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心裁(35)大黄蟅虫丸:癥瘕(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心裁(35)大黄蟅虫丸:癥瘕(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
位症
大黄蟅虫丸
【原文】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组成与用法】
大黄十分蒸黄芩一两甘草三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虻虫一升水蛭百枚蛴螬一升蟅虫半升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功效】清热活血祛瘀。

【医案】
1.癥瘕(子宫肌瘤)
初诊:2000年7月7日。

许某,40岁,B超发现子宫肌瘤3.6cm ×2.4cm×3.0cm,小腹疼痛,经量不多。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子宫颈光滑,宫体后位,略大,活动,质地中等,压痛,两侧附件压痛,两侧宫骶韧带触痛。

西医诊断:(1)子宫肌瘤。

(2)慢性盆腔炎。

治法:清热活血,化痰软坚。

方剂:消癥汤(自拟方)。

半枝莲20g 白花蛇舌草20g 夏枯草20g 荔枝核12g 橘核12g 三棱20g 莪术12g 皂角刺15g 石见穿30g 牡蛎30g 海藻30g 制乳没各4g,30剂。

大黄蟅虫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二诊:2000年10月9日。

头晕,胃脘不舒,月经将净,舌淡红,苔薄腻,脉细。

治法:健脾和胃,疏风利头目。

防风10g 党参12g 茯苓10g 白术10g 枳壳8g 陈皮10g 天
麻10g 半夏10g 蔻仁(冲)4g 泽泻30g 生黄芪12g 僵蚕10g,3剂。

三诊:2000年10月16日。

B超检查,子宫肌瘤缩小为2.7cm×2.0cm×2.5cm,恶心,舌脉如上。

治法:清热活血,化痰散结。

半夏12g 吴茱萸2g 半枝莲12g 白花蛇舌草12g 牡蛎20g 海藻15g 皂角刺12g 龙葵15g 蔓荆子12g 王不留行50g 苏子20g 石见穿20g,3剂。

大黄蟅虫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四诊:2000年10月24日。

交接后小腹疼痛,舌脉如上。

治法:清热活血,化痰软坚。

半枝莲15g 白花蛇舌草15g 荔枝核10g 橘核10g 王不留行50g 半夏10g 砂仁(冲)4g 皂角刺15g 石见穿30g 牡蛎30g 海藻15g 延胡索10g,5剂。

大黄蟅虫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五诊:2000年12月5日。

腰及下腹疼痛2天,右下肢疼痛。

末次月经11月26日~12月3日。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半枝莲20g 白花蛇舌草20g 三七4g 红藤30g 莪术10g 三棱10g 延胡索10g 川楝子10g 皂角刺15g 石见穿30g 血竭5g 地鳖虫10g,19剂。

大黄蟅虫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六诊:2000年3月13日。

腰痛,小腹疼痛,末次月经3月4日来潮,今见赤带,舌脉如上。

半枝莲15g 白花蛇舌草15g 贯众15g 龟版胶(烊冲)10g 野荞麦根20g 仙鹤草20g 鸡冠花20g 萆薢10g 旱莲草15g 川楝子10g 海螵蛸30g 蔓茎老鼠尾草(荔枝肾)15g,5剂。

大黄蟅虫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七诊:2000年3月20日。

腰痛好转,小腹隐痛。

舌脉如上。

半枝莲20g 白花蛇舌草20g 夏枯草15g 紫草12g 荔枝核12g 橘核12g 三棱12g 莪术12g 皂角刺12g 牡蛎15g 海藻
15g 制乳没各4g 三七4g 延胡索10g,3剂。

大黄蟅虫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八诊:2000年4月4日。

腰痛,末次月经3月28日来潮,今未净,口苦,舌脉如上。

贯众炭15g 萆薢12g 海螵蛸20g 茜草炭12g 地榆20g 槐花20g 椿根皮15g 阿胶(烊冲)10g 茵陈12g 鸡冠花20g 土茯苓15g 白头翁10g,3剂。

九诊:2000年4月16日。

B超复查,子宫肌瘤已经消失,左少腹疼痛,左乳房疼痛。

舌脉如上。

2.癥瘕(子宫肌瘤)
初诊:2002年7月4日。

余某,28岁,取节育环后未避孕3年未孕。

月经周期规则,经量中等,经色鲜红,无血块,3~4天净,经前小腹疼痛,腰倦。

白带量中,色黄有臭。

输卵管通液提示:两侧输卵管均阻塞。

B超检查提示:子宫后壁肌瘤2.5cm×2.5cm。

生育史:1-0-2-1。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子宫颈轻度糜烂,宫体后位,正常大小,活动,质地中等,压痛,后壁触及肿块,两侧附件压痛。

