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工技术交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施工技术交底
路基工程施工技术交底
在施工布局上立足于统筹安排、重点突破、全面展开、同步施工。

为了优质高效完成
本合同工程,我们通过强化管理,认真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地落实好各单位工
程的进度目标,组织好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等的合理投入与运用,协调好各方关系,
并做好安全工作,确保本工程如期优质完成。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青海省公路施工标
准化管理指南路基路面》要求,规范现场施工。

一、路基施工
(一)特殊路基处理 1、低填浅挖
路基填高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1.5m路段:(H为路基填高,h为路面结构层)。

(1)路基填高H〉h+0.8m时,路基全宽内进行清除表土30cm后填前碾压处理,不在
进行翻挖回填处理地基。

(2)当填高h〈H〈+0.8m时,根据地表土质情况进行清表后回填砂砾土处理,清表
厚度不得小于30cm;土质若为粗粒土,其余路床内进行超挖后对原土进行分层回填碾压;若为粉质性粘土,其余路床范围内的进行换填砂砾土,并进行分层碾压。

(3)当填高H〈h路段,土质为粗粒土时路床0.8m深度范围超挖后对原土分层回填
碾压;土质为粉质性粘土时,路床0.8m深度范围内砂砾土换填处理,以保证路床范围内
的强度和压实标准。

路基填高〉1.5m路段时
(1)当路基填筑高度大于1.5m路段,当地面横坡缓于1:5时,清除地表草皮及种植
土后,直接填筑路堤,填筑路基应对基底采用振动碾压,待压实度大于90%后再填筑路基。

(2)当地面横坡为1:5-1:2.5时,原地面挖台阶,台阶处理宽度为2m,在填筑路堤。

2、城市道路路段,填方段:当路基填高H〉h+0.8m时,路基全范围内进行清除表土
30cm表土后填前碾压处理,不在进行翻挖回填处理地基。

当填高h〈H〈h+0.8m时,根据地表土质情况进行清表后回填粗粒土处理,清表(包
括人行道)厚度不超过30cm。

土质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清表及填前压实后压实度≥90%,
同时应满足各层位要求的压实标准,路床范围压实度应≥96%。

(H为路基填高,h为路面
结构层厚度)。

为保证挖方路基地基强度及压实要求,采取了一下处理措施:(1)开挖至路床顶面时,若路床土层为粉土层,将路床80cm的粉土清除后,在分层碾压回填碎石土,压实度
大于96%后再填筑路基。

(2)若路床土层为碎砾石等粗粒土时,将路床超挖80cm,进行回填超挖的原状土分层振动压实,压实度大于95%后再填筑路基。

3、桥梁(涵洞)台后路基填筑
为了减少路基在构造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对桥梁、涵洞两侧路基填筑进行特殊处理。

沿线小桥、涵洞、挡土墙位于湿陷性黄土路段,基底承载力满足不了构造物要求的全部进行换填三七灰土处理,深度1.5米―2.0米。

填筑时应控制分层松铺厚度小于20cm,当采用小型夯具时,松铺厚度小于15cm。

其压实机具要求同一般路基施工压实机具相同;当采用小型的手扶振动夯或手扶振动压路机薄层碾压。

对涵顶50cm以内填土尽量采用轻
型静载压路机压实,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标准。

台背回填施工工艺流程图
填料分析施工测量放样料场放样标准击实监理工程师认可检测松铺厚度报送施工方案监理工程师批准料场挖填料运输人工分层铺筑压实机具压实
监理工程师认可清理场地下一层施工分层检验压实度检验检测
4、填挖交界及陡坡路堤处理
半填半挖路基的挖方半幅应在路槽下超挖80cm后再以粗粒土回填,超挖长度10m;填挖交界处必须分层铺筑碾压,填挖交界处每填1m进行一次重型碾压,以减少路基横向不
均匀沉降。

当填方地面横坡陡于1:3时,从路床底面起沿坡面向下逐级开挖宽度不小于2m,以2%~4%坡度内倾的台阶。

半填半挖路基当地面横坡陡于1:3且高差大于5m时,除作上述处理外,按设计要求作加筋处理,即铺设钢塑土工格栅,在路床底面以下3 m范围内铺设2~4层钢塑土工格栅,格栅上下间距为100cm。

对于横坡缓于1:3或设有路肩墙或路堤墙的路段,只沿路基垂直方向开挖台阶,不设置土工格栅。

加设的钢塑土工格栅应采用U型铆钉固定在原状土样中,纵、横向间距为2.0m。

土工格栅采用钢塑土工格栅,幅宽4米,极限抗拉强度:纵向≥80KN�Mm,横向≥50KN�Mm;极限延伸率≤3%。

5、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
a、Ⅰ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处理:填方清除30cm厚地表,清表底部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压实度达到相关要求后再分层碾压回填粗粒土。

b、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处理:水浇地多年浇水灌溉作用下湿陷基本消除,按一般路
基底进行处理,不做特殊处理。

