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一月模拟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雅安市2019-2020学年中考生物一月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生活环境从水生到陆生
B.身体结构从复杂到简单
C.进化地位从高等到低等
D.个体从多细胞到单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因此生物进化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详解】
生物进化的生活环境从水生到陆生,A正确;生物进化的身体结构从简单到复杂,B错误;生物进化的地位从低等到高等,C错误;生物个体进化从单细胞到多细胞,D错误。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2.目前滥用抗生素的现象比较普遍,下列对抗生素的认识正确的是()
A.抗生素是由青霉分泌产生的B.抗生素使细菌和病毒产生耐药性变异
C.细菌耐药性变强是抗生素选择的结果D.抗生素能杀灭所有细菌和病毒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
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
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就形成了抗药性的细菌。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安全用药的常识。
3.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都要进行生存斗争,导致生物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A.生物之间互相排挤或残杀B.有利变异的个体和不利变异的个体互相竞争
C.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有限D.生物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
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
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4.如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A.Ⅰ染色体、ⅡDNA、Ⅲ基因B.Ⅰ内分泌腺、Ⅱ垂体、Ⅲ肝脏
C.Ⅰ心脏、Ⅱ动脉、Ⅲ静脉D.Ⅰ肾单位、Ⅱ肾小囊、Ⅲ肾小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NA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基因与DNA是包含关系不是并列关系,选项A不符合图示关系.垂体属于内分泌腺,肝脏属于外分泌腺,选项B不符合图示关系;心脏和血管构成血液循环系统,而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选项C不符合图示关系;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选项D符合图示关系。
考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5.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
A.麦芽糖、多肽、脂肪微粒B.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
C.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D.葡萄糖、多肽、甘油
【答案】C
【解析】
【分析】
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
小肠中有肠液、胰液、胆汁,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在小肠内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故选C。
【点睛】
掌握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三大有机物消化。
6.如图A、C示血管,箭头示血流方向,C血管内流的是动脉血.你认为B结构不可能代表()
A.左心室B.小肠壁内的毛细血管网
C.肾小球D.肺部毛细血管网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示中的血流方向可知: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
【详解】
左心房连同肺静脉、左心室连着主动脉,血液的流向是: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
因此B可能是左心室,A正确;当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就扩散到组织细胞里,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就扩散到血液里,这样,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因此如果B是小肠壁内的毛细管网,C内流的是静脉血。
因此B结构不可能是小肠壁内的毛细管网,B错误;肾小球的一端连着入球小动脉,另一端是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
因此B结构可能是肾小球,C正确;当血液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
因此如果C血管内流动的是动脉血,则B是肺部的毛细血管,D正确。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流经人体部分器官时其成分的变化。
7.血液的成分中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 )。
A.红细胞B.白细胞C.血浆D.血小板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主要特性是容易与氧结合和分离,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
因此,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种血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8.西瓜果实中有多粒种子,这是因为花的结构中有多个
A.胚珠B.子房C.子房壁D.柱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当一朵花开放之后必须完成传粉与受精,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传粉是指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一般当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只有子房进一步发育为果实,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胚珠的数目取决于种子的数目,果实中有一粒种子,花的子房中就就有一个胚珠,西瓜果实中有多粒种子,这是因为花的结构中有多个胚珠。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胚珠的数目取决于种子的数目,果实中有一粒种子,花的子房中就就有一个胚珠,有多粒种子,子房中就有多个胚珠。
9.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的是()
A.球形西瓜和磨盘形南瓜B.豌豆的红花和白花
C.玉米的圆粒和黄粒D.兔的白毛与鼠的黑毛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球形西瓜和磨盘形南瓜是不同生物,不是相对性状,A错误;豌豆的红花和白花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B正确;玉米的圆粒和黄粒是同一个生物的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C错误;兔和鼠是两种生物,因此兔的长毛和鼠的黑毛不是相对性状,D错误。
10.下列有关生物的特征描述与生命现象搭配不恰当的是()
A.新陈代谢--人体排汗B.能适应环境--兔吃草、猫吃老鼠
C.能影响环境--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飞蛾扑火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人体排汗,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A正确;兔吃草、猫吃老鼠,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错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指的是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正确;飞蛾扑火,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正确。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11.盲人“读”盲文,主要依靠的是()
A.语言中枢B.听觉中枢C.躯体感觉中枢D.躯体运动中枢
【答案】C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详解】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
盲人“读”盲文,主要依靠的是躯体感觉中枢。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了脑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12.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鱼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B.鸟的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
C.昆虫体表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D.青蛙的幼体蝌蚪适于水陆两栖生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黏液,能减少水的阻力。
鸟的前肢变成翼,翼能煽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适于空中飞行生活。
昆虫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适于陆地干燥环境生活。
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故选D。
考点: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节肢动物蝗虫的主要特征。
13.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1为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除了起保护作用外,还可以控制物质进出
B.3为细胞核,起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C.5为液泡,内含溶解着多种物质的细胞液
D.4为细胞质,与动物细胞的不同,它内部的能量转换器不是线粒体,而是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观图可知:1是细胞壁、2是细胞膜、3是细胞核、4是细胞质、5是液泡,解答即可。
【详解】
A.1为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细胞膜起保护并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A错误。
B.3为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的控制中心,B错误。
C.5为液泡,内含溶解着多种物质的细胞液,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C正确。
D.4为细胞质,具有流动性,能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线粒体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D错误。
【点睛】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是学习生物细胞的基础,也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14.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原理是利用了一种生物的基因能够在另外一种生物中得到表达
