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检查中的诊断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检查中的诊断价值雷云宏,王沆,林隆辉,韩涛(通信作者)
福建省立医院心血管外一科(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检查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以
下肢静脉曲张为门诊首诊的病例,行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检查,筛查分诊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与手术病理检查结
果进行对比。
结果本组240例中,经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检查出单纯大隐静脉曲张93例,大隐静脉合并小隐静
脉曲张26例,单纯小隐静脉曲张12例,髂静脉压迫综合征109例,与病理检查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8.33%。
结论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可有效提高下肢静脉曲张诊断符合率,临床意义显著。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应用
〔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 -2376 (2017) 12 -0003 -02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U l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 IVCS)是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常 见原因之一[1]。
目前诊断IVCS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进行诊 断。
本研究对24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下肢静脉顺行造 影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进行比对,希望能为 临床诊治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下肢静脉曲张患者240 例,其中男115例,女125例;年龄26 ~83岁,平均(57.6 ± 9.9)岁;178例左侧,62例右侧。
临床表现包括:下肢肿胀、小腿/足靴区慢性溃疡、小腿皮肤色素沉着。
1.2诊断方法
采用数字化多功能X线诊断系统(德国西门子公司,AXIOM Luminos DRF)。
止血带扎在患者踝关节以上5 cm处,阻断浅静脉回流后取45°头高足低斜立位,在患者患肢足背 处留置浅静脉针,在50 ~60 s内手工迅速推注造影剂50 m l (包含0.9%氯化钠注射液和碘普罗胺注射液各25 ml,均由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提供),确保一次性成功,在电视影像支持下,从患者小腿深静脉丛处开始,由下至上 逐段摄取显影成功的下肢静脉影像资料。
当50 m l推注完毕 后患者向患侧90°侧卧,膝关节屈曲,摄取小腿及膝关节的 静脉影像,随后再斜立位,再次一次性手工快速推注造影剂 (碘普罗胺注射液25 m l + 0.9%氯化钠注射液25 m l混合液)50 ml,摄取股浅静脉及大隐静脉影像,将患者逐渐放平,同时摄取盆腔静脉影像,当患者平卧位后,挤压患肢小腿腓肠 肌,连续动态摄取盆腔及髂总静脉影像。
1.3观察指标
记录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检查结果,并与病理检查结果比 较,计算诊断符合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检验,以^ <〇.〇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下肢静脉顺行造影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一心脏大血管外科
基金名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卫办医函(2013) 544号
收稿日期:2017 -02-10学意义(P> 0.05),见表1,两者诊断符合率为98. 33%
表12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造影检查
与病理检查的结果比较[例(%)]
病变造影检查病理检查/p
单纯大隐静脉曲张93 (38.75)92 (38.33) 1.863 >0.05大隐静脉合并小隐静脉曲张26 (10.83)28 (11.67)
单纯小隐静脉曲张12 (5.00)14 (5.83)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109 (45.42)106 (44.17)
3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是四肢静脉血管疾患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在一项流行病学研究中指出,我国大隐静脉曲张发病率 约为25%[2],对社会公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已 经成为制约公共卫生事业的重点问题而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 泛关注。
IVCS是指患者左髂总静脉汇人下腔静脉时受到右髂 总静脉的压迫和阻塞,导致下肢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引起的以 肿胀、慢性溃疡、皮肤色素沉着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综合征。
其中初期、中期又称为非血栓性骼静脉压迫综合征。
由于下 肢静脉曲张术后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时,大量的下肢静脉血 液通过深静脉回流,骼静脉受压使血管狭窄较重,下肢静脉 血流缓慢引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急性肺栓塞等并发症。
所 以重视并尽早诊断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并采取正确治疗,是保 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没有特异的临床 表现,误诊及漏诊率极高。
目前诊断该病症时主要以影像学 技术为主,下肢静脉造影则是常用的技术,可通过对受压静 脉段管腔的横径变化、静脉闭塞、局限性充盈缺损、周围血 流循环形成,以及髂总静脉受压远端和侧支静脉进行直接或 间接的造影诊断。
两种方法各有优劣:(1)下肢静脉顺行造 影不仅对髂静脉有清晰的造影显示,而且能判断出交通支和 股静脉瓣膜返流状态、下肢静脉曲张程度,且操作便捷,诊 断费用少,即使是最基本的影像设备也能满足诊断要求;但 该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无法清晰显示肥胖患者和下肢静脉曲 张程度严重的患者相关影像表征,且在髂静脉内粘连带的显 示不如股静脉穿刺插管造影精确。
(2)经股静脉插管髂静脉 DSA是目前影像学业界公认的临床诊断IV C S的“金标 准”[3],具有高清晰度和准确度等优势,但其不足之处在于 对影像设备的要求极为严格,且操作存在侵人性,诊断费用 相对较高,限制了其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若要进行IVCS 的初步筛查则不适合采用该方法。
