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卷(有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0分)[ID:132742]地表约有71%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总水量的1%。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活性炭给水杀菌消毒B.为了健康可多饮蒸馏水
C.软水一定是纯净物D.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2.(0分)[ID:132738]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煮沸可给水杀菌消毒B.过滤时滤液液面要高于滤纸边缘
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D.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
3.(0分)[ID:132731]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4.(0分)[ID:132722]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
C.铜丝用于作导线D.用氢气填充气球
5.(0分)[ID:132718]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元素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B.微粒观:保持C60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C60分子
C.转化观: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相互转化
D.守恒观:3g镁在2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5g氧化镁,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6.(0分)[ID:132713]一位同学在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中,有下面的几个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将盛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底略向下倾斜
B.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以增大受热面积
C.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再收集氧气
D.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
7.(0分)[ID:132711]对下列事实的解释合理的是
A.活性炭净水——吸附水中的悬浮物等杂质
B.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CO能燃烧,CO2不能燃烧——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种类不同
D.6000L O2在加压的情况下能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主要是氧分子变小
8.(0分)[ID:132694]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
实验
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
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气中
燃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
解释集气瓶中的
水:吸收放出
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
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
水:冷却溅落
融熔物,防止
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
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
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
满
A.A B.B C.C D.D 9.(0分)[ID:132690]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
项
实验目的实验方法
A除去MnO2中少量KMnO4加热固体混合物
B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碳元
素
点燃蜡烛,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
方
D硬水软化过滤
A.A B.B C.C D.D
10.(0分)[ID:132689]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操作一致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部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木炭代替红磷,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
C 鉴别食盐和白糖
观察颜色进行区别
D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A .A
B .B
C .C
D .D
11.(0分)[ID :132679]有CO 、2CO 和2N 的混合气体100g ,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
使混合气体与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 A .30g
B .50g
C .80g
D .100g
12.(0分)[ID :132675]下列是四位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方案是 A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气体中,火焰熄灭,证明原瓶中的气体是CO 2
B .向盛满CO 2的塑料瓶中倒入少量水,拧紧瓶盖振荡后瓶子变瘪,则证明CO 2与水反应
C .某气体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是CO
D .某气体与氧气混合后经点燃发生爆炸,可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
二、填空题
13.(0分)[ID :132829]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
(3)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4)用E 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
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若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_____(错填、漏填不得分)。
(6)某学生学习了双氧水制氧气的实验后,想起自己家里也有一瓶消毒用双氧水,由于标签已部分受损无法判断其是否变质,所以他将该瓶溶液带到学校,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研究。
试回答:
①放入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
②如果该溶液未变质,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14.(0分)[ID:132806]鉴别物质的思路多种多样,请针对具体物质写出你认为可行的方法,并写出该性质的类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_____
15.(0分)[ID:132792]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化学。
(1)用相应的符号和数字填空
①2个银原子____________;
②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
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
④人体缺___________易得侏儒症;
(2)电影《火星救援》再一次引燃了人们对火星以及太空探索的热情。
①种植土豆需要大量的水分,主人公利用火箭燃料——液态联氨(N2H4)制得氢气,再将氢气引燃得到了水(如图)。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化学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该化学变化中分子的个数增加了
D该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氮分子和氢分子
②为了抵御低温,主人公用含放射性元素“钚”的发电机取暖。
钚元素的相关信息如上右图所示,它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____________,钚元素和碳元素的种类不同,是因为
_____________。
(3)电视节目《荒野求生》中的生命吸管(如图所示)是一种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的吸管装置,可以除去99.3% 的细菌和病毒,但难以除去钙、镁等金属离子。
回答下列问题:
①生命吸管____________(“能”或“不能”)使硬水软化。
家庭中使硬水软化一般采取
___________方法。
②加碘树脂主要起杀菌消毒作用。
吸管中活性炭具有_______性。
16.(0分)[ID:132787]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把文字表达式中物质的名称改写为对应的化学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用直流电电解水:______,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
(2)用红磷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_______。
课本演示实验伸入集气瓶中盛放足量红磷的仪器名称为_____。
(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少量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反应。
(4)加热碱式碳酸铜粉末:____,反应前后固体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
(5)碳酸氢铵受热分解:____,碳酸氢铵化肥的保存方法为_____。
(6)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某种气体是二氧化碳:______。
17.(0分)[ID:132780]有四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氧气、空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为区别它们,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四个集气瓶中,使木条燃烧状况不变的是
____________,使木条剧烈燃烧的是_____________,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要想区别这两种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现象的是二氧化碳。
18.(0分)[ID:132769]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如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请回答:
(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
A 沉淀
B 过滤
C 煮沸
D 蒸馏
E 吸附
(2)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的作用是_____。
(3)自来水的硬度一般较大,长期饮用硬度大的水对身体健康不利,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4)世界卫生组织将某氧化物RO2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水的消毒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则RO2的化学式为_____。
19.(0分)[ID:132755]将3g碳和6g氧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点火燃烧后,容器中的气体为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当恢复到原温度时,容器内的压强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20.(0分)[ID:132754]现有①氧气②氯化钾③铁④二氧化碳⑤氧化镁⑥过氧化氢分解后的液态生成物⑦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⑧空气⑨氯酸钾⑩氮气九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
____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含有氧分子______________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填化学式,下同)____________;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___________;充入灯泡中作保护气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1.(0分)[ID:132936]木头电线杆或木桩在埋入地下之前,常要把埋入地下的一部分木头表面稍稍烤焦.这是应用了碳的_____.
