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三】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卷(一)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卷(一)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华文化历提倡“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意思是指不同因素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
如和六律才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和五味才有香甜可口的佳肴;如果都是同一个音符便不成曲调,都是同一个味道饭菜就不好吃。
因此,把一样的东西简单加在一起,就不是真正的发展,更不是创新。
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
②意大利理论家恩贝托·埃科1993年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说时提出:“了解别人并非意味着去证明他们和我们相似,而是要去理解并尊重他们与我们的不同。
”他强调他的北京之行,不是像马可·波罗那样,要在中国寻找西方的“独角兽”,而是要了解中国的龙。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正好相通。
③今天,文化互通共存已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
这首先是因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造就了全新的国际社会环境。
原殖民地国家取得了独立地位后,面临着从各方面确认自己独立身份的任务,而本民族的独特文化正是确认身份的重要因素。
例如二战以,马西亚为强调其民族统一性,坚持以马语为国语等等。
这说明当今文化并未因世界经济和科技全球化而趋同,恰恰相反,经济全球化和反殖民主义大大促进了各种“统一中心论”的解体。
④其次,20世纪以,人类正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从逻辑学范式过渡到现象学范式。
逻辑学范式用浓缩的方法将具体内容抽空,概括为简约的共同形式,最后归结为形而上的某种绝对原则。
现象学范式研究的对象则不是抽象形式,而首先是具体的本体。
世界上存在的是一个个活生生、感受着痛苦和愉悦的个体,这些个体周围的一切都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心情和视角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现象学研究的是一个不断因个体激情、欲望、意志的变动而变动的开放空间。
过去,认知的开始是公式、定义、区分和推论,它叙述的是一个可信赖的主体如何去认识一个相对确定的客体,从而将它定义、划分、归类到我们认识论的框架之中。
现象学范式强调主体和他者在认知过程中都有所改变并带新的进展。
这种研究方法应用到文化上,就是强调从他者视角观察,而他者首先是不同于自我的、以差别为基础的对象。
⑤当然,文化上的差别共存并不是静态的、被动的、互不相干的。
能使物“丰长”的“和”,首先是一种能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带新发展的“生成性对话”。
这种对
话不是各说各话,也不是统一思想,它要求对话者各有其主体性。
所谓主体性,就是文化自觉,即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历、形成过程、特色和发展趋向。
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然后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
可见,对话的目的不是融为一体,而是进一步发挥各自特长,也就是协调各种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
⑥在人类寻求差别共存、互相尊重的过程中,中华文化的重要核心价值“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必然大放异彩。
中华文化面对世界的根本态度,应是对自己文化的自觉热爱,对他人文化的同情了解。
经济和科技全球化大潮中,我们有能力对世界文明作出原创性贡献,也有能力汲取其他文明的长处并弘扬自我。
(摘编自《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多彩》,《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原殖民地国家对本民族文化的彰显和“统一中心论”的解体,标志着文化互通共存遇到了阻碍。
B.在现象学视野下,每种文化都是具体的、变动的、开放的,不能用抽象形式和绝对原则加以概括。
C.逻辑学范式认为主体去认识的客体是相对确定的,而现象学范式强调主客体双方会随认知而变化。
D.“生成性对话”的目的不是无差别相融,而是对话者们一起用扬长避短的方式达到新的和谐统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引用恩贝托·埃科演讲中的话,表明了他的观点与我国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不谋而合。