不受地形限制的路段优先考虑冲击碾压进行基底处理。

填方段清除表层30cm表土及种植土,并对清表底面进行冲击碾压处理,回填碎砾石土。


实度大于96%后在填筑路基。

局部地型起伏路段,可事先将陡坎、土梁等适当纵向开挖,
推成纵向连续坡度后再进行冲击碾压。

挖方路段连续长度大于100米,能够实现冲击碾压
路段路床清除30cm的基底土后,进行冲击碾压,回填碎石土并分层碾压至路床顶面。


受地形限制或处理长度达不到冲击碾压要求时,填方路段地表以下、挖方路段路床范围内
超挖80cm后,换填80cm二八灰土,并对超挖基坑底面进行振动碾压处理加固地基。

c、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挖方路段及填高小于1.5m路段换填120cm厚三七灰土处理
措施,填高大于1.5米的路段进行100cm换填处理基地采用冲击碾压,沉降按20cm计,
沉降部分回填三七灰土。

三七灰土处理可挖翻原地基土后现场拌合实施。

d、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无结构物时,采用强夯处理加固,夯点呈正方形布置,夯
点间距为4.0米,单点夯击能2000KN・m,两遍夯击后进行底锤满拍,加固表层,满夯能量700KN・M,老路也进行处理。

有结构物时,挖方路段及填高小于1.5米路段换填120cm厚
三七灰土处理地基,填高大于1.5米的路段进行100cm换填处理地基采用冲击碾压,沉降
按20cm计,沉降部分回填三七灰土。

三七灰土处理可挖翻原地基土后现场拌合实施。

6、强夯施工工艺(1)强夯施工基本要求
清表时,先行挖临时排水沟,设在路基外,按坡度排出到红线范围外,以保证夯击施
工时地表干操。

对于场地内的个别小坑洼,试先采用石渣回填压实,以方便夯机行走及夯击施工。

夯击施工中个别夯坑较深时,采用回填石渣土继续夯击施工,直到夯击下沉在合格标
准内。

夯击时,若出现夯坑内积水较深时的,采用水泵及时抽排,以免影响夯击施工。

施工中以清表挖水沟施工为先导、强夯为核心、施工安全防护为重点,对有工作面时
采用集中施工的思路进行。

对于整段线路左边,用地红线处设有工厂围墙,设在路基边12m处,在强夯施工15m
的安全范围内,为防止施工时振动对其结构造成影响,采取挖减震沟及采用低夯能击施工。

减震沟深度要求大于3m,宽度在1.5m以上。

(2)操作流程(一)作业条件
1、场地已平整,机械设备进出场地道路也修好,表层松散土层已预压,雨期施工周
边已挖好水沟,防止表面积水。

2、现场积水已排除,满足机械行走作业要求。

(二)工艺流程强夯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场地平整标高测量第一遍夯点放样第一遍夯点施工第二遍夯点放样标高测量夯坑补填料整平第二遍夯点施工夯坑补填料整平标高测量场地整平碾压标高测量整平满夯质量验收(三)施工参数确定
强夯施工参数根据本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和具体工程要求来确定。

强夯施工前,在现场选取长度不小于50m的片区试夯,以确定相应的施工参数。

主要参数有:单点夯击能、夯击遍数、夯击间隔时间、夯点布置及夯距夯锤起吊高度。

⑴.单点夯击能:设计要求主夯与副夯采用2000KN.m,满夯时采用700KN.m。

⑵.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

设计采用4击。

夯击遍数采用主夯、副夯与满夯三遍:
第一遍:主夯,按规定间距,正方形布置;第二遍:副夯,在各主夯点位中间穿插进行;第三遍:满夯,采用夯点彼此搭接1/4连续夯击。

⑶.夯击间隔时间:对砂性土,由于其透水性能好,夯击时孔隙压力消散快,可连续夯击。

对粘性土,需间隔2周左右才能连续夯击。

⑷.夯点布置及夯距:根据设计图纸,夯击点按方形布置。

第一遍的夯点间距要大,使得深层土得到加固,然后中间补插夯点。

设计夯点间距为4m。

夯点平面布置见详图。

⑸.夯锤高度计算:
由于本工程缺少参考资料,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执行,即《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P24页执行。

查表可知:设计单击夯击能为1000KN.m时,表面为填石土层,有效加固深度取5m计算。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