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视角下《蝇王》场景描写及其象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式理论视角下《蝇王》场景描写及其象征作用
《蝇王》是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之一,以孤岛上一群被困的男孩们在无人
管理的环境中逐渐沦为野蛮人的故事。
在这部小说中,图式理论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
地理解小说中的场景和其象征作用。
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是指以
人类心智的一种整合思维模式来进行知识的表征和处理。
本文将从图式理论的角度出发,
分析《蝇王》中的几个重要场景,并探讨这些场景在故事中的象征意义。
我们来看小说中的“岛屿”这一重要场景。
在故事开始时,一群英国男孩在一次被迫
降落在一座荒无人烟的孤岛上,他们在这座岛上组织自己的生活。
从图式理论的角度来看,岛屿可以被视为一个“隔离”或“逃脱”图式的体现。
在这个岛上,男孩们逃脱了成年人
的控制和监管,他们可以完全自主地生活,没有外界的干预。
这种逃脱的状态引发了男孩
们内心深处的冲突和渴望,也促使他们逐渐展现出人性的本质。
我们来分析小说中的“猎杀”场景。
在岛屿上,男孩们为了生存开始进行狩猎,尝试
用自己的力量捕获和杀死动物。
在这个场景中,可以看到“狩猎”这一图式在发挥作用。
根据图式理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习得了狩猎的技能和本能,这种本能在男孩们身上得到
了释放。
随着时间的推移,男孩们的狩猎行为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暴力和野蛮的表现,他们
对待狩猎的态度也逐渐变得冷酷和无情,这暗示着人类的本性在逃离文明的束缚后会逐渐
沦为野性。
“猎杀”场景在小说中象征着人类内心中野性和暴力的一面。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小说中的“火焰”场景。
在故事的结尾,一场森林大火将整个孤
岛吞噬,男孩们唯有在火焰中逃命。
在这个场景中,火焰可以被视为“毁灭”图式的表现。
在图式理论中,火焰象征着毁灭和终结,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会用火来清除一切不干净或不
需要的东西。
在小说中,火焰的燃烧不仅代表着对男孩们所建立的秩序和规则的毁灭,也
代表着对他们内心受到的道德和良知的摧毁。
男孩们在火焰中逃生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意
识到自己在逃离文明社会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心智和精神上的摧残,也反思了自己逃离文明
后所表现出的野蛮和残暴。
而这种反思和认知也帮助了男孩们重新建立起对自己的认知和
对社会规则的尊重。
从图式理论的角度来看,《蝇王》中的场景描写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岛屿代表了男
孩们逃脱文明束缚的渴望,但也暗示了逃脱文明后人性的扭曲和变异;猎杀场景象征了男
孩们内心中野性和暴力的一面;火焰则代表了男孩们内心深处的道德和良知受到的摧毁。
通过图式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中场景的象征意义,也更好地把握小
说的主题内容和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