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2课西方哲学的代表柏拉图2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课标要求】
1.了解柏拉图思想的背景和内容;
2.认识柏拉图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3.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柏拉图的思想——理想国和理念论;
2.难点:理解柏拉图的思想,评价柏拉图。
【学情分析】
1.授课对象为高二文科班学生;
2.学生通过必修一相关知识的学习已经对雅典的某某政治、古希腊哲学思想有所了解。
但本节
课内容涉及到柏拉图政治和哲学思想距离学生较远,内容和概念等较为抽象,这就需要老师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带领学生深入浅出,加深对柏拉图思想的理解。
【设计思路】
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和重点,我将本节课整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柏拉图式的爱情引出走进柏拉图的生平并探讨其思想形成的背景;第二部分,通过展示柏拉图的信件走入对话柏拉图,并对其思想进行评价;第三部分,通过展现不同学者对柏拉图思想的看法,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人物进行评价。
最后将柏拉图精神与当今时代内容与主题相结合,升华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
导入:(课件展示)提起柏拉图,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那么柏拉图的真实爱情观是什么?一起来看,他的爱是基于品德的志同道合的爱,他的爱可以超越年龄,可以超越性别,甚至可以穿越时空,他追求的是一种永无止境的理想爱情。
他为何会有这样的非常人所能理解的爱情观,那是因为他的爱情观是建立在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一起来看他有哪些思想?他的思想又对后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采用“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导入,设置悬念,引发思考,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理解柏拉图正是因为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才会有如此奇特的爱情观,
可以更好地理解柏拉图的思想。
】
一、走进柏拉图——柏拉图的生平
1、自主预习:简述柏拉图的生平。
出身名门BC427→追随名师苏格拉底→游历四方→实践政治理想→创办学校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预习柏拉图的生平,让学生按照时间顺序简述其生平,加强学生的时空观念,从整体上把握柏拉图一生的经历,进而引出其最有名的思想——理念论和理想国,从而为柏拉图思想形成的背景作铺垫。
】
2、合作探究:哪些因素影响柏拉图思想的形成
【合作探究一】柏拉图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一: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某某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
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某某,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某某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的演说
材料二:在(古希腊)某某制中……领袖人物取决于人民的喜好,因此,他们的行动在于维护他们自己的名誉和地位。
默许人民的要求,以及把政治策略建立在可“销售”的东西之上,这就使政治领导能力受到了削弱。
对于种种慎重的判断、艰难的决定、令人不悦的选择、以及使人难堪的事实,人民一定会尽力回避。
某某使智慧边际化。
——选自《柏拉图全集》材料三:苏格拉底是我曾知道的所有的人中最聪明最正派最优秀的人。
——柏
拉图
思考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指出:哪些因素影响柏拉图思想的形成。
(教师提示学生从时代因素和个人因素两大方面分析)
时代因素:雅典某某政治的影响;伯罗奔尼撒战争;苏格拉底之死
个人因素:良好的教育;苏格拉底的影响;热衷于政治;长期的游历;个人勤于思考。
【教师总结】由此可以看到柏拉图之所以成为彪炳千秋的哲学家,首先离不开雅典某某政治的时代背景,其次也离不开苏格拉底等名师的影响,与此同时也与苏格拉底勤于思考、不断追求真理的主观努力密不可分。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主观因素也很重要。
【设计意图:出示以上三则史料,让学生分别从雅典某某政治的优越性、局限性以及苏格拉底等不同角度分析其思想形成的背景,在分析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分析归纳总结问题要分
类,要从时代因素和个人因素两大方面展开思考并总结答案。
】
【过渡语】在这些因素中哪个因素对柏拉图震撼最大?对,苏格拉底之死对柏拉图震撼极大,也使他对雅典某某政治彻底失望,他选择毅然决然离开雅典,开始了长达12年的游历,在游历的过程中与各地的大咖进行交流,使其很快便成为知名的哲学家,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丰富的游历就为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自此,柏拉图也走上了挽救城邦危亡的道路,那么他准备如何挽救城邦,到底路在何方?
一起看一段材料,从材料中他要研究哲学,要用哲学家去改造城邦制度,那么柏拉图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什么样的哲学思想?他又是如何构建政治家成为哲学家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柏拉图的思想。
二、对话柏拉图——柏拉图的思想
探究二:柏拉图哲学思想主X及评价?
柏拉图政治思想主X及认识?
【合作探究二】柏拉图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的内容及评价
材料一:
我们出生前和在出生之时就不仅知道相等、大小,而且也知道所有这样的理念。
——柏拉图的《婓多篇》灵魂已经知道了一切(先天知识论),也就是我们可以通过回忆某一件事情发现其他的一切,这个活动叫做学习,所有学习不过只是回忆而已。
——柏拉图的《曼诺篇》1、根据材料一结合教材内容总结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内容并对其思想进行评价。
(1)世界由两部分构成:理性世界+感觉世界
(2)理性世界和感觉世界是对立。
(前者真实、完美、永恒;后者虚假、残缺而变幻)
(3)理念先于物质存在,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学习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
不同:看出来的————甜甜圈、土司面包————圆形方形多颜色
↓↓↓
感官得出的具体事物多样变幻
相同: 抽象出来的————都是面包————完整不变的
↓↓↓
理性分析本质事物永恒不变
【教师总结】变的是感觉世界(具体事物,个性)
不变的是理性世界即理念世界(事物本质,共性)
评价: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唯心论;有利于独立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基。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史料及课本相关内容,让学生准确找到柏拉图理念论的内容。
由于此部分内容过于抽象、复杂、晦涩,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因此我选取实物展示——展示两种不同的面包,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层层深入,以便于真正地理解感觉世界与理念世界,从而正确认识和评价柏拉图的理念论,尤其是可以与必修三的早期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启蒙运动相联系。
】
材料二
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以外,他们不得有任何私有,他们的财产是公有的,他们必须同吃同住。
他们的子女和妻子是公有的,父母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的父母,优秀的孩子会有专人负责培养,有缺陷的孩子也会秘密处理。
——柏拉图的《理想国》理想国的实践——三次叙拉古之行,历经多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但是最终哲学王并未真正找到,甚至他曾经有意培养的政治家哲学家遭到谋杀,当然叙拉古并未建立起柏拉图的“理想国”。
——王子嵩《希腊哲学史》2、根据材料二结合教材内容总结柏拉图政治思想的内容并对其思想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强调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的统治者应该由“哲学王”担任。
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设计来源是什么?
