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五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3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模拟卷五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日:教学相长也。
”《学记》中最早提出了“教学相长”和“及时而教”的教育思想。
2.【答案】A。
3.【答案】A。
解析: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4.【答案】B。
解析: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需要劳动者具备更丰富的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因此现今的教育除了伦理宗教外主要是生产技能与技术方面的内容。
因此,本题选B。
5.【答案】B。
解析: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各种因素中,遗传素质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可能,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成熟机制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6.【答案】D。
解析:个体发展的差异性的具体表现:首先,不同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其次,不同个体不同方面地发展存在差异;再次,不同个体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上。
7.【答案】B。
解析:上课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体现,也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所以选B。
8.【答案】A。
解析: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认识的特性。
9.【答案】C。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做到循序渐进。
10.【答案】D。
解析: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
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D。
解析: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14.【答案】B。
解析:学制的建立标志着制度化教育的开始。
15.【答案】D。
16.【答案】A。
解析:题干中,王老师通过扮演耳背的老奶奶,属于典型的游戏式归纳。
17.【答案】D。
解析:注意的动摇又称为注意的起伏,指的是人的注意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
的,经常出现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
18.【答案】B。
解析: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课文中描述的火烧云是看到景象之后不由自主的想象到的情景,属于无意想象。
19.【答案】D。
20.【答案】B。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1)流体能力: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
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
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能力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2)晶体能力: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和经验,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晶体能力在人的一生中一直在发展,只是到25岁以后,发展速度渐趋平缓。
22.【参考答案】
(1)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知识经验为主的;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班集体中进行的;
(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23.【参考答案】
(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
(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3)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材料中的严老师在处理课堂中学生矛盾时,冷静而富有教育机智,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首先,严老师遇到问题沉着冷静面对。
材料中的学生在课堂上喊叫,老师没有用粗暴的语言呵斥制止,而是冷静对待这个突发的问题。
其次,严老师机智果断应对学生的问题。
材料中的严老师,微笑着与学生沟通,为当事人平静感情,机智的转移了话题,暂避了锋芒,让学生可以接受。
最后,严老师公平民主处理问题,老师没有偏袒任何一名学生,而是用公正、客观的态度来看待事件和看待学生,不仅保护了捡橡皮同学的自尊,而且说服了橡皮擦的主人。
(2)教师在处理班级突发事件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教育性原则。
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以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
②客观性原则。
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避免“定式思维”的影响。
③有效性原则。
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讲究效果。
④可接受性原则。
教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要能使当事双方对处理意见或结果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理不能强加于人,不能流于形式。
⑤冷处理原则。
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保持冷静、公平、宽容的心态,那么处理事件就会顺利得多。
25.【参考答案】
如果我是班主任老师,针对王小明的问题,应该采用如下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
(1)应采用如下德育原则:
第一,应该采用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
材料中王小明不认真学习,与同学关系不好,但是喜欢体育,老师应该根据他上述独特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
第二,应该遵循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材料中王小明是一名后进生,作为班主任不应该歧视这样的学生,要想使这样的学生各个方面获得改进,首先应该尊重和关爱他。
第三,应该遵循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材料中王小明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不爱学习,但是在体育方面成绩突出,老师应该以其为契机,因势利导,帮助王小明进步。
(2)应采用如下德育方法:
第一,采用说服教育法。
针对王小明的情况,班主任老师首先应该跟王小明讲清道理,让他明确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再进行其他教育活动。
第二,采用榜样示范法。
可以为王小明找一些值得其去学习的典型,通过平时的模仿让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三,采用品德评价法。
即奖励王小明表现出来的值得肯定的行为,惩罚其不良行为,以逐步养成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答案】
(1)知识与能力:正确认读并使用“疼爱、排除、忧伤、持续、日月如梭、受益无穷”等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品析关键句等方式,领悟文章主旨: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时间管理的意识,培养抓紧时间的良好习惯,树立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
(2)导入:
①请学生们观看《夸父逐日》动画片视频;
②点学生复述结局:夸父没追上太阳,死掉了,身体变为天地万物;
③设置疑思:“如果有人追上了太阳,结果会怎样呢?”并借机引入课题。
导入语: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追上了太阳的男孩的故事。
他为什要追太阳?这篇文章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现在我们翻开书,学习新课《和时间赛跑》。
理由:
①用动画片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吸引注意力;
②复述动画片结局,也是一次简短的口语表达练习;
③用“逐日”这个情节的相关性引入课题;
④用“没追上”和“追上”的相反情节设置疑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吸引学生的关注;
⑤导入语中明确任务:故事大意、故事启示。
(3)整体感知:
①教师范读,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疼爱、排除、忧伤、持续、日月如梭、受益无穷”,请学生一边听,一边学习这些词的读音和意思。
②点几个学生读生字词,用自己的话解释意思,并造句。
教师纠正补充。
(解释“忧伤”可请学生做表情;解释“持续”可与“继续”对比)。
③学生自由读,复述大意。
此处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步骤有条理地复述。
理由:
①扫清字词的障碍,从音意用法三方面进行学习;
②了解文章大意的同时做了简短的口语表达练习。
深入研读:
请学生自由读,并回答如下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会想到与时间赛跑?
