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期末重点总结.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1.肥力一指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害物质的能力。
2.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
3.土壤肥力: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有效肥力、潜在肥力
4.有效肥力:指在当季生产上发挥出来并产生经济效果的那一部分肥力。
潜在肥力:指在当季生产上未能产生经济效果的那一部分肥力。
5.土壤科学发展的三大学派基各学派特点:
1)农业化学土壤学派(李比希)植物生长需吸收土壤中的矿质营养,创立了农业化学派,开创了土壤科学的新纪元。
2)农业地质土壤学派:(德)法鲁等,认为土壤是岩石的风化堆积物,土壤的形成过程只是岩石风化淋溶过程,土壤肥力呈递减曲线下降,忽略了生物因素对土壤肥力的积极作用。
3)土壤发生学派(道库恰耶夫)--提出了“成土因素”学说,他认为土壤及其肥力的形成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成土年龄五大成土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但对农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没有足够的注意。
第一章
1.矿物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2.最不易风化的是石英,最易风化的是橄榄石和钙长石。
3.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喷出岩------------ 玄武岩,侵
、山. -+4-* J=L4 IJL|.
人石------- 花冈石
4.沉积岩由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压实、胶结硬化而形成的岩石。
一般分为机械沉积岩、化学沉积岩和生物沉积岩三类。
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一层一层的沉积。
5.变质岩:原来存在的岩石在新的地壳变动或岩浆活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下,使岩石的矿重新结晶,重新排列,改变其结构、构造和化学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称变质岩。
6.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圈各种引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大类型。
7.物理风化:岩石发生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只造成岩石结构、构造的改变, 一般不引起化学成分的变化的过程称为物理风化。
热力作用、冰劈作用、风和流水的作用、冰川作用、卸荷作用
8.化学风化:岩石和矿物在大气,水及生物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变化,称化学风化。
水、大气、温度。
化学风化作用可以使岩石矿物的颗粒进一步变细、并改变其化学成分。
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碳酸化作用。
9.溶解作用指水溶液溶解岩石的某些易溶成分,使其松软、破碎和崩解的过程。
石盐〉石膏〉方解石>橄榄石〉辉石〉角闪石〉滑石〉蛇纹石〉绿帘石>正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
10.水化作用指水分子与矿物化合生成含水矿物的化学作用。
水化作用使矿物体积增大、硬度降低、溶解度加大,有利于进一步的风化崩解。
11.水解作用是最主要的化学风化作用。
12.石灰岩分布地区,由于这种溶解作用经常会产生溶洞、溶穴等岩溶现象。
13.生物风化作用:岩石和矿物在生物影响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称生物风化作用。
14.粒级(粒组):将土壤颗粒按粒径大小和性质不同分成若干等级称为土壤粒级。
15.我们常去溶洞,那么是怎么形成的呢?
16.土壤颗粒分级的分类方法有哪些?国际制、卡庆斯基制、中国制
17.土壤颗粒分级主要分为那几大类?石砾、粗砂、细砂、粉砂(silt )、粘粒(clay)
18.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是一种三级分类法,即按砂粒、粉粒、粘粒三种粒级占百分数进行分类,划分为四类十二级:砂土、壤土、粘壤土、粘土
19.各粒级的组成和特性?
•砂粒:以原生矿物为主。
粉粒:除原生矿物外,还有一些风化后形成的次生矿物。
粘粒:则以次生矿物为主。
•砂粒本身没有粘结性、涨缩性和可塑性;砂粒之间的间隙大;持水能力弱;对养分的吸持能力差,通透性强
•粘粒本身有较强粘结性、涨缩性和可塑性;砂粒之间的间隙小;持水能力强;对养分的吸持能力强,通透性弱
•粉砂粒的性质介于砂粒和粘粒之间。
•土壤质地:砂土、粘土、壤土
•土壤质地的分类方法有哪些?国际制、卡庆斯基制
•土壤有哪些类型?如何判断?砂土、粘土、粘壤土、壤土
•发老苗不发小苗?在粘质土上面,对“小苗”的促进作用特别有限,而对“老苗” 的促进作用特别明显。
因为粘质土的保肥性好,肥效慢,后劲足,所以施肥以后,作物长期以来效果都很明显(发老苗),短时期效果就体现不出来。
•发小苗不发老苗?砂质土施肥时,对“老苗”的促进作用特别有限,而对“小苗” 的促进作用特别明显。
因为沙质土的保肥性差,肥效快,后劲弱,所以施肥以后,作物短期内效果明显(发小苗),长时期效果就体现不出来了(不发老苗)
•冷性土?
