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五个一”示范工程建设的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五
个一”示范工程建设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连云港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1.03.23
•【字号】连政办发[2011]34号
•【施行日期】2011.03.2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本建设
正文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五个一”
示范工程建设的通知
(连政办发〔2011〕3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提升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创建平安连云港,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自今年起在各县、区启动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示范工程建设。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实施“五个一”示范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突发事件主要发生在基层,防范和处置也主要在基层。
基层基础工作做得扎实有效,才能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突发事件发生后,若先期处置及时得当,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损失、控制事态。
因此抓住了基层,就抓住了根本。
组织实施好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示范工程(每个县、区确定一个乡镇(街道)、一个村、一个社区、一家企业、一所学校为试点单位)建设,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有关部署的要求,也是推动以点带面,有效提高我市基层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
能力,提升全市应急管理综合水平的迫切需要。
各县区、各有关单位务必进一步深化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抓紧抓好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深入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明确“五个一”示范工程建设的工作要求
按照有关要求,各县、区选择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和学校,以“十抓”(抓机构、抓预案、抓队伍、抓宣传、抓信息、抓排查、抓保障、抓培训、抓演练、抓联动)为突破口,建立起“五早”(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工作机制。
各县、区要在5月30日前,将拟推进建设的5个示范单位报市政府办公室备案。
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学校可根据建设标准进行自荐。
市政府将于2011年底前组织检查督导。
《连云港市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附后。
三、确保“五个一”示范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区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示范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指定一名领导直接负责,明确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具体落实。
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按要求如期完成创建工作任务,取得预期成效。
(二)落实保障措施。
各县、区政府要紧密结合实际,按照示范单位建设标准,制订方案,明确责任,细化管理,全力做好机构、预案、队伍的组织工作,协调做好演练、宣传、隐患排查等工作,确保工作机制、资金保障、事故救援落到实处。
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努力做到花小钱办大事、办成事、办好事。
(三)加强指导督查。
市政府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全市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示范工程建设的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定期通报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四、及时总结经验加以全面推广
实施应急管理“五个一”示范工程,目的就是通过创建基层应急管理示范单位,树立正面典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全市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开展。
各县、区政府和市有关单位要认真总结、分析、提升实施“五个一”示范工程的经验做法,及时研究新问题、新情况,对好的经验及时予以推广,不断提升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整体水平。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三日附件:
连云港市基层应急管理“五个一”示范工程建设标准(试行)
一、应急管理工作示范乡镇(街道)标准
1.组织机构
有应急管理领导和办事机构,有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2.应急预案
按要求编制、修订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有10个以上专项应急预案;每年举行不少于3次应急演练,完备演练方案和相关资料;所属基层单位相关预案完善。
3.制度建设
应急管理各项制度,包括值守应急、信息报送、应急防范、物资储备、队伍建设、科普宣教等制度健全。
4.值守应急和信息报送
应急值守机构、制度健全,人员24小时值班,能及时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信息,信息报送及时、客观、准确,不得有迟报、漏报、谎报、瞒报的情况。
5.应急避难场所
建成不少于l万平方米的应急避难场所,有明显的标识和基本生活物资储备。
6.队伍建设
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信息报告员队伍全部建立,并有完善的规章制度。
7.风险隐患排查整改
深入开展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遏制较大以上突发事件,突出治理重大隐患,整改率达98%以上,实现“大事不出、小事少出”的目标。
8.应急处置
信息报告迅速、畅通,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织开展先期处置;根据实际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发展、实施紧急救援。
9.科普宣教
制定培训与宣传教育方案,每年对乡镇(街道)全体公务员、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志愿者、信息报告员至少进行1次培训。
加强应急知识宣教工作,设有应急知识宣传栏,每年举行2次以上宣传咨询活动。
二、应急管理工作示范村标准
1.组织机构
有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2.应急预案
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容易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专门预案,每年至少组织1次应急演练。
3.制度建设
应急管理各项制度,包括值守应急、信息报送、应急防范、物资储备、队伍建设、科普宣教等制度健全。
4.值守应急和信息报送
有专人负责值班和信息报送,不得有迟报、漏报、瞒报、谎报等现象。
5.应急避难场所
建成不少于1千平方米的应急避难场所,有明显的标识指引。
6.科普宣教
建有宣传栏,每年至少举行1次进家入户的宣教活动。
7.队伍建设
建设至少10人以上、人员稳定、具备一定技能的应急救援队伍。
8.应急处置
信息报告迅速准确,第一时间组织先期处置;根据上级要求,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力争在最短时间控制事态发展、实施紧急救援。
9.风险隐患排查整改
经常开展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落实风险隐患整改措施,遏制较大以上级别突发事件发生。
三、应急管理工作示范社区标准(同示范村)
四、应急管理工作示范企业标准
1.组织机构
有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2.应急预案
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2次应急演练。
3.制度建设
应急管理各项制度,包括值守应急、信息报送、应急防范、物资储备、应急队伍、科普宣教等制度健全。
4.值守应急和信息报送
有值班室,配备相应的通讯工具,不得有迟报、漏报、瞒报、谎报信息等现
象。
5.科普宣教
制定培训与宣传教育方案,加强对企业负责人、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志愿者的培训工作,每年至少举行1次培训。
6.队伍建设
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全部建立,并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培训计划得到落实。
7.应急处置
信息报告迅速、畅通,及时掌握突发事件发生态势,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织开展先期处置;根据实际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发展、实施紧急救援。
8.风险隐患排查整改
深入开展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坚决落实风险隐患整改措施,遏制各类突发事件发生。
五、应急管理工作示范学校标准
1.组织机构
有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2.应急预案
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每年至少组织2次应急演练。
3.制度建设
应急管理各项制度,包括值守应急、信息报送、应急防范、物资储备、应急队伍、科普宣教等制度健全。
4.值守应急和信息报送
有值班室,配备相应的通讯工具,不得有迟报、漏报、瞒报、谎报信息等现
象。
5.科普宣教
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条规定,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
学生每学期至少安排2次应急知识课程(讲座),教职员工每学期至少培训1次。
6.队伍建设
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志愿者队伍全部建立,并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培训计划得到落实。
7.应急处置
信息报告迅速、畅通,及时掌握突发事件发生态势,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并按照分级标准向上级报告;根据实际及时启动相关预案,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形成合力,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发展、实施紧急救援。
8.风险隐患排查整改
深入开展突发事件风险隐患集中排查,坚决落实风险隐患整改措施,突出治理重大隐患,遏制各类突发事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