(外祖母去世,意识到时间有限,越用越少——起因)
②作者意识到这一点后,他有了怎样的变化?
(思想上:着急、悲伤;行为上:将珍惜时间付诸行动——经过)
③作者真的跑过时间了么?他认识到什么?
(没有;他认识到自己需要珍惜时间、抓紧时间)
④同桌之间讨论,作者想通过“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表达什么?
(抓紧时间可改变生活:虽然每次节省的时间不多,但是加起来就很多,可以做别的事情;抓紧时间可塑造人格:养成做事抓紧时间的习惯,有助于人生的成功。
)
理由:
①这几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梳理内容,理清段落间的逻辑,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②体现了记叙文事情上的要素,这一点可以通过板书凸显,在内容梳理结束后带领学生简单回顾;
拓展延伸:
①请学生4人为一小组,想想自己生活中有哪些没有抓紧时间的做法,说说该如何修改,并以小组为单位分点列出;
②小组活动后,教师与学生一同总结出出现率最高的10条,制作成“时间节省方案”挂在班里,各小组长监督组员,表现突出者奖励小红花。
理由:
①树立学生时间管理的意识;
②给出学生具体的时间管理方案,将意识落实在行动中;
③有监督有激励,激发学生时间管理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小结作业:
①小结:简述课文大意,回顾文章启示;
②作业:做一件“与时间赛跑”的事,明天来分享;
③给出珍惜时间的名言名句,简单解释,请学生共同朗读,结束本课。
理由:
①安排了时间管理的第一次落实;
②分享的过程也是一次简短的口语表达;
③朗诵名言名句,升华了情感。
27.【参考答案】
(1)“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2)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增强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3)用课件展示分糖的场景: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
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怎么分最公平。
引出课题平均分。
【设计意图】在课堂开始之前,创设分糖果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认识积累经验。
28.【参考答案】
(1)①不能独立教授单词,要把音、形、义、用法结合起来,并在句子中或语言环境中应用,让儿童在运用中把握和理解单词,发音定位,词不离句。
②教师要把握好教学量,一次不要太大,太大了学生会消化不良。
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少讲如何读,而要设法让他们多读;少讲如何用,多创设语境让他们应用。
④让单词复现频率更高一些,游戏活动更丰富一些。
⑤记忆和理解相结合,多种感官配合活动。
⑥奖励机制服务于教学,趣味性强。
(2)Knowledge aim: students can listen, read and recognize the new words: draw write jump run and fly.
Ability aim: students can express their opinions by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 through group work.
Emotional aim: students can cooperate with other group mates actively and complete the tasks together.
(3)Step 1 Warming-up:
Greeting with students and listen an English song together named If you happy and you know it. During this section, students can do some actions according to the lyrics.
(Justification: In this way, I can form a better English learning surrounding for the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can lead to my new class.)
Step 2 Presentation
With the help of pictures on the blackboard, I show the new words such as ( draw write jump run and fly). In order to master the new words, I will set a word game to my students.
(Justification: in this way, I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of learning English.)
Step 3 Practice
Then I ask students to have a role-play to change the words in the sentence into the new words that they have learned.
(Justification: by this way it can consolidate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 patterns. )
Step 4 Production
I will let my students to make a survey to check if they can use them correctly, and ask them to finish the table on the book.
(Justification: By doing this, students can practice the knowledge in a real situation and also they can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cooperation.)
Step 5 Summary and homework
Ask students to have a brief summary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the class, and ask students to make a new conversation according to the sentence pattern and share it to the whole class.