(1)粘土湿而紧实,土填水分含量多而空气含量少,导热率高,热容量大,昼夜温差小,热扩散率慢。
所以白天土填升温慢(热容量大)而吸热后向下层土壤传热快(导热率高);晚上土壤散热时,下层土填向上层补充热量多,降温较慢,(热容量大)。
粘性土在春季升温慢,故称为冷性土
26.热性土?(2)砂土孔度小,含水量少,导热率低热容量小昼夜温差大而热扩率高,所以白天土壤升温较快。
晚上降温也快。
所以为暖性土。
27.简述风化作用的概念、类型、特点
概念:风化作用是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在大气圈各种引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特点:
a,物理风化:岩石发生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只造成岩石结构、构造的改变,一般不引起学成分的变化的过程。
b,化学风化:岩石和矿物在大气,水及生物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变化。
c,生物风化:岩石和矿物在生物影响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bb,试述岩石、母质、土壤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母质有别于岩石,其颗粒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表面积(即比表面积)较大,颗粒间多孔隙,疏松,有一定的透水性,通气性及吸附性能。
岩石:是一种或几种矿物组合而成的自然集合体。
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通过成土过程可发育为土壤。
这种物质是形成土壤的基础。
土壤:是由一层层厚度各异的矿物质成分所组成大自然主体。
联系:
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变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在微生物和低等植物的作用下变成原始土壤后,经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作用变成成熟的土壤,土壤的侵蚀堆积又是岩石圈沉积岩的重要来源
a.成土的母岩及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风化特点都与土壤的理化性质等有直接关系。
b.土壤是在岩石风化形成的母质上发育而来的,土壤的许多性质与成土岩石、矿物和母质类型有关。
c.裸露的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的地表堆积体,是形成土壤的母体,称为母质。
CC.矿质土粒和士壤质地是如何分类的?
矿质土粒
将土壤颗粒按粒径大小和性质不同分成若干等级称为土壤粒级。
粒级分类常用的标准有以下三种:国际制、卡庆斯基制、中国制
主要分为:石砾、粗砂、细砂、粉砂、粘粒
土壤质地
a,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三级分类法,即按砂粒、粉粒、粘粒三种粒级占百分数进行分类,划分为四类十二级。
砂土、壤士、粘壤士、粘土
b,卡庆斯基土壤质地分类:二级分类法,按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的百分数划分为砂土、壤土及粘土三类九级。
dd.试述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间的关系?
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
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
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在植物生长发育全部过程中不断地供给植物以最大量的有效养分和水分能力,同时自动地协调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适宜的土壤空气和土壤温度的能力。
肥沃土壤的标志是:具有良好的土壤性质,丰富的养分含量,良好的土壤透水性和保水性,通畅的土壤通气条件和吸热、保温能力。
a.砂质土通透性好,易耕作,升温快,但砂土抗旱能力弱,易漏水漏肥,因此土壤养分少,加之缺少粘粒和有机质,故保肥性能弱,速效肥料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流失,而且施用速效肥料效猛而不稳长,因此,砂土上要强调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并掌握勤浇薄施的原则,适宜种植西瓜、花生、马铃薯等作物。
b.粘土土壤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大多土壤养分不易被雨水和灌溉水淋失,故保肥性能好。
但粘土通透性差,难耕作,遇雨或灌溉时,往往水分在土体中难以下渗而导致排水困难,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阻碍了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对此类土壤,在生产上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以避免或减轻涝害,并选择在适宜的土壤含水条件下精耕细作,以改善土壤结构性和耕性,以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
C.壤土类,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是较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适种的农作物种类很多。
ee.如伺对不同质地的土壤进行改良和利用?
