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泰县2024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长泰县2024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 A .O
B .2O
C .O 2
D .O 3
2.科学家从柳树皮中提取并合成出解热镇痛药物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有效成分是乙酰水杨酸(化学式984C H O ),下列关于乙酰水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酰水杨酸中含有4个水分子 B .乙酰水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g C .乙酰水杨酸由21个原子构成
D .乙酰水杨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下列对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水很难被压缩,因为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B .在花园里可嗅到花香,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氧气加压后能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
D .温度计里的汞柱上升,因为原子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4.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3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折错误的是( )
A .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B .Na +和Mg 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C .Na 与S 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 2S
D .在化学反应中氧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5.对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理解错误的是
A .它们都带电
B .它们都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 .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
D .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完全相同
6.三硝基胺 ()23N NO ⎡⎤⎣⎦是科学家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三硝基胺由N 元素和O 元素组成
B.三硝基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
C.三硝基胺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6.8%
D.三硝基胺中N元素和O元素的质量比为7:12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的2倍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8.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不同的小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保持不变C.甲和丙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均相等D.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9.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不正确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 白酒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B 金秋十月桂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着
C 氧气和氮气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种类不同
D 水结冰之后变成固体分子间隔变小
A.A B.B C.C D.D
10.小明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闸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
B.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
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D.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
11.图甲是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索的部分信息,图乙是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则下列说法
中不正确的是
A.铝元素原子核内有14个中子
B.在化学反应中铝原子易失去电子变成A1+3
C.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D.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12.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原子质量B.分子数目C.分子种类D.物质种类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右图为过滤装置,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 ;
(2)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
(3)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答出一点即
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1)实验室中也常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取氧气。
写出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
(2)实验室里还会通过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制取氧气。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或文字表达式______,此时应该选用上图中的________作为发生装置。
收集氧气
的装置可以用_______。
15.利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已知:Y型管体积(已去除胶塞占的体积)为a 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b mL。
实验步骤:检查气密性;用酒精灯加热红磷至燃烧;反应结束并冷却后,读取注射器中水体积为c mL。
(1)实验中红磷和水要足量,目的是______。
(2)根据实验数据,求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
16.下面是初中化学实验室中的常见仪器图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CO2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1)图中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图中_____装置,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_;
(3)B、C 装置都可以用来实验室制 O2,二者相比,B 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4)检查 C 装置气密性方法是______;
(5)用 G、H 装置可以定量收集气体。
若收集 CO2,则需在水面上方放一层植物油,原因
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小明为了探究煅烧了一段时间的石灰石中各成分的质量(其中杂质高温不分解、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成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
(3)写出求解所探究的固体中碳酸钙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__;
(4)该煅烧后的石灰石中各成分的质量最简比是________;
(5)最终所得的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6)用上述40t“煅烧一段时间的石灰石”继续充分煅烧,可以得到含杂质的生石灰的质量是__________.
18.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
国家新《生活饮用卫生标准》从强制实施,其中饮用消毒剂除了目前采用的液氯以外,补充了氯胺(NH2Cl)、臭氧(O3)。
(1)NH2Cl中含有_____种元素;
(2)NH2Cl用于消毒时,发生反应:NH2Cl+X═NH3+HClO,其中HClO中Cl的化合价是_____;
(3)NH2Cl中氯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
(4)NH2Cl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
(结果精确到0.1%)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见著知微,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由图可知,X、Y分别是______、______.
在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______,构成汞的最小粒子是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C
【解题分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所以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题目详解】
A、O表示氧元素或1个氧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B、2O表示2个氧原子,故不符合题意;
C、O2表示1个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符合题意;
D、O3表示臭氧分子,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解题分析】
A、乙酰水杨酸是由乙酰水杨酸分子构成的,不含水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不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乙酰水杨酸是由乙酰水杨酸分子构成的,1个乙酰水杨酸分子是由21个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D、乙酰水杨酸属于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B
【解题分析】
A、水很难被压缩,不是水分子之间没有间隔,而是说明水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小,故A 错误;
B、在花园里可嗅到花香,是因为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故B正确;
C、氧气加压后能贮存在钢瓶中,是因为氧气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不是分子体积很小,故C错误;
D、温度计里的汞柱上升,因为原子的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原子的体积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4、B
【解题分析】
A.它们都是第3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不符合题意;
B. Na+的核外电子数是10,Mg2+的核外电子数也是10,相同,符合题意;
