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知识网络学会理论运用
——《生活与哲学》期末总复习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知识的分类: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其它的哲学知识都是在此问题上派生出来的
▲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唯物主义思想)
▲6、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和客观唯心主义(上帝、理念、绝对精神)
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标准。

※两大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思想
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理论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主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主题是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展开。

运用1:
辨析: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所以世界观就是哲学。

参考答案: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命题的前半部分是对的。

②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外部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的世界观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因此不能说世界观就是哲学。

③题中观点看到两者的联系,但否认两者的区别,因而是片面的。

运用2:
“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不同意这样的看法。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承认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承认思维决定存在,不能以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以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②追求物质满足不一定是唯物主义,如果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去追求物质满足,就是唯心主义。

追求精神满足也不一定是唯心主义。

如果在承认物质决定作用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作用,强调精神文明的作用,这不但不是唯心主义,恰恰是辩正唯物主义的表现。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运用3: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它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参考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首先,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其次,它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且始终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