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新精选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100道(全) 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新精选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100道(全) 含答案
一、苏教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五年级下册应用题
1.一个假分数的分子是55,把它化成带分数后,整数部分、分子、分母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试确定这个带分数。

解析:解:55+1=56
7×8=56
7-1=6
所以这个分数是。

【解析】【分析】因为整数部分、分子、分母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所以如果这个分数分子加上1,即可以化成整数。

先让假分数的分子加上1,然后利用乘法口诀,写成相邻两个数的乘积,较大的数是带分数的分母,较小的数是带分数的分子,较小的数减1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

2.一桶汽油倒出,倒出的正好是24千克,这桶汽油重多少千克?(列方程解答)
解析:解:设这桶汽油重x千克,则
x=24
x×=24×
x=64
答:这桶汽油重64千克。

【解析】【分析】设这桶汽油重x千克,根据“这桶汽油的总重量×倒出的几分之几=倒出汽油的重量”即可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得出x的值。

3.一次数学竞赛共有20道题,做对一道题得5分,做错或不做一道题倒扣3分,刘冬考了52分,刘冬做对了几道题。

解析:解:设刘冬做对了x道题,则做错了(20-x)道题,可得
5x-3×(20-x)=52
5x-60+3x=52
8x-60+60=52+60
8x=112
8x÷8=112÷8
x=14
答:刘冬做对了14道题。

【解析】【分析】设刘冬做对了x道题,则做错了(20-x)道题,等量关系为“做对1道题的得分×做对的道数-做错一道题扣的分数×做错的道数=刘冬的得分”即可列出方程5x-3×(20-x)=52,根据方程的基本性质求解即可得出x的值。

4.五(1)班有男生28人,是女生人数2倍少6人,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解析:解:28+6=34(人)
34÷2=17(人)
28+17=45(人)
17÷45=
答: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解析】【分析】先计算出女生人数的2倍有多少人,用男生的人数加上男生比女生2倍少的人数;进行可求出女生的人数;再用男生的人数+女生的人数计算出总人数,最后用女生的人数除以总人数即可得出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5.蓬溪县某小学校五(2)班组织植树活动,在活动中发现,小宇和小斌同时栽第一棵树苗,小宇在每隔6分钟栽一棵树苗,小斌在每隔8分钟栽一棵树苗,至少多少分钟后两人再次同时栽树苗?此时,小宇和小斌各栽了多少棵树苗?
解析:解:6=2×3,8=2×2×2,
6和8的最小公倍数=2×2×2×3=24,所以至少24分钟后两人再次同时栽树苗。

小宇:(24÷6)+1
=4+1
=5(棵),
小斌:(24÷8)+1
=3+1
=4(棵)。

答:至少24分钟后两人再次同时栽树;小宇栽了5棵,小斌栽了4棵。

【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要求至少多少分钟后两人再次同时栽树苗即是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将6和8分别写成质数连乘的形式,再找出最小的公倍数即可。

小宇(小斌)栽树苗的棵数=(6和8的最小公倍数÷小宇(小斌)栽两棵树之间的分钟数)+1,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6.张阿姨去超市买饼干,已知每包饼干的价格是5元,张阿姨付给收银员50元,找回12元。

你认为收银员找给张阿姨的钱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解析:解:50-12=38(元)
38÷5=7(包)……3(元),不符合题意。

答:收银员找给张阿姨的钱不对,找回12元,饼干花了38元,38不是5的倍数,所以找回的钱不对。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先求出买饼干用去的钱数,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用去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每包饼干的单价=购买的包数,因为饼干的单价是5元,则用去的钱数是5的倍数,如果有余数,则找回的钱数不对,据此解答。

7.人们知道废电池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同学们为保护环境,举行收集废电池的活动。

甲组7人收集了6千克,乙组8人收集了7千克,丙组6人收集了5千克。

哪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的电池多?写出主要理由。

解析:解:甲:6÷7= (千克/人)
乙:7÷8= (千克/人)
丙:5÷6= (千克/人)
>>
答:乙小组平均每人收集的电池多。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分别用除法求出每个小组平均每人收集的电池质量,然后对比即可解答。

8.小李和小赵在研究数的倍数时,发现这样的现象:18是3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36是3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54是3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小李说:“我发现凡是3的倍数,它一定是6的倍数。