C. N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显+1价,S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易得到2个电子,显-2价,则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Na2S,不符合题意;
D.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解题分析】
A、第二幅图是原子结果示意图,故不显电性,第一幅和第三、四幅图是离子结构示意图,显电性,故错误;
B、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的电子数都是8,故都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正确;
C、四种粒子的质子数不同,故属于不同种元素,正确;
D、由图可知,四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不完全相同,正确。
故选A。
【题目点拨】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
6、B
【解题分析】
A、根据化学式可知,三硝基胺由N元素和O元素组成,故A正确;
B、三硝基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14+16×2)×3=152,故B错误;
C、三硝基胺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44
100%36.8%
152
⨯
⨯≈,故C正确;
D、三硝基胺中N元素和O元素的质量比为(14×4):(16×2×3)=56:96=7:12,故D 正确。
故选B。
7、D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A、B正确;C、负极产生气体为氢气,正极为氧气,体积比为2:1,正确;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才能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错误。
考点:化学实验现象描述
8、C
【解题分析】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两种,生成物一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A 说法正确;
B、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子的个数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个数没有发生变化,故B说法正确;
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甲和丙中与同种元素的原子结合的原子的数目不同,该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相等,故C说法不正确。
D、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9、D
【解题分析】
A、白酒是混合物,是因为酒精溶液中含有酒精分子、水分子,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B、金秋十月桂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氧气和氮气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结冰之后变成固体,体积膨胀,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10、B
【解题分析】
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转化为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B
【解题分析】
A、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可知: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中子数=27-13=14,故正确;
B、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3个电子,铝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铝离子A13+,铝离子的不是符号为A1+3:故错误;
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所以铝的相对
原子质量为26.98,故正确;
D、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铝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位于第3周期,故正确。
故选C。
【题目点拨】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2、A
【解题分析】
A、原子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变化;故选项正确。
B、分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改变;故选项错误。
C、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改变;故选项错误。
D、物质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改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铁架台漏斗引流滤纸破损(或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仪器不干净)【解题分析】
(1)根据图示,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仪器b的名称是:漏斗。
(2)过滤操作中如果直接将烧杯中的浊液倒入漏斗中,容易洒出,因此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引流,故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滤纸破损(部分浊液从破损处直接流出)或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有浊液从滤纸和漏斗壁的缝隙处直接流出)或仪器不干净。
14、2KMnO4加热
K2MnO4+MnO2+O2↑分解2H2O2
2
MnO
2H2O+O2↑
B C或D
【解题分析】
(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它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KMnO4加热
K2MnO4+MnO2+O2↑,符合多变一,属于分解反应;故填:2KMnO4
加热
K2MnO4+MnO2+O2↑;分解。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
MnO 2H 2O+O 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应该选用
图中的B 装置;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填:2H 2O 2
2
MnO 2H 2O+O 2↑;B ;C 或D 。
15、保证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c)/a×100% 【解题分析】
(1)实验中红磷和水要足量,是为了保证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2)实验中空气的总体积为a mL ,消耗氧气的体积为(b –c) mL ,则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b-c) mL /a mL×100%。
16、锥形瓶AE (或AF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或KClO 3
KCl+O 2)可以控制
反应速率将导管口堵住,然后从长颈漏斗加水,当长颈漏斗颈部形成一段水柱,并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解题分析】
(1)根据常见的仪器分析; (2)根据氯酸钾制氧气的原理分析; (3)根据分液漏斗的特点分析;
(4)根据装置的特点和气密性的检验方法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
【题目详解】
(1)仪器 a 是锥形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由于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
氧气,符号表达式为:KClO 3
KCl+O 2;
(3)B 装置中的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4)检查 C 装置气密性为:将导管口堵住,然后从长颈漏斗加水,当长颈漏斗颈部形成一段水柱,并保持一段时间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5)G 装置中植物油可避免CO 2与水接触部分溶解,导致测量误差。
【题目点拨】
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
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4.4g 100X =44 4.4g
25:14:11 20% 31.2t
【解题分析】
(1)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200g-215.6g=4.4g ;
(3)设固体中碳酸钙质量为X ,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322
2CaCO +2HCl =CaCl +CO +H O 100
11144X
y 4.4g 10011144==X y 4.4g
↑
X=10g
y=11.1g
(4)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
2CaCO CaO CO 1005644+高温↑
所以煅烧后的石灰石中各成分的质量最简比是100:56:44=25:14:11;
(5)所以混合物氧化钙的质量为:20g-10g-4.4g=5.6g
设氧化钙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z
2
2CaO 2HCl =CaCl H O 56
1115.6g
z
56111=5.6g z
++ z=11.1g 所以最终所得的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1.1g+11.1g 215.6g-4.4g-100.2g
×100%=20%; (6)40t 石灰石中含有碳酸钙质量为:40t×
10g 20g
×100%=20t 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m 3
2CaCO CaO CO 100
4420t
m 10044=20t m
+高温↑
m=8.8t 所以可以得到含杂质的生石灰的质量是40t-8.8t=31.2t .
18、三 +1 71:4 27.2%
【解题分析】
(1)根据所给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NH 2Cl 是由氮、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
(3)HClO 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和﹣2,根据化合物中各种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计算出Cl 的化合价是+1;
(3)NH 2Cl 中氯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5.5:(1×
2)=71:4; (4)NH 2Cl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4100%27.2%14+21+35.5⨯≈⨯。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的简单计算,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元素的化合价,难度较小。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 原子; 元素; 氯化钠; 汞原子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1)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X 是原子,Y 是元素;注意组成和构成的差别
(2)水中由水分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汞是由汞原子构成,所以在水、汞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氯化钠,构成汞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