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康德说:“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我行我素,它体现了人类道德和人类幸福的一致性,自由既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

”可见,康德主张()
A.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纯粹理性批判
C.人非工具 D.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2、《西方文明史读本》载:“启蒙运动思想家质疑了传统对人的所有限制——而且确实挑战了传统本身的正当性。

他们拥护普通人的权利、市民的权利、奴隶、犹太人、印第安人和孩子的权利,但是并没有拥护妇女的权利。

……在哲学和艺术中,启蒙运动中的男人支持传统的妇女思想:沉默、服从、恭顺、谦逊和贞洁。

”材料主要表明启蒙运动( )
A.全盘否定西方传统文化 B.哲学和艺术成就突出
C.捍卫所有人的基本权利 D.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
3、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

这反映了( )
A. 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
B. 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C. 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潮
D. 文艺复兴在意大利进入高潮
4、“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

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

只有一位君主说:可以争辩,随便争多少,随便争什么,但是要听话!”康德引用这段材料是用来( )
A. 证明自由民主来之不易
B.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反对封建神权笼罩欧洲
D. 强调自由是平等的基础
5、“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反对人们的私欲膨胀泛滥 B.反对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
C.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6、 14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和“王权傻害罪法”,前者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后者则禁止人们把司法案件从英国带到罗马教廷上诉,否则按侵害王权罪论处。

这反映出英国()
A.不承认罗马教廷
B.世俗王权不断加强
C.把新教作为国教
D.推崇宗教信仰自由
7、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理论宣传,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近代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核心是
A. 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B. 提倡摆脱宗教束缚、崇尚自由
C. 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主立宪
D. 主张分权与制衡
8、有学者指出:“尽管(启蒙思想家)在其理性信仰中承继了固有的平等倾向,但他们仍旨在接管占支配地位的文化高地,并自上而下地启迪。

这个战略导致他们集中精力攻克沙龙和研究院、日报和戏院、共济会地方分会和主要咖啡馆,他们在那儿能争取富人和权势们赞同他们的事业”。

这揭示出启蒙运动()
A.是由平民广泛参与的运动
B.利用一切公共场所来宣传
C.具有广泛的社会动员特征
D.在权贵和富人支持下进行
9、康德的道德定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把每个人当作享有天赋人权的个体对待,而不是作为达到某种目的手段和工具。

”如果把这一道德定律与孔子的道德观相比较,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与孔子的道德观有相似之处 B.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C.两者所维护的阶级利益相同 D.“人非工具”是对康德道德观的概括
10、美国学者伯恩斯指出:“希腊人赞美说,人是宇宙中最了不起的创造物,他们不肯屈从祭司或暴君的指令,甚至拒绝在他们的神祇面前低声下气。

”以下对此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A.批判奴隶制的民主政治 B.特别强调人的价值、作用
C.否定神或上帝的存在 D.认为人应该具有各种美德
11、马克思说:“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

”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束缚 B.肯定了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
C.批判了路德背离人文主义精神 D.指出了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
12、有人认为,如同牛顿发现了自然界的“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在人类社会同样发现了“三大定律”: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建立了
尊重个人利益的哲学观念;第三,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其中,第三大定律是指()
A.三权分立 B.社会契约论 C.天赋人权 D.人民主权
13、有学者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同流而异趋”,两者在知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chòu),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态度上看两者都挑战罗马教廷权威 B.在目标上两者都主张削弱封建王权
C.异趋指两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 D.同流指两者都试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14、马丁·路德说:“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丰厚地得到这些礼物。

”马丁·路德说这番话的目的是为了宣扬( )
A.上帝的权威 B.因行称义
C.先定论 D.因信称义
15、他们鲜明地提出“人不认识自己,就不能认识上帝”的口号,并着力塑造无论在智力上还是在体力上均具有“巨人”风采的崭新形象。

这表明“他们”()
A.崇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 B.力图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束缚
C.否定对教皇的绝对服从 D.认为人类有能力改造自然和社会
16、在15世纪,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的印刷出版物中50%以上属于宗教书籍,10%属于古典书籍。