22.(0分)[ID:132929]造成温室效应、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CO2排放过多.低碳生活能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减少CO2的排放.
(1)下列生活方式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_____(填字母).
A 使用节能灯
B 少用机动车
C 多用塑料袋
(2)从火力发电厂尾气中捕捉的CO2纯度很高,可制成固态做食品保鲜剂,固态二氧化碳俗称_____;CO2还可以被封存在地下咸水层,最终转化为固态碳酸盐,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在催化剂作用下,CO2与H2按照分子数1:_____反应生成甲醇(CH4O)和水.甲醇可添加到汽油中制成甲醇汽油,写出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3.(0分)[ID:132903]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1)医疗急救时需要氧气,是因为氧气能_______.
(2)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的原因是_______.
(3)家用煤气报警器安装在炉灶上方的原因是______.
(4)铝制高压导线外部不包绝缘体也能绝缘的原因是______.
24.(0分)[ID:132887](1)(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现象) ①某同学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很快变红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②课后清洗仪器时,小颖发现变红的石蕊又变为无色,原因是_______。
(2)木炭在一定条件下燃烧既有CO2生成,也有CO生成。
若要证明两种气体都存在,应先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①若出现____________现象,说明有CO2。
②它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然后将气体干燥后在高温的条件下通过氧化铜,证明有CO 存在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25.(0分)[ID:132870]下图为干电池的结构示意图,请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石墨可用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 ________ 性。
(2)干电池中用到了铜和锌两种金属,请你写出一种证明两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案
________ 。
26.(0分)[ID:132867]某同学欲从以下几方面对二氧化碳进行探究。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有关问题:
(1)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右图说明了CO2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CO2外,还有臭氧、甲烷、氟利昂等。
空气中CO2的主要来源是
______________ ,自然界中的绿色植物可通过 ______ 作用消耗CO2。
(2)该同学设计了一套验证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没有酸性的实验。
他首先用紫色石蕊试液浸泡滤纸,晒干后折成纸花,然后按下图所示分别进行:
①紫色石蕊纸花遇到醋酸溶液变红色。
②在C实验中,当加入水后,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C实验的作用 ____________ 。
③在D实验中,紫色石蕊纸花变红色,这一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通过以上实验,尚未达到验证的目的,若要达到验证的目的,你的改进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D
2.B
3.D
4.A
5.D
6.A
7.B
8.A
9.C
10.D
11.D
12.D
二、填空题
13.酒精灯试管B氧气的比空气密度大AD催化作用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14.物质根据性质方法与结论性质类别水和汽油气味有特殊气味的是汽油物理性质镁条与铜丝颜色红色的是铜丝银白色是镁条物理性质水与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通入二
15.2Ag3SO42-ZnAD144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不能煮沸吸附
16.H2OH2+O21:2P+O2P2O5燃烧匙H2O2H2O+O2分解Cu2(OH)2CO3CuO+H2O+CO2绿色变为黑色NH4HCO3 NH3+H2O+CO2密封放在阴凉处CO2+Ca(OH)2
17.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分别向盛有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8.ABE吸附作用煮沸ClO2
19.混合物增大
20.⑦⑧①③⑩④⑤⑥①⑧O2CO2N2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25.
26.