西医诊断:(1)继发不孕。

(2)子宫肌瘤。

(3)慢性盆腔炎。

(4)慢性子宫颈炎。

(5)两侧输卵管阻塞。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方剂: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加味。

金银花15g 防风10g 白芷10g 当归6g 陈皮10g 白芍10g 制乳香4g 制没药4g 皂角刺15g 生甘草5g 半枝莲15g 白花蛇舌草15g,8剂。

大黄蟅虫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活血化瘀灌肠液(院内制剂)每日50ml保留灌肠,配合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每日2小时,连续10次(使用吉林省延边火炬高新技术开发中心生产的ZPZ—5型智能式女子不孕症与盆腔炎治疗仪)。

二诊:2002年7月12日。

症如上,舌脉如上。

治法:清热活血,化痰软坚。

方剂:三七红藤汤(经验方)加减。

三七4g 红藤30g 皂角刺15g 石见穿20g 三棱12g 莪术12g 制乳香4g 制没药4g 水蛭10g 丹参15g 大腹皮12g 炮山甲12g 蒲公英15g 半枝莲15g 白花蛇舌草15g,46剂。

大黄蟅虫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活血化瘀灌肠液每日50ml保留灌肠。

三诊:2002年9月2日。

末次月经8月28日来潮,经净2天,舌脉如上。

治法:调气清湿热。

方剂:四逆散加味。

柴胡10g 白芍10g 枳壳9g 生甘草5g 蒲公英15g 败酱草15g 红藤20g 大蓟15g 小蓟15g 鱼腥草15g 大腹皮10g 贯众15g,3剂。

四诊:2002年9月10日。

输卵管碘油造影,左侧输卵管通畅,右侧阻塞。

此后,服用7月4日方18剂,服用9月2日方8剂。

五诊:2002年12月28日。

末次月经12月24日来潮,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缩小为1.5cm×1.1cm×1.2cm,舌脉如上。

治法:益肾助孕。

方剂:助孕汤(经验方)加减。

菟丝子12g 枸杞子12g 覆盆子12g 巴戟天12g 淫羊藿12g 杜仲10g 当归6g 熟地12g 续断12g 鹿角片10g 淮山药15g 何首乌12g,17剂。

六诊:2002年1月12日。

B超发现无排卵,舌脉如上。

治法:清热活血,化痰软坚。

方剂:消癥汤(经验方)。

白花蛇舌草15g 半枝莲15g 荔枝核12g 橘核12g 制乳香4g 制没药4g 海藻20g 牡蛎30g 石见穿30g 皂角刺15g 三棱12g 莪术12g,15剂。

大黄蟅虫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七诊:2002年1月27日。

末次月经1月23日来潮,3天净,舌
脉如上。

中药守7月4日方续进8剂。

活血化瘀灌肠液每日50ml保留灌肠。

八诊:2002年2月4日。

B超复查子宫肌瘤已经消失。

3.子宫内膜异位症
初诊:2002年12月6日。

田某,28岁,13岁初潮,经行下腹疼痛剧烈8年,伴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

月经周期定,经量正常,有血块,3~4天净。

经前乳胀,带下不多,色黄。

结婚6个月,未避孕3个月未孕,末次月经11月28日来潮。

生育史0-0-0-0。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轻炎,宫体前位偏右,活动,质地中等,无压痛,两侧附件无压痛,三合诊右侧子宫骶骨韧带触及痛性结节。

西医诊断:(1)子宫内膜异位症。

(2)慢性子宫颈炎。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散结。

方剂:消癥汤(经验方)。

半枝莲15g 白花蛇舌草15g 制乳香4g 制没药4g 皂角刺15g 石见穿15g 荔枝核12g 橘核12g 牡蛎20g 海藻20g 三棱10g 莪术10g,6剂。

大黄蟅虫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二诊:2002年12月12日。

适值月经中期,腰酸痛。

舌脉如上。

治法:温补肾阳。

方剂:助孕汤(经验方)。

菟丝子15g 枸杞子15g 覆盆子15g 巴戟天12g 淫羊藿12g 鹿角片10g 续断10g 杜仲10g 何首乌12g 当归8g 紫石英20g 熟地12g,6剂。