”小赵说:“我发现凡是6的倍数,它一定是3的倍数。

”他们的说法对吗?请你说明理由。

解析:解:小赵说得对,因为6=3×2,所以一个数是6的倍数,它一定是3的倍数。

小李说得不对,因为9是3的倍数,但9不是6的倍数。

【解析】【分析】因为6是3的倍数,所以是6的倍数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但是3的倍数不一定是6的倍数。

9.一条道路AC的中间有石凳B,已知AB长630m,BC长560cm。

要求在A到C中间等距离地安装落地灯,且B处也要安装。

则这条道路上至少有多少盏落地灯?
解析:解:630和560的最大公因数是70。

630÷70+1=10(盏)
560÷70=8(盏)
10+8=18(盏)
答:这条道路上至少有18盏落地灯。

【解析】【分析】要使路灯最少,就要使相邻两个路灯间隔的长度最大。

路灯间隔的长度一定是630和560的最大公因数,由此先确定相邻两个路灯间隔的长度。

AB段属于两端都植树的问题,用630除以70再加上1就是这段路灯的盏数。

BC段属于一端植树的问题,用560除以70即可求出这段路灯的盏数,相加后就是路灯总盏数。

10.一个分数,若化为最简分数为,若分子分母同时增加4,则化成分数为,求:A+B的值。

解析:解: = , = ,所以A=80,B=96,A+B=176
【解析】【分析】的分子分母都减去4为,化不成;
把的分子分母都扩大2倍为,分子分母都减去4为=,化不成;

的分子分母都扩大3倍为,分子分母都减去4为,化不成;
把的分子分母都扩大4倍为,分子分母都减去4为,所以分数为,然后确定A+B的值即可。

11.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和为240,且甲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5倍,乙数为它们最大公因数的3倍。

求甲、乙两数?
解析:解:设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d,则甲=5d,乙=3d,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5d×3d÷d=15d。

所以15d+d=240,即d=15。

甲=15×5=75,乙=3×15=45。

【解析】【分析】设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d,根据甲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5倍,乙数为它们最大公因数的3倍,可知甲=5d,乙=3d,
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5d和3d的最小公倍数15d;
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和为240,可知等量关系是: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240,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根据等式性质解方程;
甲数=最大公因数×5倍,乙数=最大公因数×3倍,据此求甲、乙两数。

12.甲、乙两人到体育馆健身,甲每6天去一次.乙每9天去一次,如果6月5日他们两人在体育馆相遇。

(1)那么下一次两人都到体育馆的时间是几月几日?
(2)如果丙6月5日也去了体育馆,他每4天去一次,他们三人下一次都到体育馆的时间是几月几日?
解析:(1)解:6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18,
6月5日向后推18天是6月23日。

答:下一次两人都到体育馆的时间是6月23日。

(2)解:4、6、9的最小公倍数是36,6月5日向后推36天是7月11日。

答:他们三人下一次都到体育馆的时间是7月11日。

【解析】【分析】(1)他们两人下一次都到体育馆经过的时间一定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由此确定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在从6月5日向后推算时间即可;
(2)他们三人下一次都到体育馆经过的时间一定是4、6、9的最小公倍数,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36。

6月是小月共30天,6月5日过25天是6月30日,再过11天就是7月11日。

13.一个真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减去一个相同的非零自然数,用字母表示这两个分数,比较与的大小(b>a>n>0)。

得到的分数的大小会改变吗?
(1)举例:的分子、分母同时减去1后是,那么 ________ (填“>”“<”或者“=”)的分子、分母同时减去3后是,那么 ________ (填“>”“<”或者“=”)
我的举例:________
通过举例得到的结论: ________
(2)请你用举例的方法再来判断(y>x,m≠0,y≠0)
解析:(1)>;>;的分子、分母同时减2后是,那么 > ;>
(2)解:我的举例:的分子、分母同时加2后是,那么<;
所以<。

【解析】【解答】解:(1)举例:的分子、分母同时减去1后是,那么>;
的分子、分母同时减去3后是,那么>;
我的举例:的分子、分母同时减2后是,那么 > ;
通过举例得到的结论:>。

【分析】通过举例的方法,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再根据比较的结果,找出规律,据此解答。

