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大二轮专题复习首选卷第一部分第13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
——1917-1945年
一、选择题
1.(2020·江苏七市二调)关于俄国二月革命,苏联时期的观点认为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0世纪90年代,俄国一些学者提出二月革命后各地几乎没有两个政权并存的现象,地方的实际权力没有转到临时政府新任命的委员手中。

这一变化反映出( )
A.观点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B.苏联时期的评价更为客观公正
C.历史认识受到时代的影响
D.详实史料会得出正确历史评价
2.(2019·天津高考)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

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

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

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
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3.(2020·山东等级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

这是因为( )
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B.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
C.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
D.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
4.(2019·全国卷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

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
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

这类作品( )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
5.(2020·江苏高考)1921至1922年苏俄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

1921年苏俄约有79个省级行政单位,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饲料的省份,约占总数的一半多,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

这反映出,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 )
A.余粮收集效果良好 B.数省保持经济独立地位
C.农民税收负担较重 D.农民无权支配税后粮食
6.(2020·贵州贵阳适应性考试)爱因斯坦认为,相对论彰显了科学家用想象力构造理论的自由,形成了强调自由构造的科学思想,在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的绘画和建筑领域兴起了构成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兴起了构造主义,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兴起了建构主义。

这表明( )
A.科学发展改变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人的思想自由是人类文明取得突破的基础
C.想象力是现代科学最根本的特征
D.科学思想可全盘照搬到其他领域
7.(2020·内蒙古赤峰4月模拟)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18年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

这表明苏俄( ) A.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B.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
C.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
D.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8.(2020·河北衡水七调)当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市狂涨之时,美国减少了向欧洲的投资,欧洲的经济立即就陷入了危机之中,国际经济所赖以进行的资金循环也就中断了。

该现象表明( )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心发生转移
B.欧洲受经济危机的打击更严重
C.美国缺乏对经济危机的防范意识
D.经济大危机弱化了经济全球化
9.(2020·江西重点中学联考)斯大林1930年3月2日在《真理报》发表了《胜利冲昏头脑》一文,批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违反农民自愿原则的过火行为,严厉指出:“某些同志被胜利冲昏头脑,失去了理智和冷静的眼光。

我指的不仅是地方工作人员,而且是个别省委工作人员和个别中央委员。

”斯大林的这一做法( )
A.彻底终止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B.失去了苏联广大农民信任与拥护
C.有利于纠正集体化运动中的错误
D.促进了集体化运动健康稳定推进
10.(2020·天津等级考)美国总统胡佛为应对经济危机,继续增加联邦政府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入,鼓励各地扩大在修建水坝、桥梁及清除贫民窟等方面的贷款;允许各州银行实行“银行休假”。

上述做法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差异主要在于( )
A.推行的行政力度不同 B.追求的根本目标不同
C.遵循的法律程序不同 D.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同
11.(2020·河北邯郸3月空中课堂检测)英国在1931年放弃金本位以后纠集各自治领以及欧、亚、拉美的一些财政上与英国关系密切的国家,组成了“英镑集团”。

美国也联合拉美的一些国家组成了“美元集团”,设立了20亿美元的外汇基金,以防英镑集团进一步降低英镑对美元的汇价。

两个货币集团的出现( )
A.导致世界经济形势更加严峻
B.表明凯恩斯主义得到广泛认同
C.促使英美加紧对拉美的掠夺
D.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12.(2020·山东等级考)下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

这反映出苏联( )
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
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
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
13.(2020·河北石家庄5月训练一)俄国十月革命后,美国始终不承认苏俄(联)。

但1930年,苏联成为世界各国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的第二大买主。

罗斯福执政后,国内要求与苏联改善关系的呼声日益强烈。

1933年11月,美苏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由此可见,美苏建交( )
A.突破了经济民族主义的藩篱
B.基于共同解决经济危机的考量
C.迎合了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
D.表明两国摒弃了意识形态对立
14.(2020·河北衡水七调)下图为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的比较。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
B.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
C.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
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15.(2020·湖北八校二联)从斯大林时期的“粉饰现实”和“个人崇拜”到“解冻”时期表现真实的历史和现实,苏联电影通过对战争题材的突破,恢复了创作的活力和灵感,许多影片将镜头伸到了人物的灵魂深处。

