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神奇的青草药,我在泉州找了100种,收藏起来也许会有用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南神奇的青草药,我在泉州找了100种,收藏起来也许会有
用处!
黄昏邀友游峰冠,
信步歌咏潇洒天。

暖阁涵虚观胜景,
旖旎春色满人间。

在闽南地区,很多人会挑些“臭贱”的青草栽在自家院子、房前屋后,由于它们生命力强,不需太费心思照料,记得时浇点水,忘记了也不碍事,比如鱼腥草,射干等,它们依靠雨露阳光,就自然长得很好,如果主人稍加用心,它们很懂得回报,会长得更加旺盛。

不要小觑这些青草,它们不仅美化了生态环境,而且对治病有用,如沙哑喉咙痛,熬点射干、夏枯草,可以解决问题;感受风寒,用几根风葱冲鸡蛋,一喝果然见效。

这,称得上闽南的一大特色。

民间有句话,“见青即是药”,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小草,它们在群众需要时,被“懂草”之人采来,发挥神奇功效,成为治病良药。

“单方独味,气煞名医”,由于青草药具有验、廉、简的优点而备受闽南人青睐,即使在西医相当发达的今天,青草药依旧是民间常用药之一。

以下挑选100味,与各位分享。

由于时间仓促,知识局
限,难免有误,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2016年2月于安溪)
1卷柏
闽南民间俗称还魂草(根能自行从土壤分离,蜷缩似拳状,随风移动,遇水而荣,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寻找水份,因其耐旱力极强,在长期干旱后只要根系在水中浸泡后就又可舒展,故而得名)。

以全草入药,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具有活血通经的功效。

用于经闭痛经,瘕瘕痞块,跌扑损伤;卷柏炭有化瘀止血的功效,用于吐血,崩漏,便血,脱肛。

2山鸡椒
闽南民间俗称山苍子、臭樟子。

以全草入药。

根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叶多鲜用;果实7-8月采,鲜用或榨油。

中医认为,本品味辛、苦,性温,具有祛风散寒、温中理气、杀虫解毒之功效。

闽南民间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胃寒痛、中暑、急性乳腺炎、毒蜂蛰伤、疔疮疖肿、劳倦乏力、风湿性关节痛、铁钉刺伤、外伤出血等病症,亦可用于预防蚊叮蛇咬。

3紫茉莉
安溪、南安地区俗称水粉草,也叫胭脂花。

紫茉莉的种子'地雷'中富含白色胚乳,干燥后变成白粉状,敷在脸上可以去除面部癍痣粉刺,因此又有白粉花之称。

根、叶可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活血调经和滋补的功效,种子白粉可去面部癍痣粉刺。

4女贞
闽南民间俗称女贞子、冬青子,以果实及叶入药。

叶全年可采,多鲜用;果实(女贞子)于冬季成熟时采收、晒干。

中医认为,本品叶味微苦,性平;果实味苦、甘,性平。

果实入肝、肾经。

果实具有养阴益肾、强筋壮腰、乌须明目之功效,叶具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闽南民间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阴虚骨蒸劳热、老年习惯性便秘、神经衰弱、口腔炎、脂溢性脱发、水火烫伤、疔疮疖肿等病症。

5赛葵
安溪俗称吮血草。

药用根、叶,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备
用。

功效:消痈解毒,活血行气。

治疗漏精(前列腺炎)、淋巴结核、风湿痛、吐血咯血、痈肿。

6山莓
也叫悬钩子。

安溪俗称大含婆。

果实球形,成熟时鲜红色,可食。

药用其根,功效:活血、镇痛、疗带。

治疗牙痛、丝虫病引起下肢淋巴管炎、妇女白带等。

7石决明
即鲍鱼壳。

有平肝清热,明目去翳的功效,可用作治高血压。

8枸杞
俗称地骨、姑里翁刺。

药用其根(根皮名地骨皮)、茎、果(名
枸杞),春夏采叶,全年采根,鲜用或剥皮晒干,秋日采熟果。

根微苦寒,果甘平。

根清热凉血,降肺火,泻肾火;叶除烦益志,解热毒,消疮肿;果实滋肾养肝,疗虚劳,补精气。

9龙葵
安溪俗称七姐妹。

药用全草,微苦性寒,能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外用消炎退肿。

可治高血压、痢疾、中暑腹泻、小儿湿疹、疔疮、睾丸偏坠、狂犬毒蛇咬伤。

注意“叶子含有大量生物碱,须经煮熟后方
可解毒;血虚头晕,无实热者忌服。

10细叶石仙桃
闽南民间俗称石橄榄、石枣,以全草入药。

中医认为,本品具有泻火解毒、燥湿止痒、清热凉血、滋阴润肺的功效。

比如,治虚火牙痛,新鲜细叶石仙桃30g,水煎服;治咽喉肿痛,新鲜细叶石仙桃、彭琪菊各30g,水煎服;治尿路感染,新鲜细叶石仙桃30g,大蓟根15g,水煎服;治小儿疳积,细叶石仙桃15g,独脚金10g,水煎服。