B.外源目的基因必须与运载工具结合才能导人受体细胞
C.基因工程是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的遗传操作
D.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人们可以定向改良动植物品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又叫DNA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 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详解】
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其原理是利用了一种生物的基因能够在另外一种生物中得到表达,A正确;外源目的基因必须与运载工具结合才能导人受体细胞,B正确;基因工程的操作水平属于分子水平,其运用的原理为基因重组,即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遗传作人为干预,C错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人们可以定向改良动植物品种,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技术的概念、原理、操作步骤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5.下列各选项中四个术语分别表示右图中的甲、乙、丙、丁,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抗生素B.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细胞
C.运动系统、骨、关节、肌肉D.染色体、蛋白质、DNA、基因
【答案】C
【解析】
抗生素不属于激素,A错误;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中没有血细胞,B错误;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和肌肉,C正确;染色体包括蛋白质和DNA,基因存在于DNA上,不是并列关系,D错误。
16.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M表示肺,a表示肺动脉,那么b中的氧气会增加
B.如果a表示入球小动脉,b表示出球小动脉,那么b血管中流静脉血
C.如果M表示小肠,a、b代表与M相连的血管,那么b中的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会增加
D.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的一部分,且a表示传入神经,b表示传出神经,那么M是神经中枢
【答案】B
【解析】
【分析】
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后血液成分会发生变化,有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肾小球的两端连的都是动脉血管,流的都是动脉血;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小肠后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都会增多;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据此解答。
【详解】
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
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若M为肺,则a是肺动脉流静脉血,b是肺静脉流动脉血,氧气含量会增加,故A正确。
肾小球前后分别连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
都流动脉血。
若a
表示入球小动脉,则b是出球小动脉,a、b内流动的都是动脉血,故b内流动的是静脉血的说法错误,故B错误。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若M表示小肠,a代表的是小动脉,流动脉血,b代表的是静脉,流静脉血,血液流经小肠后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会增加,所以,血管b中的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都会增加,故C正确。
反射弧包括五个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的一部分,且a表示传入神经,b表示传出神经,那么M是神经中枢,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掌握了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正确的识图可以正确解答。
17.温室大棚栽培蔬菜时,夜间常常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降低温度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B.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有机物消耗减少
C.温度降低,蒸腾作用减弱,减少水分的散失
D.温度降低,光合作用增强,有机物积累量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解答时可以从温度与呼吸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详解】
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
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夜间,蔬菜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菜农常会适当降低蔬菜大棚内的温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提高蔬菜的产量。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先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
A.合成淀粉B.将淀粉运走耗尽C.产生二氧化碳D.产生氧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主要步骤是:暗处理→选叶遮光→酒精脱色→漂洗后加碘液染色→冲洗并观察颜色变化。
【详解】
实验前,首先需要将盆栽的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19.晓晓家的宠物狗“乐乐”在外遛完一圈后,在它的皮毛上粘了很多苍耳的果实,这一实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能()
A.帮助植物传粉B.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C.维持生态平衡D.促进物质循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把采到的花粉装入足上的花粉筐,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晓晓家的宠物狗“乐乐”的皮毛上,在它的皮毛上粘了很多苍耳的果实,这一实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0.下列关于青春期心理卫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正确对待身体变化、性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等
B.将自己性知识中的疑惑埋藏在心里
C.树立远大理想情操,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培养高尚情操上
D.正常开展人际交往
【答案】B
【解析】
【分析】
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春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平地应该注意心理卫生,促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详解】
在青春期,对于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是性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以及遗精或月经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A正确;
不要将自己性知识中的疑惑埋藏在心里,要多与家长和老师沟通,B错误;
这个时期正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培养高尚情操上,C正确;
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同学间互相帮助,跟师长密切交流,正常开展人际交往,D正确。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知识。
21.下列是有关神经系统调节生命活动的叙述,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排尿活动只受大脑皮层的调控
B.望梅止渴属于非条件反射
C.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行动不协调,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
D.反射弧不完整也能完成反射活动
【答案】C
【解析】
【分析】
(1)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
【详解】
A.排尿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的非条件反射,受脊髓控制,有意识排尿还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A错误。
B.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
望梅止渴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B错误。
C.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使运动协调。
饮酒过量的人,酒精麻醉小脑,表现为行动不协调,C正确。
D.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D错误。
故选:C。
【点睛】
正确理解反射、反射的类型、神经系统的组成等知识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22.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在面对突发事件需要对人施救时,口对口吹气法、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术是常用的急救方法,当下列哪种危及情况发生后不能对急救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A.溺水B.煤气中毒C.触电D.肋骨折断
【答案】D
【解析】
【分析】
胸外心脏按压即在胸外按压时,心脏在胸骨和脊柱之间挤压,使左右心室受压而泵出血液。
适应症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详解】
人在遇到意外事故如溺水、触电、煤气中毒时,会出现停止呼吸和心脏停止跳动的现象,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所以要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来进行急救。
而发生骨折后,不能进行胸外心脏挤压,以免处理不当,造成骨骼错位,或戳伤内脏等,应用担架等送至医院就诊。
故选D。
23.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B.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减少降水
D.绿色植物在保持水上,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主要为淀粉),不仅用来构成植物体的本身,也为其它生物以及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A正确;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B 正确;
C、绿色植物通过根的吸收作用,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
C错误;
D、绿色植物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改善环境、调节气候方面的作用,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