2016-2017年度第*次考试试卷参考解析
【参考解析】
**科目模拟测试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用活性炭给水杀菌消毒,此选项错误;
B、人体需要多种元素,蒸馏水中只含有氧元素和氢元素。
为了健康,多饮白开水,此选项错误;
C、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钙、镁化合物的水,不一定是纯净物,此选项错误;
D、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出现泡沫多的是软水,出现泡沫少的是硬水,此选项正确。
故选D。
2.B
解析:B
A 、煮沸可杀死水中的细菌,可给水杀菌消毒,故A 正确;
B 、过滤时滤液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滤液从滤纸和漏斗内壁间隙流下,故B 不正确;
C 、往水中滴加肥皂水振荡,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泡沫较少的是硬水,可以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故C 正确;
D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色素和异味,可以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异味,故D 正确。
故选:B 。
3.D
解析:D
A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用下生成氧气,水不能,可以通过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鉴别,选项A 正确;
B 、加入肥皂水,振荡或搅拌后,出现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出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可以鉴别,选项B 正确;
C 、氯酸钾是白色固体,高锰酸钾是暗紫色固体,观察颜色可以鉴别,选项C 正确;
D 、氮气与二氧化碳都不支持燃烧,向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火焰都熄灭,不能鉴别,选项D 错误。
故选D 。
4.A
解析:A
A 、氧气能够供给呼吸,用于医疗急救,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正确;
B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用于除去冰箱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物理性质,错误;
C 、铜丝具有导电性,用于作导线,利用了铜丝的物理性质,错误;
D 、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用于填充气球,利用了氢气的物理性质,错误; 故选A 。
5.D
解析:D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正确;
B.C 60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所以由C 60分子保持化学性质,正确;
C.同种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得失电子可以形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相互转化,正确;
D.镁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
2Mg O 2MgO 点燃
+,可知镁、氧气、氧化镁三者
的质量比为:48:32:80=3:2:5,3g 镁和2g 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5g 氧化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故选D 。
6.A
解析:A
A、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每个步骤都有注意事项:如为了防止药品受潮加热有水生成,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所以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故A说法不正确。
B、将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增大了受热面积,故B说法正确。
C、收集氧气不能一开始冒气泡就收集,开始是装置中的空气,故等导管口连续均匀冒气泡时再收集,故C说法正确。
D、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以防止倒吸炸裂试管,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7.B
解析:B
A.活性炭净水--吸附水中的色素,异味,余氯,不是悬浮物,故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存在明显差异--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正确;
C.CO能燃烧,CO2不能燃烧原因是分子的种类不同,而原子种类相同,故错误;
D.6000L O2在加压的情况下能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原因是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错误。
故选:B。
8.A
解析:A
【分析】
A、硫和氧气反应的实验中,水的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故A符合题意;
B、通过右侧量筒的进水量,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解释体现水的主要作用,故B 不符合题意;
C、铁和氧气反应的实验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解释体现水的主要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
D、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H2何时收集满,解释体现水的主要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9.C
解析:C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固体混合物,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锰酸钾,不符合题意;
B、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故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均熄灭,无法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C、点燃蜡烛,将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符合题意;
D、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软化,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10.D
解析:D
A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的瓶口而不是伸入到集气瓶内部。
故A 错误;
B 、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形成明显的压强差,所以会影响测定的结果。
故B 错误;
C 、食盐和白糖都是白色,所以不能用观察颜色进行区别。
故C 错误;
D 、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是二氧化碳不能够助燃,所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入氧气中会燃烧的更加旺盛,放入空气中没有变化,放入二氧化碳中木条会熄灭。
所以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来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故D 正确。
故选D 。
11.D
解析:D
有CO 、CO 2和N 2的混合气体100g ,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使混合气体与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不变,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12100g 12%100%=100g 100
⨯÷⨯(); 故选D
12.D
解析:D
A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不能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氮气等也会使它熄灭,故A 错误。
B 、二氧化碳溶于水也能使瓶子变瘪,所以向盛满CO 2的塑料瓶中倒入少量水,拧紧瓶盖振荡后瓶子变瘪,不能证明CO 2与水反应,故B 错误;
C 、只要含碳的物质燃烧就有可能生成二氧化碳,不一定是一氧化碳,故C 错误;
D 、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后经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故D 正确。
故选:D 。
二、填空题
13.酒精灯试管B 氧气的比空气密度大AD 催化作用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解析:酒精灯 试管 B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水氧气 氧气的比空气密度大 AD 催化作用 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1)由图可知仪器a 的名称为酒精灯,仪器b 的名称为试管。