3
神经松动术对恢复后期偏瘫患者手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黄先平
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湖北鄂州436000)
〔摘要〕目的临床观察神经松动术对恢复后期偏瘫患者手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偏瘫患者
60例,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0例。
对照组单纯给予手功能训练,试验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配
合神经松动术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6. 7%,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〇.〇5)。
结论神经松动术可以显著提高恢复后期偏瘫患者手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改善
患者手控制力、手眼协调性、手运动耐力及速度,提高生命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神经松动术;偏瘫恢复后期;手运动功能;康复作用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 -2376 (2017) 12 -0004 -02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目前主要依靠神经生理学 疗法,该疗法遵循从头至尾,从近端到远端的治疗顺序。
手 是人体上肢最远端的器官,其功能主要为抓握和控制物体等 精细运动功能。
绝大部分偏瘫患者即便进人恢复后期还是会 残存不同程度的手运动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手控制力、手 眼协调性、手运动耐力及速度相对正常稍差。
导致患者的 A D U作业活动能力及社会参与能力下降,影响了患者的生 命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神经松动术对恢复后期偏瘫患者手 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康复科手功能室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恢复后期偏瘫患者60例。
人选者均为Brannstrom V、VI期患者,均接受了研究内容的相关培训,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心肺肝肾等严重功能障碍,以及其他疾病引发的运动功 能障碍患者[1]。
根据患者的人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0例。
对 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0 ~ 76岁,平均(49. 18 ± 10.35)岁。
试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1 ~ 75岁,平 均(48.23 ±11.24)岁。
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单纯给予手功能训练,具体操作为:(1)抛接球基金项目:2016年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指导性项目(B2016539)
项目名称:神经松动术恢复偏瘫患者手功能的疗效研究
收稿日期:2017-01 -17训练。
视线紧跟球,头随视线带动,腕关节掌屈,掌心向上,五指张开向上抛球,拍手一次再接球。
重复10次为一组,每 天做三组。
(2)细微抓夹训练。
用患手拾牙签训练,10根为 一组,每天拾三组。
(3)彩笔写画训练。
转动并轮转使用一 支两端不同颜色的笔写画,转换10次为一组,每天练三组。
(4)扣解上衣纽扣及穿脱袜子训练。
双手配合逐一扣上衣纽 扣及解上衣纽扣,穿袜子及脱袜子,注意尽量患侧手为主、健 手起固定支持作用进行上述操作。
每一项重复5次为一组,每 天练三组。
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上肢周围神经 松动术,主要包括:(1)正中神经松动术。
肩关节下压并外 展10°,肘关节伸直,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颈 椎向对侧侧屈。
(2)尺神经松动术:肩关节下压并外展外旋, 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并尺偏,手指与拇指伸展, 颈椎向对侧侧屈。
每个操作持续6 ~ 10 s,间歇3 s,重复6次。
期间询问患者的感觉,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具体判定标准 为[2]:显效,肢体痉挛基本消失,活动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症状积分下降>50%;有效,肢体痉挛和活动能力有所改善,症状积分下降>20%;无效,肢体痉挛和活动能力均无明显 变化,且症状积分下降<2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 效例数)/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P<〇.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240例中,经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检查与病理检查的诊 断符合率为98. 33%,证实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的优势。
本组患 者中存在8例可疑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后发现该8例 髂静脉受压狭窄程度较轻,其前后径有轻度受压狭窄,狭窄率 20% ~ 50%,而管腔横径无明显增宽,且6例有少许侧支循环 形成,8例均无造影剂排空延迟等间接征象。
该8例患者在下 肢深静脉顺行造影表现为髂静脉显影浓度较淡,这与血流速度 快、髂静脉受压程度及局部静脉回流障碍轻微等因素有关,因此诊断过程中局部造影剂浓度不足,显影淡;此外,患者管腔 前后径受压狭窄,但冠状面横径增宽不明显,未形成侧支循 环,因此在诊断中无IVCS的直接或间接表征。
—4—
综上,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操作简便,且具有微创、费用 少、对机器设备要求不高的优势,能同时观察全下肢深静脉 情况,易于在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何玉洁,吴清华,姜建威.螺旋CT静脉造影成像评价下肢静脉曲
张交通静脉显影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7, 33 (2): 262-265, 279.
[2]王建伟,王敏,季丽雅,等.下肢静脉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中
的应用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16, 37 (4): 88 -90. [3]张丽峰,何春水,刘洋,等.静脉顺行造影在下肢慢性静脉疾病诊断
中的再认识[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6 ,20 (5): 361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