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结构羧酸酯的合成与表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不同结构羧酸酯的合成与表征
陈晓靓;罗世霞
【摘要】以吡啶.-2,6-二甲酸、噻吩-2,5-二甲酸和1,2,4,5-苯四酸为原料,经酯化
反应得到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L1)、噻吩-2,5-二甲酸二甲酯(L2)和1,2,4,5-苯四酸四甲酯(L3).目标化合物L1、L2和L3的结构经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以及红外光谱(IR)表征,同时对其单晶结构进行
了简单分析,为后续形成超分子配位化合物的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
【年(卷),期】2014(042)004
【总页数】3页(P49-51)
【关键词】羧酸酯;结构表征;X-ray单晶衍射
【作者】陈晓靓;罗世霞
【作者单位】贵阳护理职业学院,贵州贵阳550081;贵州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21.3
配位化合物由于其结构的多样性、可调控性、优秀的热稳定性等优点,在气体吸附、分子识别、催化、光、电、磁等多个领域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1-5]。
基于
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噻吩-2,5-二甲酸二甲酯和1,2,4,5-苯四
酸四甲酯是合成含吡啶,噻吩和苯环结构衍生物 (如酰胺、酰腙)的重要中间体,作
为一类优秀的构筑块,有着多变的配位方式,其过渡金属、稀土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6-7],同时由于具有特色物理、化学和生
物化学功能,在信息材料、光电技术、激光能源等分子光电功能材料的应用研究也倍受关注[8-10]。
因此,本文以吡啶-2,6-二甲酸、噻吩-2,5-二甲酸
和1,2,4,5-苯四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成功合成了三种不同结构的羧酸酯,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L1)、噻吩-2,5-二甲酸二甲酯(L2)和 1,2,4,5-苯四酸四甲酯(L3),并用1 H-NMR、13 C-NMR、IR及其元素分析表征了
结构,同时对其单晶结构进行解析,为后续研究形成含吡啶、噻吩和苯四酸结构的酰胺或酰腙超分子配合物提供参考依据。
仪器:德国elementar vario ELⅢ元素分析仪;瑞士BRUKER TENSOR27傅立叶变
换红外光谱仪(KBr压片);美国Varian公司NOVA-400超导核磁共振仪;德国Bruker公司APEX-IIX-射线单晶衍射仪。
试剂:2,6-二甲酸吡啶,美国Adrich公司;2,5-二甲酸噻吩和1,2,4,5-
苯四酸,上海梯希爱化成工业发展有限公司;2,2-二甲氧基丙烷,美国Adrich
公司;其余溶剂均为市售分析纯且使用前进行除水重蒸处理。
1.2.1 目标化合物L1、L2和L3的合成
本文以吡啶-2,6-二甲酸、噻吩-2,5-二甲酸和1,2,4,5-苯四酸为原料,与甲醇通过“一锅法”合成得到目标化合物L1、L2和L3,其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
1.2.1.1 目标化合物L1的合成
将吡啶-2,6-二甲酸(5 g)的白色固体和无水甲醇(60 mL)加入150 mL的三口烧瓶中,固体不能完全溶解,再加入2,2-二甲氧基丙烷(20 mL)和浓HCl(5 mL)置于60℃下和装有MgSO4干燥管的冷凝管中回流反应4 h并搅拌。
回流4 h后,停止加热并冷却搅拌1 h,有白色固体析出于红褐色溶液中,抽滤并用甲醇和乙醚淋洗,干燥得白色固体4.3 g,产率为86%。
1.2.1.2 目标化合物L2的合成
将5 mL氯化亚砜(SOCl2)、1 g(6 mmol)噻吩-2,5-二甲酸、3 mL N,N-二甲基甲酰胺(DMF)加入反应瓶中,加热回流2 h,溶液为橙红色。
常压蒸去大部分SOCl2再减压蒸馏抽尽SOCl2,小心缓慢加入8 mL甲醇,很快出现沉淀,再回流30 min,冷却,抽滤,得白色固体0.66 g,产率为66%。
1.2.1.3 目标化合物L3的合成
