在电路中相当于断路,因而,当开关S闭合,R1与R2的连接方式是串联,甲测的是R1两端的电压,乙测的是总电压,两表的示数之比U甲︰U乙=
R1:(R1+R2)=1:4
②如果甲、乙两表均为电流表,电流表内阻很小,在电路中相当于一根导线,因而,当开关S断开时,R1与R2的连接方式是并联,甲测的是干路总电流,乙表测的是R1支路的电流,通过R1、R2电流之比I1︰I2= R2:R1=1:1;两表的示数之比I甲︰I乙= (I1+ I2):I1=4:1.
【考点】
电压表、电流表在电路中不同接法,对电路的影响;串并联电路特点.
16.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_______ (选填“甲透镜”或“乙透镜”)是凹透镜,可用于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矫正.
【答案】乙近视
【解析】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由图知道,光线通过甲透镜后向主光轴靠拢了,所以甲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即甲是凸透镜,光线通过乙透镜后远离了主光轴,所以乙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即乙是凹透镜;
[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过强引起的,所以要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将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进行比较,若比原来靠近法线则为会聚作用;若比原来远离法线,则为发散作用.
17.如图是人抬独轮车车把时的简化示意图,此时独轮车相当一个______杠杆;若动力臂是阻力臂的3倍,物体和车总重G为1200N,则抬起车把的力F为________N.
【答案】省力 400
【解析】由独轮车车把的简化示意图可知,独轮车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它属于省力杠杆;根据图示可知,L 1:L 2= 3:1,根据杠杆平衡原理,FL 1=GL 2,21
120014003
GL N F N L ⨯===. 18.发电机的工作原理______.能说明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图中的______图.
【答案】电磁感应 乙
【解析】据课本知识可知,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制成的;甲图中没有电源,即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会产生电流,即发电机原理;乙中有电源,即通电后磁场中的线圈会受力运动,所以乙是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图.
19.如图,AB 为能绕B 点转动的轻质杠杆,中点C 处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A 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10 N
的拉力F ,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物重G =________N .若保持拉力方向不变,将A 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程中,拉力F 将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20 不变
【解析】(1)如图,杠杆在水平位置,L BA
=2L BC ,杠杆平衡,FL BA =GL BC ,所以
G=F×L BA /L BC =10N×2L BC /L BC =2×10N=20N ;
(2)杠杆被拉起后,如图所示,
BA′为动力臂,BC′为阻力臂,阻力不变为G ,△BC′D ∽△BA′D′,BC′:BA′=BD :BD′=1:2,杠杆平衡,所以
F′L BA′=GL BC′,F′=G×L BC′/L BA′=G/2=20N/2=10N;由此可知当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不变.
三、作图题
20.一小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在车厢顶用细绳竖直悬挂一个小球,小球与竖直车厢壁刚好接触但不挤压,如图所示。

请画出小车突然减速时小球受力的示意图。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小车突然减速时,小球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挤压车厢,车厢给小球一个向左的支持力,因此小球受到三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水平向左的支持力。

答案如上图。

考点:力的示意图
21.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用相同的橡皮膜扎紧封住,分别放入水槽中的相同深度.管内装的液体种类和装入液体的深度如图,请画出三个玻璃管下端橡皮膜凹凸大致情况(ρ水>ρ煤油)
【答案】
【解析】(1)左管内装有与水面相平水,管内水与槽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相同,分析橡皮膜的状态;(2)中间管内装有与水面相平的煤油,橡皮膜上面受到煤油的压强,下面受到水的压强,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判断橡皮膜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强大小关系,进而判断出橡皮膜的形状;
(3)右管内装有与高于水面的水,橡皮膜上面受到水的压强,下面受到水的压强,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判断橡皮膜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强大小关系,进而判断出橡皮膜的形状.
【详解】左管内装有与水面相平水,管内外深度相同,根据p水=ρ水gh水可知管内水与槽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相同,橡皮膜处于水平状态;
中间管内,煤油对橡皮膜的压强:p煤油=ρ煤油gh煤油,水对橡皮膜的压强:p水=ρ水gh水,由题知,h煤油=h水,ρ煤油<ρ水,所以p酒精<p水,所以中间管中的橡皮膜向上凹;
右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p水1=ρ水gh水1,管外水对橡皮膜的压强:p水=ρ水gh水2,由题知,h水1>h水2,所以p水1>p水2,所以右管中的橡皮膜向下凸,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2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①请利用表格中的数据,用描点法画出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
(__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温度/℃90 93 96 99 100 100 100 100
②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______,这个温度叫做水的沸点,上述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______℃.
③将一个室温下的玻璃片盖在盛有沸水的烧杯口上,过一会儿发现,玻璃片______(填“内壁”或“外壁”)上有水珠,说明气体遇冷可以_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保持不变100 内壁液化
【解析】①由表格数据描点连线,图象如图所示:
②观察图象和表中数据可知,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水的沸点;上述实验中第4min至7min分钟,水的温度为100℃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为100℃.
③将一个室温下的玻璃片盖在盛有沸水的烧杯口上,过一会儿发现,玻璃片内壁上由水珠出现,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3.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
猜想三: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请你帮助小华完成:
(1)请写出探究猜想二的实验方案;
(2)请设计记录猜想一的实验表格。