改良
a.客土法:客土是改良土地的较有效的方法一般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在砂地附近有粘土或胶粘士、河沟淤泥可采用搬粘压砂的办法;粘土地块附近有砂土或河砂可采用搬砂压泥的办法,通过耕作使砂粘掺合。
逐年改良达到三成泥七成砂或四成泥六成砂的范围内。
b.施有机肥: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有机质,有机质的粘结力和粘着力都比砂粒强,而比粘粒弱•
施用有机肥可以克服砂土过砂,粘土过粘的缺点;有机质还可改善士壤结构状况, 使土壤松紧程度、孔隙状况、吸收性能都得到改善,从高土壤的肥力。
c.耕翻法:砂土表层下不深处有淤泥层,称为夹粘层,粘士表层下不深处有砂士层称为腰砂地或隔砂地,对作物生长都不利。
改良这种士壤,可采取表土“大锅盖法,把表土翻到一边,然后把下层的砂土或粘土翻到表层来,上下砂粘土层搅混掺和.调剂士质。
深翻的深度,应根据砂层粘层具体位置而定。
d.引洪放淤,引洪漫砂:在洪水地区可以引洪放淤,引洪漫砂,这是改良土壤质地行之有效的办法。
利用
a.砂质土的管理要点:宜种耐旱耐瘠作物:如高芝麻、花生等作物,灌溉和施肥都应少量多次(肥效快,后劲少)。
多施未腐熟或半腐熟的有机质(播种宜深,及时盖土(保水抗旱能力弱),砂质水田要边耕边播。
砂质土的主要改良措施是掺粘、增施有机肥。
b.粘质土的管理要点:在适合的含水量范围内进行耕作,要精耕细耙,尽量冬耕晒田,施足基肥,前期适量多施,后期少施注意排水防涝;掺砂,增施有机肥。
ff.南北方比较:我国北方寒冷少雨,风化较弱,土壤中的砂粒、粉粒含量较多,细粘粒含量较少。
南方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风化作用较强,故土壤中的细粘粒含量多。
第一早
1.有机质的定义:有机质是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
有机质具有矿化作用、腐殖化作用。
2.那种土壤在陆地上占绝大多数,矿质土壤(有机质土壤、矿质土壤)
3.有机质的来源有哪些?植物残体(最主要);动物残体;微生物残体;有机肥料;有机废物
4.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
土壤有机碳:土壤肥力、质量和健康指标
5.哪种土地利用归还土壤有机碳最多?土壤有机碳含量为草地〉林地〉耕地〉荒地
6.我国森林土壤每年归还土壤的凋落物干物质量按气候植被带划分,依次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暧温带落时阔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寒温带针叶林。
7.土壤有机质存在形式: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腐殖质
8.有机残体分为:矿(质)化作用和腐殖化作用
矿质化:土壤动植物残体及土壤腐殖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简单有机化合物,以至最终彻底分解成无机物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土壤有机质矿质化过程。
腐殖化:指进入土壤的新鲜有机质(主要为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作用下,通过生物化学或化学反应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9.矿化作用的意义
1、为作物生长释放出了营养物质一一有效化过程
2、为腐殖质形成提供了基本材料。
成为腐殖化的前提。
10.植物残体的性质是否存在差异?由于各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植被类型不同、耕作管理不同,进入土壤中的植物残体数量和化学组成都有很大的差异。
11.旱地和水地含氮化合物的转化结果会有何差异?旱地和水地都可以进行氨化作用,生成氨根离子,但是水地缺氧无法进行硝化作用,而旱地可以进行硝化作用,生成硝酸根离子。
12.秸秆还田如何做最有利于有机质的分解?粉碎
13.为了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分解?C/N? <=25:1
14.为了提供更多的土壤N,C/N? <25:1
15.发生植物和土壤争夺N的原因是什么呢?C/N>25:1 了