B.文章第④段运用对比论证,论述现象学范式具有合理性并对文化互通共存起到理论支撑作用。
C.文章从社会发展与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剖析了文化互通共存成为当今世界主旋律的原因。
D.文章第⑤段阐述的“生成性对话”的特点,是进一步论述“主体性”的内涵及其成因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将无差别事物简单叠加,不是真正的发展和创新,可见“和六律”“和五味”才是和谐融合之道。
B.马可·波罗到中国寻找西方的“独角兽”,意味着他想要在中国寻找到跟西方文化相似的东西。
C.在文化互通共存和“生成性对话”的过程中,“和而不同”的思想必然历久弥新,影响深远。
D.了知自身文化的“特点”,以他者视角观察并尊重其他文化的“不同”,才可能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按照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的理解,所谓新文创其实是一种更加系统的发展思维,即通过广泛的主体连接,利用VR、AR、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动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互
相赋能,从而实现高效的数字文化生产与IP(即知识产权,是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在内的一种无形的文化资产)构建。
中国城市文创产业最早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排在第一位的是上海,而后才被北京在2014年一步步超越,如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文化+科技”的融合使得其他城市在文创产业的发展上获得了便利条件,抛却基数,很大程度上各城市重新站在了起跑线上。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因为阿里,杭州的文创产业发展迅猛;因为腾讯游戏,成都的文创产业也暴得大名。
单以过去一年抖音上的城市为例,在这一波的短视频热潮中,我们看到成都、西安、重庆、杭州等新一线城市,其活跃程度超出想象,反而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在这方面的声音被削弱。
这其实正是新文创时代城市竞争的缩影。
(摘编自《2018中国城市新文创活力指数报告》)图1:近5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情况
(数据国家统计局)图
材料二:
新文创的崛起,需要产业的支撑,更需要文化本身的价值和力量。
文化始终是IP的灵魂所在,产业则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灵魂与动力,缺一不可。
腾讯动漫的漫画《一人之下》有道家文化的影子,腾讯影业重点打造《庆余年》《藏地密码》等影视作品,也是看到了其深厚的文化价值。
文化从都不是速成品,在新文创的时代,产业融合有了更大的空间,资本运作有了更广的天地。
然而,要打造一部好的作品,也许更需要沉下心,需要很多年的精心雕琢。
这既考验着产业的定力,更考验着创作者的耐力。
(摘编自《新文创呼唤更多匠心》,《光明日报》)材料三:
随着我国温饱问题的全面解决,生理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国民整体越越富裕,已迈入了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而这种更丰富、更多元化、更个性化的需求,反映到消费面上,亦需要相对应的丰富多彩的精神产品和服务。
如今处于互联网时代,受众日益年轻化,视野更为开阔、国际化,对文创产业有着更高的要求,传统文化亦受到了很大影响,开始通过创新适应新生代的需求。
最典型就是故宫,近年不断推出新文创产品,举办各种创新活动,今年春节期间的“在故宫过大年”“上元之夜赏灯”“故宫火锅店”等吸粉无数,600年历史的故宫,呈现出一个年轻态的新面貌,亦激活了相关新文创产品。
同时,以天猫、淘宝、盒马等为代表的平台经济,也成为文创的新载体,传统文化依靠互联网力量开始复苏。
例如,博物院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互联网平台得到传承;中华老字号触网焕发新的生命力……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传统文化与网络全面融合取得巨大成功,标志新文创力量强势崛起,文化赋能商业的“新文创”时代已经到。
优质文创产品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发“刷屏”式的全民关注,充分证明了精品文创对释放消费动力的关键作用。
依托互联网的平台效应,新文创消费将成为新消费增长点,助力“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带动经济稳健强劲增长。
(摘编自《“新文创”时代已经到》,《青岛日报》)材料四:
“工匠精神”的缺失,造成了“中国制造”的粗制滥造;“传统文化”的缺失,造