这表明,苏联电影
( )
A.折射出对斯大林体制的反思
B.契合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C.摆脱了讴歌英雄主义的羁绊
D.回归到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16.(2020·广东汕头三模)1935至1936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连续宣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煤炭矿工工资和工时法》《纽约州妇女最低工资法》等法律违宪;对此,罗斯福抱怨说:“美国的三权分立政体,好比三匹马拉动的一辆马车……现如今,其中的两匹马在协力前行,但第三匹马却拒绝跟进!”据此可知( )
A.罗斯福企图扩大政府行政职权
B.美国社会对工人运动严重恐慌
C.经济危机迟迟得不到有效遏制
D.三权分立原则面临着制度危机
17.(2020·全国卷Ⅲ)如图为西方绘画作品《第一步》,其代表的绘画流派( )
A.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
B.强化了直观印象的作用
C.强调素描的准确性
D.追求画面严整和谐
18.(2020·河北石家庄二中质检)阅读下图“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目标与1938-1940年的实现情况(增长,百分比)”。

据此可知( )
A.苏德战争爆发降低了工业劳动生产率
B.计划经济建设中存在高指标现象
C.重工业发展迅速的同时经济结构失衡
D.斯大林体制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19.(2020·广西桂林、崇左、贺州二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内阁更换频繁,但在1879年到1940年的94届政府中,74届内阁中至少有一名成员来自前内阁,有40届内阁一半以上的部长来自前内阁。

这一现象( )
A.巩固了议会权力中心的地位
B.体现了各派政治妥协的特征
C.利于维护统治的延续与稳定
D.导致内阁行政权力过度集中
20.(2020·河南、广东、湖南、湖北联考)20世纪初,美国“文学牛仔”被小说家刻画成阳刚威猛、热爱自由、神勇无畏和开拓进取的骑士英雄。

20世纪后半期,“文学牛仔”的英雄神话开始解构:牛仔脱下英雄的外衣而更富有普通人的生活化倾向,性格脆弱的一面也暴露无遗。

“文学牛仔”形象的变化反映了美国( )
A.青年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B.多元文化渐趋衰落
C.工人被机器异化的命运
D.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二、非选择题
21.(2020·辽宁葫芦岛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

没有人知道这次流感的源头,也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在1919年中期消失,
但它消失时,这场破坏力极强的流感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性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种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男人、女人由于高烧而病倒,然后在几天内死亡。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1981年,医学专家第一次在纽约和旧金山的同性恋者和静脉注射吸毒者身上发现了艾滋病毒……到2018年末,携带艾滋病毒的人数达到了3780万,从这种疾病出现开始,约200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1918-1919年大流感的特点。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医学界所面对的困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艾滋病与1918-1919年大流感有什么共同点?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经济全球化——人口流动——疾病传播”三者的关系,并从疾病传播的角度谈谈你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22.(2020·湖南雅礼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9年经济大危机使各国进出口大幅萎缩。

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

该法案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关税大战,法案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7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

到1931年底,欧洲各国进口税比1929年提高60%-100%,关税混战彻底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自由贸易体制。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材料二1952年中国成立对外贸易部,统一管理对外贸易,按经营商品实行分工,下设15个对外贸易专业进出口公司。

各级外贸公司的盈利一律上缴中央财政,亏损亦由中央财政负担;国家制定对外贸易的指令性计划,一切外贸活动必须按照指令性计划进行。

1984年中国政府正式推行贸易改革,简政放权,减少中央对贸易的集权控制。

到1985年,只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令性计划出口。

另外,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导性计划出口,国家只下达这些产品的总出口指标,其余产品全由市场决定。

各省市和部委逐步被批准建立自己的外贸公司,广东和福建还享受一些特
殊的外贸政策。

1988年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摘编自赵志芳《中国工业化的
历史变迁与对外贸易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关税战的目的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在建国初期与20世纪80年代外贸体制的差异及原因。

23.(2020·陕西咸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盘尼西林又称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菌药。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一般的肺炎、肺结核,就能致人死亡,直到盘尼西林的出现。