11土党参
植物名:桔梗科金钱豹。

根入药,清热,镇静,健脾补气,祛痰
止咳。

用于气虚乏力,泄泻,肺虚咳嗽,肾虚,小儿疳积,乳汁稀少。

果实味甜,有清热、镇静之效,治神经衰弱等症。

12风柜斗草
《实用中草药》记载:其性平、味甘;功用:凉热解毒、凉血利水,主治急性肝炎,肺热咳嗽。

据有关临床使用报道:风柜斗草对急性肝炎(甲肝、乙肝急性期)疗效最佳,对慢性肝炎及乙肝病毒携带者有效。

在福建省民间广为使用,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天然药用植物和中草药资源。

13野生金线莲
甘,平。

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润肺止咳。

用于咯血,咳嗽痰喘,小便涩痛,消渴,乳糜尿,小儿急惊风,对口疮,心脏病,毒蛇咬伤。

14肾茶
闽南民间俗称猫须草。

以全草入药。

功用:清热去湿,排石利水。

治急性肾炎,膀胱炎,尿路结石,风湿性关节炎。

治尿路结石:肾茶30g,连钱草、海金沙滩各15g,水煎服。

15蕺菜
又名鱼腥草。

以全草入药。

中医认为,本品具有利尿通淋、化痰止咳、排脓消痈、清热解毒的功效。

闽南民间常用于治疗肺结核、肺炎、肺痈、中暑、阑尾周围脓肿、痢疾、肠炎腹泻、咽喉肿痛、妇女白带、妇女外阴瘙痒、急性尿道炎、疔疮疖肿、痔疮肿痛等。

16凉粉草
闽南民间俗称仙人草、仙草。

凉粉草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全草含多糖,有消暑、清热、凉血、解毒功能,民间常用其茎加水煎煮,再加稀淀粉制成冻(俗称“凉粉”)食用,是消暑解渴的极佳食品。

17三叶鬼针草
闽南民间俗称盲肠草、金丝苦令、赤扎某。

全草入药。

中医认为,本品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散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急性阑尾炎、风热感冒、糖尿病、痢疾、肠炎、中暑、急性咽喉炎、青竹蛇咬伤、湿热黄疸、小儿疳积、水火烫伤等病症。

18落地生根
全草入药,可解毒消肿,活血止痛,拔毒生肌。

治烫火伤、跌打伤,喉炎,乳腺炎、无名肿毒。

19白子菜
闽南民间俗称片仔廣菜、白番苋。

全草入药。

中医认为,本品具
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血止血功效,常用于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小儿高热、跌打损伤等。

如:治疗糖尿病,新鲜白子菜60g,瘦猪肉60g,水炖服;治高血压,新鲜白子菜叶片10枚,水炖服,治小儿高热,白子菜15g、冬瓜汤少许,水炖服;治跌打损伤,新鲜白子菜适量,捣烂敷患处。

20无患子
又名:鬼见愁。

其根、树皮、叶均可入药。

果:清热除痰,利咽
止泻。

用于白喉,咽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百日咳,急性胃肠炎(煅炭)。

根:清热解毒,化痰散瘀。

用于感冒高热,咳嗽,哮喘,白带,毒蛇咬伤。

21金银花
民间俗称银花、忍冬藤、两宝花。

以茎(忍冬藤)、叶、花(金银花)入药。

本品性甘寒,花、叶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腾具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之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急慢性咽炎、腮腺炎、肺热咳嗽、胆囊炎、痢疾、深部囊肿、热淋、疔疮疖肿等病症,亦可用于预防中暑及流感。