成了“中式设计”的审美断层;“品牌意识”的缺失,造成了“民族企业”的昙花一现。
若要做好中国文创,首先是对供给侧(生产者)进行“工匠精神”“创意设计”“品牌建设”的赋能。
而对于需求侧(消费者),则更要加强市场的培育。
在中国人的消费思维里,“物美价廉”的消费思维几乎贯穿着每一个消费阶层。
中国文创若要取得质的飞跃,就必然会走向“好品质、好设计、好品牌”的“物美价高”之路。
这显然与中国消费群体普遍追求“物美价廉”的思维背道而驰。
因此,当下“中国文创”所缺的不仅是供给侧(生产者)对“物美”的创造,更是需求侧(消费者)对“价廉”的改变。
一旦市场形成了“物美价高”的普遍认知,就是给文创产业注入了头活水。
(摘编自《中国式文创到底缺了“啥”?》,《工艺中国》)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2017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35462亿元,占GDP比重较上年增加0.15个百分点,2013到2017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幅明显。
B.杭州、成都高居中国城市新文创产业活力排行榜一、二位,其文创产业发展迅速,原因之一是国内影响力极大的企业集团或网络平台的助力。
C.新文创通过广泛的主体连接,利用各种科技手段,促进文化和产业价值互相赋予能力,以实现高效的数字文化生产与文化资产构建。
D.互联网时代文化与科技融合,新一线城市获得了文创产业发展的便利条件,这使它们与一线城市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文创竞争原有格局被打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材料三侧重于消费需求,较高层次的国民精神需求呼唤更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而互联网时代的受众年轻化又刺激了文创产品的创新。
B.材料二和材料三举例的作用不同,材料二强调文化的主导和决定作用,材料三强调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以及生命力。
C.依靠天猫、淘宝等互联网平台经济,文创产业成为了推动居民消费升级和带动GDP 增长的新亮点,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
D.要打造优质的文创产品,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创新,亦需要沉静坚韧、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创作者不能急功近利。
6.“新文创”时代已经到,我国的文创产业该如何走好发展之路?请根据材料概括。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流浪的名著
蒋新
①中午的文化市场已经退去沸腾和热闹,人头攒动与淘宝捡漏的各色眼神终于渐渐收场,给这个季节的清冷腾出许多可以畅快呼吸的空间。
冷风重新凝聚,换挡提速,自由鼓荡,在人们身边进行新一轮穿梭。
冷风里的阳光十分柔和,暖暖灿灿的,宛如尼采的纤细之手,移动着抚摸着地上那些还没有撤走的物品,当然还有我的感觉。
那些醒目的枣红色,宛如一群被冷落被流浪的红鹤,倔强在那个杂乱的地摊上,无奈而又高贵。
②蹲下。
捡起。
端看。
眼睛一碰触精装书面上的烫金书名,周身像被灌了一瓶六十二度二锅头似的,顿时热乎起一一原是群诺贝尔文学奖书籍悄无声息地集结在这冬季里!
③封面:《诺贝尔文学奖全集·41》,主编:陈映真。
获奖年度:1966年。
获得者:以色列作家约瑟夫·阿格农;瑞典作家、诗人奈丽·沙克丝……我呆了,瞬间把自己雕塑在冷风里。
④书籍之“书龄”已经超越而立之年,开始在不惑之路上行走,可书们为什么会到这里?
⑤我蹲在为阳光抚摸、为冷风扫射的地摊边,迅速将散放的枣红色书一本一本收集到跟前,一共十五本。
从书的编码看,十五本只是这套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的一部分,后边有无不敢断定,前面应该还有确凿的四十部——因为摆在面前的最小截止书目号是“41”。
⑥“那些书呢?”我抬头问那人,直言不讳。
⑦“哪些书?没有了,就这些。
”黑瘦矮的摊主似乎有些不耐烦。
地上那些落满一层尘土的书已被收集在无序的纸箱里。
摊主准备走,把空间让给清冷的风。
⑧摊主见我还在翻看,便跺着脚催问买不买。
他急着要走,因为冷,因为要吃饭,因为到了散摊的正午时光。
于是询价,掏钱,打包,在柔和清冷的阳光抚摸中,我把那摞枣红色书籍带回了家。
⑨用白菜价格买的那排枣红色,宛如钱塘江涌出的一线潮,整齐醒目地摆在书橱中央。
然而,望着捡漏得的书籍和由它们簇成的风景,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
⑩市场和文化一接轨,就成为买卖文化的市场,一切与文化沾边的标识,比如青铜、陶瓷、字画、家具、钱币、刺绣、木雕等等,都贴着文化的标签,以古董的身份在不同的位置出现和交易。
至于真假,新旧,年代,那就考验淘宝者的眼力、胆识和运气。
书,自然是文化的,可是,在这交易文化的市场里,除了古籍和稀有版本受到收藏者淘宝者的青睐外,其他都白菜萝卜般地拥挤在地摊上。
一堆一堆任人翻、任人找、任人看的书,在这里成为真正的落魄者和流浪者,既失去了“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高贵价值,也失去了可以归属的身份证。
它们的高贵去哪儿了呢?
