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水浒传》整本书的阅读实施策略与思考的教学设计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水浒传》整本书的阅读实施策略与思考的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初中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加强阅读延展,提高学生的语文
综合素养。
本篇文章就是基于新课标下《水浒传》整本书的阅读实施策略与思考
的教学设计研究,从“引读”让学生对“水浒传”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到“推读”推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到最后“提读”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水浒传”;整本书阅读;延展性;策略研究
引言:“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只有我国著名的作家施耐庵谱写的,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有着较高的阅读价值和阅读意义。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水浒传”是学生必考的阅读考试内容之一,是一本有重要阅读意义的长篇
小说,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进
行“水浒传”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要依据“水浒传”的内容,进一步的延伸拓展,提高学生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一、布置阅读任务,从头至尾有序阅读
“水浒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被拍成多部影视作品,出了多种故事书籍,
漫画书籍等。
很多学生接触“水浒传”,并不是通过阅读书籍开始,而是在家看
电视,听广播剧等,学生或多或少的对小说产生了一定的了解,了解了小说故事
的大概。
但学习大概并不是真正的阅读原著小说,原著小说中篇幅较长,复杂的
人物关系以及优美的文字修饰,让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从起点开始阅读,为学生制定阅读学习计划,每天阅读两个章节,减少学生的阅读压力[1]。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举办“说水浒”的主题活动。
让学生轮流上台进行“水浒传”的讲解,讲经典的故事内容,以讲解的形式,为学生娓娓道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回家自觉观看“水浒传”第12回,在第12回中主要叙述了,杨智要去投奔亲眷,没想到在投奔的途中,杨志丢失了生辰纲,被逼无奈上梁山的故事。
故事中详细的讲解了,杨志必上梁山的一波三折,从押运花岗石,到卖宝刀杀牛二,再到最后丢失生辰纲,故事的情节曲折巧妙,环环相扣。
教师还可以规定学生,每天阅读两个章节,并写一段150字的书评。
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以后,将自己的感想写下来,将故事的大概内容总结下来,提高学生对“水浒传”阅读的理解和感悟。
不仅如此,在学生阅读“水浒传”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记录下涉及到的阅读人物关系,人物的背景以及人物的性格,让学生了解108名将士的绰号及名字,以及人物特征,绰号的由来。
让学生基于角色人物更加深入的阅读理解小说故事内容,循序渐进的,完成“水浒传”的阅读任务[2]。
二、梳理阅读线索,缕清人物关系
(一)从线索角度出发
水浒传是一篇篇幅较长的长篇小说,小说主题线索清晰,人物关系复杂。
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以后,教师要根据小说中的内容,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捋清楚故事的线索,了解“水浒传”故事的结构。
教师要深入把握“水浒传”中的文章内容,让学生了解故事结构。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故事中涉及到的人物,每个人物的个人经历。
例如:在上梁山之前,宋江,林冲,武松,杨志等人的个人经历,他们为什么上梁山?教师还要让学生了解故事的背景,要让学生知道小说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编创的。
接下来教师要让学生深入阅读故事情节,了解小说中的故事结构和布局,提高对小说章节的阅读和体会。
让学生对“武松打虎,林冲棒打洪教头”等小说情节,进行深入阅读。
酒文化是“水浒传”中的重要元素,教师也可以结合“水浒传”中的“酒文化”进行专题的课程讲解,提高学生对“水浒传”的认识。
(二)从人物角色角度出发
“水浒传”是一篇长篇小说,涉及到多个人物角色,每一个角色都有鲜活的
人物特征。
不同的人物都有不同的绰号,他的绰号代表了人物的性格。
作者通过
文笔对每一个人物形象进行了描绘和刻画,根据人物的性格,引发故事的冲突,
构成故事情节。
因此,在进行“水浒传”阅读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进一步延
伸和拓展,让学生了解“水浒传”中各个人物的外号,绰号代表着什么样的含义?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阅读内容,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故
事的发展走向[3]。
例如:在学生阅读完“水浒传”整本书以后,教师也可以进行专题讲座,为
学生精讲“水浒传”中的人物。
教师可以以宋江为主题,精讲宋江的人物性格,
生平事迹等,提高学生对“水浒传”故事中人物的解读。
武松,作为“水浒传”
中的经典人物,人物性格鲜明。
嫉恶如仇,不畏强权,斗杀西门庆,手刃潘金莲,展现了英勇顽强的人物特征。
通过人物形象,深入阅读章节,提高阅读体验。
三、进行成果汇报,分享阅读心得
在学生整本书阅读“水浒传”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定期
的开展阅读成果汇报分享会。
学生的汇报形式不限,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可
以通过情景舞台剧表演,也可以通过电视声音画面配音等。
学生在进行汇报的过
程中,教师可以及时的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为学生提供接下来的阅读意见。
在
学生阅读故事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表达出了自己的阅读心得,说出了
自己阅读后的体会。
将这些思想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
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高阅读体会,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
例如: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成果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根据阅读的章节,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情景剧的演绎和编创。
让学生扮演人物角色,更加深刻的了解
了故事内容。
在进行舞台剧演绎的过程中,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依照自己对
故事人物的理解,进行演绎。
有的小组选择演绎武松打虎的片段,将武松的果断
勇敢,英勇顽强,展现的淋漓尽致。
有的小组选择演绎,“吴用赚金铃吊挂,宋
江闹西岳华山”这一片段,深刻的刻画了故事主人公吴用和宋江的人物特点,加深了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
总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整本书阅读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打造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水浒传”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菁. 从审辩式思维的角度——《水浒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路径探索[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2022(4):48-51.
[2] 刘凡羽. "一本四读"整本书阅读任务设计模式的建构与教学实施——以《水浒传》整本书阅读为例[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
考),2022(1):96-100.
[3] 尚利芳. 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中的运用——以《水浒传》为例[J]. 中学教学参考,2021(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