阅读上述材料,从中提出两个观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第13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
——1917-1945年
一、选择题
1.(2020·江苏七市二调)关于俄国二月革命,苏联时期的观点认为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0世纪90年代,俄国一些学者提出二月革命后各地几乎没有两个政权并存的现象,地方的实际权力没有转到临时政府新任命的委员手中。

这一变化反映出( )
A.观点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B.苏联时期的评价更为客观公正
C.历史认识受到时代的影响
D.详实史料会得出正确历史评价
答案 C
解析材料反映对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的问题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认识,说明历史认识受到时代的影响,故选C项。

历史真相是由众多的史料证明的,不是由观点的新旧程度决定的,排除A项;材料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不能表明苏联时期的评价更客观公正,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提供“详实史料”,排除D项。

2.(2019·天津高考)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

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

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

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
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答案 C
解析从材料“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可以看出苏维埃政权是通过妥协让步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即通过割地赔款退出战争,巩固新生政权;通过
新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经济,以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项正确。

苏维埃政权是注重维护工农联盟的,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苏维埃政权的妥协让步,而不是武装对抗,B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而不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D项错误。

3.(2020·山东等级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欧洲联合思想之父”库登霍夫—卡莱基倡导建立“欧洲合众国”并发起了“泛欧运动”,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回响。

这是因为( )
A.战争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B.凡尔赛体系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
C.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
D.国际联盟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础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合众国”“泛欧运动”等关键信息可知,此时欧洲联合的思想出现,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一战削弱了欧洲的国际地位,联合思想有利于提高欧洲实力,故选A项。

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暂时缓和了欧洲各国矛盾,与“欧洲联合”无关,排除B项;“美国联邦制为欧洲提供了借鉴”为外因,并非欧洲联合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国际联盟以保障国际和平与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与“欧洲联合”不符,排除D项。

4.(2019·全国卷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

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

这类作品( )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表达了幻灭反叛
答案 D
解析由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可知,“达达派”的作品反传统、反理性,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某些青年的苦闷心理和空虚的精神状态,D项正确。

浪漫主义盛行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写实原则与材料所述“达达派”作品的风
格不符,B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理性思维”,且“达达派”在艺术上否定理性,C项错误。

5.(2020·江苏高考)1921至1922年苏俄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

1921年苏俄约有79个省级行政单位,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饲料的省份,约占总数的一半多,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

这反映出,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 )
A.余粮收集效果良好 B.数省保持经济独立地位
C.农民税收负担较重 D.农民无权支配税后粮食
答案 C
解析“1921至1922年苏俄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饲料的省份,约占总数的一半多,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说明税收的种类多,税收的负担重,故选C项。

1921到1922年实行实物税,不再实行余粮收集制,排除A项;苏俄农民需要上缴实物税,说明各省没有保持经济独立地位,排除B项;“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饲料的省份,约占总数的一半多,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说明税后粮食农民有权支配,排除D项。

6.(2020·贵州贵阳适应性考试)爱因斯坦认为,相对论彰显了科学家用想象力构造理论的自由,形成了强调自由构造的科学思想,在此思想影响下,20世纪的绘画和建筑领域兴起了构成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兴起了构造主义,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兴起了建构主义。

这表明( )
A.科学发展改变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人的思想自由是人类文明取得突破的基础
C.想象力是现代科学最根本的特征
D.科学思想可全盘照搬到其他领域
答案 A
解析在爱因斯坦看来20世纪科学的重大发展——相对论的提出源于思想的自由,这种思想自由又推动了绘画和建筑领域、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的新思想形成,故选A项。

人类文明取得突破的基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客观真理性是现代科学最根本的特征,排除C项;D项夸大了
科学思想的作用与范畴,排除。

7.(2020·内蒙古赤峰4月模拟)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18年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

这表明苏俄( ) A.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B.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
C.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
D.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答案 A
解析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是为了供应前线,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征收粮食税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集体农庄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所以农业政策的调整是苏俄(联)依据国家战略需要进行的政策调整,故A项正确。