22莲子草
别名:满天星、虾钳菜、白花仔、节节花、膨蜞菊、水牛膝,全植物入药,有散瘀消毒、清火退热功效,治牙痛、痢疾,疗肠风、下
血。

23淡竹叶
闽南民间俗称淡竹、淡竹草、竹叶麦冬。

以全草(淡竹叶)入药,于夏秋抽穗时采收,切除须根,鲜用或晒干。

中医认为,本品具有清热除烦、利尿通淋功效。

闽南民间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热病烦渴、肾炎、尿血、尿道炎、口腔炎等。

24白茅
闽南俗称白茅根、茅草根。

以根、茎及花入药,根茎秋季采挖为
佳,花盛开前采收,晒干。

中医认为,本品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生津止渴。

用于急性肾炎、湿热黄疸、鼻衄[nǜ]、肺热咳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咽喉肿痛、热病烦渴、尿路感染、尿血、麻疹透疹后身热不退、刀伤出血等病症。

25使君子
别名:舀求子、史君子、四君子,种子为中药中最有效的驱蛔药之一,对小儿寄生蛔虫症疗效尤著。

26阔叶十大功劳
闽南民间俗称十大功劳、土黄柏,以根、茎、叶入药,全年可采,
鲜用或晒干。

中医认为,本品根:清热、燥湿、消肿、解毒;叶:清虚热、燥湿、解毒;茎:清热、燥湿、解毒。

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肠炎、痢疾、肺结核、慢性胆囊炎、咽喉肿痛、风火牙痛、目赤肿痛、赤白带下、水火烫伤等。

27艾纳香
功效:温中活血,祛风除湿,杀虫。

治寒湿泻痢,腹痛肠鸣,肿胀,筋骨疼痛,跌打损伤,癣疮。

28覆盆子
干燥果实入药,具有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之功效。

常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阳痿早泄,目暗昏花。

29千里光
闽南民间俗称九里明、山菊花。

以全草入药。

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明目,止痒等功效。

民谚云:“懂得千里光,一年四季不生疮”,故本品为疮科要药。

闽南民间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腮腺炎、麦粒肿、湿疹、皮肤瘙痒症、过敏性皮炎、外阴瘙痒症、慢性下腿溃疡、疔疮疖肿等病症。

30安石榴
闽南俗称射榴。

药用其叶、根、果。

具有杀虫收敛、消炎止血的功效。

主治:驱肠寄生虫、久痢、赤白带、麦粒肿、纤维肌瘤、腱鞘囊肿、脱肛、风湿性关节炎、创伤出血等。

31马鞭草
安溪俗称铁马鞭。

基生叶的边缘通常有粗锯齿和缺刻,茎生叶多数3深裂,裂片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两面均有硬毛,背面脉上尤多。

以全草入药。

功效:活血通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

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痢疾、牙龈炎、慢性盆腔炎、痛经、闭经、痔疮、疔疮疖肿、风热感冒、疟疾、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等病症。

注:孕妇忌服。

32地菍
闽南民间俗称埔淡、地茄子。

以全草入药。

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的功效。

用于治疗痢疾、咽喉肿痛、肾炎水肿、肾盂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胃肠炎、妇女白带、瘰疬、外伤出血等病症。

33绵毛旋复花
也叫羊耳菊。

安溪称过饥草、生毛将军。

药用全草或根。

功效:
开胸利膈,疏风解表。

主治:劳力过饥胃痛或消化性溃疡;劳力过度胸闷咳嗽;感冒头疼;脓毒血症;跌打损伤;月内风;胃痛吐水。

附:【炖排骨】羊耳菊的根,味甘性温,健脾胃,强筋壮骨。

对脾胃不好、厌食、食欲减退、腰膝酸软、身体虚弱等症有很好的功效。

特点:草根奇香,与排骨香融为一体,肉香汤更香。

34毛冬青
闽南民间俗称山胡椒,苦滴。

以根、茎、叶入药。

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脉、消肿止痛之功效。

治风热感冒,肺热喘咳,喉头水肿,扁桃体炎,痢疾,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偏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丹毒,烫伤,中心性视网膜炎,葡萄膜炎,以及皮肤急性化脓性炎症。

35截叶铁扫帚
闽南民间俗称千里光、半天雷。

以全草入药。

功效:平肝明目,祛风利湿,散瘀消肿。

治病毒性肝炎、痢疾、慢性支气管炎、小儿疳积、风湿关节、夜盲、角膜溃疡、乳腺炎。

36穿心莲
闽南民间俗称百病仙草、一见喜、榄核莲、苦赛黄连。

以全草入药。

中医认为,本品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止痛、燥湿止痒作用。

闽南民间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高血压、急性肾盂肾炎、胃火牙痛、中耳炎、目赤肿痛、带状疱疹、疔疮疖肿、水火烫伤、肝门瘙痒等。

