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干预在控制艾滋病流行的作用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干预在控制艾滋病流行的作用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预防干预在控制艾滋病流行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于本市选
取20个社区为研究对象,于每个社区开展艾滋病公益咨询服务及艾滋病教育讲座。

比较分析干预措施实施前后调研群众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及持不歧视态度率。

结果接受调研者共计1899人,占77.26%(1899/2458);接受艾滋病预防干预
教育前,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4.51%,持不歧视态度率为54.71%;干预后,艾
滋病知识知晓率上升至94.68%,持不歧视态度率增长至74.88%。

两项观察指标
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艾滋病预防干预措施的有效实施,可有效提高普通群众对于艾滋病知识的认识,降低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值得
大范围推广应用。

【关键词】预防干预艾滋病控制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8-0325-02
既往研究显示[1],我国虽于局部地区艾滋病呈现高流行趋势,但是总体而言
仍呈低流行状态。

如何有效控制艾滋病传播已经成为了医学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预防干预措施于艾滋病流行中的应用效果,以本市为基点,抽
取20个社区作为研究对象,调研对象年龄14至57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研究
资料,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市20个社区为研究对象。

初始接受调研人数共计2458人,年龄14
至57岁,平均年龄(35.65±2.54)岁。

1.2干预方法
先行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调查对象进行面谈,面谈结束后遵从被调研者
意愿发放调查问卷予以填写。

问卷中主要包含:①个人对于艾滋病病症的了解程度;②对于预防艾滋病方法的了解情况;③对于艾滋病人的看法;④是否愿意
接受关于预防艾滋病教育。

于2013年6月开始由本院研究组成员前往各社区提
供艾滋病公益咨询服务,并发放艾滋病宣传资料。

每月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
艾滋病教育讲座,为其它性病病患提供优惠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
①关于艾滋病预防方法知晓率;②持不歧视艾滋病患者态度人数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
意义。

2 结果
2.1一般结果
本次初始接受调研人数共计2458人,参与教育宣讲及预防干预(干预前)
人数为1899人,自愿接受教育干预率为77.26%。

2.2跟踪调研结果
由调研结果可知,1899人接受艾滋病预防干预教育。

干预前,艾滋病知识知
晓率和持不歧视态度率分别为64.51%及54.71%,干预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
持不歧视态度率分别上升至94.68%及74.88%。

比较干预前后社区群众对艾滋病
的认知程度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程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综合预防干预前后社区群众对于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歧视态度分析表(%)
3 讨论
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患者被发现以来,艾滋病开始于全球蔓延开来。

理论
上而言,控制艾滋病流行较为简单。

艾滋病主要以血液传播、性传播及母婴传播
该三种形式于人与人之间完成艾滋病毒传播,较之于其它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的
传染源更易于为个体所控制。

但是实质上,艾滋病还是继续在全球范围蔓延。


有关资料显示[2],截止2013年,全世界艾滋病感染人数已经高达3900万人,而
我国实际艾滋病毒感染者也突破43.4万,且其中以性行为为传播媒介大约占
89.9%。

但是也有学者猜测[3],截止于2013年,我国实际艾滋病患者可能已经达
到85万。

分析产生该种现象的原因,还在于目前人们缺乏艾滋病相关医疗知识,与艾滋病有关的高危行为增多所致[4]。

而社会群众对于艾滋病及其家属所抱有的
歧视态度,促使一些艾滋病患者始终隐藏其病患身份,放弃治疗机会。

针对此研究背景,本文主要以社区为研究对象,于社区中开展艾滋病公益咨
询服务及艾滋病教育讲座。

研究结果表明,实施预防干预措施可有效提升普通群
众对于艾滋病知识的认识,改善普通群众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态度。

综上可知,可通过有效实施艾滋病预防干预措施,强化普通群众对于艾滋病
医疗知识的认知程度,改善艾滋病患者及家属的生活环境,保障其人权。

参考文献
[1]钟坚.艾滋病高危人群预防干预[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4,20(2):88-90,94.
[2]吴振强,刘效峰,孙良等.艾滋病预防干预与循证医学[J].职业与健
康,2011,27(1):85-87.
[3]李霞,张桐亮,张大伟等.流动人员艾滋病预防知识和行为调查问卷剖析[J].中
外健康文摘,2011,08(24):405-406.
[4]高利霞.我市预防艾滋病公众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内蒙古中医
药,2014,33(23):111-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