从1500年到1520年,在该市的印刷出版物中古典书籍上升到总数的33%,而与宗教相关的书刊下降为总数的27%。

对上述变化的最佳理解是()
A.人文主义精神昌盛B.天主教地位有所下降
C.学者推崇古典作品D.中国印刷术引入欧洲
17、一位法国书商的订书单:“这是我要订购的哲学书籍,列表如下:《穿着睡衣的修女——被揭穿的基督教的书》《东方专制制度起源的考察》《自然之道》……”这份订书单可能写于( )
A.14世纪
B.15世纪
C.16世纪
D.18世纪
18、洛克在《政府论》中说:“人们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能够运用相同的身心能力,就应该人人平等,不存在从属或受限制的关系。

”洛克阐述的是()
A、人类意识觉醒
B、天赋人权思想
C、信仰自由理论
D、民主制度诉求
19、在 15 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
作品的数量比 500 到 1400 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C.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
20、约伯说:“必死的人岂能比上帝公义吗?人岂能比造它的主洁净吗?主不信靠他的臣仆,并且指它的使者为愚昧,何况那住在土房、根基在尘土里被蠹虫所毁坏的人呢?早晚之间就被毁灭。

”下列选项与材料主旨一致的是( )
A.智者学派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宗教改革否定教廷权威
C.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 D.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他可以利用自然力,可以丈量大地与天空,也可以探测地狱的深浅。

苍穹在他面前并不显高,地核在他面前并不显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他的活动,因而他试图指挥一切,努力获得荣耀,他奋力要成为和上帝同样的永恒者。


——王军、徐秀云编著《意大利文学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材料二一个传教士在基督教世界中只是一个职位的充任者而已。

当他担任某种职位时,他享有较高的地位;当他被免职之后,他仍是一个农民或一个市民,和其余的人并无分别。

……如此看来,所谓教士们,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

只有在关于圣经或是礼拜上的工作上,他们是高出于众人的,因为这是他们的职务。

至于用来保护弱者,惩治坏人的宝剑和鞭子,那是掌握在世俗权力手中的。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

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材料三我们可以看出,法律将对象的普遍性与意志的普遍性结合起来,所以一个人,不管他是谁,擅自发号施令不能构成法律,即使是主权者对于某个个别对象所发出的指令也不能成为一条法律,而只是一道命令;它不可能是主权的行为,只是行政的行为。

根据社会契约,全体公民既然是人人平等的,所以全体就可以规定什么是应该做的事,同时又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去做自己不做的事。

这是使政治体得以活动与生存的必不可少的权利。

主权者在
创立政府时赋予君主的,也正是这种权利。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者认为应该怎样行使宗教权利和世俗权力?(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卢梭的主要思想。

(4)从以上三则材料中梳理出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大致脉络。

22、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继展开,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

……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

……这种个人主义伦理观带来的最显著也最为深远的变化便是现代科学的勃兴。

……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路德的“因信称义”注重的是个人内心对上帝的认知转变,“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

”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
——摘编自杨渝玲《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材料三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
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

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代表哪一新兴阶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挑战中世纪神权精神统治的基本形式。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对教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中的“理性”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为主题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

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又是难以解答。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请回答:
(1)普罗塔戈拉属于什么运动(或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材料二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由谁引发?该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答案】 D
【解析】材料信息认为自由并非放任,是一种责任,结合启蒙运动理性科学的精神,选D。

2、D
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可见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潮,故选C;宗教改革爆发于16世纪初的德国,排除B;材料只是个人意见,并不表明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排除B;文艺复兴在英国进入高潮,排除D。

故选C。

4、【答案】B
【解析】题干中“只许”“但要听话”体现了专制,无法说明自由是来之不易的,故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康德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启蒙运动崇尚理性批判君主专制,而题干强调的是专制,据此可判断出康德旨在批判专制统治,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专制,而不是神权,故C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自由与平等的关系,故D项排除。

5、C
6、B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

启蒙思想家们崇尚理性,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以及政治民主,A项与题意相符。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故排除B项;并不是所有的启蒙思想家都主张君主立宪,排除C项;分权和制衡是孟德斯鸠的主张,排除D项。

故选A项。

8、C
9、【答案】C
【解析】因为孔子所处时代为春秋战国时期,代表的为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而康德所处年代为资产阶级时代,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利益,故C错误,符合题意;
ABD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古希腊是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材料“人是宇宙中最了不起的创造物”反映了人文主义的观点.特别强调人的价值、作用.故选B.
3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全面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文字指出了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指宗教改革开始打破对教会的迷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是指宗教改革树立了资产阶级宗教权威,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思想,D项正确;AB两项表述都不全面,均排除;C表述与路德改革的思想相反,排除。