37白花败酱
闽南民间俗称败酱草、苦菜、苦抓。

以全草入药。

中医认为,本品散瘀消肿,活血排脓。

如,治咽喉肿痛,白花败酱;治便秘,白花败酱30g,水煎,加蜂蜜冲服。

38辣蓼
安溪俗称苦蓼。

药用全草。

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痢、利水消肿
的功效。

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肠炎,毒蛇、狂犬咬伤,蛔虫病,湿疮身痒。

39玉叶金花
闽南民间俗称山甘草、白蝴蝶。

以全草入药。

具有清热解暑、消肿解毒的功效。

用于治疗伤风感冒、中暑、咽喉肿痛、支气管炎、暑湿腹泻、急性胃肠炎、妇女白带、膀胱炎、尿血、水火烫伤等病症。

40金丝草
闽南民间俗称笔仔草、笔尾草。

本植物全株入药,有清凉散热,解毒、利尿通淋之药效。

民间用其可治吐血、咳血、衄血、血崩等症,还可避瘴气、解瘴气,解诸药毒,对尿路感染、肾炎、水肿、糖尿病、黄胆型肝炎、感冒高热也有疗效。

如,治糖尿病,金丝草30g,猪胰脏1个,水炖服;治暑热烦渴,金丝草、白茅根各30g,水煎服;治小儿烦热不退,金丝草30g,水煎服。

41茅莓
闽南民间俗称红梅消、三月泡、虎莓、安婆刺。

以全株入药,茎叶夏秋采收,根秋冬采挖。

中医认为,本品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的功效。

闽南民间常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尿路结石、慢性肝炎、痢疾、产后血瘀腹痛、过敏性皮炎、痔疮、外伤出血等病症。

42美人蕉
根茎清热利湿,舒筋活络;治黄疸肝炎,风湿麻木,外伤出血,跌打,子宫下垂,心气痛等。

茎叶纤维可制人造棉、织麻袋、搓绳,其叶提取芳香油后的残渣还可做造纸原料。

43羊蹄
安溪叫癣草,根苦辛寒,有小毒;叶甘寒,泻热、凉肺、祛湿、杀虫。

疥癣秃疮及其他皮肤病:鲜根捣烂加醋绞汁涂擦患处。

44绞股蓝
闽南民间俗称七叶胆、五叶参。

本种入药,有消炎解毒、止咳祛痰、镇静安神、降脂降糖的功效。

闽南民间常用于治疗肺癌、慢性气管炎、咽喉肿痛、高脂血症、体虚乏力、放疗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症、
手足癣等病症。

45 土荆芥
安溪俗称臭草、土油草。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挥发油有毒。

药用全草或单用根、叶。

功效:杀虫祛湿。

主治:驱虫,风湿性关节炎,妇女白带,痈疽肿毒初起、鲂鱼尾刺伤,脚癣。

46 小叶冷水花
本种植物体小嫩绿秀丽,花开时节轻震动植物,弹散出的花粉犹如一团烟火,景观十分美丽,故在美洲享有“礼花草”的美名,可作栽培观赏用。

功效:清热解毒。

用于痈肿疮疡,毒蛇咬伤,水火烫伤,丹毒以及无名中毒。

47 伞房花耳草
功效:清热解毒。

治疟疾,肠痈,肿毒,烫伤。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

48射干
根状茎药用,味苦、性寒、微毒。

能清热解毒、散结消炎、消肿止痛、止咳化痰,用于治疗扁桃腺炎及腰痛等症。

49光叶花椒
闽南民间俗称两面针、猫公刺。

以根、根皮、枝叶入药。

中医认
为,本品具祛风除湿、活血祛瘀、消肿解毒、散结止痛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蛀牙痛、风寒牙痛、胃脘痛、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水火烫伤、毒蛇咬伤等病证。

注意:孕妇忌服;用量过大会出现头晕、腹痛、呕吐等反应,须注意掌握剂量。

50野牡丹
闽南民间俗称水多年,水丁莲、大号蒲淡。

以根、叶入药。

功效:消积利湿、活血通络、消肿解毒。

常用于治疗肺结核咯血、湿热黄疸、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痢疾、乳汁不通、子宫脱垂、尿道炎、疔疮疖肿、外伤出血等病症。

51 菝葜
闽南民间俗称金刚藤、狗骨刺。

以根状茎及叶入药。

功效:通经活络、利尿除湿、消肿解毒。

闽南民间常用于治疗胃癌、食道癌、肠
癌、肺脓肿、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

牛皮癣、妇女白带、痔疮等病症。

52假马鞭
闽南民间俗称:蛇尾草,蓝花蛇尾草,玉龙鞭。

以全草入药。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常用于治疗咽喉炎、尿路结石、尿道炎、妇女白带、跌打肿痛、疔疮疖肿、湿热黄疸、感冒发热。