16.秸秆还田怎么处理就不会造成微生物和植物争夺氮素呢?应适当增施一些氮肥,缺磷的补施磷肥。
加速效氮。
猪粪。
17.水田宜提倡秸秆还田?不宜,水田湿度过大,通气条件不良,有机质以嫌气分解为主,分解速度慢,矿化率低,有机质分解不完全,容易累积中间产物,对作物有毒害作用,但腐植化系数高,有利于腐植质的累积。
18.潮湿寒冷的气候条件,有机质含量高还是低?高
19.炎热的气候条件,有机质含量高还是低?低
20.南方和北方相比,那里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高?原因呢?北方。
因为北方温湿度较低,分解慢,南方温湿度高,分解快,好气微生物活动强烈,有机质进行好气分解, 分解速度快,矿化率高,中间产物累积少,释放出的矿质养分多,但腐植化系数低,不利于腐植质的累积。
21.砂质土与粘质土那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为什么?粘质土有机质含量多。
因为粘质土中有机质分解速度较砂质土慢。
砂质土中有机质好气分解旺盛,分解迅速;
22.腐殖化作用的影响因素
外因:冷凉气候和过湿水分状况利于腐殖质积累,湿热气候和排水良好条件则利于有机质矿化。
内因:大多数草本植物或阔叶树残体(盐基较高)有利于形成胡敏酸类为主的腐殖质;针叶树残体利于形成富里酸类为主的腐殖质。
23.HA/FA为何作为衡量土壤腐殖质品质高低的指标?胡敏酸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是比较稳定的褐色物质,而富里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其水溶液呈酸性反应,它的一切盐类都溶于水,易造成养分流失。
24.什么叫土壤有机质?包括哪些形态?其中哪种最重要。
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
形态: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腐殖质(最重要)
25.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哪些?你认为最有效是哪种?1、增施有机肥料、种植绿肥2、大力提倡秸秆还田3、保留树木凋落物4、调节土壤水、气、热等状况5、调节C/N
26.叙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和作用?1、养分较完全、2、促进养分有效化3、提高土壤保肥性4、提高土壤缓冲性5、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27.水田的腐殖质含量一般比旱地高?为什么?水田较缺氧,分解速度慢,腐殖质含量高
28.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是什么?其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哪一种?为什么?有机残体的组成与状态、有机残体的C/N比(最主要),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温度,酸碱度、土壤质地。
29.一般我国北方的土壤,特别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土壤腐殖质以胡敏酸为主,HA/FA 比大于1.0.而在温暖潮湿的南方的酸性土壤中,土壤中以富里酸为主,HA/FA比一般小于
1.在同一地区,水稻土的腐殖质的HA/FA比大于旱地。
熟化程度高的HA/FA大。
30.胡敏酸的稳定性高于富里酸。
31.(HA分子量大,褐色;FA分子量小,呈淡黄色)
32.土壤腐殖质在土壤中存在形态:与粘粒结合成有机无机复合体。
(这种最重要)
弟二早
1.当量孔径与土壤水吸力成反比,土壤水吸力愈大,则当量孔径愈小。
2.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土壤(原状土)中单位容积土壤体(包括粒间空隙)的烘干重,单位
为g/cm3。
由于包括孔隙,所以又称为假比重。
砂土〉壤土〉粘土
3.土壤容重与孔隙度成反比。
孔隙度=(1-容重/比重)X100%
4.那种土壤类型相对来说,无效孔隙多?粘土
5.毛管孔隙对植物的生长如何影响?有利于植物生长
6.大水漫灌和滴灌的区别?滴灌节水,通过毛管孔隙保存水分,植物吸收比较好,漫灌水分通过通气孔隙流失。
7.上虚下实作用?
