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二章《爱护心脏 确保运输》2.2.1 血管的作用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爱护心脏确保运输》2.2.1 血管的作用教----69ead6de-6ea6-11ec-80d7-7cb59b590d7d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爱护心脏确保运输》2.2.1血管的作用教
第二节运输物质的器官
一、血管的作用
教科书分析
不论是营养物质的运输还是代谢废物的排出主要是由人体的血液循环来完成。

血液主
要是在血管和心脏中循环流动,因此,血管作为运输物质的主要器官之一,是学好后面知
识的基础。

让学生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是怎样与其功能相适应是本节课的重
点内容。

而在显微镜下辨认三种血管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从观察“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现象”入手,以使学生获得对血管的感性认识。

学生对实验有极大的兴趣,但往往停留于表面现象,不求甚解,不善于思考和总结,需要
多加指导和点拨。

设计理念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从学生的感性知识入手,逐步上升到理性归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促使学生用学到的生理知识指导自己的生
活实践,增加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说出血管的种类和结构特点。

2.概述各种血管的功能及分布。

3.描述毛细血管的特征,并解释其结构与有利于物质交换的功能相兼容。

技能目标
尝试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

情感性目标
体验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现象,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课时安排
本节需要一个小时来完成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棉花或纱布、盛有清水的烧杯、绷带、投影仪。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提问:前两天我校进行体检抽血化验,谁来模仿医生为我们同学抽血?并请
观察实验前后臂上的青筋有什么变化。

引入: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血管,人体的血管有哪
几种?各种血管又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为什么用绷带扎紧前臂绷带以下部位的静脉膨胀呢?提示和建议一学生模仿医生给另一位较瘦的从生活事例入手,同学做抽血的准备工作,并
观察、提高学生兴趣。

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
主题:第二节运输物质的器官I.血管的作用: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血流的实验方法。

提高实验成功率问: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学生回答:1。

小鱼的鳃必须
用湿纱布或棉花包裹,并不时向鳃内滴水。

2.尾鳍必须展平3。

使用后及时将鱼放回水中。

思考问题: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流方向和速度,血管的厚度和分支,并尝试对血
管进行分类。

循环引导学生进行显微投影实验:问:投影上的血管是什么?为什么?学生
的实验和观察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知识。

动脉,厚管壁,大弹性,血流速度测试,学
生实验的有效性很快,从粗血管分支到细血管。

结果对管壁薄、管腔大、弹性小的上静脉
的认识提高到合理的高度。

血流速度缓慢,从细血管汇聚到粗血管。

这是一个毛细管,管
壁非常薄,血流速度最慢,红细胞以单线通过。

学生们讨论并得出结论,动脉是将血液从
心脏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的血管。

管壁厚,弹性大。

它能承受心脏喷射产生的巨大压力和
快速血流。

适用于向全身输送血液的功能。

毛细血管壁很薄,血流速度最慢,适合进行物
质交换。

学生们认为并回答说,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个部位返回心脏的血管。

内部静脉
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保护血液不返回心脏。

学生填写:通过学生的猜测,学生可以真
正理解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

问题: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请根据
它们的特点推测它们的功能?为什么?发挥多媒体和静脉瓣膜的作用。

问题:请观察血管
中的血液流动,思考它是什么样的血管?总结:血管中的血液流动只有两个方向,即离开
心脏和返回心脏。

动脉和静脉是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命名的,与血管中血液的性质无关。

过渡:一些事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导致血管出血。

如何进行急救?加深对动脉和静脉概念
的理解。

学生:动脉出血速度快,血色新鲜,出血急救是红色的;静脉出血速度缓慢,血
色呈暗红色;第一步是判断哪种毛细血管出血是从伤口表面的出血血管出血。

播放:录像提问:录像中这位同学给伤者急救时,是否有错误?学生:看录像并发现
错误,动脉出血时,应在伤口的近心端将动脉压住,静脉出血时,应在伤口的远心端将静
脉压住,才会有疗效。

学生间相互配合模拟练习止血包扎。

利用录像: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动、静脉血管血流方向不同。

通过亲身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讲解:无论按压止血
点或用止血带,时间过长,肢端都有坏死的危险。

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动脉、静脉、
毛细血管的作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请看教科书中的“思考”。

学生回答:省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