53桃金娘
闽南民间俗称山哆尼。

以根、叶、果入药。

根:祛风行气、益肾;叶:止血止泻;果:补血安胎;花:收敛止血。

常用于治疗肺结核咯血、鼻衄(花10g,水煎服)、胃气痛、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脱肛、风湿关节痛、慢性肝炎、糖尿病(根炖猪瘦肉)、血崩等病症。

54车前草
闽南民间俗称五更草。

以全草及种子入药。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祛湿、化痰止咳、平肝明目。

常用于治疗急性肾炎、急性支气管炎、湿热黄疸、暑湿泄泻、尿道炎、血尿、疔疮疖肿、外伤出血等病症。

55草珊瑚
闽南民间俗称九节茶、肿节风、半天廣、赤米茶(安溪、南安)。

以根、茎、叶入药。

根: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茎叶: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风湿性关节痛,跌打损伤,肝炎,扭挫伤,痛经,产后淤血腹痛,外伤出血等病症。

56铺地蜈蚣
安溪俗称店猫藤,泉州叫石松、珊瑚草。

药用全草。

功效:清热消炎,利水祛湿。

主治:肝炎黄疸,产后腹痛,烫水伤、带状疱疹,手足麻木不灵,胃酸过多。

57海风藤
又名:石南藤,爬岩香、老藤、岩胡椒。

《本草再新》:“行经络,和血脉,宽中理气,下湿除风,理腰脚气,治疝,安胎。

”与羌活、独活、桂心、当归等同用,可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者。

与三七、地鳖虫、红花等同用,可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疼痛者。

58朱砂根
朱砂根不同的叫法:山龙眼、山豆根、凉伞遮金珠、黄金万两。

根及全株入药,味苦性凉。

有清热降火,消肿解毒、活血去瘀、祛痰止咳等功效。

主治扁桃体炎、牙痛、跌打损伤、关节风痛、妇女白带、经痛诸病。

59九里香
闽南民间俗称七里香、千里香、过山香,以形容其香。

以根、茎、叶入药。

中医认为,本品具有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解毒消肿功效。

闽南民间常用于治疗风湿骨痛,跌打损伤,胃痛,急性睾丸炎,慢性腰腿痛,痛风,口腔溃疡,湿疹,蜈蚣咬伤,刀伤出血等病症。

比如:治胃痛,九里香根30g,光叶花椒根12g,蒲公英15g,水煎服;治痛风,新鲜九里香根30g,酒、水各半煎服;治疗慢性腰腿痛,新鲜
九里香根30g,水煎服;治疗口腔溃疡,新鲜九里香根15g,煎水1碗,待凉后频频含服。

60荠菜
闽南民间俗称上已菜、荷包菜、三角菜,以全草入药。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凉血,平肝明目。

常用来治疗糖尿病(鲜荠菜30g煎服)、高血压(荠菜30g,夏枯草、野菊花各15g,水煎服)、肾炎、肾结核、尿血、咯血、吐血、月经过多(鲜荠菜60g,猪瘦肉60g,水炖服)、湿热泄泻等病症。

61土牛膝
安溪叫土牛尺,南安称倒钩草。

药用全草或单用根、叶。

有活血化瘀、通利关节的作用。

主治闭经,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痢疾,白喉,咽喉肿痛,疮痈,淋证,水肿等症。

将土牛膝与猪肉、冰糖共煎服,对于治疗腰肌劳损有一定作用。

62水蜈蚣
安溪俗称一粒珠、无头土香。

药用全草。

功效:利水湿,清暑热,疏表,祛风,解毒。

主治:赤白痢,热淋、砂淋、小便不利,疟疾,破伤风,小儿羊癫疯,痈疽肿毒,荨麻疹,毒蛇咬伤。

63肾蕨
闽南民间俗称圆羊齿、凤凰蛋。

肾蕨背面有大量孢子囊,用来繁殖后代。

肾蕨是传统的中药材,以全草和块茎入药,全年均可采收,具有清热利湿、通淋止咳、消肿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发热、肺
热咳嗽、湿热黄疸、肠炎、腹泻、睾丸炎、淋巴结炎、中耳炎、尿道炎等。

64大蓟
闽南民间俗称利叶刺、鸡角刺、六月霜。

除去杂质,抢水洗或润软后,切段,干燥。

中医认为,本品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