胚宝胶囊每次2片,每日3次吞服。

三诊:2003年3月8日。

末次月经2月28日来潮,痛经缓解,舌脉如上。

治法:理气活血,清热散结。

消癥汤,3剂。

四诊:2003年3月11日。

无不适,B超检测:子宫内膜1.1cm,左卵泡3.3cm×2.3cm,舌脉如上。

治法:活血化瘀。

方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味。

桃仁10g 红花5g 生地12g 当归9g 川芎9g 桔梗6g 川牛膝20g 柴胡10g 枳壳10g 赤芍10g 丹参15g 泽兰10g,4剂。

复方丹参针16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点滴,同时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0u肌内注射,观察排卵情况,连续用药3天。

五诊:2003年3月14日。

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1.1cm,左侧卵泡4.1cm×3.6cm,舌脉如上。

消癥汤续进3剂。

大黄蟅虫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六诊:2003年4月3日。

末次月经3月24日来潮,无痛经。

B 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0.4cm,左侧卵泡1.8cm×1.5cm。

舌脉如上。

助孕汤续进9剂。

阿司匹林片每次0.3g,每日3口服,同时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u肌内注射,观察卵泡发育情况,连续用药4天。

七诊:2003年4月11日。

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1.0cm,右侧卵泡2.1cm×2.1cm。

舌脉如上。

血府逐瘀汤续进3剂。

再加服大黄蟅虫丸,每次3g,每日3次。

西药用法同3月11日。

八诊:2003年4月14日。

卵泡已经排出,舌脉如上。

治法:补益肾阴肾阳。

方剂:固冲汤(经验方)。

旱莲草15g 女贞子10g 菟丝子10g 枸杞子15g 覆盆子15g 巴戟天12g 淫羊藿10g 何首乌15g 熟地15g 桑椹子15g 鹿角片10g 续断10g,8剂。

九诊:2003年4月29日。

末次月经4月27日来潮,无痛经,经量不多,今未净,舌脉如上。

消癥汤加减10剂。

大黄蟅虫丸每次3g,每日3次吞服。

十诊:2003年5月10日。

助孕汤加减6剂。

十一诊:2003年5月29日。

末次月经5月25日来潮,无痛经,今未净。

舌脉如上。

助孕汤加减,15剂。

胚宝胶囊每次2片,一日3次。

十二诊:2003年6月20日。

经期将近,无不适。

舌脉如上。

固冲汤续进8剂。

十三诊:2003年6月25日。

末次月经6月25日来潮,已经连续4个月无痛经。

妇科检查:右宫骶韧带结节消失。

【按语】
大黄蟅虫丸是治疗诸伤而“内有干血”的方剂,虽称其能“缓中补虚”,终究为一色活血之品。

程云来说得明白,“与大黄蟅虫丸以下干血,干血去则邪除正王。

是以谓之缓中补虚,非大黄蟅虫丸能缓中补虚也。


《中医方剂现代研究》(谢鸣主编,学苑出版社1997年出版)记载,大黄蟅虫丸能明显抑制大鼠的实验性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功能。

由于该方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而被广泛运用于妇科肿瘤的治疗。

大黄蟅虫丸在服用过程之中,一些对大黄敏感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对干漆过敏的患者还可能出现荨麻疹,从而影响了治疗。

近来生产的中成药制剂“宫瘤清”即脱胎于大黄蟅虫丸。

案1、案2均为子宫肌瘤,属于中医癥瘕的范畴。

《灵枢·水胀》中有“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

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

”后人认为石瘕者,即当今的子宫肌瘤。

许多子宫肌
瘤患者是没有临床症状的,但是归结其病因,是由于瘀热、痰湿凝滞所致,因此其治疗大法,当遵《素问·至真要大论》“坚者削之”之训。

常用之法为清热活血,化痰软坚。

案1、2均以自拟之消癥汤合大黄蟅虫丸为主治疗而愈。

案3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痛经呈进行性加剧和不孕,其成因与子宫肌瘤近似,故治疗原则和使用方药大体相同。

子宫内膜异位症部分患者经过正规的治疗,可以使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结节消失,痛经得到控制。

由于该患者除了治疗痛经之外,还有助孕的要求,故在治疗的过程之中,穿插益肾方剂以帮助卵泡发育,在卵泡发育成熟时,又采用活血化瘀方剂促使卵泡排出,这是该案与案1、案2不同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