(2)因为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固体和液体的反应且不需要加热装置,所以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 。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氧气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水氧气。
(4)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5)因为制取氨气的时候是固体和固体之间的反应且需要加热装置,所以发生装置为A ,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故收集装置为D 。
故答案为AD 。
(6)①因为二氧化锰具有催化作用,加入二氧化锰是为了让试管中更快的有气泡产生。
②如果溶液未变质,会生成氧气,所以试管中会有气泡产生。
14.物质 根据性质 方法与结论 性质类别 水和汽油 气味 有特殊气味的是汽油 物理性质 镁条与铜丝 颜色 红色的是铜丝银白色是镁条 物理性质 水与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 通入二
根据水和汽油的味道不同,可以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
根据镁条和铜丝的物理性质差异,镁条是银白色,铜丝是红色的,所以可以看颜色区分; 水和澄清的石灰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不溶于水,从而使澄清的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因此吹入二氧化碳可区分水和澄清的石灰水; 故答案为:
解析:2Ag 3SO 42- 2
Mg O + Zn AD 144 质子数不同(或核电荷数不同) 不能 煮沸 吸附
(1)①2个银原子就是在银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故填:2Ag ;
②3个硫酸根离子就是在硫酸根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3,故填:3SO 42-;
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填:2Mg O +;
④人体缺Zn 易得侏儒症;故填:Zn 。
(2)①由图示可知反应物是:N 2H 4,生成物是氢气和氮气,所以化学方程式是:N 2H 4一定条件N 2+2H 2;
A .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有单质氢气生成,化学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改变,故A 说法错误;
B .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B 说法正确;
C .由方程式可知,该化学变化中分子的个数增加了,故C 说法正确;
D .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氮原子和氢原子,故D 说法错误。
故填:AD ;
②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所以钚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94;中子数是:238-94=144,钚元素和碳元素的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故填:144;质子数不同。
(3)①生命吸管不能使硬水软化。
家庭中使硬水软化一般采取_煮沸方法。
故填:不能;煮沸;
②加碘树脂主要起杀菌消毒作用。
吸管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故填:吸附。
16.H2OH2+O21:2P+O2P2O5燃烧匙H2O2H2O+O2分解Cu2(OH )2CO3CuO+H2O+CO2绿色变为黑色NH4HCO3 NH3+H2O+CO2密封放在阴凉处CO2+Ca (OH )2
解析:H 2O −−−→通电H 2+O 2 1:2 P+O 2−−−−→
点燃P 2O 5 燃烧匙 H 2O 22MnO −−−→H 2O+O 2 分解 Cu 2(OH )2CO 3−−−→加热 CuO+H 2O+CO 2 绿色变为黑色
NH 4HCO 3 −−−→加热NH 3+H 2O+CO 2 密封、放在阴凉处 CO 2+Ca (OH )2→CaCO 3+H 2O
(1)用直流电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H 2O −−−
→通电H 2+O 2;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故填:H 2O −−−
→通电H 2+O 2;1:2。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P+O 2−−−−
→点燃P 2O 5;课本演示实验伸入集气瓶中盛放足量红磷的仪器名称为燃烧匙;故填:
P+O 2−−−−
→点燃P 2O 5;燃烧匙。
(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少量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H 2O 22MnO −−−→H 2O+O 2;该反应的特征是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填:
H 2O 22MnO −−−→H 2O+O 2;分解。
(4)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为:Cu 2(OH )2CO 3−−−→加热 CuO+H 2O+CO 2;反应前的固体是绿色的碱式碳酸铜,反应
后的固体是黑色的氧化铜固体,故反应前后固体的颜色变化为绿色变为黑色;故填:Cu 2
(OH )2CO 3−−−→加热 CuO+H 2O+CO 2;绿色变为黑色。
(5)碳酸氢铵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加热NH3+H2O+CO2;因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所以应密封保存放在阴凉NH4HCO3 −−−→
加热NH3+H2O+CO2;密封、放在阴凉处。
处;故填:NH4HCO3 −−−→
(6) 二氧化碳是用石灰水来检验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水,化学符号表达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填:CO2+Ca(OH)
→CaCO3+H2O。
2
17.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分别向盛有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空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分别向盛有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燃烧。
有四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氧气、空气、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为区别它们,将然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四个集气瓶中,使木条燃烧状况不变的是空气,使木条剧烈燃烧的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氮气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氮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要想区别这两种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分别向盛有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的是二氧化碳。
18.ABE吸附作用煮沸ClO2
解析:ABE 吸附作用煮沸 ClO2
(1)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消毒和吸附,故填:ABE;
(2)由于活性炭有吸附性,吸附池内的活性炭起吸附作用;故填:吸附作用;
(3)要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可采用煮沸的方法;故填:煮沸;
(4)由题意,某氧化物的化学式为RO2,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设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则x:(16×2)=71:64,x=35.5;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故RO2的化学式为ClO2.故填:ClO2。
19.混合物增大
解析:混合物增大
设3g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需氧气的质量为x
C + O2CO2
12 32
3g x
12:32=3g:x 解得 x=8g
设3g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时需氧气的质量为y
2C + O2 2CO
24 32
3g y
24:32=3g:y 解得 y=4g
因为密闭容器中有6g氧气 8g>6g>4g 可确定反应后生成的既有一氧化碳也有二氧化碳;故容器中的气体为混合物;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参加反应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