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3届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知识专题课件学案16民国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共43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

案 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

目 “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
关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典题与题源
学案16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重大
考,根据相关知识可知,本题突出对“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
甚大”的主要原因分析,显然,五四运动在规模和影响上远大

学 于“公车上书”,其主要原因是五四运动时帝国主义侵华程度

栏 目
以及广大民众觉悟的程度要高。就选项而言,A 项反映了五四
开 关
运动的历史影响和评价;B、C、D 三项说法仅是两者相关历
史信息的表层反映。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局部)
典题与题源
学案16
解析 本题解题关键是准确判断出图中选项对应的地点。根据
所学知识可知,1927 年初,全国革命中心转移到武汉。A 项
为上海,B 项为南京,C 项为武汉,D 项为南昌。故选 C 项。
本 学
答案
C





典题与题源
学案16
[命题探源]
大”确立;②国民党独裁内战方针:1945 年 5 月国民党六
本 学
大确立。
案 栏
(2)中共为实现和平民主建国的努力:①重庆谈判:签署“双
目 开
十协定”,确立了和平建国的方针。②参加 1946 年 1 月 10
关 日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独裁方
针。
典题与题源
学案16
2.人民解放战争
战略行动的影响。从“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
后”“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等关键语句判断,此事件发
本 学
生在 1947 年的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由此揭开了战略反
案 栏
攻的序幕之前。当时还不具备战略决战的条件,故可排除 B、
目 开
C 两项。D 项是战略决战后的军事行动,排除。
关 答案 A
典题与题源
使民主革命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指的是民主革命进入到新
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而“新”的依据是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开始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因此,C 项符合
题意。
重点与热点
学案16
题点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国共关系
阶段
项目
主要矛盾
国共关系
广大人民群众同北洋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
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5.西安事变: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 等人。
典题与题源
学案16
二、抗日战争 1.五个特点: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
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双重性);两 本 个战场并存;中共在后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
(1)内战爆发:1946 年 6 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内战爆发。
(2)粉碎重点进攻:1947 年,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
本 学
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案 栏
(3)战略反攻:1947 年 6 月,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开始
目 开
战略反攻。
关 (4)战略决战:1948 年 9 月至 1949 年 1 月取得辽沈、淮海、
学案16
学案 16 民国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
本 【考纲要求】

案 (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栏 目
(2)新民主主义革命;
开 关
(3)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典题与题源
学案16
考点一 从五四运动到国民革命运动
[经典题组一]
典题 1 (2011·全国课标卷)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
典题与题源
学案16
2.国民革命
(1)性质:国共联合的、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封建军阀和
帝国主义的人民民主革命。
本 (2)国共合作:两次会议(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
学 案
新三民主义(蕴涵“三大政策”)。
栏 目
(3)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奠定了
开 革命发展的基础。

典题与题源 【名师点睛】 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本 学
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
案 栏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目 开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关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典题与题源
学案16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材料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
该言论所针对的历史事件。从“国家又濒于危亡”可知在北伐
本 学
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
案 栏
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关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典题与题源
学案16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关键词句“公车上书”“巴黎
和会时的五四运动”“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进行思
案 栏
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所以 D 项错误。
目 开
答案
B

典题与题源
学案16
典题 5 (2012·江苏卷)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
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
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
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
学案16
本 学 案 栏 目 开 关
典题与题源
学案16
考点二 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
[经典题组二]
典题 4 (2012·北京卷)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
队的开始。1933 年 7 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
本 学
将每年 8 月 1 日定为
()
案 栏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目 开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学案16
典题 8 (2012·四川卷)1948 年 6 月,华侨领袖冯裕芳等人发表
的声明中说:“一年以前,都市里许多不关心政治的上层人
物,表示并不反对国民党打共产党,但希望早一点打完共产
党,快点给他们和平。现在呢,他们改变了,他们希望共产
本 学
党早点打完国民党,快点给他们和平。”导致上述变化的主
案 栏
典题与题源
学案16
[命题探源]
一、国共的十年对峙
1.中共探索出中国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道
路。
本 2.日本大举侵华:1931 年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又进逼
学 案
华北。
栏 目
3.国民党政策:“攘外必先安内”实质是对日妥协、对红军“围
开 关
剿”。
4.红军长征:①遵义会议: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②长征胜利:
国民革命时期