14.汽车总站是3路汽车和5路汽车的起点站,3路汽车每5分钟发车一次,5路汽车每8分钟发车一次。

两路汽车第一次同时发车的时间是6:00,最后一次同时发车的时间是22:00。

一天内一共同时发车多少次?
解析:解:5×8=40(分),
22时-6时=16(时)=960(分),
960÷40=24(次)
24+1=25(次)
答:一天内一共同时发车25次。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最小公倍数的应用,先求出两车每两次同时发车的间隔时间,也就是它们发车时间的最小公倍数,然后计算出从第一次同时发车到最后一次同时发车间隔的时间,最后用间隔的时间÷每两次同时发车的间隔时间+1=同时发车的总次数,据此列式解答。

15.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41立方厘米,如果它的高减少2厘米,它就变成一个正方体。

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厘米?
解析:解:441=3×3×7×7=7×7×9,
9-2=7(厘米)
答:正方体的棱长是7厘米。

【解析】【分析】长方体的高减少2厘米后是正方体,所以长方体的长和宽相等,而长方
体的体积=长×宽×高,所以可以先把长方体的体积分解质因数,只需要有两个数值相等,另一个数值比这两个值小2,那么相等的这个数值就是正方体的棱长。

16.一个两位数,交换个位与十位上的数字所得的两位数仍是质数。

这样的两位数有多少个?
解析:解:这样的两位数有 11,13,31,17,71,37,73,79,97 ,共9个。

答:这样的两位数有9个。

【解析】【分析】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据此解答。

17.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72,这三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如果是三个连续偶数,这三个数又分别是多少?
解析:解:设三个连续自然数分别是a-1,a,a+1。

a-1+a+a+1=72,
3a=72
a=24,
所以三个自然数分别是23,24,25。

设三个连续偶数分别是b-2,b,b+2。

b-2+b+b+2=72,
3b=72
b=24,
所以三个连续偶数分别是22,24,26 。

答:这三个自然数分别是23,24,25。

如果是三个连续偶数,这三个数又分别是22,24,26 。

【解析】【分析】三个连续自然数之间相差1,三个连续偶数之间相差2,据此解答。

18.池塘里有鸭子40只,比岸上鸭子只数的3倍少2只,岸上有多少只鸭子?(用方程解答)
解析:解:设岸上有x只鸭子,
答:岸上有14只鸭子。

【解析】【分析】设岸上有x只鸭子,根据“岸上鸭子的只数×倍数-池塘的鸭子比岸上的鸭子3倍少的只数=池塘鸭子的只数”即可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答案。

19.果园里梨树比苹果树少36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

苹果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解析:解:设梨树有x棵,则苹果树有3x棵;
答:苹果树有54棵,梨树有18棵。

【解析】【分析】设梨树有x棵,根据“苹果树的棵树(梨树的棵树×3)-梨树的棵树=梨树
比苹果树少的棵树”即可列出方程,求解即可得出答案。

20.某书法兴趣班有学生49人,其中练习行书的人数是练习楷书的2.5倍。

练习行书和楷书的分别有多少人?
解析:解:设练习楷书有x人,练习行书有2.5x人。

2.5x+x=49
3.5x=49
x=49÷3.5
x=14
2.5×14=35(人)
答:练习行书和楷书的分别有14人和35人。

【解析】【分析】本题可以用方程作答,即设练习楷书有x人,那么练习行书有2.5x人,题中存在的等量关系是:练习楷书的人数+练习行书的人数=该书法兴趣班有学生的人数,据此代入数据和字母作答即可。

21.下面两根小棒,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不能有剩余,每小段小棒最长是多少厘米?一共可以截成几小段?
解析:解:16=2×2×2×2,44=2×2×2,
所以16和44的最大公因数是2×2=4,
所以每小段木棒最长是4厘米。

16÷4+44÷4
=4+11
=15(小段)
答:每小段木棒最长是4厘米,一共可以截成15小段。

【解析】【分析】求每小段木棒最长的厘米数,即是求16和44的最大公因数,先将16和44分解质因数,再找出公共因数,公共因数的乘积即为16和44的最大公因数(每小段木棒最长的厘米数);一共可以截成的段数=第一根木棒的总长度÷每小段木棒最长的厘米数+第二根木棒的总长度÷每小段木棒最长的厘米数。

22.把50克糖溶解在300克水中化成糖水,糖的重量是水的几分之几?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结果化成最简分数)
解析:解:糖的重量是水的几分之几=50÷300=;
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50÷(50+300)=。