依次将1,2,4,5-苯四酸(4 g)、无水甲醇(50 m L)、2,2 -二甲氧基丙烷(15 mL)和浓HCl(5 mL)加入150 mL的三颈烧瓶中,置于70℃下和装有MgSO4干燥管的冷凝管中回流反应3.5 h并搅拌。
回流3.5 h后,停止加热并冷却搅拌0.5 h,有白色固体析出,抽滤洗涤,干燥得白色固体3.1 g,产率为77.5%。
1.2.2 目标化合物L1、L2和L3晶体的制备及结构测定
将0.56 g L1和0.53 g L3分别溶解于10 mL甲苯中,加热完全溶解,过滤所得溶液置于乙醚体系下,溶液自然挥发中均得到适合衍射测定的单晶。
将0.52 g L2完全溶解与10 mL氯仿中,在加入10 mL苯,所得溶液让其自然挥发溶剂后,得到无色透明块状并适合衍射测定的单晶。
晶体结构测定使用使用Bruker Smart Apex2衍射仪收集单晶衍射数据。
采用石墨单色化Mo靶Kα射线(λ=0.071073 nm),在293 K下以φ-ωo扫描方式进行了Lp校正和经验吸收校正;用可观测独立衍射点进行结构解析,结构解析用直接法(SHELXS-97程序),氢原子坐标由理论方法得到。
元素分析方法用于确定未知化合物纯度和元素组成,进而可以辅助确定分子结构[11]。
表1中目标化合物L1、L2和L3的C、H、O、N和S元素含量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之间误差均未超过±0.6%(符合国际惯例的要求[12]),表明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噻吩-2,5-二甲酸二甲酯和1,2,4,5-苯
四酸四甲酯的纯度可靠。
2.2.1 目标化合物L1的1 H NMR谱和13 C NMR谱分析
图2为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的1 H NMR谱和13 C NMR谱。
从图2的核磁共振碳谱图中可以看出,目标化合物L1的五种不同环境碳核在13 C NMR谱中依次裂分为五组信号峰。
在52.53 ppm处有一个吸收峰,推测为-CH3上的C 原子;在128.0 ppm有一个吸收峰,为吡啶环上氮间位上的C;在147.0 ppm的吸收峰为吡啶环上氮邻位上的C;在137.69 ppm的吸收峰,为吡啶环上氮对位上的C;在165.0 ppm的吸收峰为C=O。
在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存在三种环境的氢核。
在4.043 6 ppm处有一个吸收峰,再根据积分曲线的计算可推出有6个H,由于受到O元素的影响向低波速方向移动,由此可推测结构为2个CH3 O-;在8.031 7 ppm有一个弱的吸收峰,在8.309 ppm有一个中等强度的吸收峰,可推断为吡啶环上的两种H;在7.825 ppm的吸收峰为CDCl3溶剂的吸收峰。
2.2.2 目标化合物L2和L3的1 H-NMR谱分析
目标化合物L2和L3的1 H-NMR图以CDCl3作溶剂进行测定的。
在噻吩-2,5-二甲酸二甲酯的1H NMR谱图中,4.039 ppm处有一个强吸收峰,再根据积分曲线的计算可推出有6个H,由于受到氧元素的影响向低波数方向移动,由此可推测结构为2个-OCH3,在8.324 ppm有一个中等强度的吸收峰,根据积分曲线推断为噻吩环上的2个H原子。
在1,2,4,5-苯四酸四甲酯的1 H NMR 谱图中,共出现三个吸收峰,分别为3.98 ppm处4个酯基中的-OCH3,7.02 ppm处的苯环结构中2个H原子的吸收峰,另一个为溶剂CDCl3的吸收峰。
通过红外光谱(KBr压片)对目标化合物L1、L2和L3的谱学性质进行表征。
在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红外光谱图中,1 740 cm-1处强而宽的吸收为 C=O的伸缩振动峰;在1 572 cm-1,1 453 cm-1,1 434 cm-1处的吸收为 C=C 的
伸缩振动峰;在1 290 cm-1,1 243 cm-1处的吸收为C-O的伸缩振动;在1165 cm-1,1145 cm-1,996 cm-1,949 cm-1,852 cm-1,813 cm
-1和756 cm-1为吡啶环上的C=H的伸缩振动。
在噻吩-2,5-二甲酸二甲
酯的红外光谱图中,1 701.0 cm-1处的吸收为C=O的伸缩振动;在1 239.0 cm
-1,1 086 cm-1处的吸收为C-O-C的伸缩振动,这是酯类的特征吸收峰;在1 524 cm-1处的吸收为C=C的伸缩振动,在843 cm-1和744 cm-1处的吸收为=C-H的伸缩振动。
