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师的历史典故人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字之师的历史典故人物
答案:郑谷、齐己。

一字之师的历史典故人物是唐朝的诗人郑谷和晚唐的著名诗僧齐己。

郑谷:字守愚,江西宜春人,唐僖宗时进士,授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

他以一首《鹧鸪》闻名,又称“郑鹧鸪”。

齐己的诗作《早梅》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之句,被齐己和尚赞赏并请求指点。

郑谷建议将“数枝”改为“一枝”,使诗意更加突出,齐己和尚因此对郑谷非常敬佩,称他为“一字之师”。

齐己:本姓胡,名得生,潭州益阳(今属湖南省宁乡市)人。

他与唐代其他三位诗僧皎然、贯休、尚颜齐名,流传后世的作品数量居四僧之首。

齐己和尚非常喜欢写诗,他的《早梅》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之句,郑谷建议改为“一枝”,齐己和尚非常佩服,并向郑谷表示感谢,称他为“一字之师”。

这个典故体现了对文学作品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对他人指点帮助的尊重和感激。

题目:
成语典故“一字之师”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郑谷
B.吕不韦
C.韩愈
D.贾岛
答案:A
扩展:一字之师的典故是谁,一字之师的来历
1、一字之师典故的主人公是郑谷。

2、【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

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

’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

齐己不觉下拜。

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3、【人物】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

僧人齐己性喜赋诗。

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以为梅花既已数枝开,则非早梅矣。

于是将后句中“数”改为“一”。

齐己深感佩服,后诸学者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

他以文会友,经常和一些文人往来。

当地有个叫齐已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

他早就仰慕郑谷的才名,就带着自己写的诗稿,前来拜会。

齐已把诗稿一首一首地请郑谷看。

郑谷读到《早梅》这首诗时,不由得沉思起来。

郑谷吟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面对齐已说:“梅开数枝,就不算早了。

”郑谷又沉吟了一会,说:“不如把‘数’字改为‘一’字贴要。

”齐已听了,惊喜地叫道:“改得太好了!”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

文人们知道了,就把郑谷称为齐已的“一字之师”。

成语“一字之师”是指能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唐朝有个和尚,法号叫作齐己。

齐己和尚很喜欢写诗,写的也很好,可算是诗僧。

他有个好友郑谷,也是当时的诗人。

因为他们都写诗,自然能谈得来。

有一年他以早开的梅花为题写下了一首《早梅》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过了几天,郑谷来串门。

齐己和尚对他说:“我写了一首诗,你给我看看怎么样?”郑谷看了半天,说:“写得好,意境很好,情致也很高。

只是既为《早梅》,‘昨夜数枝开’这句,‘数枝’不足以点明‘早’,不如改为‘一枝’。

”齐己虚心地接受了,就把“昨夜数枝开”改为“昨夜一枝开”。

诗的大意是:严冬里。

百草凋零,连那一大片树木也冻得要折枝了。

而这时唯独梅花的根部却已感到一点春意。

没过些天,前面村子旁边,枝头上压着厚厚积雪的那株梅树,昨天晚上却开放了一枝。

一阵清风过后,它那幽细的芳香传开去了,小鸟儿也飞来偷偷地观赏它那白色妍丽的花朵。

明年按季节在早春开放,就应当让它先开放在众人游览的好地方,好让大家都来观赏啊!
接着,这首诗便流传开了,齐己和旁人都称赞这个“一”字改得好,称赞郑谷是“一字师”。

后来,人们便引出了“一字之师”这个成语,用来赞美改动一个字而使诗文生辉添色、更加完美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