答:糖的重量是水的;糖占糖水的。

【解析】【分析】糖的重量是水的几分之几=糖的重量÷水的重量;糖占糖水的几分之几=糖的重量÷(糖的重量+水的重量),代入数值计算,并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的基
本性质计算即可。

23.有一堆苹果,如果按每6个一份或每8个一份进行分,结果都多1个,这堆苹果最少有多少个?
解析:解: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
24+1=25(个)
答:这堆苹果最少有25个。

【解析】【分析】分析题中的信息“ 按每6个一份或每8个一份进行分,结果都多1个,”,所以这堆苹果最少的个数为6和8的最小公倍数+1,所以求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解题的关键。

24.王玲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

(1)两天一共读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2)还剩几分之几没看?
解析:(1)
答:两天一共读了全书的。

(2)
答:还剩没有看。

【解析】【分析】(1)把两天看的分率相加即可求出一共读了全书的几分之几;
(2)用1减去两天读的分率即可求出还剩几分之几没看。

25.一张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要分成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且没有剩余,最少可以分成多少个?如果用这张长方形纸去摆成一个最小的正方形,至少需要多少张?
解析:解:因为18与12的最大公因数为6,所以正方形的边长最大为6厘米。

(18÷6)×(12÷6)=6(个)
因为18与12的最小公倍数为36,所以最小的正方形的边长为36厘米。

(36÷18)×(36÷12)=6(张)
答:如果把这张纸分成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最少可以分成6个。

如果这张纸去摆一个最小的正方形,至少需要6张。

【解析】【分析】先求出18和12的最大公因数,按18和12的最大公因数的长度分,分成的正方形最少,分成的正方形的个数=长处分的个数×宽处分的个数;
先求出18和12的最小公倍数,这个最小公倍数就是最小正方形的边长,最小公倍数÷长方形纸的长=长需要几张,最小公倍数÷长方形纸的宽=宽需要几张,长需要的张数×宽需要的张数=至少需要的张数。

26.矫正与反思
A杯:把4克糖溶解在16克水中化成糖水;
B杯:把5克糖溶解在22克水中化成糖水。

这两杯糖水,哪一杯会更甜?
(1)请你在上面正确的做法后面()里打√。

(2)你喜欢谁的做法?请你解释其思路。

解析:(1)
(2)解:我喜欢小华的做法,糖的质量÷糖水的质量=糖水的含糖量,哪个杯子中含糖量高,那个杯子中的糖水就甜。

【解析】【分析】糖的质量+水的质量=糖水的质量;糖的质量÷糖水的质量=糖水的含糖量;糖水的含糖量越高,糖水就越甜。

27.成渝高速路长330千米,一辆大客车从重庆开往成都,一辆小轿车同时从成都开往重庆.2小时在途中相遇,已知小轿车的速度是大客车的1.2倍.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解析:解:设大客车每小时行x千米,则小轿车每小时行1.2x千米。

(1.2x+x)×2=330
2.2x×2=330
4.4x=330
x=330÷4.4
x=75
75×1.2=90(千米)
答:大客车每小时行75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90千米。

【解析】【分析】本题属于相遇问题,等量关系:(大客车的速度+小客车的速度)×行驶时间=行驶路程,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根据等式性质解方程。

28.把48块月饼装在盒子里,每个盒子装得同样多,有几种装法?(装在至少两个盒子里)每种装法各需要几个盒子?如果有47块月饼呢?
解析:解:平均每个盒子里装2块月饼,需要48÷2=24(个)盒子;
平均每个盒子里装3块月饼,需要48÷3=16(个)盒子;
平均每个盒子里装4块月饼,需要48÷4=12(个)盒子;
平均每个盒子里装6块月饼,需要48÷6=8(个)盒子;
平均每个盒子里装8块月饼,需要48÷8=6(个)盒子;
平均每个盒子里装12块月饼,需要48÷12=4(个)盒子;
平均每个盒子里装24块月饼,需要48÷24=2(个)盒子;
如果有47块月饼,做不到每个盒子装得同样多。