土壤上层的质地以砂质为主,透水通气良好,可以迅速的接纳较大的降水量,防止地面径流,减少水土流失。
下层质地偏粘,起保水托肥作用,减少养分下渗流失,又有回润水分的能力。
这种质地剖面即发育小苗又发育老苗,对土壤水,月巴,气,热状况调节较好,适宜于作物生长,群众称之为“蒙金土”。
8.表层其容重通常〈心土及底土层。
9.土壤有机质多,土壤孔隙度大,容重小,粘土孔隙度〉壤土,而壤土孔隙度〉砂土。
土壤质地:
土质细,孔隙度小,数量多,土壤总孔隙度大而土壤容重低。
土质粗,孔隙度大而数量少,所以土壤总孔隙度小而容重大。
10.耕作措施:(1)深耕:孔隙度变小(2)增施有机肥料,孔隙度变大
11.麦子不怕草,就怕坷垃咬
麦子长在坷拉地,形成较大的空洞,由于通气孔隙多,根长在空气中容易出现掉根现象,无法吸收水分,根变干。
且布满坷垃,切断了土壤上下层之间的毛细管联系,麦子无法吸收水而干死。
12.“碱地坷垃孩子妈”
碱地通透性一般较差,盐碱地里布满无形状的分散的坷垃,使通透性提高,切断了土壤上下层之间的毛细管联系,能防止水分蒸发,也就防止了盐分上升。
麦子更好的生长。
13.团粒之间通气性好,有机质分解快,进行有氧分解,产生有效养分,起提供植物营养作用。
微团粒内通气性差,进行厌氧分解,形成腐殖质,起保肥功能。
14.团粒结构:是指近似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团聚体。
15.如果经水浸泡较长时间不松散的团粒结构称为水稳性团粒结构。
16.团粒结构形成的必备条件
%1胶结物质:有机胶体、无机胶体及胶体凝聚物质。
%1成型动力包括:土壤生物的作用、干湿交替、适宜土壤含水量下耕作。
17.良好团聚体(团粒)的特性
a、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大小
b、有一定的稳定性
力稳性:
水稳性:浸水后易分散,称非水稳性结构体。
浸后不分散称水稳性结构体。
生物稳定性:
C、有多级孔隙
单粒团聚成微团聚体,进一步团聚成团聚体。
单粒一复粒(初级)一微团(二级、三级微团)一团粒3-5级一具有一定比例和数量的大小孔隙
18.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调节作用
团粒结构具有小水库、小肥料库、空气走廊的作用。
1、小水库
团粒结构透水性好,可接纳大量降水和灌溉水,而团粒内部保水性强,天旱时还可防止水分蒸发。
天旱时表层蒸发失水后,土体收缩切断与下层毛管连通性,水分不会由大孔隙流向小孔隙而蒸发损失。
2、小肥料库
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通常有机质含量丰富。
团粒结构表面为好气作用,有利于有机的矿质化,释放养分。
团粒内部则有利于腐殖化,保存养分。
3、空气走廊
由于团粒之间的孔隙较大,有利于空气流通。
19.土壤的物理机械性是土壤多项动力学性质的统称。
1.土壤粘结性、土壤粘着性、可塑性、胀缩性
20.酸性土、碱性土怎么调节?
答:酸性土通常用石灰进行改良;草木灰可以作为钾肥来施用,同时有可起到中和土壤酸性的作用;
对于碱性土壤,可用石膏、硫磺或明矶(硫酸铝钾)来改良。
(经常使用石膏来调节)
21.土壤比表面积:比表面积愈大,接触面大,所以粘结性强。
1)土壤质地:土壤愈细,接触面愈大,粘结性和粘着性愈大。
粘粒〉砂粒
2)土壤结构:团粒结构可使土团接触面变大,因而其粘结性和粘着性强。
3)土壤腐殖质含量:腐殖质的粘结性比砂粒大而比粘粒小。
腐殖质含量增加可减弱粘土的粘结性,因为腐殖质在土粒外围形成薄膜,改变了粘粒接触面的性质。
土壤含水量:
随着含水量的增大,粘结力逐渐增加,当水膜分布均匀,当达到一定含水量时,土壤粘结力最大。
22.质地愈细,粘粒愈多,可塑性愈强
23.在塑性范围内的粘土上进行农业耕作不好。
原因?