【答案】(1)将同一个金属球分别从斜面的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滚下,撞击水平面上同一位置的小木块,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小木块被撞出的距离。

(2)见解析
【解析】根据题中“小华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可知,本题考查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考查了实验方案和实验表格的设计。

根据实验目的,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实验方案,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设计表格并多次进行实验。

【详解】(1)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探究猜想二:物体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要控制物体的质量不变,改变物体到达水平面的速度,即改变物体在斜面上的高度。

实验方案:将同一个金属球分别从斜面的不同高度处由静止滚下,撞击水平面上同一位置的小木块,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小木块被撞出的距离。

(2)探究猜想一: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要控制物体体积和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一定,即控制小球在斜面上的高度相同,改变物体的质量,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小木块被撞出的距离。

为了找出普遍性规律并多次实验。

设计表格如下:
五、计算题24.【答案】
中考物理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汽车最基本的安全装置是头枕和安全带,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了头枕,能减小因突然减速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B.有了头枕,能减小因撞上前车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C.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后车撞击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D.系上安全带,能减小因紧急刹车对司机造成的伤害
【答案】D
【解析】AB.有了头枕,能减小因汽车突然加速或被后车撞上对司机造成的伤害,故AB错误;
CD.系安全带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人会向冲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2.下列四种新能源,属于不可再生的是
A.太阳能B.风能C.地热能D.核能
【答案】D
【解析】根据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区别,可知:核能是短时间内不能再次产生的,是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在短时间内可以再次产生,是可再生能源.
故D正确.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手在屏幕上开成手影
B.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C.放大镜把文字放大
D.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答案】B
【解析】A.手在屏幕上形成“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符合题意.
C.放大镜把文字放大,是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不符合题意.
D.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D不符合题意.
4.如图所示,闭合开关,两灯并联,各电表都能正常工作.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丙都是电流表
B.甲、乙、丙都是电压表
C.甲、乙是电压表,丙是电流表
D.甲、丙是电流表,乙是电压表
【答案】D
【解析】由电路图知道,要使左边的灯泡工作,需要使电流从正极出来到此灯泡,再经丙表回到负极,所以,丙表为电流表;要使右边的灯泡工作,需要使电流从正极出来经过甲表到此灯泡,再经丙表回到负极,所以,甲表为电流表;由于甲表为电流表,所以,乙表只能为电压表,否则会造成电源短路,故只有D
正确.
5.学习了家庭电路的知识后,小强想利用插座改装一只壁灯,经测试原插座的安装规范,下列为小强所设计的外墙面板插座接照明灯的电路图符合安全用电规则的是
A.B.
C.D.
【答案】A
【解析】开关应该与灯泡串联,控制灯泡的通断,所以首先排除BD选项中的接法;双孔插座左孔与零线相通,右孔与火线相连通,所以根据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知识可知,开关应该与右孔相连,故A选项中的
改装方式正确.
6.如图所示,干燥环境下甲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乙验电器的金属箔闭合,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接触甲和乙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乙的金属箔由闭合变成张开,由此可知
A.甲的金属箔同时会闭合
B.乙金属箔得到电子
C.乙金属箔带上正电
D.有电子在金属棒上发生了定向移动
【答案】D
【解析】甲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乙验电器的金属箔闭合,说明甲验电器带电,乙验电器不带电.
A. 将甲乙两验电器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连接时,会看到乙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同时甲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会变小.故A错误.
BCD.若甲验电器金属箔带正电荷,则连接的瞬间,乙金属箔上的电子将定向移动到甲验电器金属箔上,导致乙金属箔失去电子;若甲验电器金属箔带负电荷,则连接瞬间,甲金属箔上的电子将定向移动到乙验电器金属箔上,导致乙金属箔得到电子.因不知甲验电器金属箔带何种电荷,所以不能确定乙验电器金属箔是得到电子还是失去电子,即也不能确定其带正电荷还是负电荷.故B、C错误,D正确.
7.如图是某同学家中的部分电路,开始时各部分工作正常,将电饭煲的插头插入电源的三孔插座后,正在烧水的电热壶突然不能工作,但电灯仍正常发光拔出电饭煲的插头,电热壶仍不能工作,把测电笔分别插入插座的左、右孔,氖管均能发光.则可以判断出电路的故障是()
A.电热壶所在电路的B、D两点间断路
B.插座的接地线断路
C.电路的C、D两点间导线断路
D.电路的A、B两点间导线断路
【答案】C
【解析】正在烧水的电热壶突然不能工作,但电灯仍正常工作,说明电路中不能出现短路,否则保险丝烧毁,用电器都不能正常工作,所以电路中出现断路现象;电灯仍正常工作,说明A点左侧,C点左侧都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