答:每个盒子装得同样多,有7种装法,从多到少各需要24、16、12、8、6、4、2个盒子,如果有47块月饼,做不到每个盒子装得同样多。

【解析】【分析】根据48的因数分析,两个数相乘积是48,一个因数是盒子数,一个因数是盒子里装的月饼数,据此解答。

29.把长16米和40米的两根绳子截成同样长的小段,没有剩余。

每段最长是多少?共截成了多少段?
解析:解:16=2×8,40=5×8,
所以每段最长是8厘米,
(16+40)÷8=56÷8=7(段)
答:每段最长是8厘米,共截成了7段。

【解析】【分析】16和40的最大公因数是截取的最长的长度,两条绳子的长度和÷8米=截成的段数。

30.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驶60km。

这辆汽车到达乙地后又以90千米时的速度返回甲地,往返一次共用2.5小时。

求甲、乙两地间的路程。

解析:解:设去时时间为x小时,则返回时间为(2.5-x)小时,
60x=90×(2.5-x)
60x=90×2.5-90x
60x+90x=90×2.5-90x+90x
150x=225
150x÷150=225÷150
x=1.5
1.5×60=90(千米)
答: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90千米。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列方程解决问题,去时与返回时的路程不变,设去时时间为x小时,则返回时间为(2.5-x)小时,去时速度×去时用的时间=返回速度×返回用的时间,据此列方程解答,然后用速度×时间=路程,据此列式解答。

31.阳光小学五、六年级一个月共收集废电池80节。

五年级收集的废电池数量是六年级的1.5倍。

五、六年级各收集了多少节废电池?
解析:解:设六年级收集废电池x节,则五年级收集1.5x节,
1.5x+x=80
2.5x=80
2.5x÷2.5=80÷2.5
x=32
五年级:32×1.5=48(节)
答:五年级收集48节废电池,六年级收集32节废电池。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列方程解决问题,设六年级收集废电池x节,则五年级收集1.5x节,五年级收集的废电池数量+六年级收集的废电池数量=80,据此列方程解答。

32.把下面两根彩带剪成同样长的短彩带且没有剩余。

每根短彩带最长是多少厘米?一共可以剪成多少根短彩带?
解析:解:48=12×4;36=12×3;
48和36的最大公因数是12;
每根短彩带最长是多少12厘米;
48÷12+36÷12=4+3=7(根)。

答:每根短彩带最长是多少12厘米,一共可以剪成7根短彩带。

【解析】【分析】48和36的最大公因数就是每根短彩带最长的长度;彩带的长度÷每根短彩带最长的长度=可以剪成短彩带的根数,据此解答。

33.某景区想要购买一棵直径大约在0.9~1.1米之间的银杏树。

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工人用一根绳子绕这棵树的树干(如图),量得10圈的绳长是31.4米。

这棵银杏树符合景区的标准吗?请列式计算说明你的想法。

解析:解:31.4÷10÷3.14
=3.14÷3.14
=1(米)
0.9<1<1.1
答:这棵银杏树符合景区的标准。

【解析】【分析】10圈的长度÷10÷π=圆的直径。

34.有两根木棒,一根长36dm,另一根长42dm,要把他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段,而不能有剩余,每根小棒最长有多少dm?一共可以截成多少段?
解析:解:36=2×2×3×3
42=2×3×7
36和42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一共可以截成:36÷6+42÷6=13(段)
答:每根小棒最长有6dm,一共可以截成13段。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最大公因数的应用,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先把每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再把两个数中的全部公有质因数提取出来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也就是每根小棒最长的长度;
要求一共可以截成几段,分别用除法求出两根木棒截的段数,然后相加即可。

35.已知一包糖果不足50颗,平均分给12个人正好分完,平均分给16个人也正好分完,这包糖果共有多少颗?
解析:解:12=3×2×2;
16=2×2×2×2;
12和16的最小公倍数是2×2×3×2×2=48,这包糖果共有48颗。

答:这包糖果共有48颗。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把每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把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相乘,它们的乘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据此解答。

36.有两根钢丝,长度分别是12cm、18cm。

现在要把他们截成长度相同的小段,但每一根都不能剩余,每小段最长多少米?一共可以截成多少段?
解析:解:12=3×2×2,
18=2×3×3,
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3×2=6,所以每小段最长是6米;
12÷6+18÷6
=2+3
=5(段)
答:每小段最长是6米,一共可以截成5段。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最大公因数的应用,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先把每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再把两个数中的全部公有质因数提取出来连乘,所得的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然后用长÷每段的长度+宽÷每段的长度=一共可以截的段数,据此列式解答。