29.【参考答案】
(1)歌曲特点
《校园小戏迷》是D大调、2/4拍(一板一眼)的歌曲。
歌曲中速,情绪欢快,为五句类结构,短小精练的歌词里包含了京剧的行当、唱腔与韵味。
男、女声的对唱表演,表达了校园里当代“小戏迷”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传承。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歌曲可以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审美需求。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民族艺术瑰宝京剧,珍惜和热爱我国的民族特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学唱等方式,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基本常识。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对京剧有一个基础的认识和了解,掌握上波音和倚音的唱法,并用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
(3)新课导入
1.教师播放音频《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唱脸谱》《智斗》《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浑身是胆雄赳赳》等唱段。
2.学生聆听后,自主说一说都是哪一剧种的选段?(京剧唱段)
3.教师介绍京剧知识,由此顺势引入到《校园小戏迷》的学习。
【设计意图】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用音频导入的方式,播放京剧唱段,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唱段属于什么剧种,我会引导学生说出京剧唱段。
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联系之前的所学知识点,利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课堂可以迎合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成长速度,教师讲解京剧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可以为学生打好本节课的基础,及时理解不懂的知识,为这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30.【参考答案】
(1)重点:按拍球的位置准确,跨步、转体、前倾、探肩等动作协调连贯。
难点:手脚配合协调,节奏清晰。
(2)知识与技能:能够复述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动作要领,85%的学生能够流畅、准确的做出正确动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赛、练习等方法,提高控球的能力以及速度、协调、灵敏、灵活性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勇敢、果断、顽强的团队精神,并形成尊重对手、用于承担责任的良好体育道德精神。
(3)①原地运球
设计理由:教学前多做提高控球、运球能力的练习,不但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控球、运球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清楚自己的运球水平和能力,便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
②行进间运球
设计理由:由原地运球强化巩固学生运球手法,在行进间运球练习中,先进行直线运球再做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便于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两种运球技术的不同点,进一步让学生明确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动作要领。
③行进间曲线运球接力
设计理由:设计游戏可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和对抗性,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并且通过比赛提高学生运球能力和检验学生的练习效果,让学生在课堂学练中提高实战运用能力。
31.【参考答案】
(1)后印象主义广义上是指继承印象主义并加以变革的各个不同流派,狭义上是指塞尚、高更、凡高等人的创作方法。
他们接受印象主义的用色方法又加以革新,不满足于印象主义对自然的客观描绘,而强调主观感受再创造,一般不表现光,而注重色彩的对比关系、体积感及装饰性等。
对立体主义、野兽主义和表现主义影响很大。
(2)知识与技能:了解凡·高的生平、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凡·高作品的欣赏,讨论并用简单的语言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提高审美素养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凡·高的艺术精神,养成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提升对艺术的热爱。
(3)活动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2012年,美国宇航局的航流星云图观测到地球表层,竟然和一位画家在100多年前创作的一幅名为《星月夜》的作品极为相似。
这让人不禁感叹,究竟是大自然创作了艺术作品,还是这位画家早就拥有
了一双创世者的眼睛?大家知道这位伟大的画家是谁吗?这位画家就是著名的艺术大师文森特·凡高。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关注文化与生活,通过实际案例,并设置悬疑,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更好地引入课题。
活动二:赏析作品,初步感知
1.提出问题:同学们对凡·高了解多少?结合教材思考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凡·高的生平。
2.展示凡·高的两幅自画像,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真实、严肃、神秘等。
活动三:形式分析,比较鉴赏
1.继续多媒体展示凡·高的《自画像》,引导学生观赏,小组讨论:这两幅自画像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①构图大方饱满;②色彩明亮热烈;③笔触奔放粗犷。
2.播放《唐基老爹》《嘉塞医生的画像》两幅作品,引导学生观赏,并尝试从构图、色彩、笔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3.展示作品《吃马铃薯的人》这幅作品,引导学生观赏并小组讨论:这幅作品与其他作品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
①内容为生活场景;
②色彩昏暗单一。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建议多给学生感悟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感受与认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和审美判断能力。
活动四:领悟探究、感受风格
1.总结凡·高的绘画特点:色彩对比强烈、明快;线条扭曲、流畅、奔放;构图饱满等。
2.展示《星月夜》,学生欣赏,并结合凡·高的艺术特色,从构图、色彩、线条、情绪四个方面分析作品。
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构图俯视,色彩对比强烈,线条奔放有力,情绪焦躁不安。
【设计意图】通过对凡高多幅作品的赏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画家凡高作品的艺术特点。
活动五:概括回顾,小结作业
2.总结回顾凡·高的艺术特点。
3.布置作业:课后搜集凡·高的相关图片、文章或影像资料,加深对凡·高的深入认识,下一节课分享。
【设计意图】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