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旅夜书怀_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伸: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 境,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 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 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 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 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 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思考: 诗人名满天下,是因为什么?
明确:韩愈写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决非 过誉之词.
思考: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说这样呢?
• 明确: • 这很明显的是激愤之语,既然“名声”
是因“文章”而著的, • 那么,“官休”也就不是因为“老病”
了.
• 理解: • 联系杜甫一生的经历可知:杜甫一生
不受皇帝的重用, • 又遭到了同列的排挤.所以在这儿所写的
• 诗人将“名”和“官”相对提出是有深 意的,因为这两件事关系到诗人一生的命 运。
• 这两句显然有主、宾之分:上句说“名”, 只是作为烘托;下句说“官”,才是正意 所在。这两句,一句否定,一句肯定,其 实意思正好相反,即名因文章著,官非老 病休。
6、最后两句中“沙鸥”有何寓意?
• 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 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 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 乃自伤飘泊之意。
•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 答:
•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 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 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 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 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 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 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 明确:此诗开篇写景,寄伤感、飘泊之情 于景物描写中,先写舟泊于岸,时间是深 夜,河边孤零零地泊着一只小舟,桅杆高 耸,更显寂寞。诗人立于小舟上看到一幅 夜景:远处,星空低垂,原野辽阔天边; 近处,明朗的月光下,江水汹涌澎湃,奔 流不息,更衬托出了小舟的孤单、渺小。 而诗人欲以小舟自比,引出下文的内容。
明朗的月空下 月似乎不堪滚滚东
江水汹涌澎湃 流的大江的压逼而
奔流不息
一下子涌了出来
结论:
阔岸 平野——孤舟——
何等孤单
诗人命运的写照
大江
何等渺小
明确:
诗人这时已到了垂暮之年,他的好友李
白、房倌、郑虔、高适、严武等在近几年里相继
去世,使他的孤独感与日俱增。现在,“五载客
蜀郡,一年在梓州”的生活刚刚结束,而将来的
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句中哪两 个动词用得传神,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 明。
“垂”,(1)垂挂天际,表示“星”与“平野” 的相对位置,描写出天空、原野的悠远空阔; “涌”形容大江涌动东流的状况。 (2)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 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 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而唯有感觉月在 “涌”,才能感知江水在流动;也只因江水的 流动,才能感到仿佛月在涌动。“星垂”、 “月涌”中两个传神的动词, (3)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思想感情】
从侧面烘托了当时朝廷政治的腐败,以 及诗人内心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无奈。
【艺术特色】
• 1、寓情于景 ,以“乐”景衬哀情 • 2、景、人对照,以显哀情 • 3、设问、比喻,直抒胸臆 • 4、意象选取、“炼”字精妙
2021/7/26
35
• 诗人成名因文章,而辞官却并非老病,原因是他 不受皇帝重视,又遭同列排挤。诗人并没直抒胸 噫,而采用了这种含蓄的方式,那是因为诗人不 愿也不敢怨君,但又胸存块垒,不吐不快,所以 只能这样含蓄地表达出来。
• 接着诗人以“沙鸥”自比,垂垂老矣却飘泊天涯, 不知所终,令人同情。
8、诗人的这种飘泊,感伤之意是通 过什么表现的呢?
仍是激愤之词.
尾联:诗人自况,以什么自况的呢? 沙鸥
以”飘飘”喻己则有一种自伤漂泊之感,然后又以广阔 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作比.
效果: 茫茫的天地和一只孤独的沙鸥作比,就
更显得孤独和凄凉了. 艺术手法:
天 _____ 沙鸥 直抒胸臆 比的手法 地
总结:通过课文题目了解诗歌内容 1、通过“旅”字看背景 2、通过“夜”字察实景 3、通过“抒怀”悟实情
• 这跟他刚离成都时写的“万事已黄发,残生随白 鸥”(《去蜀》)语意相同。以形象比喻作结, 鲜明深刻地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天地虽大, 却无自己安身之处,景色辽阔,却反衬出诗人孤 寂而悲愤的心境。“一沙鸥”照应“独夜舟”, 对比鲜明,比喻贴切。
7、哪句诗反映了诗人沉重的心情?
• 明确:“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最新整理)旅夜书怀_PPT
2021/7/26
1
旅夜书怀
(唐)杜甫
飘名星细
飘岂垂草
何文平微
所章野风
旅
似 ?
著 ?
阔 ,
岸 ,
杜夜 甫书
天官月危
怀
地应涌樯
一老大独
沙病江夜
鸥休流舟
。。。。
教学要点:
通过课文题目了解诗歌内容
从而鉴赏诗歌意境
•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1、通过“旅”字看背景
旅
孤弱的细草 在无边的风 里飘摇不定
阔岸
樯:危 ——高 孤立突兀 夜:(凄冷的)夜晚
舟:独 ——孤舟
孤立突兀的 危樯和孤独 的小舟对抗 着漫漫长夜
孤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 垂 ——低垂
星空低垂愈显 三两星盏衬托着
平野:阔 ——辽阔无边 原野辽阔无边 无边荒凉的平野
月: 明朗的月光 江流:汹涌澎湃
月下,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一 叶孤舟竖着高高的桅杆停泊在夜色茫茫 之中,放眼岸上,只见星星在天边遥挂 低垂,纵目江上,月光在波涛中翻动如 涌,江流奔腾.如此开阔的环境,如此孤 独的小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孤寂冷清 的旅夜图.表现了诗人被贬后无所依托 的飘泊自伤之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 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 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 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
4、“天地一沙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其作用是什么?
• 喻。作者用悲愤的心情描写了空阔天地间, 比孤影飘零,无一处可为归宿的沙鸥,比 喻老病一身,一生都在江湖中飘泊,无处 寄身的自身。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 意。这跟他刚离成都时写的“万事已黄发, 生随白鸥”有相同之感。
5、如何理解颈联两句?重点是讲 “名”还是“官”?
• 这一年,杜甫已满53岁,他一直患有 肺病和风痹,不时发作。两年前,当 安史之乱初平时,他曾有返回长安或 洛阳的打算,但因地方军阀乘机作乱 及其他原因未能如愿。这回严武之死, 他决心离开四川,转作潇湘之游,其 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一路上 心情十分沉重,不知一生漂泊何时才 是个尽头。这首诗就集中的表现了他 这种心情。.
2、通过“夜”字察实景
夜
夜:指作者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在夜 晚。诗句有: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找一下其中的意象有哪些?
细草 、微风、岸、危樯、舟 星 、 平野、月、 江流
思考: 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意境),具有 怎样的特点?
细草微风岸,危墙独夜舟。
草:细 ——孤弱 风:微 ——轻风 虽轻却不断 岸:(阔大的)江岸
生活如何又难以预料。
艺术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通过“抒怀”悟实 情
书怀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颈联:
写了”名著””官休”二事,概括了诗人后半生的生
活.那么“名著”和“官休”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确:
“名声”不是因为”文章”而”著”的,不做”
官”是因
为”老病”而休的。
旅:是旅居之意。
杜甫在唐代宗广德二年(764)的春天 携家人自阆州折回成都,入严武幕。本来 有这位好朋友的帮助,他满可以在成都住 下去,却不料严武在第二年四月忽然死去。 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乘舟东下,经嘉 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 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 (四川云阳)。《旅夜书怀》就是在这次 旅行中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