故选D。

12、【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应该理解为保护人民的自由,经分析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法治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故应该是社会契约论,故B正确;三权分立指的是司法权、立法权、行政权分开,实现权力的制衡,故A错误;天赋人权指的是人人生而平等自由,反抗压迫剥削、安全,故C错误;人民主权指的是人民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代议制政府代替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如果政府不代表人民的意志,人民有权推翻他们﹣﹣政府,故D错误.故选B.
13、【答案】A
【解析】文艺复兴宣言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神学,宗教改革要求摆脱罗马教廷权威,故A 项正确;宗教改革主张建立强大的世俗王权,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古典文化没有很大的差异,故C项错误;无论文艺复兴还是宗教改革,均没有试图摆脱宗教的束缚,故D项错误.故选A.
14、【答案】D
【解析】材料“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得到这些礼物”体现了信仰即可得救的思想。

即马丁·路德宣扬的因信称义,A不是重点,B是天主教会的说法,C是加尔文宗教改革的的思想。

所以本题答案选D项。

15、【答案】A
【解析】由题干“人不认识自己,就不能认识上帝”、着力塑造“巨人”等信息,得知本题考查的是文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故A项正确;力图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束缚,是宗教改革中资产阶级新教派的政治主张,故B项错误;人文主义反对以神为中心,但并不否定对教皇的绝对服从,故C项错误;认为人类有能力改造自然和社会,是17、18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主张,故D项错误.故选A.16、【答案】A
【解析】由题中材料可知:15世纪到1520年宗教书籍的比重下降,古典书籍的比重上升,
说明此时的西方学者重视并推崇古典书籍,同时宗教的地位有所下降,故BC项正确。

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主要原因是此时西欧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广泛流传,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要求个性解放,故A项最佳。

A项与B、C两项之间有逻辑关系。

印刷术传入欧洲是在14世纪,故D项错误。

故答案选A。

17、【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文字“《穿着睡衣的修女——被揭穿的基督教的书》、《东方专制制度起源的考察》、《自然之道》”可知其不仅批判天主教会,还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因此这与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相对应,D项符合题意,正确。

故选D。

18、【答案】D
【解析】从“人们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能够运用相同的身心能力,就应该人人平等,不存在从属或受限制的关系。

”可以看出洛克强调的是自由与平等,是民主制度的主要内涵,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与此无关;B选项不是洛克的主要思想;C 选项材料没有提到信仰的问题,故排除。

19、C
20、B
二、非选择题
21、(1)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捍卫人的尊严。

(2)宗教权利应该仅仅局限于宗教事务,宗教权利解除时,传教士应归于普通人;在宗教事务中,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区别,只是职务和分工不同而已;世俗权力大于宗教权利;世俗权力来源于上帝(或者君权神授)。

(任答3点即可得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3)法律至上;人人平等;主权在民;社会契约。

(任答2点即可得分)
(4)从肯定人的价值到主张世俗权力大于一切;从挑战宗教权威到主张人人平等;从反神权到反王权;从感性到理性;人文主义思想不断深入。

(任答2点即可得分)
22、(1)阶级:新兴资产阶级。

形式: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

(2)影响: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说明: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

(3)见解析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阅读理解的能力。

第一小问阶级,抓住材料一关键信息“文艺复兴”“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可见他们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第
二小问形式,根据所学知识,当时挑战神权的基本形式是借助古希腊罗马的文化。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阅读理解的能力。

第一小问影响,据材料二“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说明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第二小问说明,启蒙运动的“理性”,批判专制,提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是对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首先明确论点,人文主义与近代科学是互相促进的作用,人文主义进步推动近代科学的诞生,近代科学促进人文主义发展。

其次要列举论据进行论证,传播人文主义的三大思想解放运动,都对科学进步有促进作用;经典力学的提出,反过来未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基础。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宗教改革;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启蒙运动23、(1)智者运动或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2)宗教改革;马丁·路德;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或创立了路德教,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3)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天赋人权。

(答出任意两个即可给分)(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