军阀的矛盾



广大人民群众与国民
栏 土地革命时期
国共两党十年对峙

党反动派的矛盾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
抗日战争时期 中日民族矛盾

广大人民群众与国民
解放战争时期
国共两党的内战
党反动派的矛盾
重点与热点
学案16
即练 2 国民革命军第 129 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 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 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 了救中国,暂时和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开 关
代化的含义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思想等方面
的内容。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反映了国民革命反帝
反封建的任务,属于政治近代化,所以答案选 D 项。A 项建
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不符合史实;B 项错在“最广泛”这
一表述上;C 项与“近代化”无直接联系,排除。
典题与题源
学案16
典题 3 (2012·重庆卷)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军神速,威震全国。 1927 年初,全国革命中心也随之北移至下图中的 ( )
答案 A
典题与题源
学案16
典题 2 (2012·山东卷)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
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 )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本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学 案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栏 目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词语是“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近

学 案
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栏 目
B.争取党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
开 关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C )
D.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判断出这是改编红军时的情境,当时正
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保障抗战胜利。故 C 项符合题意。
予以反击,爆发了
( A)
本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学 案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栏 目
解析 1937 年 8 月 13 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京。
开 关
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展开淞沪会战。双方在上海地区激战三
个月。A 项战场在华东上海,B 项战场在山西(华北),C 项战
场在江苏北部,D 项战场在华中武汉。
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其
“新”的最重要的依据是
(C)
A.青年学生第一次充当了民主革命的急先锋
本 学
B.马克思主义成为革命指导思想
案 栏
C.无产阶级充当了革命主力,第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
目 开
D.无产阶级政党成为革命的领导
关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发展过程的把握。五四运动

案 2.三点意义: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

目 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

关 际地位得到提高。
典题与题源
学案16
考点三 人民解放战争
[经典题组三]
典题 7 (2012·江苏卷)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
国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
战争后不久,中国又面临新的危险;从“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
本 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可判断出这种危险
学 案
主要是来自于外部的侵略。A、C、D 三项都属于国共两党的
栏 目
斗争,可直接排除。
开 关
答案
B
典题与题源
学案16
典题 6 (2012·上海卷)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
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国守军坚决
要原因是这些“上层人物”
()
目 开
A.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
关 B.受到《国内和平协定》的影响
C.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
D.看到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消灭
典题与题源
学案16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时间“1948 年 6 月”,同
时熟记解放战争中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1949 年 4 月 15
日国共双方谈判代表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5)解放南京:1949 年 4 月 23 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中
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重点与热点
学案16
题点 1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从领导阶级看: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
本 学
政治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案 栏
(2)从革命指导思想看: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
重点与热点
学案16
题点 3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
(1)探索期:成立至大革命失败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结合革命斗争的实
本 践,1922 年,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第
学 案
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
目 开
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
关 (3)从革命的前途看:工人阶级不仅是为了砸碎一个旧世界,
而且是为了建立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政权的新社会。
(4)从革命范围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重点与热点
学案16
即练 1 毛泽东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明中国反帝反
1.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爆发: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
本 学
(3)高潮:上海的“三罢”斗争。
案 栏
(4)结果:初步胜利;免除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目 开
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关 (5)意义: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喷薄欲出。
关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典题与题源
学案16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933 年 7 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
央政府批准”。本题易错选 D 项。1933 年,中华苏维埃共和
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 8 月 1 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所
本 学
以 B 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
本 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是在 1949 年 1 月三大战役结束后,故排除
学 案
B、D 两项。1948 年,共产党已经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
栏 重点进攻,由于国民党实行独裁统治,逐渐失去民心,故 C

开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答案 A
典题与题源
学案16
[命题探源]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两种命运:①中共和平民主建国方针:1945 年中共“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