⑪寻找被遗失被冷落的那些高贵书籍,常成为我周末的主题。
⑫在不同城市的文化市场和相同模样的地摊书摊上,我寻找到许多高贵的书籍,如四卷本《柳宗元集》,四卷本《乐府诗集》,三卷本《白居易集》等;八十年代初影印的《详解聊斋志异图咏》让我高兴了许多个夜晚,书中那些绘于光绪十二年的上百幅精致插图,是那样惟妙惟肖,清晰可人。
稀有的图画,让蒲松龄笔下的聂小倩、崂山道士、席方平都有了可以直视的生命画像。
还有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标着金圆券价格的鲁迅的、巴金的、吕叔湘的书籍;还有六十年代山东师范学院研究老舍、夏衍、郭沫若的书籍,在那些跳跃着细小草根的纸面上,尽管造纸的师傅想用绿色黄色淡青色掩饰,依然如劳作者的皮肤那样粗糙。
凹凸不平的汉字们倔强地排在那里,一言不发地留着自然灾害年代的苦涩和艰辛。
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鲁迅著作单行本竟也在地摊上一一买齐。
这些绝对正版,品相绝对在九品以上的不同思想的高贵者,各自在书橱的上上下下站位,摇曳着厚重如山的独有风采。
⑬坚强人格让我敬仰,倔强书格让我生出无边的敬意。
⑭淘的书群既有卓然自尊的高贵身份,又有正版合法的身份证和居住证。
书中一枚枚不同模样不同规格的印章,还有不同方式的图书编码,都载着岁月痕迹与书一同存在,
成为书无法分离的命运共同体。
这些后附加在书中的手写体和深深浅浅的印泥,证明这些书们曾经驻留的基地或者居住的地址。
有的书中还有硬硬的或白或黄的借书卡,卡上还有借书人书写的潦草姓名和时间。
这一切都成为书的正统履历。
⑮好玩和好奇心曾促使我按图索骥,为书籍寻找曾经的家门,结果出奇一致,你寻找的单位不存在。
⑯书大概在破产、改组、或者拍卖过程中,被迫卖掉的,或者任意让人拿走的。
我见过无数书们被秤钩子称过以后,被塞进麻袋的狼狈和无奈。
书的高贵身份瞬间被秤钩子剥夺,从高高的书架沦为不值钱的“废品”,然后到地摊上去流浪。
⑰名著,尽管流浪过,也是流浪者中的高贵者。
⑱每次抚摸,阅读这些血统正宗、出身名门的流浪书,感觉面对的似乎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书本,而是一位位经过生命体验的长者。
当手指划过,眼光走过,书籍也默默收藏起你的体温、感知和眼神,就像收藏每天的阳光那样,把发生的一切悄悄地融注在经过岁月沧桑洗礼的纸面里,成为你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出现的最好朋友与知己。
⑲每一部书,特别是那些经过书摊地摊流浪后的书,都会成为一座有秘密有故事的房子,无论横版竖版精装简装简体繁体。
书的一个钤印,一个刻本,一个年份,一行字迹,都在文化字面的脊梁上,留下烧不掉、丢不了、碾不碎、化不去的文化记忆。
7.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蹲下。
捡起。
端看。
”短促的句式写出了“我”看到这几本枣红色书籍后的动作,也表现了“我”因它们醒目外表而产生的好奇之心。
B.这十几本名著低廉的价格,说明在当今的文化市场上,书跟其他同样记载了文化历史的古董相比,皆已失去其应有的市场价值。
C.文中写了书的种种被人随意处置的遭遇,如“白菜萝卜般地拥挤在地摊上”“被秤钩子称过以后,被塞进麻袋”,隐含着作者的痛心。
D.本文记述了“我”发现散落的名著进而收集名著并寻找这些名著“身份”的经历,表达了对名著经久不衰的价值的崇敬之情。
8.第⑬段写到“坚强人格让我敬仰,倔强书格让我生出无边的敬意”,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倔强书格”的理解。
(6分)
9.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陈洽,字叔远,武进人。
好古力学,与兄济、弟浚并有名。
洪武中,以善书荐授兵科给事中。
尝奉命阅军,一过辄识之。
帝嘉其能,赐金织衣。
父戍五开①殁,洽奔丧。
会蛮叛道梗,冒险间行,负父骨以归。
建文中以茹瑺荐,起文选郎中。
成祖即位,擢吏部右侍郎,改大理卿。
安南兵起,命洽赴广西,与韩观选士卒从征。
及大军出,遂命赞军务,主馈饷。
安南平,转吏部左侍郎。
是时黄福掌布、按二司事,专务宽大,拊循其民。
洽甄拔才能,振以风纪。