在1,2,4,5-苯四酸四甲酯的红外谱图中,3 069 cm-1、3 044 cm-1、3 005 cm-1、952 cm-1和663 cm-1为苯环结构中C-H的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吸收峰;1 500 cm-1、1 440 cm-1为 C=C 的骨架伸缩振动;1 735 cm-1处有强吸收峰,为酯基中C=O的伸缩振动,C-O-C的吸收峰出现在1 289 cm-1和1 131 cm-1处。
目标化合物L1、L2和L3的三维分子结构图(ORTEP)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L1)、噻吩-2,5 -二甲酸二甲酯(L2)和1,2,4,5 -苯四酸四甲酯(L3)中含有易与金属离子发生配位的吡啶N原子、噻吩S原子和酯基O原子、且吡啶二酯的甲基H原子与酯基中O原子形成了分子内氢键,噻吩二酯的甲基H原子与另一噻吩二酯中酯基O原子形成分子间氢键。
X-衍射测定目标化合物晶体的主要实验参数列于表2。
本文以吡啶-2,6-二甲酸、噻吩-2,5-二甲酸和 1,2,4,5-苯四酸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得到吡啶-2,6-二甲酸二甲酯(L1)、噻吩-2,5-二甲酸二甲
酯 (L2)和1,2,4,5-苯四酸四甲酯(L3)。
经元素分析、1 H NMR和13 CNMR 确证了目标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通过IR光谱分析了谱学性质。
同时对其单晶结构
进行了分析,吡啶二酯中甲基中的H原子与酯基中O原子形成了分子内氢键,噻吩二酯中甲基H原子与另一噻吩二酯中酯基O原子形成分子间氢键。
【相关文献】
[1]蒋福全.含1,1’-耳乙烯基二茂铁作单体的系列共聚物及其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性能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6:14-23.
[2]覃江克.2,5-噻吩、4,5-咪唑双酰腙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6.
[3]李伯男,梁勇.3-(噻吩-2-基)-β-内酰胺的合成及其立体化学[J].化学学报,2007(16):1643-1648.
[4]Sneth L.Jain,Pravat Bhattacharyya.New pyridine carboxamide ligands and their complexation to copper(Ⅱ).X -Ray crystal structures of mono-,di-,tri-,and tetranuclear copper complexe[J].Dalton Trans,2004,862-871.
[5]杨青,赵强.吡啶-2,6-二甲酰胺衍生物Tb(Ⅲ)、Eu(Ⅲ)配合物的制备及荧光性能测试[J].分析测试学报,2008,27(6):321-323.
[6]李子峰,贾宏亮,王宝兰,等.基于吡啶酰胺配体的超分子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J].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44)4:93-108.
[7]杨启云,戚建英.吡啶酰胺基配体与Mn(Ⅱ)、Fe(Ⅲ)、Ru(Ⅲ)配合物的合成和催化环己烯的氧化反应[J].化学研究与应用,1999,13(4):535-538.
[8]罗一鸣,陈哲.吡啶-2,6-二甲酰腙类化合物及其Tb(Ⅲ)和Eu(Ⅲ)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能[J].广州化学,2007,32(1):17-18.
[9]刘宏文,卢文贯.由咪唑-4,5-二羧酸和1,4-双(咪唑基-1-甲基)-苯配体构筑的一个三维镉(Ⅲ)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J].无机化学学报,2011,27(1):152-156.
[10]霞朝辉,郭宝玉,张城达.吡啶双酰胺配合物的合成和研究[J].河南科学,2011,
29(12):1430 -1432.
[11]Ma T.S.,Rittner R.C.Modern organic elemental analysis[M].New York:Marcel Dekker,1979.
[12]Notice to authors of papers.JAm Chem Soc,2007,129(1):16A -2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