答:塑性范围内无法耕作。
土壤可塑性越强耕作质量越差。
土壤含水量在塑性范围内, 不宜耕作和翻动。
24.在次生矿物中,蒙脱石分散度高,吸水性强,塑性值高;
高岭土类分散度低,吸水性弱,塑性低。
25.影响土壤胀缩性的主要因素是土壤胶体。
蒙脱石由于晶层间结合不紧,水分容易进入而使晶层间距拉开,其胀缩性远较晶层结合紧密的高岭石大。
胀缩性:蒙脱石〉高岭石
26.何谓土壤孔隙?土壤孔隙可分为哪几级?土壤孔隙度是单位容积土壤中孔隙所占的百分数。
分为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通气孔隙。
27.影响土壤孔性的因素有哪些?因素:土壤有机质、土壤质地、自然因素、耕作因素。
28.生产实践中采用哪些措施创造团粒结构?
29.如何对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进行调控?
30.土壤物理机械性有哪些?影响因素是什么?土壤粘结性、土壤粘着性、可塑性、胀缩性。
31.如何计算土体重量,如果计算每亩地的有机质储量?
32.如果计算土壤的三相?
总孔度(total porosity) = (1一容重/比重)X 100%
固相(solid phase] = 1-总孔度=(容重/比重)X 100%
液相(liquid phase)体积含水量=(水分重量百分率X容重)X100%
气相(gas phase)=(总孔度一液相)X 100%
第四章
1.分布特点:南方多、北方少,西北地区最少。
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我国北方耕地多而水资源量小,南方地区耕地少而水资源丰富。
2.吸湿水:土壤颗粒从空气中吸收的汽态水分子。
植物不能利用此水,称之为紧束缚水。
当空气湿度接近饱和时,土壤吸湿水达到最大值,此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最大吸湿量或吸湿系数,粘土〉壤土〉砂土。
无效水。
由土粒表面的分子引力的作用
3.膜状水:土壤所吸附的气态水分子达到最大吸湿系数后,土粒仍然具有剩余的分子引力,可继续吸附液态水分子,形成一层比较薄的水膜。
膜状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最大分子持水量。
受土粒的吸引作用
4.当植物因为缺水而开始呈现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含水量。
质地越细,凋萎系数越大。
5.毛管水:土壤含水量超过最大分子持水量后,土粒分子引起失去作用,这种水称为自由水。
靠土壤中毛管空隙所产生的毛管引力所保持和运动的液态水。
有效水
6.毛管上升水: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毛管持水量。
毛管持水量包括:吸湿水、膜状水、毛管上升水的全部。
毛管水上升速度与毛管半径成正比。
壤土毛管水上升最高。
7.粘质土毛管水上升高度反而较低的原因?答:质地过细,由于孔隙过于细小,孔隙主要为吸湿水和膜状水所占据,阻碍了毛管水的运动,所以粘质土毛管水上升高度反而降低。
8.悬着水与地下水相连接吗?不
9.毛管水依靠什么力来吸收水分的?毛管引力作用
10.毛管悬着水:降水或灌溉后,由地表进入土壤被保存在土壤中的毛管水。
11.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称田间持水量。
田间持水量包括:土壤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
田间持水量是旱地灌溉水量的上线指标。
12.土壤含水量如果达到田间持水量,还继续灌溉或降雨,超过的水分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渗。
只增加渗水深度,而不再增加上层土壤含水量!
13.重力水:土壤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多余的水分受到重力的作用而向下渗透, 这种水分称重力水。
植物可以很容易地吸收重力水,但由于重力水很快就流失(一般两天就会从土壤中移走),因此利用率很低。
14.重力水达到饱和时,土壤所有的孔隙都充满了水分,这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饱和持水量或全持水量(稻田灌水定额的依据)。
重力水对于稻田来说是必须的。
15.地下水:在土壤中或很深的母质层中,具有不透水层时,重力水就会在此层之上的土壤孔隙中聚积起来,形成水层,这就是地下水。
在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蒸发快,如地下水位过高,出现盐渍化现象。
在湿润地区,如地下水位过高,就会是土壤过湿,出现沼泽化现象。
16.土壤含水量有哪些表示方法?重量含水量、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蓄水量、相对含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