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课标六年级语文六年级第四单元《生命》教学设计含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四生命
第四单元生命
单元备课: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本单元围绕“生命”这一话题,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诠释了生命的内涵;或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神奇力量;或介绍人和植物生命的的关知识’或讴歌生命、礼赞生命;或阐述生命与真理,信仰的关系。

激发了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b5E2RGbCAP
《野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注重语言积累
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过程与方法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的内容。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文章的主题、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理学家和解剖学者是怎样感受到种子力量的伟大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北师大版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四生命教具准备:课文插图,幻灯片
四、教材处理
1、课前预习
2、积累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3、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施
五、教学模式与手段
采用读——品——悟——议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

p1EanqFDPw
六、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二)朗读课文,感知作品的内容
1、自由朗读、体会作品的内涵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品的象征意义
2、品读课文,体会作品优美的语言。

(三)小组合作探究,感悟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1、体会“小草”、“盆花”的象征意义
2、作者为什么赞颂小草?
(四)、小结: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启示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两个故事小草顽强生命力号召大众起来反抗
教学反思:
采用读——品——悟——议的教学模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

DXDiTa9E3d
琥珀》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

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琥珀的形成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 .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RTCrpUDGiT
二、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

5PCzVD7HxA
三、阅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

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jLBHrnAILg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 自然段。

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xHAQX74J0X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LDAYtRyKfE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Zzz6ZB2Ltk
7.指名读第3-4 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dvzfvkwMI1
9.指名读第8 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rqyn14ZNXI
四、继续学习课文
1.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EmxvxOtOco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

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

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

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SixE2yXPq5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6ewMyirQFL
五、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
多得,极有价值。

)kavU42VRUs
六、齐读最后一段
七、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

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
有一万年以上了。

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y6v3ALoS89
附:板书
琥珀
一万年前(化石、琥珀)
夏天,热辣辣(大地的松脂)
蜘蛛捕苍蝇
陆地下沉,海水上涨、淹没
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了苍蝇和蜘蛛——科学价值
教学反思:
《琥珀》是一篇阅读课文。

阅读课的任务和讲读课的任务是不相同的。

一般地说,讲读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知本课语文基本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显然,这两类课文的任务是有差异的。

因此,其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

M2ub6vSTnP
《人生礼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提高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诗歌的朗读。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1. 《人生礼赞》
全诗共五节:
第一节:诗人激昂地发出号召,号召人们在人生的历程中,在人生的舞台上要时刻“当一名闯将”,要战斗,要勇往直
前。

0YujCfmUCw
第二节:告诫人们要时刻直面现实,勇于乘风破浪,不怕困难和挫折。

第三节:诗人跳跃空间,从人生的成绩角度告诫人们都能向伟人那样留下足迹,留下成果。

第四节:再次变化角度,告诫人们我们要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辉煌的人生成果会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会激起别人
的斗志。

eUts8ZQVRd
最后一节:收束全诗,再次向人们发出号召:人生要有理想,有追求。

诗人的这个“行动号召”的深层意义是人们在现
实生活中要时刻振奋精神,鼓起勇气,积极生活,怀着理想和追求,不怕任何困难,时刻乘风破浪,最终定能成功。

sQsAEJkW5T 全诗以第一人称发号召,议论、抒情,读起来亲切,给人以鼓舞。

运用比喻手法。

如“航程”比喻人的生命全部历程。

把人生比作航船等。

练习巩固:
(1)本文的作者是,他是19 世纪国最伟大的主义诗人。

(2)本文是一首的驱
使,不要一味“ 励人们永远满怀理想和期望。

诗,作者用充满激情的笔调,激励人们在“ ”中,在“ ”上,我们不能听从“ ” ”,也不要“怀念过去”,而应该“行动起来”、“ ”,“不断追求”、“ ”,激GMsIasNXkA
教学反思:
“礼赞”就是“怀着敬意的赞扬”的意思。

这个词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全诗的抒情基调。

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人用充满激情昂扬的笔调,激励人们在人生“辽阔的战场中”,“壮丽的舞台上”要振作、要奋斗,有追求、有所为,要“永远满怀着理想和期望。

” TIrRGchYzg
生命奏鸣曲》
教材解读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

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在说明过程中,作者也较多地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使说明清楚准确,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全文结构清晰,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俗的语言说明了人体器官的声音与健康的关系。

7EqZcWLZNX
, 以生动通教学目标
1、能感情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了解人体各器官的作用,从而掌握人体机能。

明确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

2、体会学习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及总分总的写作顺序。

3、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努力释放生命的光辉。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身生动形象的特点及:总分总“的写作顺序。

2、明确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

教具准备:课文中的插图、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题
生命奏鸣曲
(二)初读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2 指名读文,正音,并引导感知课文内容及说明方法。

