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齐玉银
来源:《甘肃教育》2008年第10期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管理;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5(B)—0017—01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作为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西部农村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瓶颈”的一项重大举措,受到了西部农村地区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武威市凉州区实施这项建设工程以来,为了使这一“民心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最大效益,努力端正办学方向,狠抓学校日常管理,积极探索有效管理办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明确培养目标,树立正确理念
各寄宿制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协作精神。
如,武威三中实行统一伙食管理,严格卫生制度,科学制定作息时间,形成规律,养成习惯,提高了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永昌职业中学强化学校育人功能,把文化教育与生活教育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心理与行为和谐统一,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狠抓养成教育,规范寄宿程序
将养成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
一是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
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认真抓一日常规教育,要求学生遵守学习生活纪律,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二是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
把对学生的关爱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树
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三是与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相结合。
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的相关政策,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四是与关爱救助相结合。
通过慰问、送温暖等形式,对贫困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给予适当照顾,减免费用,真正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五是与规范化建设相结合。
建立了“校长、分管领导——管理员、班主任、值周教师——执勤员、舍长”的“三级两线”管理网络。
三、培养良好习惯,造就合格人才
一是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安排专人指导学生学会做饭、搞卫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就餐习惯,以保证每个寄宿生的健康成长。
二是做好住宿管理。
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分年级、分寝室登记造册,实行编号管理,做到室、床、号三位一体,并张贴上墙。
制定了学生寝室规范化管理细则,建立了学生寝室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时令变化及每日各个时段,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学习活动,做到每个时段都有教师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四是师生活动安排。
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激发兴趣、发展个性、发挥特长、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目标,坚持课堂为基础、课外求发展的原则,以教师、学生、时间、地点、器材五落实为保障,使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五是校外安全管理。
根据寄宿生家庭分布情况绘制了住址分布示意图,确定了学生集散和情况联络点,并将寄宿生按家庭住址编成若干路队,选出路队长负责该路队寄宿生往返学校的安全管理。
六是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建立学生档案,进行全面系统的学生身心情况分析,对每位学生实行动态化的心理引导和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四、建立管理机制,健全配套措施
建立以服务学生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健全学生管理时段责任和健康基本信息及反馈机制,让学生健康成长;建立以学生快乐为核心的活动管理机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目标管理机制、以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为核心的责任管理机制,全面执行新课程计划,开放学校教育资源,健全充满竞争的评价机制,加强统筹监管,维护学生权益,强化落实政府的统筹责任、社会的法律责任和监护人的监护责任;建立以促进学生适应社会为核心的生存管理机制,依托学校资源,开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特色发展;建立以确保学生健康的应急管理机制,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观念,有效利用当地资源,健全流行性疾病应急机制、突发事件和意外事故应急机制;建立以综合素质提高为核心的考核管理机制,成立课外活动考评小组,对活动开展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督导检查,定期组织
考核评价,按学生的作品数量和获奖等级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综合认定,并作为师生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