(一是雅典某某政治的弊端,二是游历中受斯巴达等城邦政体的影响)
评价:
从理想国实践的失败得出:是一种“乌托邦”的设想无法实现;
(此处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王在理论上有没有可能性?哲学王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而且不能保证是否一定能培养高智商的群体,所以这只是在理论上的一个假设;那么在现实中有没有可行性?如果穿越时空,你们是雅典的公民,你们愿意担任哪一个阶级?哲学王,若是每个人都想当统治者,那势必有阶级斗争、利益争夺,甚至造成流血政变等。
)
从理想国理论中得到启示:精英政治,以德治国,社会和谐;
从柏拉图的理论和实践得出:学习他的敢于针砭时弊,敢于创新,勇于尝试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理想国内容的回答,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说明柏拉图的个人
灵魂学说,让学生加深对不同灵魂具备不同的品质及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不同地位的理解。
通过展示文字史料,让学生认识到理想国是一种乌托邦的设想,同时也要看到理想国的理论
构想中对今天社会的积极贡献与启示。
最后从柏拉图的理论和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习柏拉图敢
于创新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
【过渡语】叙拉古实践以失败而告终,但并未泯灭柏拉图政治理想,他选择重新回到雅典,投身教育,通过传道授业培养社会精英,创办了阿卡德米学园,这所学院不仅是欧洲历史上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学,我们知道今天的高等学术不加unversity而叫acadimy,正是为了纪念柏拉图学园。
3、柏拉图学园(伟大的教育家)
(1)地位:Academy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
(2)目的:培养哲学王
【过渡语】如果学园至今尚存,你们是否愿意报考这样的院校呢,愿意?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分享你的入学申请书?要不要批准,写的这么好,不如我们就准许了吧,他的入学申请书可以看见柏拉图学园的一些特点:
(3)特点:学生来源:上层男女,具有一定的数理化知识。
开设课程:提出四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方法:对话形式,自由讨论,因材施教。
【设计意图:设计柏拉图学园的入学申请书,让学生穿越时空回到柏拉图学园,以此更好地了解柏拉图学生的特点,同时加深对柏拉图教育思想的理解。
通过展示《雅典学院》的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柏拉图思想,并引导学生学会中外关联,将柏拉图学院的特点与同一时期的中国古代百家争鸣时期的孔子授课的特点相联系。
】
【过渡语】一起来欣赏雅典学院的图片,从画中人物的言谈举止中可以感受到雅典学园的自由、平等、开放,仿佛洋溢着百家争鸣的气息,这里曾经汇集了地中海沿岸的各类精英,有著名的几何学家——欧几里得,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地心说的提出者天文学家——托勒密,也有古希腊最博学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及苏格拉底被称为“希腊三贤”,通过以上学习我们该如何评价柏拉图呢?
三、感悟柏拉图——柏拉图的评价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柏拉图。
“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歹)是无法估计的。
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的。
”
——人类永远需要对自己的生活世界保持清醒的理性反省,人类的历史充满了谬误和曲折,不
断向自己发问——你如何知道如此行事是正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仍然在走出洞穴、追赶理性的太阳途中。
——摘自高瑞泉(华东师X大学哲学教授)地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①他的哲学思想理念论是唯心主义,但是其体现的理性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启蒙运动
②他的政治思想被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接受,虽是乌托邦,但是却为后世某某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③他的教育方法及理念有利于后世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
④柏拉图的思想存在争议,其理念论、理想国存在局限;但其一生追求真理、崇尚美德的境界令人佩服。
评价人物的原则: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评价;(辩证唯物主义)
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
(历史唯物主义)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不同学者对柏拉图的评价,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对历史人物评价,明确柏拉图的地位,并结合其具体思想分别评价。
让学生把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
【情感升华】纵观柏拉图一生,虽然思想存在争议,但他一生追求真理的精神令人佩服,基于自己独特的爱情观,他选择了终身未娶,他将毕生都奉献给了哲学,他一直在培养哲学王,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理想国,但社会的和谐不是依靠哲学王这样的个别精英就能实现,我们常说“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每一个人都该为社会的进步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十九大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梦,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更要带着拼搏的勇气,怀揣着自己心中的中国梦,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课后拓展思考】
思考一:你认为哲学家和政治家一样吗?
你认为哲学家能成为政治家吗?
你认为哲学家能统治管理好国家吗?
请阐述观点的理由?
思考二: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孔子“某某社会”的异同
【教学反思】
通过自我反思,我认为该课的闪光点在于课堂教学中能够将教材内容与相关材料相结。
首先通过分析柏拉图思想形成的因素,让学生学会与必修一雅典某某政治以及必修三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启蒙运动等相联系;其次是重点内容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能够以具体实例的形式深入浅出,变抽象晦涩为具体简单,分析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能够以学生的入学申请书形式展示,以便于加深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的理解。
不足之处在于本节课内容较难理解,设置的问题较多,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还要突出重难点,所以关于一些具体问题并未详细讲解,还有一点就是问题的设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否按教师引导深入问题情境。