3 学生默读思考。

4 引导交流,指导明确以下内容。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这些音响组成了
一支“生命奏鸣曲”。

“生命奏鸣曲”这个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lzq7IGf02E
本文在说明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非常清晰:
第一部分(1 自然段)总写活着的人各个内脏器官都要发出声音,汇成一支“生命奏鸣曲”。

第二部分(2—6 自然段)分别从三个方面说明组成“生命奏鸣曲”的乐章。

这部分分三层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说明心脏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二层(3、4 自然段)说明肺脏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噶。

第三层(5、6 自然段)说明胃肠道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第三部分(7 自然段)说明人体各种音响组成的“生命奏鸣曲”成为人的生命的重要标志。

(三)探究交流
1 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

2 引导交流,抓住有关词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并朗读重点部分。

如:
作者把心脏比喻成“勤劳的鼓手” ,因为它以每分钟60—100次的节律发出声音,把肺脏比喻成“管乐队” ,因为“肺里有树枝一样分叉的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毛细血管”等。

这样,通过比喻把人体有关知识形象地介绍给读者,清楚明白而又准确生动,充满趣味性。

又如,作者对于不同情况下心脏声音的说明:正常状态下,发出“同、特、同、特”的声音,当心脏受到损伤时,它就急剧地跳动,鼓声就从“同、特”变成了“同、特—特”,说明清楚准确,又生动形象,把心脏跳动的有关知识介绍给读者。

zvpgeqJ1hk
3 知识拓展
你还知道人体的哪些声音?能根据自己的了解,说出怎样从声音的变化判断一个人身体是否健康吗?(从咳嗽声、打喷嚏的声音、以及嘶哑的嗓音可判断一个人正患感冒、支气管炎、或者咽炎;从人发出的打呵欠的声音可判断一个人疲劳或困倦的程度等。

)NrpoJac3v1(四)全文小结
从内容到说明方法作简要概括
(五)仿写练习
结合本文总分总的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定内容、主题进行仿写。

五资源介绍
1 生命的基本功能
2 生命的本质
板书设计:
心脏声音
肺脏声音生命的重要标志
肠胃声音
教学反思:
从内容到说明方法作简要概括,结合本文总分总的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引导学生自定内容、主题进行仿写。

1nowfTG4KI
《孟子语录》
学习目标:
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3、掌握理解“舍生取义”的意思。

学习重点:全文字、词含义,全文大意。

学习难点:对“舍生取义”的理解。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提问有关孟子的资料和字词
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人。

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

著作有《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学派大师,史称“亚圣”。

fjnFLDa5Zo
二、展示目标(如上)
三、学习新知:
1、师范读课文。

2、生自读课文。

3、结合译文理解内容
课文分析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一书共收入七篇文章,每篇又分“上篇”和“下篇”。

先讲解字、词
所:不译。

欲:想要得到。

也:句末加强判断的语气词,不译。

亦:也。

可:能。

得兼:应为“兼得”的倒装,同时得到。

舍:舍弃。

者也:连用时,加强判断语气。

生:生命,也可以理解为“活着”。

义:可以理解为最高尚的思想、行为、道德(真理、信仰、正义等)。

tfnNhnE6e5
译文:
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

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生命是我想要的;义也是我想要的。

如果二者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择义。

HbmVN777sL
全文共四句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一个设喻,用“鱼”和“熊掌”两种事物来假设比喻,让作者对二者做的一个取舍,结论是舍鱼取熊掌,突出了熊掌的重要性。

这样,自然引出“生”和“义”及对二者的取舍,作者最后得出结论:舍生取义。

选择了“义”,也就是选择了真理,正义信仰,有益于大众的思想和行为,表明了孟子的高尚情操。

V7l4jRB8Hs
孟子是讲道理的高手,能用通俗、形象、生动的比喻,阐述深奥的哲学道理,这样便于读者的理解。

这种写法也为同学们今后写议论文提供了经验。

83lcPA59W9
4 、学生思考:“舍生取义”这个成语的意思?
(指为了真理和正义,宁可舍弃生命,了不做不义的事。


5、练习背诵课文。

四、小结:内容和孟子思想。

五、作业:默写课文和练习册内容。

教学反思: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在内容上基本接近,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高道德标准之一。

这种思想道德在近、当代革命过程中激发了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

今天,对于广大的中学生的道德建设来说,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mZkklkzaaP
第四单元同步作文:
写作要求:
仔细观察生活,如:小草发芽,小鸟出壳,小
狗生宝,小蝌蚪变青蛙等,感情生命,了解生命的意义,把自己对生命
新的体验和感悟写下来。

AVktR43bpw
写作指导:
1、写作前仔细观察,选定触发自己重新认识生命的事物。

2、由触发点联想到生活,谈出自己对生命新的感情。

3、联想合理,语句通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