核将士功罪,建置土官,经理兵食,剖决如流。
还朝,命兼署礼部、工部事。
七年复参张辅军讨简定,平之。
还,从帝北征,与辅练兵塞外。
九年复与辅往交阯,讨陈季扩。
居五年,进兵部尚书,复留赞李彬军事。
仁宗召黄福还,以洽掌布、按二司,仍参军务。
中官马骐贪暴,洽不能制,反者四起,黎利尤桀黠。
而荣昌伯陈智、都督方政不相能,寇势日张。
洽上疏言:“贼虽乞降,内怀诡诈,党羽渐
盛,将不可制。
乞谕诸将速灭贼,毋为所饵。
”宣宗降敕切责智等,令进兵,复败于茶笼州,帝乃削智、政官爵。
命成山侯王通佩征夷将军印往讨,洽仍赞其军。
宣德元年九月,通至交阯。
十一月进师应平,次宁桥。
洽与诸将言地险恶恐有伏宜驻师觇贼通不听麾兵径渡陷泥淖中。
伏发,官军大败。
洽跃马入贼阵,创甚坠马。
左右欲扶还,洽张目叱曰:“吾为国大臣,食禄四十年,报国在今日,义不苟生。
”挥刀杀贼数人,自刭死。
事闻,帝叹曰:“大臣以身殉国,一代几人!”赠少保,谥节愍。
官其子枢刑科给事中。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注】①五开:地名。
元英宗至治二年,置五开洞,隶属靖州。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洽与诸将言地险恶/恐有伏/宜驻师觇贼/通不听/麾兵径渡/陷泥淖中
B.洽与诸将言/地险恶恐有伏/宜驻师/觇贼通不听/麾兵径渡/陷泥淖中
C.洽与诸将言地险恶/恐有伏宜驻师/觇贼/通不听麾兵/径渡/陷泥淖中
D.洽与诸将言/地险恶恐有伏/宜驻师觇贼/通不听麾兵/径渡/陷泥淖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大理:即大理寺,负责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古代官署,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
B.馈饷:馈,送食物给人吃;饷,指军队的俸给、粮饷。
文中指赠送军中粮饷。
C.中官:古官名,指中央王朝内的官吏,与地方官相对而言,本文中指的是宦官。
D.赠:古代为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职或爵位,文中指追封陈洽少保的职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陈洽学习努力,有过人之处。
他喜爱古代的事物,与哥哥陈济、弟弟陈浚一并出名;因为善于记住人的面貌,曾经得到皇帝的赏识。
B.陈洽仕途通畅,终以身殉国。
他曾任兵科给事中、文选郎中、兵部尚书等职,其间多次受人推荐;进师应平,因兵败而陷贼阵,为坚持道文而自刎。
C.陈洽通晓军事,敢上疏进谏。
他曾参与平定安南、简定等战役;在平定黎利叛乱时,他曾向皇帝上书建言,使陈智、方政被削去了官爵。
D.陈洽审时度势,能临危不惧。
宣德元年九月,王通率兵南征讨伐交阯,但他不听陈洽之言,结果大败;陈洽遭受伏击,但仍然奋勇杀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父戍五开殁,洽奔丧。
会蛮叛道梗,冒险间行,负父骨以归。
(5分)
(2)洽甄拔才能,振以风纪。
核将士功罪,建置土官,经理兵食,剖决如流。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
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②。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
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指辛助,辛弃疾同族兄弟。
②裁冰:比喻作诗构思新巧。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钟鼎”代指做官,“山林”代指归隐,在朝在野都是幻梦,就该宠辱不惊。
B.秋饮如同甘露之美酒,夜吟构思新巧的诗句,如此悠闲过一生,生活依然惬意。
C.下阕前两句写别后场景:风雨之夜,兄弟二人挑灯夜话,对床不寐,手足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