37.一张长方形纸,长50厘米,宽30厘米.若把它裁成若干个大小相同的最大方形,且不许有剩余。

能裁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边长有多大?
解析:解:50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10,所以正方形边长是10厘米,
(50÷10)×(30÷10)
=5×3
=15(个)
答:能裁15个这样的正方形,边长是10厘米。

【解析】【分析】要使裁成的正方形最大,则正方形的边长一定是30和50的最大公因数,由此确定正方形的边长是10厘米。

这样用除法计算出沿着长和宽分别能裁出正方形的个数即可求出一共裁出正方形的个数。

38.学完本册书第四单元,老师要求学生用一张长70厘米,宽50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若干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多是多少厘米?可以剪成多少个?(可以先画草图再列式解决)
解析:解:
70=10×7;50=10×5;
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多是10厘米;
可以剪成:(70÷10)×(50÷10)=7×5=35(个)。

答: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多是10厘米,可以剪35个。

【解析】【分析】小正方形的边长是70和50的最大公因数;长处可以剪7个,宽处可以剪5个,长处可以剪的个数×宽处可以剪的个数=一共可以剪成的个数。

39.正方形,大三角形内的空白部分为一个正方形,三角形甲与三角形乙的面积和是39平方米。

求大三角形ABC的面积。

解析:解:设正方形边长为a,根据等量关系列式:
4a÷2+9a÷2=39
2a+4.5a=39
6.5a=39
a=39÷6.5
a=6
正方形面积:6×6=36(平方米),所以大三角形面积为:36+39=75(平方米)
答:大三角形ABC的面积75平方米。

【解析】【分析】看图可知,甲、乙都是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正方形的边长,所以设正方形边长是a,等量关系:甲的面积+乙的面积=39,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求出正方形的边长,然后用正方形面积加上甲、乙的面积和就是大三角形的面积。

40.一个养殖场一共养鸡680只,其中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2.4倍。

公鸡和母鸡各有多少只?
解析:解:设公鸡有x只,则母鸡有2.4x只,
x+2.4x=680
3.4x=680
3.4x÷3.4=680÷3.4
x=200
母鸡:200×2.4=480(只)
答:公鸡有200只,母鸡有480只。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列方程解决问题,设公鸡有x只,则母鸡有2.4x只,公鸡的只数+母鸡的只数=养殖场一共养鸡的只数,据此列方程解答。

41.南湖小区准备修建一个长4m,宽2.5m,高3.6m的长方体小型蓄水池。

(1)给这个蓄水池的地面铺正方形地砖,要使铺的地砖都是整块,地砖的边长最长是多少?一共需要这样的地砖多少块?
(2)在蓄水池的四壁上贴2.4米高的瓷砖,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瓷砖?
解析:(1)解:4m=40dm;2.5m=25dm,
因为40和25的最大公因数是5,所以地砖的边长最长是5dm,
所以一共需要这样的地砖的块数=(40÷5)×(25÷5)
=8×5
=40(块)
答:地砖的边长最长是0.5米;一共需要这样的地砖40块。

(2)解:需要瓷砖的面积=(4×2.4+2.5×2.4)×2
=(9.6+6)×2
=15.6×2
=31.2(平方米)
答:需要31.2平方米的瓷砖。

【解析】【分析】(1)将4m和2.5m转化成dm,即4m=40dm;2.5m=25dm,地砖的边长最长是40和25的最大公因数,40和25的最大公因数是5dm,所以一共需要地砖的块数=(蓄水池的长÷最大公因数)×(蓄水池的宽÷最大公因数),代入数值计算即可;(2)需要瓷砖的面积=(蓄水池的长×四壁贴瓷砖的高度+蓄水池的宽×四壁贴瓷砖的高度)×2,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42.五(2)班的同学们分学习小组。

如果按3人一组分,多1人;如果按5人一组分也多1人。

已知五(2)班的人数在40-50人之间,五(2)班有多少人?
解析:解:3和5的公倍数是15;
在40-50人之间,15的倍数有45;
45+1=46(人)
答:五(2)班有46人。

【解析】【分析】五(2)班的人数=3和5的公倍数+1人,五(2)班的人数在40-50人之间,据此解答。

43.如图,一个圆形花圃的直径是20米,里面种植了3种不同的鲜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