1921年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错误;“国内战争时期”“1921年”“1927年”苏俄(联)面临着不同的国情,根据国情调整农业政策,不是随意的,C项错误;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是为了供应前线,建立集体农庄时苏联重点发展的是重工业,忽视农业发展,故“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的表述错误,排除D项。

8.(2020·河北衡水七调)当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市狂涨之时,美国减少了向欧洲的投资,欧洲的经济立即就陷入了危机之中,国际经济所赖以进行的资金循环也就中断了。

该现象表明( )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心发生转移
B.欧洲受经济危机的打击更严重
C.美国缺乏对经济危机的防范意识
D.经济大危机弱化了经济全球化
答案 A
解析材料“美国减少了向欧洲的投资,欧洲的经济立即就陷入了危机之中”说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心已由欧洲转移到美国,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比较欧洲和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的程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对经济危机的防范意识,故C项错误;材料“美国减少了向欧洲的投资,欧洲的经济立即就陷入了危机之中,国际经济所赖以进行的资金循环也就中断了”反映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的密切联系,佐证了经济全球化的存在,故D项错误。

9.(2020·江西重点中学联考)斯大林1930年3月2日在《真理报》发表了《胜利冲昏头脑》一文,批评全盘集体化运动中违反农民自愿原则的过火行为,严厉指出:“某些同志被胜利冲昏头脑,失去了理智和冷静的眼光。

我指的不仅是地方工作人员,而且是个别省委工作人员和个别中央委员。

”斯大林的这一做法( )
A.彻底终止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B.失去了苏联广大农民信任与拥护
C.有利于纠正集体化运动中的错误
D.促进了集体化运动健康稳定推进
答案 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对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过程中出现违背农民意愿的行为进行了批评,这有利于纠正集体化过程中的错误,促进农业发展,C项正确。

彻底终止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A项错误;斯大林这一行为保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得到了农民的信任与支持,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在这一行为之后苏联出现了退社行为,导致苏联再次展开集体化运动,因此过程并不稳定,D项错误。

10.(2020·天津等级考)美国总统胡佛为应对经济危机,继续增加联邦政府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入,鼓励各地扩大在修建水坝、桥梁及清除贫民窟等方面的贷款;允许各州银行实行“银行休假”。

上述做法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差异主要在于( )
A.推行的行政力度不同 B.追求的根本目标不同
C.遵循的法律程序不同 D.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同
答案 A
解析材料中呈现了胡佛为应对危机采取了政府干预的措施,但从“继续增加”“鼓励”“允许”等词可知,其只是有限度的实行,并不同于罗斯福新政的全面实行,故选A项。

二者追求的根本目标都是缓解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并非不同,排除B项;作为总统,二者都要遵守宪法,采取各项措施也要遵循相同的法律程序,排除C项;二者都关注金融、就业、公共工程等社会问题,并非不同,排除D项。

11.(2020·河北邯郸3月空中课堂检测)英国在1931年放弃金本位以后纠集各自治领以及欧、亚、拉美的一些财政上与英国关系密切的国家,组成了“英镑集团”。

美国也联合拉美的一些国家组成了“美元集团”,设立了20亿美元的外汇基金,以防英镑集团进一步降低英镑对美元的汇价。

两个货币集团的出现( )
A.导致世界经济形势更加严峻
B.表明凯恩斯主义得到广泛认同
C.促使英美加紧对拉美的掠夺
D.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英镑集团”和“美元集团”的竞争,加剧了世界金融领域的紧张、动荡,导致世界经济形势更加严峻,A项正确。

两大金融集团的竞争,不能说明强调国家干预市场和就业的凯恩斯主义得到广泛认同,B项错误;对拉美的掠夺不是两大金融集团斗争的焦点,也无益于地区性经济分工与合作(区域集团化)的发展,C、D两项错误。

12.(2020·山东等级考)下表为1928年和1932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不同播种方式的情况。

这反映出苏联( )
A.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影响有限
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C.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
D.工业化发展阻力较大
答案 C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1928年苏联在农业春播中使用传统手播和马拉播种机分别占74.4%、25.4%,拖拉机牵引播种机占0.2%,到1932年手播比例依然最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不高,说明农业集体化基础相对薄弱,故选C项。

1928年后新经济政策已逐步被废除,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农业播种方式,未涉及“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